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莱内·马利亚·里尔克《里尔克诗全集 珍藏版(全四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file/202212/1599440347123965954.jpg)
译者|冯至
摘编|张进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莱内•马利亚•里尔克,作者:(奥地利)莱内·马利亚·里尔克,译者:冯至,版本: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9年8月
第一封信
尊敬的先生:
你的信前几天才转到我这里。我要感谢你信里博大而亲爱的信赖。此外我能做的事很少。我不能评论你的诗艺;因为每个批评的意图都离我太远。再没有比批评的文字那样同一件艺术品隔膜的了;同时总是演出来较多或较少的凑巧的误解。一切事物都不是像人们要我们相信的那样是可理解而又说得出的;大多数的事件是不可言传的,它们完全在一个语言从未达到过的空间;可是比一切更不可言传的是艺术品,它们是神秘的生存,它们的生命在我们常的生命之外赓续着。
我既然预先写出这样的意见,可是我还得向你说,你的诗没有自己的特点,虽然暗中也静静地潜伏着向着个性发展的趋势。我感到这种情形最明显的是在最后一首《我的灵魂》里,这首诗字里行间显示出一些自己的东西。还有那首优美的诗《给雷渥琶地》也洋溢着一种同这位伟大而寂寞的诗人精神上的契合。虽然如此,你的诗本身还不能算什么,还不是独立的,就是那最后的一首和《给雷渥琶地》也不是。我读你的诗感到有些不能明确说出的缺陷,可是你随诗寄来的亲切的信,却把这些缺陷无形中给我说明了。
但也许经过一番向自己、向寂寞的探索之后,你就断念做一个诗人了(那也够了,感到自己不写也能够生活时,就可以使我们决然不再去尝试);就是这样,我向你所请求的反思也不是徒然的。无论如何,你的生活将从此寻得自己的道路,并且那该是良好、丰富、广阔的道路,我所愿望于你的比我所能说出的多得多。
以一切的忠诚与关怀!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1903年2月17日巴黎
第六封信
我的亲爱的卡卜斯先生:
如果一天我们洞察到他们的事务是贫乏的,他们的职业是枯僵的,跟生命没有关联,那么我们为什么不从自己世界的深处,从自己寂寞的广处(这寂寞的本身就是工作、地位、职业),和儿童一样把它们当作一种生疏的事去观看呢?为什么把一个儿童聪明的“不解”抛开,而对于许多事物采取防御和蔑视的态度呢?“不解”是居于寂寞;防御与蔑视虽说是要设法和这些事物隔离,同时却是和它们发生纠葛了。
亲爱的先生,你去思考你自身负担着的世界;至于怎样称呼这思考,那就随你的心意了;不管是自己童年的回忆,或是对于自己将来的想望,——只是要多多注意从你生命里出现的事物,要把它放在你周围所看到的一切之上。你最内心的事物值得你全心全意地去爱,你必须为它多方工作;并且不要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解释你对于人们的态度。到底谁向你说,你本来有一个态度呢?——我知道你的职业是枯燥的,处处和你相违背,我早已看出你的苦恼,我知道,它将要来了。现在它来了,我不能排解你的苦恼,我只能劝你去想一想,是不是一切职业都是这样,向个人尽是无理的要求,尽是敌意,它同样也饱受了许多低声忍气、不满于那枯燥的职责的人们的憎恶。你要知道,你现在必须应付的职业并不见得比旁的职业被什么习俗呀、偏见呀、谬误呀连累得更厉害;纵使真有些炫耀着一种更大的自由的职业,也不会有职业在它自身内广远而宽阔,和那些从中组成真实生活的伟大事物相通。只有寂寞的个人,他跟一个“物”一样被放置在深邃的自然规律下,当他走向刚破晓的早晨,或是向外望那充满非常事件的夜晚,当他感觉到那里发生什么事,一切地位便会脱离了他,像是脱离一个死者,纵使他正处在真正的生活的中途。亲爱的卡卜斯先生,凡是你现在做军官所必须经验的,你也许在任何一种现有的职业里都会感到,甚至纵使你脱离各种职务,独自向社会寻找一种轻易而独立的接触,这种压迫之感也不会对你有什么减轻。——到处都是一样:但是这并不足以使我们恐惧悲哀;如果你在人我之间没有和谐,你就试行与物接近,它们不会遗弃你;还有夜,还有风——那吹过树林、掠过田野的风;在物中间和动物那里,一切都充满了你可以分担的事;还有儿童,他们同你在儿时所经验过的一样,又悲哀,又幸福,——如果你想起你的童年,你就又在那些寂寞的儿童中间了,成人们是无所谓的,他们的尊严没有价值。
若是你因为对于童年时到处可以出现的神已经不能信仰,想到童年,想到与它相连的那种单纯和寂静,而感到苦恼不安,那么,亲爱的卡卜斯先生,你问一问自己,你是不是真把神失落了?也许正相反,你从来没有得到他?什么时候应该有过神呢?你相信吗,关于神,一个儿童能够把住他,成人们只能费力去负担他,而他的重量足以把老人压倒?你相信吗,谁当真有他,又能把他像一块小石片似的失落?或者你也不以为吗,谁有过他,还只能被他丢掉?——但如果你认识到,他在你的童年不曾有过,从前也没有生存过;如果你觉得基督是被他的渴望所欺,穆罕默德是被他的骄傲所骗,——如果你惊愕地感到,就是现在,就是我们谈他的这个时刻,他也没有存在;——那么,什么给你以权利,觉得缺少这从来不曾有过的神像是丧失一个亡人,并且寻找他像是找一件遗失的物品呢?
