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康德《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生存哲学”(ID:ExistencePhilosophy)现在国内外关于康德道德哲学的讨论非常热烈,特别是在中国目前所面临的这样一个文化转型、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所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生存哲学”(ID:ExistencePhilosophy)

现在国内外关于康德道德哲学的讨论非常热烈,特别是在中国目前所面临的这样一个文化转型、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所引发的社会道德问题尤为突出,以至于在国内曾经掀起过一场关于道德问题和人文精神的大讨论。

其中一个最重要的讨论焦点就是当代社会的道德滑坡,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道德在当代条件下显出它的不适应性的问题。但是这场声势浩大的讨论最后不了了之。在这场讨论中,一种观点认为我们应该回归传统文化,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应该重建现代文化。

笔者认为,在当代我们应该更多地吸收一些西方人的观点和视角,了解他们在道德问题上的看法。西方从建立资本主义一直到进入现代工业社会,历经了好几百年,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们的道德观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从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以来这种变化最为显著。

促成这一重要转变的思想上的一个关键性因素就是康德以及康德的道德哲学。因此,假如中国当代社会生活也要经历这样一条发展道路的话,那么笔者认为,我们应该可以从近代西方理性主义吸收很多值得借鉴的、对于国人来说将完全是崭新的东西。

提及康德道德哲学,中国人并不陌生,我们对它已经研究一百多年了。但是笔者仍然觉得康德道德哲学还有很多东西我们没有触及到,还有一些东西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事实上,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人理论水平低下,主要是中国人在研究西方理论,特别是在涉及道德领域的诸多问题的时候,普遍呈现出一种浮躁的心理:

笔者觉得今天我们应该重新审视那些认为已经过时了、已经研究得差不多了的人物、思想(尤其是在道德领域),重新客观地、深入地去体察西方人的思想中所包含的真实意味。

康德(ImmanuelKant,1724~1804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他除了有哲学方面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辩证理性批判》等著作外,还有历史方面的《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1784)和《人类历史起源臆测。

笔者进行一番深入研究后发现,康德道德哲学里面关于道德立场、道德基础以及他对道德结构的理解跟我们中国人的完全不同,我们应该去体会隐藏在这些命题后面的东西对我们所具有的真正意义。

所以在这里笔者谈康德道德哲学,主要是想从一些新的视角和语境出发,将那些中国人通常不能够完全理解的、在我们内心没有引起过震动的问题提出来,供大家思考。

当人们一提到康德,可能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行文晦涩难读、思想抽象难解,对于这一点,甚至连德国人都觉得头疼。但事实上,康德对他的学说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寻常百姓的意义是非常关注的。

康德曾明确表示,早年由于受到卢梭的影响,他对哲学的看法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他认为他的学说应该对寻常百姓有用,否则的话,他的学问就没有什么价值了。所以在他的一生中所写的。包括三大批判在内的诸多著作里,他都是处处在为寻常百姓考虑他们的生存的根据,立足于普通人的生活世界。

因此在康德的道德哲学中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就是通俗道德哲学。对于他的道德哲学如果要具备一个完整的视野的话,那么首先它针对的就是通俗道德哲学,所以在他那里就有了这样一个思路:

在这样的思路引导下,他就以通俗的道德哲学作为他的整个道德哲学的第一个层次。

但仅仅是通俗的道德哲学是不够的,所以他将通俗道德哲学提升到道德形而上学作为第二个层次,在通俗道德哲学中寻找道德哲学的基础。为什么会有道德哲学呢?康德坚信在人性里面有一种形而上学的根基,由此形成的道德哲学原理体系就是道德形而上学。

比道德形而上学更高的就是道德哲学中的第三个层次,就是要寻求道德形而上学的前提,对道德形而上学何以可能的批判,最终形成了他的第二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现将这三个层次大致介绍如下。

第一个层次是从通俗的道德哲学来看,康德认为讲道德首先应该从日常生活当中出发,人们最日常的道德生活就是议论别人(嚼舌头)。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对他人议论、做出道德评价的就是那些长舌妇,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是非常厌弃那些长舌妇的行为的,但是康德却为这种不好的习惯辩护,他认为对这种行为(嚼舌头)不要单纯进行道德批评,而是应该客观冷静地去看待。

