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马拉拉《我是马拉拉》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file/202212/1599444046697226241.jpg)
马拉拉认为,教育就是教育,我们应该无所不学,然后选择一条想走的路。教育与东方或西方无关,它是属于全人类的。一个十几岁的小女孩能有这样的见解,确实值得钦佩。这些都得益于教育这个强大的武器,让她能够明辨是非,揭穿塔利班愚弄民众的真面目。
反观很多没有受过教育的巴基斯坦人,包括马拉拉的母亲,都曾经被塔利班迷惑,相信他们才是救世主。塔利班势力在形成之初,曾经帮助那些在地震中无家可归的人们,并以此拉拢人心。他们说,地震是来自真主的警告,如果人们不改正行为,遵守伊斯兰法律,将受到更严重的惩罚。
此外,塔利班还通过电台不断向人们灌输反动理念,以控制人们的思想。他们利用百姓的无知,经常曲解《古兰经》上面的文字,使得百姓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很多女性甚至向塔利班的首领献出自己的全部财产和儿子,只是为了取悦真主。就这样塔利班的势力不断扩大,他们破坏文物,摧毁学校,为所欲为,直到他们拿起枪对准普通百姓的时候,人们才开始醒悟,可是已经为时太晚了。
马拉拉·优素福扎伊出生在巴基斯坦斯瓦特河谷地区的一个普通家庭,因倡导女性受教育权利而惨遭武装分子枪击头部,但是,她奇迹生还。本书记录了马拉拉在艰难处境中,如何坚持上学、坚持抗争的艰辛历程,同时也讲述了在她头部遭受枪。
巴基斯坦马拉拉,所以说,愚昧使得恐怖分子有机可乘,而只有教育才能让人们摆脱愚昧,认清真相。有一句话叫做&34;,就是说文字的力量比刀剑还厉害。《华盛顿邮报》曾经因为报道了著名的政治丑闻&34;,迫使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前下台,而马拉拉也正是用手中的一支笔,将塔利班的罪行公诸于世。
虽然重男轻女、性别歧视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普遍存在,&34;这个使命也显得任重道远,但是至少全世界都在孜孜以求,为了早日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比如中国的广东省就曾经将性别平等教育课引入广东各所中小学,把性别平等的理念融入教育,从娃娃抓起,将有利于推动整个社会观念的转变。
马拉拉在联合国演讲时曾经说,&34;。确实,教育是对抗文盲、贫困和争取平等自由的有力武器和唯一答案。
时势造英雄
但为什么我们对于这样的不平等见怪不怪,甚至有的时候已经在心中默认,而马拉拉却如此强烈地反抗呢?无疑,这是战乱造成的后果,面对塔利班的子弹,她的抗争显得弥足珍贵。
《我是马拉拉》读后感1 “一个孩子,一名教师,一本书和一支笔,就可以改变这世界。”马拉拉曾这么说。常被“豢养”在过度安逸生活的我们常视受教育之权利为稀松平常,甚至对它感到厌倦抑或疲惫。殊不知同一片天空下,。
马拉拉曾经在联合国大会的演讲上说:&34;就像我们常说的,失去了才懂得珍惜,塔利班对女性教育的剥夺,让马拉拉更加体会到上学读书的可贵。
在被战争和死亡恐惧包裹的斯瓦特地区,每天都有人被杀,每天都很黑暗,每一分每一秒都是煎熬。塔利班把死人的尸体丢在一个广场上,那个广场因为有太多的尸体,而被人们称为&34;。在那段极其恐怖的日子里,上学是马拉拉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虽然她一直都很喜欢上学,但直到塔利班试图关闭所有的女子学校,她才真正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马拉拉曾经在诺贝尔领奖时说:&34;
这个世界变得怎样了?忙不迭地追问,得未曾有。在有限的认知里面,却也无法想象马拉拉所描述的生活。楼下,儿子跟他爸爸介绍这本名叫《我叫马拉拉》的书:马拉拉就是这个封面女孩子,她是巴基斯坦人,她被恐怖分子袭击中了子。
所以说,哪里有压迫,那里就有反抗。正是塔利班的残酷压迫,才使得马拉拉奋起反抗,为争取平等受教育的权利而奔走疾呼。塔利班的子弹最终没有打死她,反而让她的抗争变得举世皆知。各国新闻媒体纷纷发表舆论,谴责塔利班的恶劣行径,同时,各国政要也纷纷送上祝福,各国人民都为她祈祷,希望她早日康复。一时间,她成了世界瞩目的焦点。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34;。马拉拉所遭受的一切危险和痛苦,皆因塔利班而起,而她最终能够战胜其他提名候选人,站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领奖台上,塔利班的子弹也功不可没。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在刀架在脖子上的时候,不顾个人安危,大胆讲出真话,所以哪怕是有人指控,她的登高一呼不过是&34;,她的诺贝尔奖依然实至名归。
马拉拉说,人们祈求真主饶她不死,而她自己却是因为&34;而活了下来。从这句话,我们可以深深体会到,马拉拉——一个17岁女孩——内心的纯净世界。虽说是塔利班的时代背景造就了她这个英雄,但是她也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信念与勇气的力量。
结语
《我是马拉拉》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马拉拉·优素福扎伊的自传。《我是马拉拉》是一个关于勇气和梦想的故事。当巴基斯坦反政府游击组织塔利班控制了史瓦特这个小村庄时,一个女孩挺身而出。马拉拉·优素福扎伊拒绝沉默,并为她具有。
读完《我是马拉拉》这本书,我的心深受震撼。后来,我看了她在诺贝尔领奖时的演说,她那掷地有声的语气和面对听众沉着镇定的眼神,更是令我钦佩不已。她说,&34;
让世界上每个女孩都拥有受教育的权利,这个理想听起来虽然有些遥远,但是如果我们因为惧怕、因为觉得不切实际,就不愿意开始,那么这个愿望就永远不可能实现。正是因为有了像马拉拉这样勇敢无畏的女孩,这个世界才会变得越来越美好。
马拉拉说,我的世界改变了,但我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