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file/202212/1599715135356690434.jpg)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研究
摘要:现代汉语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近年来语法研究中引人注目的一个热点问题。本文尝试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三个平面语法理论为指导,对这一结构的构成及存在的理据进行分析,观察它的语法功能,并通过大量实例的分析,说明其独特的语义、语用效果。
关键词 程度副词 名词 语义基础 语用效果 语法功能
1、 引言
改革开放给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也使人们的语言生活呈现出生动活泼的色彩。正如衣食住行时尚迭出一样,近二十年来时尚语言也是花样百出,令人目不暇接。人们有的拍手叫好,有的摇头疑惑,有的大叫失范,有的冷静对待。在这股语言时尚风中,“很女人、很唐诗、太政治”等“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使用格外引人注目,也引起了学界颇为热烈的争论。本文即以“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为研究对象。
二、“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分类
(一)程度副词+抽象名词
如: 她是一个很传统的女人。
婚后生活我不想多说,我只说她很个性。
郑县长对小四说:“说过程,太细节的地方不必说。”
(二)程度副词+具体名词
可以根据具体名词指称对象是人还是物,再细分为程度副词+指人名词、程度副词+指物名词两大类。
1.程度副词+指人名词
指人名词中,能进入这个结构的大多是表示社会阶层、社会角色的群体名词。这些名称都是根据某种或某些已经被社会普遍公认的属性来给特定的人群去分类命名,这些属性为人们所熟知,成为这一类人的性质特征的标志。人们一听到或看到表示该类群体的词,就会自然想到它们所指称对象具有的属性或性质,如我们听到“淑女”会联想到淑女的温柔、文静、贤惠等特点,看到 “流氓 ”就会想到他们的蛮横、霸道、滋事生非、不明事理、无理取闹等特点。
2.程度副词+指物名词
19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提出了“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的主张。而符号是事物的代表,是某种事物的标记,而咒语则更是语言中神秘的特殊符号和标记。语言是一种物质,一种能量,是物体受到外力。
出现在这种组合中的普通指物名词,具有自己的特殊特征,这类名词常常充当比喻、比拟或借代的对象,所以有些已经获得某种比喻义或临时性的比喻义。特别是指称动物的名词,本身许多就有比喻义,如“牛”,就有“老实,厉害”等比喻义,所以“多牛,很牛,特老黄牛”这样的用法是很常见的,也是很易理解的。再看下面的例子:
第三阶段后(索绪尔没有明说这是第四阶段,但的确是在比较语法学之后产生的。校注里提到“新语法学派”的出现是比较语法学的完成阶段,所以直接说第四阶段又不符合,因为不是新阶段的产生,因此称之为第三阶段后)是通过冲击“比较”而产生。
孩子太宝贝,妈妈怕受罪。
这个女人太花瓶了。
这个人很奶油。
《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索绪尔最重要的著作。除绪论外,共分为5编。 “绪论”简单地叙述了语言学的历史,语言学的材料和任务,语言学和毗邻学科的关系,语言学的对象,语言的语言学和言语的语言学,语言的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表现语言的文字。
(三)程度副词+专有名词
我们按照专有名词指称对象的不同,把它分为三个小类,分别是:指人的专有名词(专有人名),如鲁迅、雷锋、阿Q、林黛玉、葛朗台等;指时间、地点的专有名词(我们称之为专有时、地名),如现代、当代、文革、21世纪、中国、香港等;表示专业科目等的术语名词(专业术语),如历史、政治、公式、散文、八卦等
1.程度副词+专有人名
那个人很马列,在政治上没问题。
他这个人很葛朗台。
李小璐的下巴长得很周迅。
2.程度副词+专业术语
这些专有术语有自己区别于其他学科或术语的显著特征,与程度副词结合时,就会令人联想起它所具有的独特性质特征等深层的内容。如“公式”其指称义是“用数学符号表示几个量之间的关系的方程式,具有普遍性,适合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其中的“具有普遍性,适合同类关系的所有问题”是人们认识的结果,并同时还有可能蕴含着“没有变化”或“呆板”等意义,所以有“这样回答问题,太公式了吧。”这样的用法。
看以下几个例子:
一个已经有点陌生了的镜头,一个有点陈旧却很历史的镜头。
但肚皮给了我最唯物主义的教育。
“很历史”结合语境,是指描述以前的生活镜头时“具有的历史色彩味浓、古老”等意义;“唯物主义”是哲学中两大派别之一,认为世界本质是物质的,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能比较容易理解“唯物主义”还内蕴着“本质、根本”等含义,我们可以把这句话理解为“吃饱是人的第一大需要”。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小儿科、很历史、很戏剧,特唯物主义,很八卦”等。
三、“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特点、语用效果及其语法功能
(一)“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义特点
2.依存性
名词在句子中所显示的深层的语义特征是由名词所称谓的人或事物实际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说话人是以名词的理性意义作为交际的前提,以名词的内涵意义(性质义)作为交际功能的承担者,以达到交际的目的。“名词是人类对客观世界认知的基本范畴,是心灵与存在的中介,是一切语言成分赖以产生并得以运行的根本。”
所以说,名词指称义是它的根本,是它作为词类范畴的根本原因。名词的性质义依赖其指物义,寄生在指称义这个机体上,并从中抽取营养成分,所以名词性质义的中心意义还是较明确的。如
