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象《信与忘》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首图|截自“北大法学院招生宣传短片”中苏力的背影一否定者Rejecter是的,2022年,苏力的代表作一一再版了。其中《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更新至第四版,《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和《制度是如何

首图 | 截自“北大法学院招生宣传短片”中苏力的背影

否定者

Rejecter

是的,2022年,苏力的代表作一一再版了。

其中《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更新至第四版,《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和《制度是如何形成的》迎来第三版,《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也首次修订。

这不是件容易的事,苏力曾经顾虑重重,犹疑不定。

尤其是《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他在“第四版序”中说感到“汗颜”,甚至悔其中年的“少作”,连用了两个“糟糕”。

事实上他在跟编辑的沟通中措辞更厉,甚至一度打算放弃修订:“这本书就到此为止了。”“真的很差,不是我矫情。那也就是1990年代还能看看,现在应该让它寿终正寝了。之前我也一直不愿看它。文字也很粗糙,啰嗦!实在没有任何再版的必要了。”

他说他“实在没法忍受了”。

2021年的春节前夕,苏力陷入自我否定中。

我们是编辑,是苏力思想的物质再现者,但也是苏力的读者,是他的未注册的学生;我们珍视这本书的价值,也为苏力的苦恼而苦恼,不知道怎么说服苏力,也担心被苏力说服。

毕竟《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几代法律学人的共同记忆,在中国法学学术史上始终是绕不过的;包括《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和《制度是如何形成的》在内,作为社科法学的代表性作品,它们也理应在新的语境下被反复阅读,并适时以新的面目再度示人。

我们说服自己:作者应该把自己的学术历程和成果完整地交给读者,就算现在认为旧作妍媸互现,甚至一无是处,对于已经成为法学史上的文献,不应轻易丢弃。

如果一定要丢弃,或许可以以一种学术的方式,比如通过写一篇长文(作为再版序言)对这本著作或这种方法作一次比较彻底的清算,这样再版不但有新内容,也能让读者看到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连续性的思考,尤其是其中反思、否定的勇气,以及不竭的学术创造力、学术生命力。

我们笃定:否定自己难能可贵,涅槃以后有新的思考更加珍贵,对读者也是更加负责的态度。

“密谋”的“策略”还有很多。

带着这样的“阳谋”,策划编辑忐忑登门,苦苦劝说,对一位法学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后来正如苏力在序言中所说,“除备课、上课或其他临时安排外,花费了近3个月时间”,“删了三篇时过境迁已没啥意思的文字”,重写、改写超过三分之一内容。

他说:“想来想去,‘知耻近乎勇’‘力行近乎仁’,最好的道歉或弥补,莫过于改版。”

“与研究的结论无关,这些1/4多世纪前分析过的中国法律、司法实践的问题,以及隐含其中的法学问题是真实的,还在或还会以其他方式伴随我们,这就使这些陈旧文字仍有些许现实意义。”“愿意改,这就是好同志。”苏力说服了自己。

这部1978—2014年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这部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的第四版终于出炉。

它承载了苏力“反省自我,检点昨天”的心力,试图再次回答或提醒你回答——“什么是你的贡献”。

传承者

Inheritor

苏力致力于一种区别于诠释法学和政治法学、与法教义学相对的社科法学(尤陈俊语),这几本书是他为此所做的重要探索。

社科法学或者说法社科(侯猛语)方法或学派为众多青年法理学者和法科生青睐,在法教义学占主流的法学研究领域展示着别样的生命力和吸引力。

这是一场持续而富有生气的学术努力,法社科在行动中。

冯象《信与忘》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第五届社科法学研习营即将开营。

这次研习营招收了34名正式学员和50名列席学员,他们将在8月20日至29日跟随32位中青年法理学者一起“学做法社科”。

授课老师中不乏苏力衣钵的传承者,他们长期受到社科法学的滋养,得到苏力本人的“真传”——尽管他们的观点可能大相径庭。

如今,他们要接力把社科法学的精义与方法、影响和贡献传下去。

这个成长中的共同体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青年学子的喜爱,看看前几届研习营中学员的手记,分明能看到一张张青春的脸上难掩的喜悦,以及“留下来”做法社科的决意。

