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地利]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file/202212/1599441504378576897.jpg)
——所有读过的书,经历的挫折,都将不断更新你生命的厚度和广度,最终成就一个更优秀的你。
[读书]
正常的负罪感,也可以叫良知,不会对分析造成任何障碍,是超我对自我进行审判的表现。神经症患者多有自卑感,也与此相关,在他们身上负罪感表现尤为强烈,理想自我过于严格。常见的相关疾病有两种:强迫症和忧郁症。强迫症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罪,拼命的对外反抗,弗洛伊德自我与本我,比如有洁癖的人拼命的洗手,不断地确认门是否关好,而抑郁症是承认自己有罪,愤怒对象是指向自己的,也会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一个抑郁症的妈妈会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孩子,挑剔指责愤怒,觉得自己有罪,与她亲密的人会感到强烈的压迫感,对自身力量较弱的人,比如孩子,会最容易受其影响,表现为既愤怒又内疚。很多已经长大成人的人,对待父母就是这样,一方面在心里怪罪父母,一方面又觉得父母也不容易,有深深地内疚感。
正常的负罪感,也可以叫良知,不会对分析造成任何障碍,是超我对自我进行审判的表现。神经症患者多有自卑感,也与此相关,在他们身上负罪感表现尤为强烈,理想自我过于严格。常见的相关疾病有两种:强迫症和忧郁症。强迫症不愿意承认自己有罪,拼命的对外反抗,比如有洁癖的人拼命的洗手,不断地确认门是否关好,而抑郁症是承认自己有罪,愤怒对象是指向自己的,也会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他人。一个抑郁症的妈妈会用对待自己的方式对待孩子,挑剔指责愤怒,觉得自己有罪,与她亲密的人会感到强烈的压迫感,对自身力量较弱的人,比如孩子,会最容易受其影响,表现为既愤怒又内疚。很多已经长大成人的人,对待父母就是这样,一方面在心里怪罪父母,一方面又觉得父母也不容易,有深深地内疚感。
在弗洛伊德看来,人格结构虽然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大部分构成,但这三个部分的界限并不是泾渭分明的,它们是有机组合在一起的,图表1展现了三者的关系。图表1 从上图可知,本我、自我与超我三者之间并不是静止不懂的,而是始终处于冲突。
第一,耗费了大量能量在不必要的事情上,常常沉溺于一件事、一种情绪不可自拔。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原名西格斯蒙德·弗洛伊德(Sigismund Freud),1856年5月6日出生于奥匈帝国的摩拉维亚省弗赖堡镇(Freiberg,现Príbor,即捷克共和国的普日博尔市)的一个犹太家庭。 父亲雅各布·弗洛伊德是一位善良老实的羊毛商人,母亲阿玛莉。
前一阵子工作中我有一个事故被通报,这件事虽然过去一个多月了,到现在对我还有影响。起初是因为一个同事修改了一个地方,导致作为下游的我也出错,但她不承认自己修改过,我为了解脱自己,多次在多个人跟前解释原因,这些话估计也被她听到了。后来,这个事故被降低了严重等级,我也在努力的调整自己,不应该怪她,当做没有发生什么事继续和她交流。但是,总感觉她在躲我,昨天还看到她的状态改为:no zuo no die ,虽然我不确定是不是在说我,但这句话引起我深深的反思。虽然从一开始我不想让她觉得我有敌意,没有直接找她理论,但是我还是因为太想努力证明自己没错,在其他人跟前说了是因为上游哪里修改了,这其实是很明显的指她。从我的角度来看,我对自己因为缺乏信心才会去努力证明自己,而真正有信心的人是不需要这些的。我也更加理解了人和人之间容易发生误会,很多时候是只站在了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看不到对方的初衷并不是针对你,他可能只是想做好事情,不能用二极管思维简单的定义一件事一个人非黑即白。这样想后,我也对周围的其他人多了一份理解,往后我不再会耗费那么多的时间在过去的错误上,但我能做的就是对我的工作多一种考虑的角度,多去核对检查可能的问题点,提升我的工作技能。
然而他请布洛伊尔一起合作,并于一八九五年共同出版了一本划时代的著作——《癔病研究》,这时,弗洛伊德已经放弃了催眠术而开始采用。“自由联想”法,“自由联想”法的发明,是弗洛伊德一生中的两大业绩之一,另外一项业绩是两年以后开始进行的。
最后分享一下老师提到的:什么样的人容易赚到钱?
1、行动力超强,想做就去做。
钱本身是为交换而生,想赚钱也是要去交换的。要么给能力(技能),要么给体力(劳动力),要么给心力(陪伴,时间)提供价值,别人才愿意跟你交换,想“要”就要先“给”,对人对事都适用。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于1856年出生在弗赖贝格市,该市现在位于捷克斯洛伐克,当时是奥地利帝国的一部分。他四岁时全家迁居到维也纳,他的一生几乎都是在那里度过的。弗洛伊德读书时就是一个出类拔萃的学生,1881年他在维也纳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