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汉娜·阿伦特《帝国主义》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file/202212/1599455366494576642.jpg)
16位时代洞察者
致中国少年的通识书单
博雅少年读书会春季版
领读者 田禾博士
《哈利·波特》几乎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青少年小说,同时也吸引了为数众多的成人读者。这并非偶然。在博雅读书会领读人田禾看来,《哈利·波特》是写给小读者的一部严肃书籍,它鼓励你一起幻想,更让你反思真实的生活。
田禾博士是博雅教育培养下的佼佼者。她是2005年北京理科高考状元,北京大学元培学院本科,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化学生物博士,现居波士顿从事科研。她也是博雅读书会的领读人之一。“博雅读书会”是我们刚刚上线的少年通识领读计划,汉娜·阿伦特,今天的文章节选自田禾博士领读的《哈利·波特》部分内容。,
我不是专业的文学评论家,只是一名《哈利·波特》的忠实读者,七部小说和八部电影都反复看过,可以说《哈利·波特》这部作品陪伴了我的成长。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的确是充满神奇幻想的少儿读物,语言和情节都比较简单。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哈利·波特》实际上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儿童读物。
可以说,到最后,《哈利·波特》几乎可以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的政治寓言。
哈利波特的故事主线是少年巫师反对伏地魔为首的黑魔法,而这显然有欧洲历史的影子。
其实在伏地魔卷土重来之前,魔法世界也远不是平等友爱的。韦斯利先生在魔法部不得志,原因包括他对麻瓜的东西太感兴趣!
不站在食死徒一边的巫师,也不免于此。例如赫敏不止一次被人评价:她成绩这么好,想不到竟然是是麻瓜出身。
这看似是赞扬,实际上预设麻瓜出身的巫师能力天生低人一等。这像不像有些人喜欢挂在嘴边的“女生理科成绩竟然这么好”、“男生竟然这么腼腆”、“河南人都是骗子”。
这些表述无论是褒是贬,本质上都在假设性别、籍贯这些与生俱来的属性可以决定我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这叫做刻板印象。
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荣格:《人类及其象征》卡西尔:《人论》尧斯:《审美经验论》西美尔:《货币哲学》胡塞尔:《现象学的方法》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波德里亚:《消费社会》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列维。
更可怕的是:我们国家的正式教育中非常缺少反对刻板印象的教育。实际上很多教育者就是刻板印象的传播者!
说起来,很多认为哈利·波特幼稚的家长、老师,思想境界还不如这部青少年读物呢。
书中伏地魔的恶是显而易见的:滥用酷刑、精神控制、草菅人命。但是我在这里更想说说另一个角色:乌姆里奇。
伏地魔从没出场开始就是彻头彻尾的大反派,所以反而没有机会展开人物性格。而乌姆里奇是罗琳笔下塑造得最成功的反派。
乌姆里奇第一次出场,是巫师法庭审判哈利的时候,但是她当时只有几句台词。 刚开始读者可能只觉得乌姆里奇很官僚。她在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可谓官话连篇。如果你看过英国情景喜剧Yes Minister,里面的人物说话大概就是这个风格。
再往下读,我们发现她是一个在课堂上不允许学生提问质疑的老师。再后来她被魔法部任命为特别调查官。英文是Hogwarts High Inquisitor。
这个Inquisitor的称谓不是随便取的。 Inquisitor这个词字面的意思是调查官,但英文语境中,这个词专指历史上天主教会用来镇压异端的宗教裁判官。罗琳选择这个词,感情色彩一目了然。
乌姆里奇的教学理念包括:不许质疑权威,当然也不许质疑她自己,喜欢体罚,鼓励学生之间监视告发,限制学生的阅读,拆看学生的信件,禁止三人以上自由讨论或集会,已有社团活动必须经过乌姆里奇审核。