通过这样一些长舌妇议论人、制造流言蜚语的现象,透露出人的一种克制不住的本性,就是人们喜欢「用一种绝对的道德尺度去衡量别人」。这种所谓的议论人的现象,恰好说明了人们心目中有一个绝对的道德标尺。

康德根据这些生活现象发现了一个细节:就是人们总是会对别人做好事的动机提出苛刻的要求。据此康德发现了一个原则,即真正的道德行为应该是“为道德而道德,为义务而义务”,而不是为了任何其他感性的现实目的。

康德从中提炼出了一些日常的道德规则,并且举了四个例子来加以证明。

[德]康德《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第一个例子就是“不要骗人”。一个人做生意,童叟无欺,这就是我们一般说的诚信。

他的这种行为是值得赞扬的,但还不一定是值得敬重的,因为商业诚信是带来利益的。值得敬重的是什么人呢?他能把“不卖假货”当成一条道德原则来遵守,以至于哪怕他的店子倒闭也不卖假货,那么这个人的行为就值得敬重,是道德行为。

第二个例子就是“不要自杀”。康德认为人不去自杀是人最基本的求生本能。但是有这样一个人,他的生活非常痛苦、甚至是生不如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仍然不自杀,坚强的活着,那他的行为就是值得敬重的,他的“活”本身就是一种道德行为。

第三个例子就是“发展自己的才能”。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应该发展自己的各方面的才能,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某种利益,而是为了完善自己,将其作为自己的义务,这也是道德行为。

最后一个例子就是“帮助别人”。你要帮助别人不是为了回报,而是一种义务,这也是一种道德的行为。

[德]康德《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四个例子并不是随便列举的,而是按照一种严格逻辑顺序编排起来的,代表着四种不同的道德境界:“不要骗人”和“不要自杀”是一种完全的义务(消极的义务),“发展才能”和“帮助别人”则属于不完全的义务(积极的义务)。

所谓完全义务就是你绝对不要去做的,没条件可讲的,而后面两个是不完全义务,在某些情况下不去做是可以原谅的。

康德道德哲学中的第二个层次是道德形而上学。以上谈到了康德列举的通俗道德中的四个例子,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格言,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最基本的为人处事的规范。这些规范都是通俗道德。

正因为它们是通俗的道德,所以对于它们背后的“依据”,很多人并不了解,而这个“依据”就是康德所强调的先天根据。

康德认为通俗道德哲学缺乏可靠的理性原则作为最后的裁定,所以很容易变质,如果不为通俗道德找出普遍性的根据,这样一些格言就很可能将道德和不道德混为一谈。

你必须要这样行动,即你的行为准则(主观的),成为一条普遍的法则(客观的)。

这条原则也可以用通俗的方式来表达,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孔子把它称之为“有一言能终身行之者”。但孔子是一种通俗的表达,而康德是一种理性的表达,是一种逻辑形式化的表达,要比日常表达更加精确。

通俗的表达往往是有漏洞的,但是康德的表达把这些情况排除了,他建立的是一个理性的、形式化的原则,在任何情况之下,它都是可以成立的。康德说这样一条道德律是无条件的,是绝对的。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能仍然是有条件的命令,如果把条件去掉,这个命令就不成立了。

有条件的命令是可以根据条件的改变而改变的,所以有条件的命令不具有普遍性。对于普遍的道德命令,康德认为每个人单凭自己的理性就能够理解和遵守。为了说明这一点,康德将在通俗道德哲学中提到的四个例子加以重新分析。

例如,“不要骗人”是不是道德律?只要想一想,如果人人都骗人,就会没有人再相信任何人,那时骗人就没有任何用处了,就不再会有人骗人,「“骗人”作为一条普遍法则就自我取消了」;

而如果人人都不骗人,那将是一个良性循环,人们将越来越诚实。又如假设所有人都自杀,人都死光了,将导致再没有人自杀。

所以如果一个准则在普遍化的过程中,它取消了自身,在逻辑上违背了同一律,那么它就是不符合实践理性的。因此,这两个义务更像是一种“客观”的自然法则。再比如后两种义务“发展才能”和“帮助别人”。

人们可以设想一个懒汉的世界和一个冷漠的世界,只是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这样的一个世界里。偷懒的人总是希望别人能干,自私自利的人总是希望别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所以这种行为也有逻辑矛盾,但不像骗人或自杀那样的客观的自相矛盾,而是一种主观的自相矛盾。