一个共同的话题是——苏力,或者说,有一种话题叫——苏力。

杨锦程做学员时是北大元培的本科生,他深情回忆道:“其实给我印象最深的,首先倒不是课程,而是我的舍友。他来自人大。初见时,感觉他话并不多,好像不太容易聊得开。客气了不久,不知怎么的谈到了苏力,他立马像换了个人似的,两眼放光,滔滔不绝,说到激动之处,更是‘捶胸顿足’。整个晚上,我们聊了苏力的学术思想,聊了他的毕业论文(这篇论文后来有一段发表在《法律和社会科学》上),还聊了各自的学术抱负。平日里虽然常见各类学术大神,像他那样对学术有如此纯真追求的人,毕竟少见。光是这一点,实在是令人钦佩。”

那是2013年第一届研习营,“教师阵容已经非常强大,国内外从事法律跨学科研究的学者,有相当一部分都来到了这里”,他见到了苏力:“头发比照片上白了许多,但精神极佳,讲起课来仍然激情充沛。”

2014年第二届苏力再次到场,山东大学的杨馨馨借来了朱自清的笔法:“盼望着盼望着,终于在西南政法,第一次现场体会到了教授现场讲座的风采。待到苏力教授站定在台前,一眼看过去:中等身高,一袭黑色马甲,黑裤,白衬衣,清瘦的身材,传说中一直微风造型的斑白头发,今日规规矩矩。一刹那,‘学术神父’的感觉油然而生。”

西政的郝世鹏也沉浸其中:“苏力老师讲演的最动人之处还在于他的质疑和批判精神。无论是观点的建立,还是案例的阐释,他都在朝理论推进的方向不懈努力。”他欣赏苏力说的“要发现所谓的美好命题中的一些不美好的东西”,认为“这也正是我们把学术进行下去的理由”。后面还加了小贴士:“ps:苏力老师做讲演喜欢举例子,各种形象比拟啊,丰富得让大家招架不住!”

那次苏力讲授的主题是“理解个案”,同为西政的范卫国回忆:“苏力说,他嗓子不好,唱不了高调。所以,他选择通过个案研究探讨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志在通过微观叙事破除主流判断和宏达理论。苏力是成功的,他通过自己的独特分析,让案件在大众吹响终场哨后重新满血复活,也为法学界乃至知识界提供了别样的智识冲击。也因为研究方式的反常规,身在学术圈的苏力树敌颇多,也刷粉无数。”

厦门大学的郭宪功这样表达苏力对他的影响:“在苏力的娓娓讲述下,在宽阔的学术基础和视野上,个案成为一种触发我们问题意识和理论创造激情的扳机,成为将我们带去学术场域的中间人。通过个案,我们得以揭开各种宏大叙事和既有话语的面纱进入复杂的世界,参与本土理论的创制与续造,老舍简介及作品简介,而不仅仅是某种学术传统/叙事的传声筒。”,

杨馨馨的“表白”更为直接:“他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永葆一颗赤子之心,拥有一双发现个案的慧眼,从而在生活的大书中享受到研究乐趣。好想像他一样做一名学术的乐知者:生命不息,反思不止。”

……

四届以来,参加研习营的学员有的继续深造,有的已经进入国内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执教,成为社科法学的新的传承人。

后来去芝加哥大学攻读LLM的杨锦程讲述第一届研习营的见闻时说:“在攒动与喧哗的角落里,苏力和冯象坐在餐桌前,吃着菜,聊着天,就像多年未见的老朋友那样。”

冯象《信与忘》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老朋友不一定常见面,但书是可以的——翻开就是苏力。

造风者

Creator

2022年的苏力是什么样子呢?

如果你对苏力的微风造型很有感觉,那么或许不用谋面,我们在新版“苏力作品集”的四个封面上找找看。

微风在绛朱色的大地上盘旋,在宝蓝色的天幕下游荡,在墨绿色的山间蜿蜒,在金黄色的林间穿行……

这当然是编辑附会的漂亮话,事实是,看不见的微风更加漂亮。

然而为了几张封面,“造风者”愁断了肠,没有微风拂面,倒像淋了几场凄风冷雨。

前几版作品初版、再版时间不一,封面、开本、版式等各行其是,苏力呈现出多变而略显混乱的面目。

此番苏力依然可以多变,但应该服从于一个整体的风格。

放寒假了,妈妈给我买了一本儿童读物,叫《没头脑和不高兴》,我花了一天时间认真阅读了一遍。故事讲的是没头脑每天丢三落四,不高兴老是不高兴不高兴的,于是他们找仙人帮他们现实了他们的愿望,没头脑变成了建筑师,不高兴变成了演员,可。

苏力坚持不出精装本,认为那样会增加读者的经济成本,他宁可让“己出”素朴一些,让更多的读者能拥有它们。

策划编辑遵从了苏力,也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平装的苏力也可以是斑斓的、高贵的。

