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阿图尔·叔本华《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tp/98.jpg)
《人生的智慧》一书是德国哲学家阿图尔.叔本华(Arthur Schopenhauer,1788- 1860)的晚年之作。叔本华一直被人笼统地贴上“悲观主义哲学家”的标签。他一生并不得志,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在去世前几年,他才获得应有的声誉。在这之前,几乎所有与他同时代的哲学家都心照不宣地一致对他的哲学绝口不提。据叔本华认为,这是他的同行出于对他独特、深刻的哲学的害怕和嫉妒不约而同想出的阴招。按照现在的流行语,就是“封杀”。
在两次世界大战以后,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严肃、深刻的哲学,尤其是叔本华的哲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西方,到处弥漫着肤浅的乐观主义,人们对人的完美科学的进步深信不疑。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加完全地打碎了那些空洞的美好愿望和令人陶醉的乐观主义。除了盲目的思想被无情的事实明显击破的非常时期,人们的眼睛仍然是短视的,思想仍旧懈怠。他们不愿也不能够深思。所以,叔本华的哲学在平常时期注定就是曲高和寡,它只在少数思想深远的人们的头脑中扎根和传播。
在叔本华奠定名声之前的长达六十多年不获承认的沉寂时期,叔本华从来不曾怀疑过自己的天赋使命。从早年起,他就笔耕不辍,随时把自己的所思记录下来,并整理成著作。在《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一书的序言里,他说:“真理是我唯一的指路星辰”。他只写出他认定为真理的东西,其他一切完全被置之度外。世人的不理解和排斥在他眼里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正所谓“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语)。
书名: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豆瓣评分:8.5 作者: [德国] 阿图尔·叔本华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 2013-5 页数: 184 内容简介:《“我读”系列: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取。
叔本华是位语言大师,他的思想形诸冷峻、简明、流畅的文字,每个字词都精确、讲究,但又不失自然;遣词造旬莫不打上叔本华鲜明的思想和人格个性的格印。叔本华在进行思想灌论时,环节可谓丝丝入扣,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细腻之处无不显示出共作为哲学家的深思和镇密。这样浓缩、冷静的文字,加上辛练的曲象和波制,以及随手站来的古代作家的思想精华(特别在这本书里),使叔本华的表述既严谨又不枯燥,既冷静又不乏想象力,既迂回曲折又不失畅快淋漓,既简朴又不失雅致一一大自然与艺术在叔本华的著作里合二为一了。一切矫揉造作、晦涩模糊、假话空谈-这些为语言所驾驭、在哲学著作里最常见的毛病完全与他绝缘。
甚至叔本华喜欢运用的比喻也显示了他思想的平实、不脱实际,因为这些比喻莫不取自人们日常接触的具体事物。当然,他对空洞抽象、花哨虚假的蔑视,肯定与他的深刻、丰富的思想有关。而这又直接归于他与生俱来的、天才的认识力。
书名: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 作者:[德国] 阿图尔·叔本华 译者:林康成 豆瓣评分:8.5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5 页数:184 内容简介:《“我读”系列:一个悲观主义者的积极思考》取自叔本华一生中。
在1818年,他完成了主要著作《作为意欲和表象的世界》第一卷,时年才30岁。这部著作构成了叔本华哲学的核心。这部著作讨论了认识论、自然哲学、美学和伦理学。整部著作就像德国作家托马斯.曼所说的,犹如一部交响乐作品。围绕意欲构成了这个世界的内核这一核心问题,这部著作的内容涵盖大自然物理世界的各种现象和人的精神现象,从开始到结束,层深入,首尾衔接,互为呼应而自成一体。世事人生莫不在其中。
而这本《人生的智慧》从基本的划分,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财产,到人所展现的表象,以及人生的建议和格言,人生的各个阶段,拜读之后可谓是醍醐灌顶,很多想不开的事情也都解开了谜底,这就是读书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