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2014年9月24日,廉洁警句格言有关夏天,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1、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
2、公家之利,知无不为,忠也。(《左传 僖公九年》)
3、国尔亡家,公尔亡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在。(《新书 阶级》)
4、循己之心切,则至公之理乖;贪仕之性彰,则廉洁之风薄。(《新唐书 薛登传》)
老子
1、甚爱必大废,多藏必后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2、祸莫过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3、是以圣人之能成其大也,以其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
孔子
1、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2、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季氏》)
廉洁格言警句 1、人人廉政腐败灭亡;人人自律党风自强。 2、上不愧党勤政之根;下不愧民廉政之源。 3、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4、挡不住今天的诱惑将失去明天的幸福。 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党存于廉廉乃大兴。 6、为政戒贪贪利。
3、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
5、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庄子
1、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言察乎安危,宁于祸福,谨于去就,莫之能害也。 ——《庄子 秋水》
2、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
——《庄子 让王篇》
3、养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变,以游无穷。
——《庄子 逍遥游》
4、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庄子 山木》
5、道人不闻,至德不得,大人无己。
——《庄子 秋水》
孟子
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4、养心莫善于寡欲。
5、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6、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7、惟大人为能格君心之非。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一正君而国定矣。
清正廉洁的格言警句100句 1、政治素质是根本,当好公仆勤为民,一身正气常律己,两袖清风不染尘。––郭先英 2、 廉洁,是公共权力执掌者的第一品质。––范文彦 3、 为私者,必将一无所有;为公者,必将拥有无限。––张继增 。
8、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荀子
1、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之本也。
2、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3、君子养心,莫善于诚。
4、公生明,偏生暗。端悫(que谨慎)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
5、志意修则骄富贵,道义重则轻王公。
6、德必称位,位必称禄,禄必称用。
7、善在身,介然必以自好也;不善在身,菑(zai)然必以自恶也。
董仲舒
1、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2、圣人为天下兴利也。
3、至廉而威。
4、气之清者为精,人之清者为贤,治身者以积精为宝,治国者以积贤为道。
5、善无小而不举,恶无小而不去。
王充
1、 处逸乐而欲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
2、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3、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韩愈
1、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内不愧心。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3、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
4、足乎已无待于外物之谓德。
5、大丈夫文武忠孝 ,求士为国,不私于家。
周敦颐
1、诚者,圣人之本,百行之源也。
2、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
3、出淤泥而不染,濯青涟而不妖。
程颢
一、 贪与贫一点之差,贪污腐-败牢为家;廉与腐一念之差,廉洁清正传佳话。(刘秀师南京公司)二、 为官清正廉洁公道顺民-意,为人处事廉洁自律百事利。(陈华明南京公司)三、 贪污腐化个个恨,清正廉明人人爱。(王龙干。
2、至公无私,大同无我。虽渺然一身,在天地之间,而与天地无异也。
3、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莫非己者。
4、惟其与万物同流,便能与天地同流。
5、理者,天下之公,不可私有也。
6、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
7、“德不孤,必有邻”,一德立而百善从之。
8、诚者天之道,敬者人事之本。敬则诚。
9、视民如伤,颢常愧此四字。
10、一命之仕,苟存心于爱物,与人必有所济。
11、中心如自固,外物岂能迁?
12、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大则无所不在,刚则无所屈,以直道顺理而养,则充塞于天地之间。
程颐
1、圣人致公,心尽天地万物之理,各当其分。圣人循理,故平直而易行。
2、圣人以大公无私治天下。
3、治天下国家,必本诸身。其身不正而能治天下国家者无之。
4、政在修己,身正则官治。
5、有欲则不刚,刚者不屈于欲。
6、富,人之所欲也,苟与义可求,虽屈己可也。如义不可求,守贫贱以守其志也。非乐以贫贱,义不可取也。
7、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临人则人化。
8、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
9、天下之治,正家为先。治家之道,以正身为本。
10、家人之道,利在女正。女正则家道正矣。
11、凡学之道,正其心、养其性而已。
12、学本是修德,有德乃有言。
13、德善日积,则福禄日臻。
14、将以治人,必先治己。
廉洁文化格言警句 篇1 1、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唯公则灵。 2、污泥不染为尊,清正廉明为贵。 3、心底无私天地宽,一生一世不翻船。 4、千金经手过,不沾一文钱。 5、廉洁奉公处处为群众着想,艰苦奋斗事事为人民操心。
张载
1、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2、能通天下之志者为能感人心,圣人同乎人而无我,故和平天下,莫盛于感人心。
3、上达则乐天,乐天则不怨;下学则治己,治己则无尤。
4、 富贵福泽,将厚吾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
5、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邵雍
1、心安身自安,身安屋自宽。
2、侈不可极,奢不可极;极则有祸,穷则有凶。
3、君子改过,小人饰非;改过终悟,饰非终迷。终悟福至,终迷祸归。
朱熹
1、圣人之道,进则救民,退则修己,其心一而已。
2、修德之实在乎去人欲,存天理。
廉洁格言警句 1、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了善就不易生恶。 2、名为锢身锁利是焚身火。 3、执政勤奋为民应看事业重如山。 4、甘守清廉报家国不为贪脏羞儿孙。 5、所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
3、立身以立学为本,立学以读书为本。
4、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5、君子小人趣向不同,公私之间而已。
1、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勤者不贫,廉者不腐。2、俭以廉为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3、固本清源,反腐倡廉。4、做人贵在品,为官重在廉。5、廉洁从教,勿以“十不准”而为;心怀坦荡,总为下一代着想。—。
6、仁者,以天下为己责也。
7、身正,则家齐国治而天下平。
8、耻者,吾所固有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进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
二程论浩然之气
1、浩然之气,天地之正气,大则无所不在,刚则无所屈,以直道顺理而养,则充塞于天地之间。(程颢)(《二程集》11页)
2、浩然之气,乃吾气也,养而不害,则塞乎天地,一为私心所蔽,则欿然而馁,却甚小也”。(程颢)(《二程集》20页)
3、主一无适,敬以直内,便有浩然之气。浩然须要实识得他刚
大直,不习无不利。(程颐)(《二程集》143页)
4、只著一个私意,便是馁,便是缺了它浩然之气处。“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里缺了它,则使这里没这物。浩然之气又不待外至,只是集义所生者。(程颢)(《二程集》29页)
8、“至大”“至刚”“以直”,此三者不可缺一,缺一便不是浩然之气。(程颐)(《二程集》250页)
9、志,气之帅。若论浩然之气,则何者为志?志为之主,乃能生浩然之气。志至焉,气次焉,自有先后。(程颐)(《二程集》162页)
11、 率气者在志,养志者在直内。(程颐)(《二程集》151页)
12、李朴,字先之,请教。先生曰:“当养浩然之气。”又问。曰:“观张子厚所作《西铭》,能养浩然之气者也。”(《二程集》93页)
13、内直则其浩然,养之至则为大人。(《二程集》4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