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轩《枫林渡》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14.故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晦暗、瓦楞、潮汛”等字词的音形义。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过程与方法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4.故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晦暗、瓦楞、潮汛”等字词的音形义。

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对比的写法和在记叙中运用议论的作用。

2.学会辨析段的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这篇小说内容的把握,深刻理解在旧中国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不仅是我国农村经济凋敝、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根源,而且也在思想灵魂上对农民造成了深深的毒害,激发起学生热爱新中国,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强烈愿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对鲁迅思想感情的理解。

2.对话、外貌、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三段文字的深刻含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请两位学生朗读第12自然段开头和第2自然段的景物描写:“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这是鲁迅小说《故乡》中的两段景物描写,前者多么明朗、美丽、令人神往;后者多么晦暗、萧条、令人悲凉。前者是小说中“我”头脑中想象出的二十年前的故乡的图画;后者是“我”眼睛里看到的二十年后的故乡的实景。 二十余年过去,故乡景色在作者眼中发生了如此巨大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这么写呢?作品中的“我”怀的是什么感情呢?让我们深入地了解写作背景,认真地阅读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主预习

背景资料

辛亥革命后,封建王朝的专制政权是被推翻了,但代之而起的是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帝国主义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的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力量。由于这双重的压迫,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小说写于1921年1月,后有作者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它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于真正的现实生活。1919年12月初,鲁迅从北京回故乡绍兴接母亲,亲眼看到故乡的破旧不堪和农民生活的贫困,百感交集,思绪万千,一年后就以这次经历为素材,创作了小说《故乡》。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对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深刻揭露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重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知识链接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常见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环境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按篇幅分类:

微型小说,又称小小说,篇幅应在两千字以下。

短篇小说,平均篇幅在万言左右的小说会被划归短篇小说。

最近,我读完曹文轩的作品《枫林渡》。让我领悟了人生的许许多多。这本书的主人公蓝蓝与平民奶奶相依为命。十年后,又被傲气的妈妈接到城市,与傲慢的弟弟童童一起住进了外婆家的市长小院,可就在城市富有生活的新鲜感。

中篇小说,平均字数三至四万字的小说。

长篇小说,字数在六万字以上会被划归长篇小说。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曹文轩枫林渡的读后感,阴晦(huì) 瓦楞(léng) 猹(chá) 五行缺土(xíng) 鹁鸪(bó gū) 潮汛(xùn) 瑟索(sè)

寒噤(jìn) 折本(shé) 黛色(dài) 惘然(wǎng) 恣睢(zì suī)

自从读了《枫林渡》这本书后,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即被懂事的蓝蓝所感动,又为曾经活泼有礼貌的童童变成一个傲慢无礼的孩子感到惋惜。这本书是曹文轩写的一部早年被他遗忘的旧作,是他偶然从一只破旧的纸袋中发现的,这部作品写作于三。

词语释义

萧索:荒凉、冷落的意思

瑟索:身体因寒冷而蜷缩或兼发抖。

惘然:心里好像失去了什么的样子。

隔膜:彼此思想感情不相通。

鄙夷:看不起。

(一)整体感知

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 小说以时间为序,以我回故乡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全文可按 “渐近故乡——在故乡——离开故乡”三个方面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搬家到我在谋食的异地去”):“我”渐近故乡时见到的一片破败 萧索的景象及当时的感触,交代了时间、地点、回家原因及心情;

第二部分(从“第二日清早晨”到“已经一扫而光了”):“我”在故乡期间的见闻和感受,着重刻画了闰土、杨二嫂等人物形象,揭示农村破产、农民生活贫困的社会根源,是小说的主干部分。

第一层(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 写“我”到家时的情况。对少年闰土的回忆——天真无畏、深厚友谊;对杨二嫂的比照——小市民习性更厉害

第二层(到“他就领了水生回去了”)写“我”和中年闰土见面的情况。(全文重点)闰土外貌到精神的巨大变化(社会根源)

第三层(到“已经一扫而空了”) 写“我”告别闰土与故乡。

第三部分(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结束):“我”离开故乡时种种感触和矛盾心情,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社会极大的愤懑,表现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心。

(二)研读分析

1.《故乡》写闰土着重的是前后对照的方法。作品从哪几方面进行对照?通过对照突出了什么?