像是蜜蜂酿蜜那样,我们从万物中采撷最甜美的资料来建造我们的神。我们甚至以渺小、没有光彩的事物开始(只要是由于爱),我们以工作,继之以休息,以一种沉默,或是以一种微小的寂寞的欢悦,以我们没有朋友、没有同伴单独所做的一切来建造他,他,我们并不能看到,正如我们的祖先不能看见我们一样。可是那些久已逝去的人们,依然存在于我们的生命里,作为我们的禀赋,作为我们命运的负担,作为循环着的血液,作为从时间的深处升发出来的姿态。
现在你所希望不到的事,将来不会有一天在最遥远、最终极的神那里实现吗?
亲爱的卡卜斯先生,在这虔诚的情感中庆祝你的圣诞节吧,也许神正要用你这生命的恐惧来开始;你过的这几天也许正是一切在你生命里为他工作的时期,正如你在儿时已经有一次很辛苦地为他工作过一样。好好地忍耐,不要沮丧,你想,如果春天要来,大地就使它一点点地完成,我们所能做的最少量的工作,不会使神的生成比起大地之于春天更为艰难。
祝你快乐、勇敢!
你的: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1903年12月23日 罗马
冯至译里尔克诗选
下文出处:《秋日:冯至译诗选》,作者:冯至,版本:雅众文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9年3月
《秋日》
主啊,是时候了。夏日曾经很盛大。
把你的阴影落在日规上。
让秋风刮过田野。
让最后的果实长得丰满。
再给它们两天南方的气候。
迫使它们成熟。
把最后的甘甜酿入浓酒。
谁这时没有房屋,就不必建筑。
谁这时孤独,就永远孤独。
就醒着,读着,写着长信。
在林阴道上来回
不安地游荡,当着落叶纷飞。
而在后期的《致俄尔甫斯十四行》与《杜依诺哀歌》这两部巅峰之作中,他更为明确地把诗人的使命规定为向“存在”转变,将可见的在者转化为不可见的“内在世界空间”,在最高程度的有效性上言说了诗与存在的同一关系。
1902 年 巴黎
《豹》
——在巴黎植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
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
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
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
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
仿佛力之舞围绕着一个中心。
在中心一个伟大的意志昏眩。
只有时眼帘无声地撩起——
于是有一幅图像浸入。
通过四肢紧张的静寂——
在心中化为乌有。
1903 年
《Pietà》
耶稣,我又看见你的双足。
当年一个青年的双足。
我战兢兢脱下鞋来洗濯;
它们在我的头发里迷惑。
像荆棘丛中一只白色的野兽。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全集》共7册 作者:Ruth Sieber-Rilke 《莱纳·玛利亚·里尔克》共4册 (全文集、点评) 作者:von Manfred Engel, Ulrich Fülleborn, Dorothea Lauterbach, Horst Nalewski und August Stahl诗歌时辰。
我看见你从未爱过的肢体
头一次在这爱情的夜里。
我们从来还不曾躺在一起。
现在只是被人惊奇,监视。
可是看啊,你的手都已撕裂:——
爱人,不是我咬的,不是我。
你心房洞开,人们能够走入:
这本应该只是我的入口。
现在你疲倦了,你疲倦的嘴
无意于吻我苦痛的嘴——
啊,耶稣,何曾有过我们的时辰?
我二人放射着异彩沉沦。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9CxtmnWgWbGdoZYQr7igQ 提取码: 7v1p 书名:里尔克诗选 作者:[奥地利]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译者:黄灿然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2-7 页数:
1906 年 巴黎
《一个妇女的命运》
像是国王在猎场上拿起来
一个酒杯,任何一个酒杯倾饮,——
又像是随后那酒杯的主人
把它放开,收藏,好似它并不存在;
命运也焦渴,也许有时拿动
一个女人在它的口边喝。
随即一个渺小的生活。
怕损坏了她,再也不使用。
放她在小心翼翼的玻璃橱。
里尔克短诗精选10首 《豹》——在巴黎植物园 它的目光被那走不完的铁栏 缠得这般疲倦,什么也不能收留。它好像只有千条的铁栏杆,千条的铁栏后便没有宇宙。强韧的脚步迈着柔软的步容,步容在这极小的圈中旋转,仿佛。
在橱内有它许多的珍贵
她生疏地在那里像被人借去
简直变成了衰老,盲聩。
再也不珍贵,也永不稀奇。
1906 年 巴黎
《爱的歌曲》
我怎么能制止我的灵魂,让它
不向你的灵魂接触?我怎能让它
越过你向着其他的事物?
啊,我多么愿意把它安放
在阴暗的任何一个遗忘处。
在一个生疏的寂静的地方。
那里不再波动,如果你的深心波动。
可是一切啊,凡是触动你的和我的。
好像拉琴弓把我们拉在一起。
从两根弦里发出“一个”声响。
我们被拉在什么样的乐器上?
什么样的琴手把我们握在手里?
啊,甜美的歌曲。
1907 年
《卡卜里》
总是一再地……
总是一再地,虽然我们认识爱的风景。
认识教堂小墓场刻着它哀悼的名姓。
还有山谷尽头沉默可怕的峡谷;
我们总是一再地两个人走出去
走到古老的树下,我们总是一再地
仰对着天空,卧在花丛里。
1914 年
注:卡卜里(Capri),意大利风景名胜,现通译“卡普里”。——编注
导语校对|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