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特德·姜《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file/202212/1599767196739854337.jpg)
“假如你可以卸下伪装跟某个人交谈,那一定是你自己。”
——《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
对科幻文学不甚感兴趣的人也许没有听过“特德·姜”这个名字,特德姜作品,但是在科幻文学中熟知“特德·姜”的读者们又不会简单地把他固定在科幻文学作家的标签上。,
没错,对他的作品,很难清晰地归类到某一类型的图书当中。
如果说它是科幻作品,又像是哲学著作、宗教理论;如果认为是小说,有时候又像是一份动人的纪实性报告。那么,先把这些争议搁置在一边吧。这些争议一点儿也不影响我们读书,对于读者们来讲,重要的是阅读的体验。
今天,笔者向读者们推荐的作品就是“特德·姜”的短篇小说集——《呼吸》。
豆瓣读书榜单“2019年度”高分图书排第一位的便是它,8.6分。
但是,奇怪的是第二至第十位的书,评分都比《呼吸》高。比如第二位的《建筑师》9.1分,第七、第十位的也有8.8分。内部的机制是怎么样的?笔者不甚了解,还请知道内情的读者们指点。
特德·姜,被称为美国当代最优秀的华裔科幻作家。对于这个表述,大家是不是有和我一样的惊讶?这算是哪门子评价呀?华裔+科幻+美国+当代,四个关键都是必要条件,然后组合起来的“最优秀”,其含金量会很高?说的还振振有词。会不会是,美国人认为在当代美国的华裔中,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人着实不少,龙争虎斗之下才显得特德·姜弥足珍贵?
跟大家玩个咬文嚼字的游戏,言归正传。总之,特德·姜在国际科幻文学界中具有很高的声望这是真真切切的。
他从1990年发表处女作《巴比伦塔》以来,可谓是“成果丰硕”?以为我会这么说吗?让大家失望了。这是位另类的低产作家,仅有15部作品,而且大部分是短篇。然而,他却获得了包括雨果奖、星云奖在内的几乎所有重量级的科幻大奖杯。
相信一定知道,我国的科幻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就曾获得过雨果奖。
另外,还要补充的是《降临》这部美国科幻片应该也有不少人看过吧,其原著就是特德·姜所著。
回到我们要推荐的书来——《呼吸》。这是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收录中的第二篇小说名称,共有9篇——好家伙,这么一瓶“新瓶装的陈酒”,把一大半的作品颠来倒去弄成合集,然后又“忽悠”着我们去买?
这9篇小说,都有科幻的成分,各自的世界里光怪陆离,充斥着荒谬、反思、冷静、温情……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中的虚拟世界、虚拟角色;
《呼吸》中一个解剖学家拆解自己的大脑,其过程和心理活动复杂又生动。
书名: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特德·姜科幻小说集作者名:[美]特德·姜出版社:译林出版社出版年份:2015-05内容介绍:《软件体的生命周期》结集特德•姜最新创作的六个短篇或中篇小说:《软件体的生命周期》、《赏心悦目。
还有《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怎么看都不像是小说的标题。里面的“棱镜”。这是一款能让人和平行世界中的自己沟通的道具,进而产生了伦理、法律、情感上的冲突和纠葛。文中的一句话深深地打动笔者——“假如你可以卸下伪装跟某个人交谈,那一定是你自己。”
不光如此,文内还有大手笔的关于哲学和宗教的思考探索,也值得细细品味。难怪不少读者把它称之为“披着科幻外衣的哲学书”。
然而不绝于此。
其震撼和感动程度亦相当的意味深长。笔者就被第一篇即《商人和炼金术师》所深深折服。
讲的是一个关于穿越之门的故事。在一位古巴格达商人讲述自己遭遇的同时,又穿插着3个小故事,关乎忏悔、赎罪和宽恕,但故事并不显老套,反而温情脉脉,又“脑洞大开”。
实际上,我的作品正是科幻。’” 在星球大战将这个类型文学定型成姜所谓的“披着镭射枪外衣的冒险故事”之后,人们忘记了科幻之所以包含“科”这个词是因为它本应该更广意义上去探索知识的边界,他这么说道。
故事发生的位置设置在古巴格达和古开罗那样充满异域风情的地方。没错,会出来一种《一千零一夜》科幻版的感觉。作者在《后记》里也补充道,这是一次有趣的实验。
更多的读书体验,还是请读者们亲自去尝试吧。
想到余生还将会读到如此出奇的书,不觉得也很幸福呀。
3月21日的上午,天气恰到好处,春风徐徐。
笔者母亲的菜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