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算帳》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当他不久后开始用笔名“金庸”写武侠小说时,他的叙述和结构很多时候都已有了电影的语言和手法。比如屋外的人如何去看屋内发生的事情,《神雕侠侣》中围炉讨论神雕大侠的场景,《雪山飞狐》中罗生门式的故事方式等。

当他不久后开始用笔名“金庸”写武侠小说时,他的叙述和结构很多时候都已有了电影的语言和手法。

比如屋外的人如何去看屋内发生的事情,《神雕侠侣》中围炉讨论神雕大侠的场景,《雪山飞狐》中罗生门式的故事方式等。这一切都跟他接受的电影语言和写作训练是分不开的。

四、武侠小说很火,你要来试试不?

50年代的香港,武馆林立,传统很深。

人们平时强身健体,在社会不安定的时候,武术还可以做傍身之用。

其中发生了一件大事,太极拳掌门人吴少仪和白鹤派掌门人陈克夫要比武打擂,地点设在澳门新花园。

这当时是全民热议的大事,其轰动程度不亚于现在的一线明星婚恋事件。只要《新晚报》报道了有关这件事的新闻,总是被抢购一空。

总编辑罗孚为了追热点,找梁羽生来写武侠小说。梁羽生也很生猛,他的《龙虎斗京华》只酝酿了一天的时间,见报之后,一路畅销。

梁羽生

一九五一年,倪匡初中毕业后以十六岁半之龄进入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受训三个月,自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毕业”后,继而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和公安干警,并先后参与“土地改革”、“治理淮河工程”后至苏北、内蒙古垦荒,足迹并远至东北大兴安岭。在内蒙。

后来梁羽生写不过来了,罗孚就找了金庸,于是就有了他的第一部作品《书剑恩仇录》的诞生。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同行和同行之间,势必有比较。

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这是说明的部分;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即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

梁羽生就很厉害。他受中国传统文化诗词、小说、历史等等影响,底蕴相当深厚,下笔如有功底,深受读者喜爱。

金庸却不走他那一套,开场即电影美学,写人即西方心理剖析,情节之急转折让人始料未及,追他连载的人不计其数。

在金庸的文字里,香港读者们看到了汉语的另一种可能。

此外金庸小说里“万里江山”的宏大空间,不再像过去的小说家那样仅限于私仇家怨,囿于一偏僻山村或一都市庭院,而是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疆域和风光随人物的足迹如画卷般慢慢展开,大大开拓了读者的阅读空间和想象边界。

地理上,金庸的小说足迹从回疆戈壁游历至秀丽江南,跨越中原的华山、嵩山、兰封、泰山,抵达北京紫禁城、东北长白山;从蒙古大漠来到中土江湖;时间上,从宋代一直延展到清代,既有历史真实人物,又有虚构的英雄豪杰,大大慰藉了香港移民“北望神州”的文化乡愁。

那个年代的香港,街头巷尾的人都在谈论金庸的小说,甚至“谈到正事,谈到政事,也往往要引用金庸武侠小说里的人和事来教训。

畅销至此,金庸是万万不敢断更。

金庸在写《天龙八部》的时候需要出国,不能及时更新,就找了好朋友倪匡代笔,此前金庸特地嘱咐倪匡说,千万别把小说里的人物给写死了。

没想到倪匡不喜欢书中阿紫这个人物,将阿紫的眼睛给“写瞎了”。

等到金庸回来找他“兴师问罪”,倪匡却说:“你临走时叫我不要弄死人嘛,我是弄伤了,打打杀杀肯定会受伤嘛。”

陈好饰演的阿紫

知道此事后,金庸的读者就去找倪匡“算账”,倪匡却推诿责任:“不是我弄瞎的,是丁春秋弄瞎的。”

五、金庸不写了

当时的香港报业,非常繁荣。整个20世纪60年代,香港共有108份报纸。

办报成本低廉到难以想象,两三个办报人,只要筹集1万元,向政府缴交报刊登记押金费即可。纸价也很便宜,平均每张不到四五分钱。

倪匡《算帳》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一个20人的字房,一班便可以承包一份报纸的排字工作,报纸每日只需付字房70元至120元,印1万份一张4页的报纸,印费70元,每日向报社结算。