罗琳特意写了这么一个从魔法部的高级官员转任教师的角色,她告诉我们:“被统治”这个规定动作也是需要从娃娃抓起的。
第五部中,乌姆里奇似乎对当时的魔法部长福吉忠心耿耿,近乎谄媚。正因为她的忠心,福吉才派她到霍格沃兹监视邓布利多。福吉虽然也被权欲蒙蔽,但并不是食死徒。到了第七部,魔法部已经落入伏地魔的掌控中,福吉此时估计也不会有好日子过,可乌姆里奇竟然还升职了,在黑化的魔法部内如鱼得水,主管麻瓜登记委员会,负责把麻瓜出身的巫师丢进监狱。
在她的每一个位置上,她都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行为特点: 对上谄媚,对下严苛,不择手段,对挑战自己权威和信念的人睚眦必报。在一个相对还比较正常的环境中,乌姆里奇是一个滥用职权的官僚。一旦失去这一点点制约,她的恶行会立刻随着权力膨胀。
阿伦特的文章被普遍误解并遭攻击,主要集中在两个地方:其一是提出“平庸的恶”的概念,代替此前在《极权主义的起源》中提出的“极端的恶”的概念,将恶魔艾希曼平庸化;其二是指出犹太人委员会,众多犹太人领导人对大屠杀同样负有责任,这无。
食死徒选择保留乌姆里奇,他们的判断很准确:对伏地魔的野心,乌姆里奇这种人是必不可少的。在我们的人生轨迹中,其实不一定会碰见食死徒式的恶人,但是我们有很大机会碰到乌姆里奇。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读读关于乌姆里奇的描写。
大家可能也知道,川普上台后,美国政治处在一种动荡不安的气氛中。很多川普的反对者,他们认为川普打压媒体、挑衅司法、推特治国、公开场合信口雌黄,毫不顾忌对客观事实的种种做法,削弱了美国的民主体制。
耶鲁大学的有一位研究中欧、东欧历史的学者 Timothy Snyder 斯奈德写了一本小册子叫做《论暴政》。书中他强调川普掀起的这股“后真相”风气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后真相是法西斯主义的前奏”。他提了二十条建议。其中有一条叫做“善待我们的语言”,具体来讲就是说真话,不说套话,还有,多读书。
斯奈德还推荐了一本书:《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
《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英文纪念版封面
原版音频登陆博雅小学堂APP即可收听
这位耶鲁大学的教授是以很认真的态度看待罗琳的作品的。 斯奈德当然不会认为《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比《极权主义的起源》更深刻。但是这位耶鲁教授明白:读得下汉娜·阿伦特的人有多少呢?哈利·波特的读者可能要多两个数量级。
《哈利·波特》成为二十世纪末、二十一世纪初最成功的青少年小说,也赢得了相当数量的成年读者,这不是偶然的。在我看来,罗琳邀请你探索一个神奇的魔法世界,但毫不掩饰这个世界黑暗的一面。作者鼓励你一起幻想,更让你反思真实的生活。这是写给小读者的一部严肃书籍。
16位洞察者给孩子的通识阅读计划
博雅少年读书会春季版
他们想用点燃过自己的书
汉娜阿伦特(1906-1975)德裔美国政治哲学家,以其关于集权主义的专著和关于犹太事务的论述闻名于世。阿伦特早年就读于玛堡和弗莱堡,继而在海德堡获得博士学位。1933年纳粹主义开始抬头,她被迫逃亡巴黎,成为社会工作者。1940年再度逃亡。移居美国。
点燃今天的孩子
18部通识经典
90讲炉边谈话
理解经典 解惑成长 想象未来
4月21日起 每周定期更新
首批上线:
书名:汉娜·阿伦特:历史、政治与公民身份 作者:[加拿大] 菲利普·汉森 译者:刘佳林 豆瓣评分:7.9 出版社:江苏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7-4 页数:276 内容简介:这项新研究提供了对汉娜·阿伦特的政治哲学的全新的。
潘采夫领读《帕尔街的男孩》
赵楚领读《水浒传》
《汉娜·阿伦特:爱、思考和行动》这本文学与学术评传便是她精神成长的内在逻辑与完整过程。从她的生平简介,到博士论文的解读,从《极权主义的起源》论文著作创作背景、思想主要内容与概念诠释,再到君特·高斯的访谈与《人的。
谢刚领读《自控力》
赵晴领读《你好,我是费曼》
蓝蓝领读《出卖笑的孩子》
马军领读《梅西传》
严优领读《诸神纪》
……
现在扫码 立即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