她找到了新锐的设计者,做了四套外封、内封和腰封。

这些封面究竟眉眼如何,其他编辑从来不得而知,几个月来每次索看,都无功而返,理由是,弄不好不敢拿出来给人看。

每次她都会说:“我都快要被这几个封面折磨死了。”

她确实战战兢兢,因为是苏力,封面出世之日就是苏力“再生”之时,需要心思挖空去做形象“再造”,要让人们看了就会说“对,这就是苏力”。

这个过程至今我仍然不得而知。

现在我们看到了,它们的外封满张放置纹理丰富的底图,在纹理的边缘勾画不同笔触的轮廓线,提取与图案或有关联或有反差的元素,然后赋予编辑钟爱的潘通色——红、绿、蓝、黄;它们以统一的开本和版式出现,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号,一字排开,就像是在“阅读秩序”。

平装书也配得上匠心的工艺,她为线条、元素和外文字母做了烫金,书在手里任意摆弄,都会现出低调的金色光泽。

内封只有黑白两色,白地黑字,简洁明快;封面的线条和元素在此处再现,像歌里反复吟唱某段旋律的副歌部分。

腰封则用了潘通银,浓缩三句五句推荐语,写上我们对苏力的理解,也表达我们对他的喜爱;加上苏力的手书签名,就是苏力的地理认证标志。

是的,斑斓,高贵,视觉界面非常友好,如有微风吹拂。

策划编辑悬起来的心该放下了。

然而这视觉,甚至触觉需要“造风者”对色调和印制效果的精准把控,需要出远门,下印厂。

7月的最后一天,策划编辑发微信提醒:“明天早上九点在潞城地铁站集合,印厂来接,请带好身份证,并确保核酸48小时。”

8月的第一天,四位编辑姑娘一大早从海淀、朝阳、丰台分别转乘6号线至潞城站,坐上印厂的车往廊坊市大厂县进发。

经过1个小时的跨省行驶,她们看到了恭候多时的印刷机。

一天发印4本,还没有那么多机器同时开印,只能确认一本印制一本,文字、底纹、色号、色泽、条码等需要反复比对,你得练就绣花的眼和绣花的心。

更难的是烫金,承制的是家小厂,车间位于一间四面无窗的地下室,这里生产金色,固定美丽,也盛产汗水,窒息呼吸。

同一天,另外两位编辑为即将出版的《注释刑法全书》奔赴南京爱德,在江南的蒸烤下追求经典的品质。

两地巾帼,一般模样。

读《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有感1 读了《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后,我觉得这是一部非常精彩的小说。它讲述了一个14岁的瑞典小朋友的冒险故事。 主人公尼尔斯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孩子,一天,他被小精灵施了魔法,变成了一个拇指大的小人儿。又因。

夜幕降临时,汽车驶出大厂。

半月后,汗水和呼吸都化成了封面的微风。

翻开有丝丝凉意。

2022年的苏力。

写作者

Writer

在一部重视文体和文字的作品里,追索思想和逻辑是必要的,寻章摘句也是必要的。

苏力的作品是在改造“规范”然而晦涩的论文文体和文风中生成的一种新文体。

郑戈多次评价《法治及其本土资源》说:“一个堂堂的北大教授,说出的话怎么和我不识字的奶奶讲的道理差不多。”他说“这是一种极高的赞美,而不是批评”。

他总结苏力提出的“说法”“私了”“兔子不吃窝边草”等人们耳熟能详又别有法治深意的概念,认为苏力试图“从中国本土经验中提炼出一般化的概念或命题”,它们“最好用中国普通人自己常用的语言来表述,从而一方面确立中国学术自身的主体性,另一方面能够与包括欧美在内的世界各国学术进行平等的、互有贡献的对话”,“苏力在这个方向上作出了可见的贡献”。

这种文体和文风在苏力的作品中一以贯之,同时灌注了鲜明的中国意识。

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苏力指出:“之所以关注中国或本土,是因为,既然法治从来都是在特定时空地域中展开的,那么总体而言,就一定不存在普适的法治模式。当然,你可以抽象出几条法治的原则或标准,但法治实践永远是也必须是具体的,在于如何做,而不是懂得如何。也因此,法律职业共同体和法学共同体的形成极为重要。关注这些问题,研究具体问题,实践中或努力重构,或微观调适,就是促进法学的发展,法治的形成。众多此类的努力,就是中国法治的本土资源。”