答案示例:(1)外貌对照:

少年闰土:“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淳朴天真、可亲可爱;

中年闰土:“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受尽生活折磨,命运悲惨(经济生活的艰难和精神负担的沉重)。

(2)动作、对话对照:

中年闰土:说话前的神态是“欢喜--凄凉--恭敬”;他说了七句话,前六句用断断续续的话表达自己的心情和谦恭,最后一句还是用断断续续的话诉说自己的苦状;说话后的神态是“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迟疑麻木、痛苦难言。9个省略号(5处对话)说明闰土心里有说不尽、道不明的苦处。“迅哥儿”改称“老爷”,写出闰土不仅为饥寒所苦,而且深受封建等级观念思想的束缚。“厚障壁”就是所谓“身份”“地位”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精神隔阂。

(3)闰土对“我”、对生活的态度前后对照:

对“我”:

少年闰土:

“只是不怕我”“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情真意切,亲密无间;

中年闰土:恭敬地叫“老爷”,要水生“给老爷磕头”,认为少年时的“哥弟称呼”是“不懂事”,不成“规矩”。——被封建礼教牢牢束缚。

对生活:

少年闰土:捕鸟、看瓜、刺碴、拾贝、观潮……——天真活泼、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

中年闰土:拣了“一副香炉和烛台”。—— 将希望寄托于神灵。

(4)小结:

残酷的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多子、饥荒、税、兵、匪、官、绅,把一个活泼的少年折磨成凄惨的苦人儿。

鲁迅在这个人物的前后对比中,不仅从经济上、政治上刻画了闰土的痛苦,而且十分深刻地从精神上揭示了闰土的痛苦。封建思想意识给他加上精神枷锁,尊卑观念愚弄淳朴的农民。见“我”时,强自按熄霎时间闪现出来的真挚友谊的火光;见面时一系列精神变化细致入微地刻画了尊卑观念给闰土心灵深处留下的创伤。对香炉和烛台细节的描写,进一步揭示内心世界,他虔诚地渴望神灵的赐福,摆脱贫困与苦难。这样描写,我们可清楚地看到:闰土对苦难根源有直觉,但不理解;希望改变现状,却又无可奈何;他憧憬未来,却寄希望于渺茫的神佛保佑。

2.杨二嫂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她的形象塑造出来?

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杨二嫂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四、课堂小结

从今天学习的这个部分,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并分析了闰土和杨二嫂这两个重要角色的人物形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了解这个精彩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1.突破重难

(1)杨二嫂的人物形象是什么样的?作者是通过什么方式将她的形象塑造出来?

答案示例:作者通过外貌描写(“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细脚伶仃的圆规”、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杨二嫂尖嘴利舌,贪小泼辣的小市民习性和日趋贫困的生活。

杨二嫂是当时社会既被侮辱、被损害,而又深受私有观念支配的村镇小私有者形象的代表,她的形象塑造有两个意义:一是用她的自私刻薄来衬托闰土的纯朴善良;二是用她的变化来说明城镇小市民的贫困化,从另一侧面反映了农村经济的破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弊病。

(2)讲读第三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①“我”这次是“永别了熟识的老屋,而且远离了熟识的故乡”,到异地去谋生。离开时“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有没有依依不舍的情感?

答案示例:“我”只感到“有些惘然”,“却并不感到怎样的留恋”。而且一想到在故乡所遇到的人和事,“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这“高墙”就是社会造成的精神上的“厚障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再想起闰土今昔的巨变,“又使我非常的悲哀”。

由于有感于这复杂的世事变化,因而“我”对未来想得很多。

“我”无法消除与闰土之间的隔阂,但对未来是抱热烈的希望和急切的憧憬的。希望宏儿和水生能够一气,不再像“我”和闰土一样隔膜起来。作者希望下一代不要“辛苦展转”“辛苦麻木”“辛苦恣睢”。这里的三个“辛苦”含义各不相同,第一个是“奔波、劳碌”的意思,是“我”的生活;第二个有“辛勤、劳苦”的意思,指闰土的生活;第三个有“钻谋、妄为”之意,指官、绅一类人物及杨二嫂们的生活,希望他们有“新的生活”,是“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②为什么“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