所以,康德在判定一个行为是道德的还是不道德的,是根据人的行为的逻辑一贯性加以理解的。康德把它归结为道德律的这样一种表达形式:

康德的道德律的这种表述形式强调使人的行为方式成为一条“自然法则”,是从自然后果去考虑,看它能不能成为一条普遍的自然法则,这是他的道德律的第一个变形的形式。除了这种自然淘汰的表述形式以外,康德还提出了第二种变形的表达方式,比第一种表达方式的层次更高。

第一种是把人的道德行为看成自然行为,把人的地位贬低了。在历史上,人们可能通过自然淘汰来选择道德行为。

康德认为,主观目的总是偶然的、依对象的不同而变化的,只有客观目的才是一切有理性者的普遍必然的目的,具有绝对价值。

这个客观目的就是「作为设定一切主观目的的意志主体本身」,即“人格”。

这就引入了绝对命令的第二种变形形式,即要以人为目的,而不能仅仅当作手段。真正的道德就是把人当目的,无论对方是什么人,你都应该尊重他的人格和人性。

所以回过头来,看前面的那四个例子,就有了这样的意义:“不要骗人”,就意味着不要把别人当手段;“不要自杀”,就意味着不要把自己当手段;“发挥才能”,就是把自己当目的;要“帮助别人”,就是把别人当目的。

相比之下,孔子所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则需要一个更高层次的理性的根据,而不仅仅是感性的、功利的根据。否则我就可以为了搞好人际关系,为了政治目的如“得天下”,甚至为了获得更大利益而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因此,儒家的这样的一种道德原则就不是普遍的道德法则,它是建立于一种“人情”和功利之上的道德,一旦人情变化,功利到手,道德这种“工具”就可以被抛弃。

我们经常说中国人的道德失落,实质上究其本因,这并不完全是道德的失落,而是由我们「道德的性质和传统模式」所决定的。只有以人格为目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才是真正道德的。

第三种变形的表达方式是:每个人的意志都是立法的意志。在道德方面,人是自律的。至于“治国平天下”或基督教中上帝的戒律等等,在康德看来,这些还不是真正的道德律,因为它们都是“他律”。

最高的道德律的表达就是自律,每个人的自由意志都是立法的意志,每个人出于自由意志为自己立法,不是听从别人的教导。

严格的说,这一表述没有采用命令的形式,而是直接指陈一个事实,即每个有理性的存在者的意志都是普遍立法的意志。这样第三种命令形式就成为了前两种命令形式遵守的最牢固的根据了。

在这三种命令形式中,只有第三种命令形式才使得行动的主体具有了人格的尊严,并激发起“敬重”的道德情感。

康德的道德教育思想是建立于道德自律的基础之上的。每一个人当他达到理性成熟时,都可以对他进行启蒙。

什么是启蒙?就是让每个人用自己的理性去思考,勇于用自己的理性走出被监护状态(儿童就是被监护状态,因此也就走出儿童状态)。这就是康德对我们在道德教育上所带来的一种启发。

第三层次是康德的《实践理性批判》。前面在道德形而上学中提到这样一条原则,即你要使你的行为的准则愿意永远成为普遍的法则。这样一个道德律,它的前提是什么?它何以可能?

每个人的意志都是立法的意志,那么这种意志的前提是什么?所以实践理性批判就是要批判的考察道德律的前提,道德律何以可能等问题。《纯粹理性批判》是考察认识何以可能,《实践理性批判》就是考察道德何以可能的问题。

康德给出了一个答案,那就是“自由”或者“自由意志”。自由意志是什么?这不是可以用任何机械关系所能够分析的。

每一个人应该为自己所做的行为负责,你有功或有罪,这在生物学家、医学家眼里和在神学家、法官眼里是完全不同的,后者总是首先把人假定为是具有自由意志的。

这个学说于1796年被拉普拉斯(1749-1827年)重新提出,开始产生广泛的影响,所以又被称为康德-拉普拉斯学说。18世纪70年代以后,康德转入批判哲学时期,这个时期他建立了先验论哲学体系。自1781至1798将近二十年的时间里是康德批。

如果从医学或生物学的角度来说,犯罪行为是受环境因素决定的,罪犯的心理形成是从小受到了环境的不良的教育和影响,才成为这样一个犯罪的人,所以法官要判刑,就应该判这个社会有罪,罪犯仅仅是社会的产物,没有自由意志。