他说:“结论并不重要,结论只是人们为退出某一具体研究时一个比较有效又体面的战术或策略。不会有最后的结论,许多问题都可以继续争论。如同多年前我写春天的一首诗:‘一切都是熟悉的,一切又都是初次相逢;一切都理解过了,一切又都在重新理解之中。’”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是“本土资源”之后,苏力深情回望中国本土司法的世纪之变的另一部力作。他对中国基层法官的知识和智慧抱有一种“冷静又热烈”的“同情的理解”,为此对现实中国社会的法律实践资源进行了一场系统开掘,在20世纪中国背景下对当代基层司法制度进行了一次具体考察。

他说,这本书“包容和体现并推进了我先前的那些思考,是我比较系统地开掘‘本土资源’后的一个产品。它来自一个生长在这块土地上的人对中国司法中一些常见现象的探讨和思考,来自对中国基层普通法官之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但它又不是对中国现象的罗列或枚举,它有理论追求。”

他指出:“它不仅深入了一个法学界长期关注不够的基层法院的司法实践领域,突现了一些在现有法学知识框架中很少或很难为法学家注意的问题;而且在理论分析上,它也没有诉诸那种强调文化不可通约的理论框架,而是力求在一个即使是普通人也能理解交流的理论框架中对经验材料作出分析和解说。它也许还不完美,甚至有错误;但是,它只能产生于这块我深爱着的土地。在这个意义上,它是原创的,是不可替代的。”

他强调:“重要的是研究中国的问题,回答中国的问题,提出一个个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

“我和你深深嵌在这个世界之中”,这是《制度是如何形成的》中苏力对现实中国制度背景的一个极具包裹性的描述。

在这部书中,苏力用普通人的常识、法学家的冷酷眼光关注社会现实,强调“任何强烈实践性的理论,都不能忘记常识。常识是我们生存的,然后是学术的出发点”;又在社会实践中特别是中国社会变迁中反思法学自身,认为“法治是一个民族的事业,法学家的工作大致只是对这一事业的正当化和理解”;还从域外经验和本土经验的透视和对照中阅读法律秩序,称自己“精神分裂似地不断同自我论战,……在同假想的读者诉说、对话、辩论中展开和开发自己”。他基此提出面对现代世界,法学何为,法学家何为的问题,认为“关注现实、反思自我和认真读书,是一个法学家的‘应为’,而且顺序不可颠倒”。

对制度的形成,他的洞见是:“制度在发生学上的伟大意义往往是后人回头展望之际构建的,在后来者总体历史观的观照下和理性塑造下才有了神圣的光环。……制度的形成,并不如同后来学者构建的那样是共时的,而更多是历时的,制度的发生、形成和确立都在时间流逝中完成,在无数人的争斗历史中形成。”

因而,“评价一个制度无论如何不能仅以个别事件的实质性对错为标准,而要作出总体上的利害权衡,而这种权衡是公众在历史中进行的。这也表明社会在任何时候都不可能只依赖某一个制度,而需要的是一套相互制约和补充的制度”。

这本书勾连修辞学与法学,沟通文本与实践,在修辞的“风气”中感受修辞家的“风格”,兼容“小情”与“大气”,并包社会与天下,是法学院院长的修辞术,也是法学家的抒情美文。

冯象评价说:“苏力的致辞,实际是在一个普遍堕落的社会关系场域即大学里,展示了一种截然不同(但也不直接对抗)的职业伦理与理想人格。他的‘贴心’抒情的‘政治修辞’,只是那伦理人格的风格化的呈现。而那风格,无非是他对莘莘学子,对北大,对中国法律教育同法学的热爱、忠诚、不计回报的奉献的自然流露。”

如此等等,关于他的言说和对他的评价无法穷尽,再次认识苏力,只有面对写作者苏力,面对苏力的文本。

阐释者和阅读者

他主编《独唱团》;2010年,韩寒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2011年,他出版杂文集《青春》;2012年6月,韩寒发布了APP阅读应用ONE·一个”;2013年,他出版《一个:很高兴见到你》;2014年7月导演的《后会无期》在中国内地上映。

Interpreter and Reader

我突然想起来,这套“苏力作品集”除了编辑的文字加工和装帧设计,其实已经不是一套“纯然”“苏力”的作品,它们已经附加了苏力自身以外的阐释,我们请侯猛、江溯翻译了四本书的英文书名。

我们欣然照录于此,期待你在品评作者之后品评阐释者: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第四版)译为The Rule of Law and Its Local Resources;

《送法下乡: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第三版)译为Sending the Law to Countryside;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第三版)译为How Institutions Evolve;

《走不出的风景:大学里的致辞,以及修辞》(第二版)译为Youth Deserved。

你最中意哪个?

