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野圭吾《湖边凶杀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file/202212/1599576522602078209.jpg)
从朋友那里看到一本书——《湖畔杀人事件》,已经几年不读纸质书的我,捧起书,在公交车上、床头边、餐桌边,看得不亦乐乎,随着故事情节的推进,不断猜想杀人凶手是谁?这就是悬疑小说的精华所在——不断猜想-推倒的重复过程。
高介英里子到底和津酒介说了些什么?四个家庭为何团结一致保护杀人凶手?一个又一个疑问,随着故事的铺展不断的涌现。结局是出乎意料的,从不会接受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但这本书显然是打破了我的阅读惯例。人性两个字一直萦绕在我的脑中。并木对家庭的不负责任,美菜子对孩子不顾一切的付出,三个家庭为升入私立中学金钱贿赂、身体交易,东野圭吾用简洁明了的笔画,刻画了现下病态的、扭曲的价值观。对问题的回避,对罪恶的承受,对善良正义的误读,勾画出了四个家庭的悲哀结局,“尸体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消失,而我们的灵魂将永远徘徊在这个湖畔”,他们将永生难获安宁。并木希望找到妻子出轨的证据,以便及时从现在的家庭中解脱出来,他出轨几个女人,漠视家中妻儿,导致孩子对父亲的极度不安的依赖,导致妻子对丈夫的极度不信任。并木将自己的家庭推到悬崖边。并木内心是懦弱的,想要离开家庭,却希望因妻子的过错导致自己“不得不”离开,他的自私显而易见。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Pl7qdu4Z_scG5yQ0GivgZA 密码:oqwt 书名:湖边凶杀案 作者:东野圭吾 译者:张秋明 豆瓣评分:7.3 出版社:独步文化 出版年份:2006 页数:231 内容简介:一名补习班老师、四对。
东野圭吾笔下,没有纯粹的恶也没有纯粹的善。在世人眼中,孩子是世上最纯、善之人,东野笔下的孩子可以是和美家庭中良善小孩、可以是破碎家庭中了可怜的孩子,也可以是杀人凶手。孩子的心中,没有大人道德和法律约束的意识,他们更自由、更接近“原始人”,所以,他们更无所顾忌。2019年发生在东北的男孩杀人事件,恰恰与之相印证。我们社会、我们的法律体系在竭尽全力保护孩子的同时,也把孩子推向了另一个不知名的曰为“无知”的深渊。高介英里子死后,以藤间为首的四个家庭,渐渐明白升入私立中学,为孩子不惜一切手段似乎是错误的,他们顿悟给孩子自由的空间或许更重要。但此时的教训是以一个女孩的生命为代价获取的,他们的顿悟沾有献血,在死亡和孩子面前,四个家庭九位大人,义无反顾选择包庇孩子,他们不能接受四分之一的杀人可能性,所有概率的事件,最终结果都会是两个——是或不是,不存在中间地带。
故事在夜色中缓缓铺开。静谧的姬神湖边,男主角的情人被自己的妻子杀害。而本无关的三对夫妻都愿意为了“自私的原因”“帮助”他们。先是毁尸灭迹,然后制定详尽的,应对警察的方案。一切不由得让人怀疑这三对夫妻和男主角。
法条速递:
当天英里子来到姬神湖畔,告知津久见她已发现这个事实,并约津久见晚上见面。津久见赴约时发现英里子死在别墅旁的空地,从现场旁留下的鞋印,家长们推测出凶手就是孩子们。但因为孩子们都穿着统一的鞋子,所以不知道究竟是。
2020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事责任年龄下调至12周岁: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对依照前三款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的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因不满十六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依法进行专门矫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