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实现了重大飞跃。一方面,正是列宁领导了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正是列宁结合俄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发展

[德国]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列宁,马克思主义在理论和现实层面实现了重大飞跃。一方面,正是列宁领导了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正是列宁结合俄国实际,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作为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列宁不仅非常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经典著作的学习研究,而且高瞻远瞩,从根本上推动了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在世界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搜集整理和系统出版,从而为国际工人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和思想指南。

对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深入学习和初步译介

德意志意识形态的特点是:在对唯物史观的阐述中贯穿着对唯心史观的批判,同时在对反面观点的批判中也正面发挥了唯物主义的历史观。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是一部里程碑式的重要著作。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当中,。

从青年时代起,列宁就非常重视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的学习和研究。如果说,在1893年春写作的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中,列宁开始初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分析俄国农民的状况,指出农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导致的农村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对立,那么在1894年春夏写作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中,列宁已经在全面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来回应米海洛夫斯基所代表的自由主义民粹派的观点。这里,列宁不仅多次援引《资本论》中的重要论断进行深入分析,长篇引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的经典表述加以细致阐述,而且对《哲学的贫困》《共产党宣言》《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重要著作均有提及和说明。列宁甚至围绕唯物史观问题论及了当时不为人知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手稿。可以看出,刚满24岁的列宁已经对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文献有了广泛且深入的把握,然而,年轻的列宁并不满足于此,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仍然如饥似渴地阅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并密切关注着重要理论著作的出版。

[德国]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对马克思主义文献的整体把握与出版期许

1914年底,列宁为俄国著名的《格拉纳特百科词典》撰写了关于马克思的词条,从而为后人留下了经典篇目《卡尔·马克思》。在这篇文章中,列宁不仅对马克思的思想发展历程作了总体概括和精到评价,而且对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基本观点等作了详细论述。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文末列举了马克思的著作及相关研究的书目。这一书目列表展现了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的系统考察和整体把握。

第三条主要针对费尔巴哈。费尔巴哈抛弃了黑格尔“绝对精神”的概念,看似跳出了他的框架,关注到了“人”,可是费尔巴哈所说的“人”仍然不是具体的,历史的,实践中的人,而是抽象的人的概念,所以仍然是一种历史唯心主义。

其次,也是更值得我们关注的是,当列宁在详细列举马克思的著作时,反复提及了一项亟待完成的重大历史任务。在谈到马克思在1845—1847年发表于《前进报》《德意志—布鲁塞尔报》《威斯特伐利亚汽船》《社会明镜》等报刊的文章时,列宁指出,这些文章“大部分还没有收集起来,没有重新出版,也没有译成俄文”;在谈到《新莱茵报》时,列宁指出,“马克思在这个到现在还是革命无产阶级最好最卓越的机关报上发表的许多文章,没有收集起来,也没有全部重新出版”;在谈及1854年底至1855年的《新奥得报》、1859年的《人民报》、1861—1862年的维也纳《新闻报》时,列宁亦指出,马克思的这些文章没有收集起来,更鲜有出版。另外,列宁还提到,马克思为第一国际总委员会起草的宣言、公告和决议等也没有收集起来。由此可见,早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已经敏锐地觉察到马克思恩格斯著作文章搜集不全、出版不够、研究不足的现状,从而深切地感受到了文献匮乏所造成的巨大理论缺憾。

恩格斯的主要著作:《乌培河谷的来信》、《政治经济学批判纲》(1844)、《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神圣家族》(与马克思合著,写于1844,1845出版)、《德意志意识形态》(与马克思合著,1846)、《共产党宣言》(1848)、《德国的革命和反革。

对系统搜集和出版马克思主义文献事业的根本推动

首先,创立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1920年12月,在列宁的主持下,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全会作出决议,建立世界上第一座马克思主义博物馆,并称之为“具有极大的国际意义的任务”。1921年1月,按照俄共(布)中央委员会的决议,马克思主义博物馆更名为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列宁任命自己最为认可的、国际知名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专家达·梁赞诺夫担任研究院的首任院长。由此,列宁就为未来的马克思恩格斯文献编纂工程奠定了机构和组织上的坚实基础。

他们受到的束缚和限制,都是他们意识的产物,那麽青年黑格尔派完全合乎逻辑地向人们提出一种道德要求,要用人的、批判的或利己的意识来代替他们现在的意识,从而消除束缚他们的限制。

[德国]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再次,支持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的文献收购活动。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的支持突出地体现在文献购买活动上。在现存的列宁与梁赞诺夫通信中有一个生动案例。1921年,梁赞诺夫赴维也纳洽谈著名的毛特内尔图书馆以及格律恩伯格图书馆的收购事宜。然而,由于俄共(布)中央委员会提供的50000金卢布不足,再加上日本大阪研究所的竞买,梁赞诺夫十万火急地向列宁写信求援,希望增加经费至125000金卢布。面对这一巨额资金要求,列宁果断批复:决定增拨75000金卢布。列宁的这一高瞻远瞩和鼎力支持,为未来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编纂工程奠定了深厚的资料基础。

最后,关注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收集与编纂。1921年,梁赞诺夫从国外初步购回了一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复制件。他向列宁写信汇报了文献搜集情况,并随信寄去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复制件和拉萨尔书信第3卷的校样。于是,在11月9日写的现存最后一封致梁赞诺夫的信中,列宁谈到自己已经阅读了拉萨尔写给马克思的书信,并希望梁赞诺夫把恩格斯论谢林的小册子尽快寄给他。另外,列宁提到,梁赞诺夫提出的成立专门委员会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研究院的工作以及共产国际的出版工作的建议,将转给政治局委员。可见,日理万机的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搜集情况一如既往地关心,而梁赞诺夫亦直接向列宁汇报研究院的工作进展和构想。

1932年,MEGA1第一部分第五卷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出版,这时第一次全文刊登了《德意志意识形态。对费尔巴哈、布·鲍威尔和施蒂纳所代表的现代德国哲学以及各式各样先知所代表的德国社会主义的批判(1845—1846)》,它在国际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

[德国]弗里德里希·恩格斯《梁赞诺夫版《德意志意识形态·费尔巴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总之,正是通过对马克思恩格斯文本文献的研究,列宁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理论武器,从而领导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并开创了历史的新纪元;而正是以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基础,列宁又亲自推动了马克思恩格斯文献遗产的系统搜集与编纂工作,从而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奠定了深厚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作者:赵玉兰 中国人民大学21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

上一篇 2022年12月13 06:04
下一篇 2022年12月07 20:50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