答案示例:闰土崇拜神鬼的偶像,态度虔诚,他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够好起来,这种愿望是“切近”的;而“我”对未来充满希望,“我”的希望是让后辈过幸福的生活,我的愿望是“茫远”的,实现自己的这一希望又是非常艰巨的。因此,“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来了”。

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把“希望”比作“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段告诉我们,希望的有无,取决于实践,只有希望,不去努力奋斗,等于没有希望;希望虽然遥远,而且实现起来困难重重,但只要努力去奋斗,去实践,希望就能实现。这段文字,意味深长,表达了“我”对“新生活”一定会来临的坚定信心。

(3)“我”的人物形象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作品中的“我”是一个要求进步的知识分子形象。故乡萧索的景色显示了当时农村的凋敝,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现实的故乡与记忆中的故乡距离太大,“我”非常失望,从而抒发了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无比憎恨的感情。

闰土的巨大变化,与“我”的思想隔阂刺痛了“我”的心,在“我”思想上引起极大震动、悲哀、愤慨。哀其不幸,寄予无限同情。 杨二嫂的变化,让“我”感到讨厌。

离别故乡时复杂的思想感情,更使我们认识到“我”热切要求推翻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革命精神,并能认识到改造旧社会实现新生活的艰苦性、复杂性,表现了“我”对革命任务艰巨性的深刻认识和实现理想的信心、决心。小说最后闪光的一笔,一扫全篇沉闷的气氛,反映积极谋求社会变革的进取精神,鼓舞人们为新社会的出现而斗争的信心,同时把小说的主题思想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2.写法探究

课文中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案示例:这篇小说实际上写了两个故乡:一是记忆中的故乡,一是现实目睹的故乡。记忆中的故乡,色彩鲜明,是一幅“神奇的图画”,现实的故乡一片荒凉、沉重、窒息,“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点活气”。对记忆中的故乡和现实目睹的故乡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写法。这样写,突出了现实故乡的每况愈下的变化,反映了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蹂躏下日趋破产的旧中国农村的社会现实。

小说最后一段,又再现了记忆中的美丽画面,这是“我”的美好希望的象征,也是对新生活的想象、憧憬。

3.主题理解

课文的主题是什么?

答案示例: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旧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通过闰土悲惨遭遇的描述,生动地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旧中国农村日益破败的面貌,深刻地揭露了旧社会对农民从肉体到精神的严重残害,表达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和坚定信念。

三、课堂小结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15.我的叔叔于勒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阔绰、拟定、栈桥”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全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

过程与方法

1.学会从多种角度,梳理小说的情节结构。

2.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3.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本文主题的理解,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把握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和人物形象。

2、理解人物的心理描写、悬念的运用、情节的安排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学会从多个角度对这篇小说的主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许多表达兄弟情深的成语,比如:情同手足、手足之情、难兄难弟、八拜之交、两肋插刀、肝胆相照、患难与共、有福同享、同盘而食、刎颈之交、连枝带叶、风雨同舟、让枣推梨、伯歌季舞、亲密无间……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兄弟感情有关的小说《我的叔叔于勒》,体会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兄弟之情是怎样的。

二、自主预习

背景资料

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久远,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小说有《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小说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地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2.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阔绰(chuò) 拟定(nǐ) 栈桥(zhàn) 拮据(jiéjù) 牡蛎(mǔlì)

别墅(shù) 撬开(qiào) 煞白(shà) 诧异(chà) 褴褛(lánlǚ)

变更(gēng) 吞吞吐吐(tǔ)

更加(gèng) 呕吐(tù)

词语释义

褴褛:(衣服)破烂。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煞白:本文指由于恐惧、愤怒等原因,面色极白,没有血色。

狼狈不堪:困顿、窘迫得不能忍受。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一)整体感知

1.你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内容吗?

答案示例:小说描写的是“我”的叔叔于勒不仅挥霍尽自己应得的财产,还大大占用了父亲应得的那一部分遗产,父亲只好打发于勒到美洲去了。没想到于勒竟发了财,而且来信说要赔偿父亲的损失,于是贫困中的“我们”一家日夜盼望于勒归来,二姐还借此促成了婚事。在一家人去哲尔赛岛旅游时,在船上遇到沦为穷水手的于勒。大家的希望变为失望,母亲大骂于勒,最后“我们”远远地躲开了于勒。

2.小说的故事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你能将这篇小说的情节划分为这四部分吗?

