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卡伦·霍尼《我们内心的冲突》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file/202212/1599797447608000513.jpg)
你是否曾为跳槽还是将就维持当下工作而左右为难?你是否对维持一段亲密关系而焦虑不安?在当下纷纷扰扰的快节奏生活中,焦虑是每个人必经甚至长久伴随我们的情绪状态,由此,人们本能地追求温情与友爱,希望彼此依靠获得安全感。殊不知,人人都有自己的深渊,使这个世界愈加敏感复杂,而忽视了自己内心平衡的我们,往往选择一种不合适的方式,或屈从或对抗或回避,卡伦霍妮的作品,艰难地与世界相处,结果必然不尽人意,恶性循环。所以正式自己内心的冲突,自我改善,才能真正获得安全感。
卡伦·霍尼的《我们内心的冲突》便是这样一本帮助我们正视自己内心、剖析自我的书,在作者分析和研究的案例中,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指导我们改善自己。作为一本心理学专著,本书行文流畅,但毫无含糊的故弄玄虚,不仅使专业人员能从中得到一个准确全面的理论视角,也能使普通读者在自己的心灵对话中得到合适的参照。
一、冲突产生的原因
《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作者一早便申明了冲突的必然性,指出“我们内心的冲突是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帮我们卸下沉重的负担。每个人的一生无时无刻不在面临选择,这既是特权又是重负,我们必须有一套合适的逻辑和价值观念去选择,说服自己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但问题在于,我们往往没有强大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去断然取舍。想一想,继续读书深造还是选择工作进入社会打拼?选择家人介绍的相亲的还不错的对象,还是守住自己的原则不去将就?面对可能改变一生的选择,焦虑和不安是必然的,结果在于我们是把自己的选择走的更敞亮更坚定,还是压抑自己,封闭内心。
二、冲突性格表现类型
《我们内心的冲突》一书中,作者把冲突性格大概分为三类,亲近人、对抗人和回避人。
亲近人的价值观是平和、爱和谦逊,自私、攻击这类的情绪他们是绝对要否认和压抑的。他们需要很多的爱和温情,对亲近归属的有极大渴求,总是盲目的给予,又不由自主地要求同样的回报,并以自我贬低,主动承担罪责,从属和依附性等态度来想要获得回报,无意识地倾向于以别人对他的看法来评价自己,压抑自己攻击倾向。正常的竞争和对别人的合理的要求或拒绝在他们看来也是难以接受的。
《我们内心的冲突》成书于1945年,是卡伦•霍妮的后期代表作,也是其最为成熟的一部作品,曾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文字,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书中所提到的理论,具有极大的先锋性,不仅推动了整个心理学的。
对于亲近人来说,一段稳定的爱恋关系应当有以下特征:有了他,我就无需自我肯定了,因为他能理解我,把我想要的给予我,而且不用我提出请求或做出解释。他能爱怜我的无助让我依附。甚至我自己是不能为自己主动的,但为了他的要求却迫不及待。
对抗人认为人皆为恶,奉弱肉强食为人生信条,人生无时无刻不是竞争。他们总在问“我们从中得到什么”,企图利用他人来达到他们想要的目的。
对抗人的感情世界中,甚至认为无私心的快乐只不过是浪费时间,他们就算要找伴侣,也是利用他的伴侣来达成自己的某个目的。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O9hx29tfrj49agd1QsOuQ 密码:qr1d 书名: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美] 卡伦·霍尼 (Karen Horney)译者:温华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页数:
回避人的价值观里,保持自强自立及自由是基本需要。对外界保持“不介入”的态度,绝不对任何人任何事表示亲近,以防自己产生哪怕一丝依赖感。他们对绝对独立有着强迫性和盲目性,以维持一种自由的幻觉,陷入自我孤立之中。
在这几种对他人的基本态度中,每一种都自有其积极的价值。在亲近人的类型里,患者试图为自己创造出一种与外部世界友好的关系;在对抗人的类型里,他对竞争有着积极的态度和过人胆识;在回避人的类型里,他企图获得某种清高或明彻的心境。如果能够平衡地处理各种选择,便能合理运用各种状态。
我们比从前多了许多选择,学医的人可以当医生,也可以当药商或者从事其他行业。我们可以留在读书的那个城市,也可以回到自己的老家,或者到其他远方去。我们可以跟村里青梅竹马的邻居成家,也可以与上学时候的同窗拍拖,或者跟工作里或者路上碰。
三、平息冲突的消极尝试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UlPVHyTapAhsq13NeuB2w 密码:pflh 书名: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美] 卡伦·霍尼 (Karen Horney)译者:温华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页数:
除此之外,理想化意象也是一种不合理的掩盖冲突的尝试,通过一种无意识的想象,并认为那才是真实的自己。
最后一种尝试是外化作用。这种行为在于疏离自我,过多地归因于外界,进行罪责推卸,或者把自己的感受当做别人的。比如,会对网上或其他不相关的人所受不幸深感不安,却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所受到的压迫。他感受不到自己的失望,却对别人的失望深有体会。这种疏离自我的后果往往会产生对别人的怒意、自己有意无意的恐惧、甚至是把注意力放在身体的不适上,来逃避自己的问题和情绪。
四、未解决的冲突所造成的结果
首先最直接的结果是恐惧。冲突的拉扯会令人焦虑不安,恐惧自以为的平衡被打破,进而产生害怕新环境、新环境或是害怕参加社会活动。他们更加回避或戴上厚厚的面具,不敢表达真实的自己,并把自己困死在恶性循环中。
冲突带来进一步的后果是人格的衰竭,具体为精力的分散和耗费,第一种是犹豫不决,无论大小,无休止的动摇着。比如日复一日不断纠结早饭这件小事。第二种是低效率,对生活中常规事务的难以完成,严重拖延,作者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踩着刹车的前行,将自己的精力耗费在两面完全相悖的自我拉扯中。第三种是普遍性懒惰。既怠惰又想改变,主动性和行为能力的瘫痪。
五、冲突解决积极行为
首先认识到造成冲突的本质,以及自己所做努力。自己改造自己,意识到真正的情感需求,建立自己的价值观和与人相处感情基础
第二步是去解决冲突本身。一个人当下的选择和体验足以作出改变,主动面对自己。
第一次接触卡伦•霍尼的作品是大二学习人格心理学的时候,学校图书馆心理学的专业书永远那么少(因为贵)。《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是我初识卡伦霍尼所读的作品,一晃已经8年啦。卡伦•霍妮是谁?以弗洛依德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