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黄仁宇《万历十五年(增订本)》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http://image.tianshugan.com/file/202212/1599863603102507009.jpg)
正文共:3185字 9图 预计阅读时间: 4分钟
读而思
明万历十五年,即公元1587年,在中国历史上原本是极其普通的年份.作者以该年前后的史事件及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物为中心,抽丝剥茧,梳理了中国传统社会管理层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索现代中国应当涉取的经验和教训。作。
duersi
《万历十五年》是黄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融会了他数十年人生经历与治学体会,首次以“大历史观”分析明代社会之症结,观察现代中国之来路,给人启发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后,被美国多所大学采用为教科书。
分享人:Jessic
美籍华裔学者、历史学家黄仁宇先生所著的《万历十五年》也是一部明史研究著作,该书从计划撰写到定稿,历时七年,1974年由英国剑桥大学出版,八年之后在中国大陆发行,是一部独到、严谨的史著。在具体评述这本书之前有必要对。
在读本书前,应该先知道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到底指什么,简单来说,他的"大历史观"就是要"将宏观及放宽视野这一观念导引到中国历史研究里去",强调从较长的时段来观察历史,注重历史的结构性变动和长期发展趋势,分析因果关系及其历史的合理性,对其他细端末节,乃至每个历史人物的贤愚得失,都认做次要。以"天地不为尧舜而存,也不因桀纣而亡"的客观态度,放宽历史的视界,探寻事件的前因后果,正是黄仁宇"大历史观"所提倡的学习方法。《万历十五年》即是老先生“大历史观”的重要代表作。
归纳《万历十五年》,万历年只是明朝建国以来矛盾冲突的爆发点,而王朝的根本矛盾则早已埋定。正如其序中所言“以道德代替法制,至明代至极,这就是一切问题的症结”。因为这个症结的存在,皇帝的励精图治或者宴安耽乐,首辅的独裁或者调和,高级将领的富于创造或者习于苟安,文官的廉洁奉公或者贪污舞弊,思想家的极端进步或者绝对保守,最后的结果都是无分善恶,统统不能在事业上取得有意义的发展,一切人在其中的角色都是悲剧。
二是道德不是解决问题的先头兵,而应该充当社会的最后防线,当法律能够解决时,我们不要动用道德。我们现在强调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一定程度上吸取了历史的经验教训,《万历十五年》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以道德代替法律治国在封建社会已经走入了死胡同,只有坚持与现实适配的“法制建设”和“道德建设”紧密结合,才能从根本上维护社会的稳定。三是以横向的时间轴和纵向的空间轴形成坐标来解读历史或事件的方式方法,这实际上也是我对黄先生“大历史观”的理解,聚焦于一点,通过时间与空间上的比较,发现历史进程的互相联系,而不局限于一时一地,熟练掌握这种看待问题的方法,我想这对于我们开阔思维、深刻认识是极具好处的。
黄仁宇简介
拓展阅读
今天,9月3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每个中国人都该铭记的日子
审核签发 | 王芳萍
喜欢本文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