![[加拿大]亦舒《剪刀替针做媒人》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g.tianshugan.com/tsg/files/202212/1599423496599920642.jpg)
特意找一张她“独自”的照片
1922年3月,张幼仪与徐志摩在德国离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桩西式文明离婚案。
那时,他们的幼子还没满月。那时,徐志摩已经抛下怀孕的妻子离开了半年有余。
离婚的事情闹得很大,他们在一个朋友家签订协议。事后又因男方父母的极力反对而在报纸上刊载了离婚通告——那通告如同一篇战斗檄文,徐大才子有理有据,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了解放性的意义。而这一切结束后,张幼仪已经是身心俱碎。许多年后,她回忆那时心情:“我是秋天的一把扇子,只用来驱赶吸血的蚊子。当蚊子咬伤月亮的时候,主人将扇子撕碎了。”
“离婚的最主因是结婚。”也许吧,这一桩看似门当户对的婚姻原本便不该开始。在盛大婚礼前,老舍简介及作品简介,双方父母对皆对这场姻缘表示满意之时,徐志摩曾看着媒人递来的照片,说一声:“乡下土包子。”一种才子式的刻薄。而这句话,便奠定了两人一声纠缠的命题。
“离婚的最主因是结婚。”也许吧,这一桩看似门当户对的婚姻原本便不该开始。在盛大婚礼前,双方父母对皆对这场姻缘表示满意之时,徐志摩曾看着媒人递来的照片,说一声:“乡下土包子。”一种才子式的刻薄。而这句话,便奠定了两人一声纠缠的命题。
是《珍珠》。女主角叫珍珠,因着儿时残存的记忆,在潜意识中抢夺别人的丈夫,为母亲复仇。那真是个寂寞成狂的故事。
徐志摩生的秀气,满腹诗书和新思想,年纪轻轻便拿到了三所大学的学士学位,独属于诗人的浪漫洋派,让他显得格外出众。在他眼里,张便是“精神上的小脚女人”。而西服与小脚,正是那个年代典型的婚姻关系。
她们从小被教育训练成“三从四德”的贤良样本,可在新时代,那种服侍公婆,照顾子嗣的技能,忽然变得一文不值:身居弱势,没有谋生技能,经济无法独立。在时代的夹缝中,她们当真是无路可走。与明艳照人,风风火火的新女性相比,那些温柔娴淑通通成了衣襟上的饭粘子,轻轻一拂,便零落成泥。
西服与小脚
1920年,张幼仪来到欧洲。徐志摩懒懒地靠在港口,带着不情愿的神情“欢迎”妻子到来。异国生活,即便是来自巨绅之家的张幼仪,也难以适应。她慢慢学着穿起洋装,带上宽檐阳帽。亦步亦趋地,试图跟上徐志摩的脚步。
《剪刀替针做媒人》:一个不知不觉间给别人做红娘的女子的爱情经历。《只有眼睛最真》:两个女人开了一家侦探社,不同的案件,不同的爱情故事。《绮惑》:科幻故事。一个女子车祸后有了特异功能,吓跑了男友,却迎来了。
然而,那时的才子,早已开始疯狂的爱上了别人。他的热情如火没有分给她一点,反而将她燃成灰烬。得知妻子怀孕后,徐志摩冷漠的回应:“赶紧打掉。”也许在这之前,张幼仪心里那一点挽回的希望,还未曾被徐的傲慢浇灭。
我常常试图设想她那时的心情,却总无法可想。丈夫没了,孩子没了,那样的时刻也许会如同失去一条手臂,眼睁睁看着鲜血喷涌而出,残肢落在地面,没有疼痛,只感到一阵晕眩的麻木。而在这剧痛下的麻木之后,张幼仪终于清醒过来:原来到最后,人能够依靠的,也只有自己。休养一段时间后,她回国了。
现在再提徐志摩,也许是太晚太晚了。她已经不需要站在徐的身侧,做一个“夫人”式的陪衬,去德国之前,她是那样一个谨小慎微的女人,而经历了一无所失的人生低谷,她终于成了另一个自己。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MtQ0zgreEyeWVt5F4lFUzw 提取码:0x2u 《剪刀替针做媒人》香港小说及散文女作家亦舒创作的一部小说,开篇就讲述了一个源自外婆的老土方:做女红时,倘若不慎弄丢了针又担心扎伤人,只。
然而,又不得不提徐志摩,也许,这正是男人的幻想吧,许多年后,仍有人对自己念念不忘,见证一个风流才子的过往。而张幼仪一如儿媳妇一般照顾徐的父母,完成了对“贤惠”二字的终极诠释。
书名:剪刀替针做媒人 作者:[加拿大] 亦舒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天地图书 出版年份:2004 内容简介:她不是不希望伏到男性胸膛上,但不是任何一个人。她随手取起案上剪刀,轻轻敲两下:「小坤小坤,谁来替汝做媒人。
我曾经非常不喜欢这个故事的结局。奋发图强之后,难道不该是对当初伤害过自己的人报以冷嘲,“一个也不原谅”吗?然而,连发自内心的冷淡也做不到,因为,张幼仪是真的爱着徐志摩。正如她一生中做其他事情一般,老老实实,不紧不慢,却是固执的爱着这个固执的不爱她的男人。那还有什么道理好讲呢?毕竟,她晚年时曾说,说不定,这些女人中,我最爱他。
这句斯德哥尔摩综合征般的表白,忽然使得她不再完美得近乎不真实。是啊,她原本就是一把被抛弃的扇子,而自认为扇子的人,原本就是有主人的。
想起张幼仪,我时常把她和亦舒小说《我的前半生》中的子君扯上关系。同样是被丈夫抛弃的家庭妇女,同样的在泥泞中挣扎站起,同样的在多年后又一次找到了归宿。所不同的是,面对丈夫的复合请求,子君选择了冷漠的回绝。亦舒的作品总带点梦幻色彩,不足当真,可是半个世纪过去,女性的选择已然与当初有了很大不同,由依恋到复仇再到冷淡,也许就是那些拆掉裹脚布的新女性们一点一点抗争的结果:终于可以真正放下那些伤。
可是天地那么宽,下一步,我们又会走到哪儿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