我选Youth Deserved:从自己口中说出“青春当之无愧”,该有多自豪;从旁人嘴里说出“活该你个年轻人”,该有多羡慕;它还无意中回了李诞一句,“年轻值得”。

随你怎么阐释,二度阐释,三度阐释,过度阐释,苏力还是苏力。

他在《法治及其本土资源》中引用了袁可嘉的诗作《母亲》:

面对你我觉得下坠的空虚

像狂士在佛像前失去自信

书名人名如残叶掠空而

见了你才恍然于根本的根本

他或许在提醒我们法学研究要走出无关痛痒的价值预设和评判标准,发现和解决真正的问题。

与朱元思书读书阅读感悟:这篇文章是南朝山水小品中的名作,本市写给朋友的一封信,虽然这篇文章并不是当时的信,不过者在文中生动的将富春江近百里的秀丽风景,用一百四十多字完美的展现在众人眼前。文章共可分五段。第。

在作品面前,苏力做回作者,我们演好读者,开卷那一刻,阐释开始,意义生成。

我曾问过入职不久的“90后”编辑,你们“90后”法科生看不看苏力,她们说看啊,老师有推荐——经典总是要看的嘛。

我们在2022年“苏力作品集”新版问世之际吹响阅读苏力的集结号。

2022新版苏力作品集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

《法治及其本土资源》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是社科法学及中国法治研究领域的经典之作,是改变当代中国法学视野的现象级著作,曾获1978—2014影响中国十大法治图书奖。本书首版于1996年,2002年、2015年两次修订再版,本次为第四版。

全书以“法律多元主义”为进路,通过对转型中国若干个案的理论考察,从法律规避和法律多元、法律本土化、法律专业化、市场与法律的替代以及法学研究方法论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法治”赖以推进的“本土资源”进行了生动展开和规范转化,并提炼出“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这一核心命题,表达了要从社会生活中的各种非正式资源、有传统习惯的法律制度中吸取中国法治建设的营养的实践关怀和理论立场。

本书在国内较早运用交叉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创造性地将法学、经济学、人类学、社会学、阐释学、语言哲学知识和方法引入中国法学研究,充分展现出法治资源的复杂性、学科知识的不可分割性和多元方法的学术优势。

本书是法学文体写作的典范,此次修订,作者删去三篇文章,重写、改写了超过三分之一的内容。

该书对当下中国法治建设资源的获取、对中国法学研究方法的完善仍有不可忽视的实践指向和理论价值。

《送法下乡》

《送法下乡》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也是对当代中国法学研究和司法实践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

本书聚焦中国当代基层(特别是农村)司法制度,将其置于20世纪中国背景下,置于具体的社会条件下,从司法制度、司法知识与技术、法官与法律人、研究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考察。

本书面世20余年畅销不衰,第三版作出了全新修订。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制度是如何形成的》

本书是著名法学家苏力的代表作,也是对当代中国法学界有重要影响的著作,面世近二十年畅销不衰。

本书大致分成三编。第一编主要关注一些社会和法律的热点问题,诸如隐私权、婚姻法修改、刑事诉讼法修改、送法下乡、科技与法律以及司法审查和制度形成等,都只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试图从一个角度切入进行学理的然而可能对社会实践有影响的讨论。第二编是对法学自身的反思。第三编的五篇是读书笔记和读后感。

本书第三版改正了原书编校中的错讹,重新调整了每篇文章的语句,使全书论题更为集中,语言更为凝炼,风格更为鲜明。

《信与忘:约伯福音及其他》,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7月。 《贝奥武甫:古英语史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2年6月。《创世记:传说与译注》,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年10月;修订版,生活·读书·新知。

《走不出的风景》

《走不出的风景》

本书是苏力教授在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10年任期内各种致辞的汇集,主要是迎新和毕业致辞。