答案示例:开端(1—4):盼望于勒。

发展(5—19):夸赞于勒。

高潮(20—47):巧遇于勒。

结局(48—49):躲避于勒。

(二)研读分析

1.小说围绕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展开曲折的情节。试根据下面的提示,从多种角度,梳理一下课文的情节结构。

原因→结果(逻辑)

期待→破灭(心理)

曹文轩《枫林渡》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开端→发展→高潮(情节发展)

悬念→结局(技巧)

答案示例:于勒挥霍家产,被送到海外。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逻辑)

于勒发财,菲利普一家盼望于勒归来解困。于勒成了穷光蛋,希望破灭了。(心理)

菲利普一家因于勒的挥霍陷入困境。菲利普一家等待在海外发财的于勒归来解困。船上发现于勒破产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弃他而去。(情节发展)

菲利普一家等待于勒归来,为什么?于勒在海外发财了。不料于勒成了穷光蛋,菲利普夫妇失望怨恨而归。(技巧)

2.通过对故事情节的梳理,你能理解这篇小说的线索吗?

答案示例:这篇文章有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暗线是于勒的贫富变化。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分析小说的内容,我们看出文中人物的变化很大,那他们具体是怎样变化的?为什么这样变化呢?请大家跳读文章,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结合下面问题探究人物的前后变化。

1.突破重难

(1)小说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是不断变化的,你能找出他们是如何变化的,以及他们是围绕什么变化的吗?请把下列表格补充完整。

答案示例:

(2)品析菲利普夫妇在意外遇到于勒时各自的言行神态,探讨他们遇到于勒时的心情、态度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

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可以看出遇到于勒时,菲利普夫妇极度失望,担心、害怕,恐怕于勒认出自己,憎恨于勒骗了自己。

当我翻到《枫林渡》的最后一页,看到图画中蓝蓝背着包,落寞地离开城市的背影,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 《枫林渡》是著名儿童文学家曹文轩早期的作品,书名就是一个美丽的乡下地名,是小主人公蓝蓝和奶奶的老家。在那里,蓝蓝和稻虎哥过着。

(3)通过小说的细节描写,我们可以看出菲利普夫妇是怎样的人物形象?

暑假里,妈妈给我买了很多书,其中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曹文轩的《枫林渡》。这是一个悲悯又温暖的故事,在凄风苦雨中,不足一岁的蓝蓝被奶奶扔到乡下。十年后,在乡下和奶奶奶奶相依为命的蓝蓝又被妈妈接回城里,住进了。

答案示例:菲利普夫妇是很典型的小市民形象,他们自私贪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嫌贫爱富。菲利普还爱慕虚荣,菲利普太太(克拉丽丝)小气精明、临乱不慌、刻薄泼辣。

(4)文中的于勒、“我”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示例:于勒:原来是一个行为不端,糟蹋钱的人。后来有钱时知恩图报。最后落魄时,是一个自食其力的人。

若瑟夫:真诚,善良,纯洁,有同情心。

2.写法探究

这篇小说除了叙事手法、运用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外,在写作手法方面还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答案示例:(1)以小见大。从家庭琐事中“开掘出不寻常的社会意义”。

(2)设置悬念。前四段倒叙,设置悬念。文章第三段说“只要一看见从远方回来的大海船进口来,父亲总要说他那句永不变更的话:‘唉!如果于勒竟在这只船上,那会叫人多么惊喜呀!’”父亲为什么会这样说呢?设置了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作品贯穿着两条线索。明线是菲利普夫妇等对于勒的逐、盼、遇、躲,暗线是于勒的沦落、暴发、再沦落,双线并行。

(4)对比手法。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前后对比,“我”与菲利普夫妇对于勒态度的对比等。

3.主题理解

答案示例: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有多方面:

①菲利普夫妇很穷,怕于勒再来拖累他们;通过下面语句可以看出来:“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我母亲对我们的拮据生活感到非常痛苦。”“别叫这个小子又回来吃咱们!”“早晚会回来重新拖累我们的。”