“嗨!早。”我很淑女地回他一笑。
“很淑女”是指举止的文雅、大方,而人们不会理解为“泼辣、不懂礼貌”的。
2.开放性
从语义表现看,由于“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中的名词的语义特征是分析出来的,是没有任何“标示”的语义特征,所以这种表达方式就存在着允许人们做出各种不同解释的模糊性语义特点。所谓词语的模糊性,用沙夫的观点是指“这个词语有一个应用的有限区域,但是这个区域的界限是不明确的。”如“太哥们了”,究竟是“无话不谈”的关系,还是“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的关系,语义的有限区域是不明确的。但是,这种模糊性的表达方式许多时候表达的切实需要。
(二)“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用效果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因其语义的开放性、丰富的感情色彩、浓厚的口语色彩而在句子中显得含意丰富、幽默、形象具体,这些语用效果是“程度副词+形容词”结构所不具有的,这也是这种结构越来越流行、越来越得到更多人认可的原因所在。
1.言简意丰、补偿语义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以极少的词语表达了变化、丰富的语言信息,给人们创造了一个广阔的、流动的想象空间,给听者和读者富有诗意的主观体验。它使语句具有了瘦身的效果,显得更精练。而且这非但不影响语义的表达,相反却有补偿原有形容词表义不足的重要作用。
2.形象具体
如提到“狐狸”,人们在想到它的外貌特征的同时,也会联想到它的“狡猾、媚气”,所以使用“相当狐狸”要比使用“相当狡猾、媚气”更为形象、具体、丰富。使用“很葛朗台”比使用“很吝啬”要形象具体,也更富有语言感染力。如“你别指望他能借给你钱,他很葛朗台。”这样的用法。
3.新颖活泼、幽默风趣
在外在形式上,许多学者把“程度副词+名词”这种结构称为语言变异,这是人们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对现代汉语语言系统规则的偏离或变异。既然是变异就不同于常见的语法结构,它采用了人们熟悉的语法结构形式,却不符合语法常规的搭配,但是它的深层语义是吻合的,这种超常的词语搭配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极易引起人们的关注。正如尹继群所说“使接受者对熟悉的词感到陌生,对陌生的词语又感到熟悉,因而能给人新鲜感,能产生引人注意的表达效果。”
(三)“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语法功能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自然科学家、语言学家。是现代语言学奠基人、本世纪最著名、影响最深远的语言学家。他被后人称为现代语言学之父,结构主义的鼻祖。索绪尔1906-1907、1908-1909、
“程度副词+名词”结构是个向心结构,按照一般规律,整个结构的功能应与作为中心词的名词相同,具有指称作用。但事实上,通过我们对大量例子的分析,却发现这个结构整体的语法功能既不是副词性的,也不是名词性的,而是相当于形容词性的短语。其中的名词的指称义不再显现,而是凸现了其内在的性质义,其作用已由指称变为陈述。整个结构是谓语性的成分,不仅可以作谓语,还可以做状语、定语、补语,但不能作主语、宾语。这与名词典型的语法功能有了根本性的区别,所以从语法功能看,这个句子中的名词已具有了形容词的语法功能。
1)作谓语,陈述主语,突出其特质。
这女孩儿,太林黛玉了。
这样做很小儿科。
2) 作状语,限制修饰动词性的中心语成分。
“好的。”我很大老板地说。
爸很绅士地点点头,问我“小姐,游泳衣带了吗?”
3)作定语,限制修饰名词性的中心语成分。
李春波,一个很中国的歌手。
她浅呷咖啡,这是很文化的休闲。
提取码: sysv 书名:普通语言学教程 作者:[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译者:高名凯 豆瓣评分:9.2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份:1980-11 页数:333 内容简介: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857—1913),现代语言学的重要。
4) 作补语,用以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或性状的程度、状态等。
再配一件套头长毛衣呢?则又显得很文雅很淑女。
前面过来一个女孩,看上去很女人。
四、小结
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在三个平面的语法理论的指导下,借鉴了社会语言学、认知语言学等学科中的相关理论,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探讨;并坚持静态与与动态相结合,形式与意义相结合,历时与共时相结合,对“程度副词+名词”结构产生的深层与外在原因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对其独特的句法、语义、语用特点进行了细致地研究。
[1] 储泽祥、刘街生.“细节显现”与“副+名”[J].语文建设.1997.6.
能指与所指就像一张纸的两面,不可分割。两者的结合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一旦二者的结合得到社会公认,任何个人都不得随意更改。(注:〔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2] 方华.副词能否修饰体词刍议[J].南京大学学报.1986.2.
[3][瑞士]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 符淮青.词义的分析和描写[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
[5]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63.
[6] 桂诗春.从“这个地方很郊区”谈起[J].语言文字应用.1995.3.
[7] 韩宝育.语言与人的意义世界[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