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杰克·凯鲁亚克《垮掉的一代》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g.tianshugan.com/tsg/files/202212/1599832200021303298.jpg)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
美国摇滚“圣经”的作者
《在路上》(On the Road)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作家杰克·凯鲁亚克创作的长篇小说,首次出版于
一生放荡不羁
一生灵魂流浪
“垮掉之王”
杰克·凯鲁亚克
耐心看完,你一定有更多收获,分享到你的朋友圈,让更多人看到!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人物简介
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美国作家,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主要作品有自传体小说《在路上》、《达摩流浪者》、《荒凉天使》、《孤独旅者》等。
1922年3月12日,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父母为法裔美国人,他是家中幼子。他曾在当地天主教和公立学校就读,以橄榄球奖学金入纽约哥伦比亚大学,结识爱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和尼尔·卡萨迪等“垮掉的一代”。大学二年级退学从事文学创作,并辗转于美国海军和商用航运公司等处。1950年,第一部小说《乡镇和城市》出版。1957年的《在路上》问世后,他成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言人。他还著有《达摩流浪者》、《地下人》、《孤独的旅人》和《孤独天使》等作品。1969年10月21日,在佛罗里达圣彼得堡去世,享年47岁。
人物经历
1922年3月12日,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洛威尔城,杰克·凯鲁亚克垮掉的一代,是加拿大法国移民列奥·凯鲁亚克和加布里尔的第二个儿子,排行老三。
1939年,从洛厄尔中学毕业。
1939年~194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足球奖学金,在纽约霍雷斯·迈因预备学校读预科。
1940年~1941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本科学习。
1942年~1943年在美国海军服役,被以精神病为由除名;后在商船上当水手,随船队去英国利物浦。
1944年认识卢西·卡尔、艾伦·金斯堡、威廉·巴勒斯;涉嫌参与卡尔杀人案;8月22日同第一个妻子埃迪·帕克结婚。
1946年~1948年写作小说《镇与城》;在纽约同尼尔·卡萨迪相识。1948年同作家约翰·克列农·霍尔姆斯(John Clellon Holmes)相识,提出“beat generation”(垮掉的一代)这一名称。
1948年~1950年开始写作《在路上》,第一次同卡萨迪(《在路上》主人公狄安原型)横越美国,最后到达墨西哥城。
1950年《镇与城》出版,与第二任妻子哈维蒂结婚。
1951年2月~3月,阅读巴勒斯小说《贩毒者》以及霍尔姆斯的小说《走》手稿。4月,在纽约公寓内的一卷打字纸上写出了《在路上》。10月,提出“自发式写作”方法,开始修改《在路上》。
1951年~1952年在纽约和旧金山写作小说《戈迪的幻想》。
1952年在墨西哥城写作小说《萨克斯医生》。
1953年在纽约写作小说《玛吉·卡萨迪》和《地下人》。
1954年在纽约和加利福尼亚开始研究佛学,在旧金山写成诗集《旧金山布鲁斯》。
垮掉的一代寻求新的刺激,寻求绝对自由,纵欲、吸毒、沉沦,以此向体面的传统价值标准进行挑战,因此被称作垮掉的一代。代表作家有金斯堡及其作品《嚎叫》。垮掉的一代的作家们创作的作品通常广受争议,原因是这些作品通常不遵。
1955年写作《墨西哥城布鲁斯》,在墨西哥城开始写作长篇小说《特丽斯特莎》。10月3日,同金斯堡等出席旧金山“六画廊”诗歌朗诵会,金斯堡朗诵《嚎叫》,大获成功。
1956年在墨西哥城完成小说《特丽斯特莎),在北卡罗来纳开始写小说《杰拉德·的幻想》,在华盛顿州和墨西哥城完成长篇小说《孤独的天使》第一部。金斯堡的诗集《嚎叫及其他》在城市之光出版社出版。
1958年~1960年写成小说《孤独的旅人》手稿。
这也是当时美国“垮掉一代”的典型特征。这个剧本从文本与思想上都与杰克·凯鲁亚克的经典作品《在路上》相互辉映。作者简介: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1922-1969),1922年3月12日,凯鲁亚克出生于马萨诸塞州洛厄尔,。
1961年在新墨西哥城完成小说《孤独的天使》第二部,在佛罗里达写成小说《大瑟尔》。
1965年在佛罗里达写成小说《萨托里在巴黎》。
1966年5月同母亲迁往故乡洛厄尔,11月9日同第三任妻子斯特拉结婚。
1967年在洛厄尔写作小说《杜鲁阿兹的虚荣》。
1968年尼尔·卡萨迪死于墨西哥。到欧洲作短期旅行。
1969年10月21日病死于佛罗里达州圣·彼德斯堡。
当时美国关于垮掉的一代,最有名的作品便是杰克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和罗伯特 波西阁的《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当然,作品也并不局限在小说商,音乐界同样也有。eagles(老鹰乐队)有两首歌,在我个人看来,描写的就是垮。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主要作品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创作特点
作品主题
凯鲁亚克的小说大多数如实描写小人物的生活和精神风貌的,突出“个人”及“个性”,个人层面的忏悔在小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如《在路上》,小说本就是一部内涵丰富的作品,其中饱含着那些生活在混乱时代的美国年轻人的复杂的内心情感:迷惘,寻觅,失望,短暂的亢奋,长久的悲伤,而始终存在的,还有永恒的忏悔。当然,仅这部小说中所包含的忏悔意识,也是复杂的。因为小说主人公和他的朋友们,他们的生活是混乱的,而他们的思想更是混乱的。
凯鲁亚克作品中的人们,他们通过探索找到救赎自己的方式。他们上路浪荡,希望在路的另一端找到新的信仰。他们将眼光投向神秘古老的东方禅宗,希望在参禅打坐中远离世俗、获得宁静和捕捉心灵的顿悟;他们亲近自然,在一花一草一木中体验着生命的本真。虽然他们的自赎之路由于各种原因并未最终使他们远离混沌迷惘的状态,并未使他们发生质的改变和超越,但是他们至少敢于做自我,敢于找到真实的自我,为寻找真我而付出艰辛的寻找过程。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艺术特色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人物评价
代表人物杰克凯鲁亚克,代表文学作品为其具有自传性质的小说《在路上》,讲述他和一群朋友酗酒、纵欲,在放荡迷乱的状态下穿越美国的故事。被评价为“垮掉”,是因为主流社会对年轻人的这种生活状态不满、失望。
“他只是陈述,而不是传达,是闲谈而非写作。一如过去像他们那样过流浪生活的人,他们在创作上的努力都消耗在努力冒充创作上。这就像烹调术一样,做出来的东西当天就吃掉了,剩下来的只是一股淡淡的香味。
而且他们重视自然,流露出这种差不多毁掉惠特曼大部分诗作的风气,使严肃的创作难于有成。他们的文体可能有助于美国日常语言的发展,却不能对美国文学有所贡献。它既艰涩又不清楚——是一种个人的、散漫的、愤世嫉俗而感伤的文体。”(美国学者马库斯·坎利夫评)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 来源:网络
关注公众号:听潮观书
观看往期精彩请点击下方蓝字:
目前自己在做公众号,整理国内外的精品书籍和作家资料与各种书店
关注微信公众号:听潮观书
每天更新推荐书籍书店和相关作家的资料
希望大家给个关注和点赞以及评论分享
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