苏力的致辞一洗官腔套话,贴近年轻学生的心灵与生活,在当时就引起了校园轰动,并逐渐成为每年6月(毕业)和9月(迎新)学生们翘首期待的一道风景。

苏力的致辞还引领了一股清新致辞的风气,从苏力开始,一系列大学校长、院长的清新致辞纷纷涌现。

本书第二版改正了原书中的错讹,重新调整了每篇文章的语句,也对最后两篇修辞文章进行了调整补充。

上一篇 2023年05月01 20:04
下一篇 2023年01月14 11:50

相关推荐

  • 博尔赫斯名言,博尔赫斯经典句子

    博尔赫斯经典句子,1、我用什么才能留住你? 我给你贫穷的街道、绝望的日落、破败郊区的月亮。 我给你一个久久地望着孤月的人的悲哀。2、我心里一直都在暗暗设想 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3、我给你一个从未有过

    2022年12月08 289
  • [美]肯·威尔伯《万物简史》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美国小镇选斗牛犬做镇长近日,美国肯塔基州一个小镇选出了新一任镇长,而当选者是一只斗牛犬。不仅如此,按照此地一项独特的竞选传统,所有的镇长候选者都是狗。据报道,万物简史肯威尔伯,这座位于肯塔基州的小镇名

    2022年12月05 272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的情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诗人的情感,诗人尽管感伤,但并不伤感,他通过伤春惜花,思考并了悟了人生:春天易逝,不必伤感,好好珍惜;韶华易逝,不必哀婉,多多珍惜。通过“伤春—了悟—惜春”这一心理的转变,诗人把自

    2023年02月17 245
  • [日本]松本清张《砂器》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要问一下吗?”吉村兴冲冲地问。“算了,算了。”今西阻止了一下。“可是,真有点想知道他们是哪一号人呢。”毕竟还年轻,吉村摆脱不掉爱凑热闹的毛病。他朝一位手拿签名小册子的年轻女孩子走去。只见他向那女孩子

    2022年12月05 237
  • [美]W.理查德.斯科特《组织理论》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OD年入百万?货真价实!近年来,“组织发展(OrganizationDevelopment,简称OD)”一词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已经成为高频词。关于OD岗位的招聘需求不断增长,针对前程无忧、智联招聘和猎

    2022年12月22 269
  • [美]克里斯·安德森《免费》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创业书影音》(191013)这是一个商业模式不断被颠覆、被改写的时代。一种商业模式既可以统摄未来市场,也可以挤垮当前市场——在我们这个现代经济社会里,这并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免费”就是这样的一种

    2022年12月22 210
  • 南怀瑾预言的圣人是谁,南怀瑾预言圣人外貌

    庄子一篇逍遥游,把古今做人的境界写尽了。做人就要有鲲鹏之志,心量广大、无待无求。不被被富贵名利的浮云遮住慧眼,不为争先恐后而劳其一生,沦为燕雀之流。庄子的文章,以“奇绝”著称,南怀瑾预言圣人外貌,历史

    2023年04月25 280
  • 鲁迅是个怎样的人,鲁迅是怎样的人举例说明

    鲁迅的《故事新编》,分明是他的心迹。这是一个将古书读透的人,写起拟古的文体,信手拈来——巧妙的架构,灵气飞溅的对话体,简直取人性命。我个人最为偏爱的《故事新编》,作为一种戏拟文本,鲁迅辗转北京、厦门、

    2022年12月28 287
  • 怎么念佛,佛号念到心里的方法

    一念佛起,万虑顿消。其他的什么事情都不重要。心中唯有一句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一直在我们心间围绕。就是我们要保持四种念法。给大家简单讲一下。第一个叫长时念。长短的长,就是我们这个念佛是一辈子的事情。你不

    2023年05月21 276
  • 含有菊花的诗句,十首著名的菊花诗

    寒菊郑思肖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不第后赋菊黄巢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重阳席上赋白菊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

    2022年12月11 230
  • 十万个为什么里的好词好句,十万个为什么里的好段

    电子课本第二单元知识点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珀(pò)渗(shèn)番(fān)颅(lú)捷(jié)栖(qī)辟(pì)拥(yōng)菌(jūn)癌(ái)十万个为什么里面的好词好句如下:

    2023年04月12 262
  • [日]赤羽末吉《大大的大大的大红薯》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编者按】不读坏书,犹如不过坏日子。孩童时期,收到一本赠书就是收到一个惊喜,美好如斯,至今难忘。读书成就人生,知识决定格局。让孩子爱上读书,那么,就给他送本好书,因为,好书是人间的蜜……《你今天真好看

    2022年12月19 227
  • 新多少笔画,8画最吉利的字

    经过五年的语文学习,绝大多数的学生对学习语文已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8画最吉利的字,也养成了较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掌握了大量的字词等基础汉语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那么,新的一年里,2022年下

    2023年03月04 23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