②骨肉关系也要以金钱来衡量;通过下面语句看出来:“于勒,大家都认为分文不值的于勒,一下子成了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只要这个好心的于勒一回来,我们的境况就不同了。他可真算得一个有办法的人。”“她没再往下说,因为父亲指着女婿对她使了个眼色。”

③虚荣心,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从虽然很穷,“可是每星期日,我们都要衣冠整齐地到海边栈桥上去散步”,“父亲是被这种高贵的吃法打动了”“我总认为这个青年之所以不再迟疑而下决心求婚,是因为有一天晚上我们给他看了于勒叔叔的信”可看出菲利普夫妇比较虚荣,现在于勒又穷又老,所以怕女婿和其他人看不起自己。

④其他原因。……

(2)作者要通过这篇小说来反映怎样的社会现实呢?

答案示例:①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菲利普为什么不肯和亲弟弟相认?是因为金钱的作用。这样残酷的情景,是资本主义金钱至上社会的现实概括。

②小人物生活的辛酸。

从菲利普夫妇立场看,菲利普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因为贫困,女儿出嫁都成了问题,于勒发财的消息,成了他们摆脱窘迫生活的唯一救命稻草,是他们生活的精神支柱。后来他们遇见了穷困潦倒的于勒,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为了生活,只能丢失亲情。

这本书是曹文轩的《枫林渡》,曹文轩,他的《草房子》,《根鸟》,都是著作,可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这本《枫林渡》,女主人蓝蓝与她奶奶从小生活在乡村,直至一天蓝蓝的母亲接她回了城里,她的弟弟叫童童,却是在溺爱的环境中成长的。 他。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篇小说以小见大,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对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前后态度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勾勒出一幅19世纪后半叶法国小市民生活的剪影。让我们体会到资本主义社会中异化的人和人的关系,和小人物生活的辛酸。对照我们现在的舒适生活,希望我们珍惜幸福生活,珍惜亲情。

四、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16.孤独之旅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驱逐、嬉闹、凹地”等字词的音形义。

2.理解小说内容,体会标题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理清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把握课文主题。

2.体会小说中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的作用,掌握鉴赏小说的方法。

3.品味小说精美传神、意味深长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人物的成长历程,扩展视野,丰富情感体验,树立奋进信念,培养战胜困难的勇气。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

2.理解标题的含义。

教学难点

品味小说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和主题的重要作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时

新课导入

同学们,你们曾经感受过孤独吗?可以说,孤独是一根尖锐的针,常常刺痛我们脆弱的心,让我们难以忍受;孤独却也可以是一朵鲜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显得更加灿烂。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孤独是什么呢?今天我们让一起来学习曹文轩的小说《孤独之旅》,体会孤独带给人的滋味。

二、自主预习

背景资料

知识链接

《草房子》是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长篇小说。小说以一座建在“草房 子”里的学校为背景,写了男孩桑桑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他亲眼目睹或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的事件。小说描绘了几个孩子读书、生活、成长的历程,既弥漫着艰辛与苦痛,又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3.检查预习

(1)订正字音

轩(xuān) 嬉闹(xī) 凹地(āo) 雍(yōng) 掺杂(chān)

胆怯(qiè) 撅(juē) 给予(jǐ yǔ) 觅食(mì) 撩逗(liáo)

词语释义

家底:家里长期积累起来的财产。

厚实:丰富,富裕。

一落千丈:形容地位、景况、声誉等下降得很厉害。

境地:生活上或工作上遇到的情况。

置之不理:放在一边儿不理不睬。

觅食:寻找食物。

嬉闹:嬉笑打闹。

撩逗:挑逗,招惹。

依托:依靠。

(一)整体感知

1.这篇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

答案示例:人物(主人公):杜小康

曹文轩《枫林渡》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情节:一位少年(杜小康)因家道中落而失学,不得不跟随父亲去放鸭。生活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压迫着他同时也锤炼着他的身心,在一场暴风雨后,他觉得自己“突然地长大了,坚强了!”

环境:无边无际地芦苇地、鸭群、风雨

2.这篇小说的故事结构是怎样的?