当时,一份报纸只要能有1万元以上的销量,就可以只靠卖报纸的收益得以生存,完全不需要依靠广告。

1959年,35岁的金庸在写武侠小说同时,又创办了《明报》。到1991年,已被金庸拓展成报业集团的明报集团,盈利近一亿元港币。

但是挣钱归挣钱,总要写自己想写的东西,金庸在《明报》中明确反对在香港搞文革。

对此,左派开始宣称金庸是“豺狼镛”,并扬言称:“要消灭五个香港人,排名第二的就是金庸。”

后来甚至煽动《明报》内部员工“起义”袭击报社,在极左风潮的冲击下,《明报》发行量不减反增,从文革前的日发行5万份飙涨至8万份,成为当时香港坚持反对文革的舆论主阵地之一。

晚年回忆时,金庸说:“我这样做是因为不想被笔下的英雄瞧不起。”

此后余生,他只对他的作品,进行过小篇幅的修改,再也没有写过新的作品。

六、什么是侠呢?

中国人历来敬服强者,崇拜圣人。

卫斯理系列一共143集。卫斯理小说列表: 00. 少年卫斯理 01. 钻石花 02. 地底奇人 03. 妖火 04. 蓝血人 05. 蜂云 06. 奇门 07. 透明光 08. 沉船 09. 地心洪炉 10. 地图 11. 丛林之神 12. 风水 13. 不死。

但真的圣人、完人有吗?

《朝花夕拾》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地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作。

没有的。

被人端端正正挂在墙上,每日焚香纳拜,又有什么意思。

凡是人,总会有争议之处。

鲁迅被人批评偷看弟妹洗澡;琼瑶被人指摘插足婚姻;金庸也曾有过婚外恋情。

夏梦

金庸在被长城影片公司的绝世大美人夏梦,用一句“今生今世难偿此愿,也许来生来世还有机会”拒绝后,跟他的发妻朱玫离了婚。

然而金庸为情神伤的时候,他听到了噩耗。仿佛像报应一样,他引以为傲的儿子査传侠为情自杀。

当时,52岁的金庸正在给报纸写社论。他强忍着悲痛,一边写稿一边流泪,“当时我有一个强烈的疑问,(他)为什么要自杀?为什么忽然厌弃了生命?我想到阴世去和传侠会面,要他向我解释这个疑问。”

五个月后,金庸在单行本的《倚天屠龙记》后记中写道:

“张三丰见到张翠山自刎时的悲痛,谢逊听到张无忌死讯时的伤心,书中写得也太肤浅了,真实人生中不是这样的。因为那时候我还不明白。”

在经历至亲的离世后,他彷徨苦痛,几欲轻生,后来,金庸将自己一手创办的《明报》卖给于品海。有人说,那是因为于品海长得像他的儿子查传侠。

人总有弱点,侠也有。

想明白了这个道理,金庸开始修改自己笔下的人物,甚至有意放大他们的缺点。

黄蓉中年有了私心,杨过心底的人是郭芙,张无忌对待感情犹豫不决,甚至有点见一个爱一个。

金庸不是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在挑战读者的底线。可小说是他的,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他不要完美的大侠,他要真实的人性。

什么是侠呢?

金庸用自己的一生做了回答。

侠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急公好义,古道热肠,而是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的精神。

面对强权,大侠也是害怕的,这是人性,很正常。

可贵之处在于,为了正确的道义,侠者克服自己的恐惧,当仁不让。

小时候,面对投降主义的老师,金庸没怂过;

青年时,面对不公正的党员,金庸没怂过;

壮年,面对严苛的政治压力,金庸没怂过;

晚年,面对读者对他修书的争议,金庸……知道自己要什么。

直到今天,还有人为他笔下誓死殉国的萧峰,死守襄阳的郭黄夫妇,而叹惋。

人生是什么?金庸说:“人生就是大闹一场,悄然离去。”

上一篇 2023年01月04 04:52
下一篇 2022年12月13 09:53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