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茆京来
又到暴雨季,各地频现强降水天气,导致部分城市出现内涝,给居民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还威胁到生命财产安全。一场暴雨即开启各地“全城看海”模式,这既是一种无奈的调侃,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意思,也折射出部分城市“逢雨必涝,遇涝则瘫”的尴尬窘境。法国作家雨果在《悲惨世界》里曾写道:“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虽然语境不同,话有所指,但用来形容如今的城市内涝现象,也颇为应景。
涝,一般指危害生产、生活的积水,最初是指庄稼被水淹没。城市内涝算是一个衍生物和新概念,是指由于强降水或连续性降水超过城市排水能力,致使城市内产生积水灾害的现象。城市内涝点通常位于城区低洼地区、下凹式立交桥、地下轨道交通、地下商场与车库等地下空间、危旧房与地下室以及在建工地等区域,此外,也有一些地势较高区域由于排水不畅导致积水形成易涝点。
你是娃娃?下水道的质量、设计的科学性,直接影响一座城市的品质和服务能力。看看北京,一下大雨就水漫全城,淹死人,下水道的质量不是良心吗?看看德国人设计的青岛城市下水道,可以在里面开车,从来没听说过下大雨街道被淹 。
我国城市内涝问题自20世纪90年代起就已经开始凸显,由于当时江河洪水造成的损失更大,因此并未引起足够重视。2010年以来,我国极端降雨事件频发,更大的降水强度和更集中的降水范围,使得暴雨天气的降水量增多,降水速度也更快,给城市排水系统带来了巨大压力,城市内涝现象频繁发生。统计资料表明,近几年我国年均有185座城市发生内涝,造成的损失也越来越多。
这是雨果在小说里说的,结合当时情景使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用下水道讽刺资本主义的肮脏,具体可以去百度搜。完全不是楼上说的,不要断章取义。动不动就官啊,贪啊,什么的,愤青气息太严重,多读点书行不行。
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下凹式立交桥越建越多,地铁、车库等城市地下空间开发越来越充分,使得城市内涝易发点的数量与日俱增;而城市快速开发又导致城市及周边区域的湿地、森林越来越少,原本覆盖着植被的土地被不易渗透的柏油路、水泥路取代,具有蓄水作用的低洼地摇身变为高楼大厦,使得城市的雨水积存和渗透能力越来越差;再加上城市排水管网覆盖率、设施排涝能力偏低等实际情况,一旦遇上暴雨,很容易发生城市内涝。
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良心,这是雨果所说的一句话,雨果这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下水道成为了很多流浪者的家,因为有了下水道这类人才能得到庇护,不然他们很可能会露宿街头,没人愿意收留这些流浪者们,但是下水道愿意,所以雨果才。
对于城市居民来说,城市内涝属于天灾,一旦遇到,必须合理应对,保障自身安全。首先,下大暴雨时要尽量减少外出;在积水中行走需注意路面情况,特别警惕被水压顶开井盖的下水道;暴雨期间电线杆可能出现漏电情况,若在电线杆附近时感到脚下发麻,应立刻止步后退。其次,在驾车涉水前必须谨慎判断,不让车辆进入水深超过排气管高度的积水区,如果车辆不慎进水熄火,切勿启动发动机;驾车时注意绕行立交桥下等易积水路段,遇到险情要果断弃车逃生。最后,如果身处山区,要特别警惕远处传来的土石崩落等异常声响,如发现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要立刻向沟岸两侧的高地转移,不能涉水过河。
与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相比,埋在地下的排水系统容易被忽视,与彰显繁华的霓虹闪烁相比,藏污纳垢的地下管网也难显光鲜亮丽,可恰恰是这个最不起眼的地方,牵动着老百姓的生活疾苦,藏着民生所在。
下水道对城市来说看起来平时不用,但非常关键,就像北京发大水一样。城市建设下水道时,充分体现建设规划者的长远考虑以及是否考虑了百姓生命财产安全,更重要的是他们贪了吗???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一场雨,不仅能看穿一个城市的“良心”,也能判断一个城市的“智慧”。
《中国科学报》 (2018-07-13 第4版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