答案示例:开端:杜小康失学,跟着父亲去放鸭。

发展:杜小康和父亲前往芦苇荡,并在芦苇荡安顿下来,享受着孤独的生活。

高潮:在暴风雨中,杜小康寻找鸭子。

结尾:杜小康父子放养的鸭子下蛋了。

(二)研读分析

1.突破重难

(1)请找出文中有关描写杜小康成长过程的细节。

答案示例:出发时:茫然,恐惧

到达芦苇荡时:害怕,胆怯——安顿之后:感到孤独——时间久了:不再忽然地恐慌——那天雨后天晴:坚强。

(2)杜小康成长的三个时期分别是什么?

答案示例:第一个时期:家道由“家底厚实”而一落千丈,失学在家。

第二个时期:随父亲划着小船,赶着鸭子,过上漂泊的生活。

第三个时期:经历了长期的孤独生活,特别是经历了那场暴风雨后,杜小康变得成熟了,坚强了。

(3)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是什么?

曹文轩《枫林渡》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答案示例:①指现实中杜小康所处的环境的恶劣,并不是其他少年所处的幸福环境;②主要指出了杜小康由原来不能体谅父亲的难处到后来能帮助父亲,和父亲一起挑起家庭的重担并勇敢面对恶劣的环境,以自己的顽强、不畏惧战胜了困境,使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4)小说主人公是杜小康,但作者以较大的篇幅来写他父亲和鸭子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示例:写父亲和鸭子,对完成杜小康这个形象的塑造有不可或缺的衬托作用。如:写父亲拼命赶鸭子,“不肯给它们一点儿觅食或嬉闹的可能。仿佛只要稍微慢下一点儿来,他也会像他的儿子一样突然地对前方感到茫然和恐惧,从而也会打消离开油麻地的主意”“父亲显然也是慌张的。但他在儿子面前,必须显得镇静”。写鸭群“十分乖巧”“它们把嘴插在翅膀里,一副睡觉绝不让主人操心的样子”。作为成年人,经历了生活沧桑的父亲对前途未来都深感茫然和恐惧,何况小小少年杜小康?作为低等动物的鸭子,离开了熟悉的环境,尚且感觉孤独害怕,何况是作为人的杜小康?因此对这二者的描写,使得杜小康的孤独感受显得更为真切,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主人公的内心世界。

2.写法探究

请找出文中环境描写句段,探讨景物描写的作用。

答案示例:(1)有关鸭群的描写。鸭群向芦荡行进,偶尔“朝着这片天空叫上几声”,烘托出杜小康无比寂寞的心情;晚上鸭群“将主人的小船团团围住”。时常看看主人是否在船上才安心睡觉。鸭子的恐惧感衬托出杜小康的恐慌,可以说鸭子是杜小康成长的借助。

(2)有关芦荡的描写。芦荡“如绿色的浪潮直涌到天边”,无边无际,给人以极大的心理压力。让杜小康“害怕”“胆怯”。当杜小康习惯了孤独的生活,“再面对这浩浩荡荡的芦苇”,就不再“恐慌”了。恐惧只是心理的折射。芦荡见证了人物心理变化的过程。

(3)有关风雨的描写。芦荡的暴风雨是极其可怕的,“雷声”“如万辆战车从天边滚动过来”,“暴风雨”“歇斯底里”“天昏地暗”,“仿佛世界已到了末日”。暴风雨冲垮了鸭栏。惊散了鸭群。杜小康表现了成人般的勇气与坚强,在暴风雨中搏斗。暴风雨给了他一个成长的机会和舞台。

四、课堂小结

成长中有成功,也有挫折,有欢乐喜悦,也有悲哀烦恼,这就是生活。在我们的人生中,成长是永恒的主题。祝愿我们的同学们都能谱出一首健康的成长歌,长成一棵坚强独立的大树!

五、练习设计

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上一篇 2023年03月24 01:35
下一篇 2023年05月02 06:49

相关推荐

  • 为什么得到了就不懂得珍惜,为什么失去了才懂得珍惜

    有人说,女人越主动男人就越不懂得珍惜,真的是这样吗?其实这话说的不假,现实中,女人越主动去追求男人,即使追到手了,男人也不会懂得珍惜。为什么人总是得到的不珍惜?珍惜你的那个人还没出现而已.补充:也许很

    2023年04月11 276
  • 1985年的一元硬币值多少钱

    这枚1985年2分硬币,现在还是可以见到的,这枚2分硬币为圆形,直径21毫米,厚1.6毫米,重1.08克,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材质为铝镁合金。正面图案为国名和国徽,背面图案为麦穗、面值和发行年份组成。

    2023年03月31 286
  •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红楼梦文学鉴赏1000字

    18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当时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举国上下沉醉在康乾盛世、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浮于表面的是太平无事,平静之下却是暗流涌动,各种社会矛盾正在加剧发展,整个王朝已到了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2022年12月12 220
  • MarkMinervini《股票魔法师Ⅲ》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适读人群:适合所有股票投资者,以及对股市有兴趣的投资者阅读交易大师、全美投资冠军MarkMinervini教你使用传奇SEPA策略明提高投资回报!本书通过160多个图表还有不计其数的案例证明了该交易方

    2022年12月15 234
  • [新西兰]安东尼·麦卡滕《至暗时刻》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还记得在电影《至暗时刻》中,我的至暗时刻,加里·奥德曼饰演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吗?这部电影让他最终拿下奥斯卡最佳男演员,被无数影迷称赞连呼吸都在演戏。安东尼·麦卡滕曾担任多部电影的编剧,包括《波西米亚狂想

    2022年12月18 280
  • [台湾]方文山《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世界读书日,与大家分享方文山的书《如诗一般》,以及书里面那如诗一般的爱情。下面是笔者从中精心挑选的20首爱情小诗。相信,慢慢品读完的你,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pdf,也会像方文山那样惊叹:&34;..

    2022年12月17 204
  • [日]山口惠以子《婚活食堂3》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婚活,是日本人对相亲的叫法。婚活多盛行于年轻人之间,而老年人参与婚活,则被臆测为是不知羞耻的举动。在日本作家山口惠以子的小说《婚活食堂3》里,有这样一个婚活故事。相濡以沫的爱人离世,儿女打拼事业不在身

    2022年12月18 232
  • 钱理群《周作人传》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访诗人周良沛每一首诗都是不可或缺的历史文|温星老舍简介及作品简介,阳春三月,春城昆明格外温暖。86岁高龄的周良沛斜靠在窗前的沙发上,眯缝着眼,阳光爬上了他沧桑的皱纹和斑白的鬓角。一只花猫温柔地伏在他腿

    2022年12月13 293
  • 夫子是谁,一句话赞美南京夫子庙

    《将夜》第一季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收拾口碑双丰收。不论是原著粉,一句话赞美南京夫子庙,还是吃瓜群众,都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和肯定。《将夜》第二季目前正在紧锣密鼓的筹拍中,对于剧中主要人物的命运和结局,剧粉们

    2023年04月26 247
  • 蔡澜《乐此不疲》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一直以来喜欢蔡澜做的美食节目,乐此不疲和乐此不彼,其中有一期是他带两个美女品尝美食,一会是鱼,一会是虾,看得我好馋啊!特别是当两个美女吃到一种喜欢的美食时,那夸张的表情,真是令人羡慕。那得有多么好吃呀

    2022年12月13 266
  • 小椴《杯雪·夜雨打金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年少时候看沧月,后来看沈璎璎,她的《金缕曲》真是绝响,长大后看小椴。封面,鹰一样的一双眼谈到武侠小说,金庸古龙梁羽生的地位总是不可撼动的。而年轻人的武侠世界好像又有了另一种撩心的能量。小椴就是能量满满

    2022年12月07 309
  • [德]艾克曼《歌德谈话录》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在当今的国际比较文学和文学理论界,世界文学已成为一个饱受热议的前沿理论话题。歌德作为这一概念的最早提出者之一,率先在西方的语境下将世界文学概念化。但是长期以来,在国际比较文学和世界文学研究领域,占据主

    2022年12月17 253
  • 四川铜币100文值多少钱

    民国十九年四川省造中心“川”边铸一百文铜币/PCGSMS63BN估价(人民币):5,000-10,000这是一枚民国二年军政府造四川铜币黄铜壹百文,此枚铜币为满铜光色,非常的难得,品相也是非常的漂亮,

    2023年04月07 26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