因此在论及由康德奠基的德国古典哲学时,经典作家指出:“在法国发生政治革命的同时,德国发生了哲学革命。这个革命是由康德开始的。”

但是法官却要判罪犯有罪,因为犯罪行为是罪犯在清醒状态中做出的,除非医生能够证明罪犯是个精神病人,那么罪犯就可以免予刑事起诉,他就需要送往医院治疗,因为那个时候罪犯已经不是完全的人了。

[德]康德《康德历史哲学论文集》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自由意志是超越一切因果性之外的原因,这是法庭判罪的根据,也是神学上认定人有罪的根据。法官判罪犯有罪,是建立于把罪犯看作具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不是动物的前提之上的。

因此西方法学界有一派很流行的观点,其代表人物,意大利的佩卡利亚就曾提出“罪犯受罚是他的权利”,罪犯是自由人,因此罪犯的罪是他自己的罪,罪犯为此受罚是罪犯的权利。

这是因为当时制定法律的时候,他是赞同的,因此罪犯的犯罪行为就被假定为在清醒状况之下的明知故犯的行为,就是准备承担犯罪的后果的。因此,受罚只是罪犯实现了其自由意志,相反如果释放他,那将被视为剥夺罪犯的应享权力,是不尊重罪犯的人格一贯性。

“自由”这个概念在《纯粹理性批判》里面也讲到了,他的第三个“二律背反”就已经提到自由和必然的矛盾问题。

康德在“二律背反”里面提到,人到底有没有自由意志,我们没法证明,但你也没法否认。因为你即便否认也需要用经验证明,“自由”却是超验的,是“自在之物”。

因此,他强调只要我们严格的分清这两者分属于自在之物和现象世界,即使我们永远也不知道自由是如何样的,我们也能够从这个矛盾中摆脱出来。

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自由”是可以先验的假定的,对于“自由”我们是不能证明的,但我们也不能否认。因此,我可以提出一个“先验自由”的空理念,虚位以待。这概念在认识领域没有任何意义,但在实践领域却是有意义的。

康德在《实践理性批判》一开始就强调,人的道德律之所以成为可能,就是由于人在实践上是“自由的”,实践的自由是不能认识的,但却具有实践上的“实在性”。

康德的历史观念仍然带有浓烈的自然权利哲学的残余,他生活的时代恰好经历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一种强烈的时代意识促使康德去仔细思考—当然是通过哲学的力式—历史的本质意义因此他的历史首先是一种反思的历史,即凸显哲学。

至于自由意志如何可能,这就没法证明了,它是一切证明的绝对前提。

把一切道德建立在自由意志上,把一切道德的评价、善恶的评价都建立在自由意志之上,这是康德非常重要的理论贡献。

康德的哲学观点是批判主义,他的三大著作《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中都透露出他的强烈的人文主义,《纯粹》中指出应当让事物向我们看齐而不是我们向事物看齐。(有些深奥,我也不太明白。)而他的。

本文转自微信公号“生存哲学”(ID:ExistencePhilosophy)

喜欢的朋友点击卡片关注

哲学是人类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格式塔。

伊曼努尔·康德(Immanuel Kant, 1724年4月22日—1804年2月12日)德国哲学家、天文学家、星云说的创立者之一、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者,德国古典美学的奠定者。 在康德去世的1804年,出生了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时期的。

哲学为人类提供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与方法。

哲学向人类提供简洁而有效的世界图像和认识基础。

哲学就是帮助你调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学问,就是改变你自身、而不是改变你的环境的学问。

喜欢哲学的朋友,小编推荐这六本经典哲学著作

著名哲学家叔本华(开创了非理主义性哲学的先河)说:人生的两大苦——物质匮乏,精神空虚。其作品也被选为高中生必读经典书目。

哲学的用处恰恰就在于使我们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种心旷神怡的快乐和幸福。当别人由于环境的限制而苦恼时,你却会因为自身素质的提高而在精神上感到豁达和愉悦。

经典哲学六部曲

原价:238元/套

优惠价:129元/套

上一篇 2023年04月19 19:07
下一篇 2022年12月19 00:52

相关推荐

  • [唐]李白著《李太白全集》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近日读《李太白全集》。编辑认为,李白又叫李太白吗,济苍生,安社稷,是李白一生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而他那伟大的浪漫主义作品是这一理想的延伸产品。李白虽然也有隐居,任侠,求仙,但他从年轻时的“遍干诸候”到

    2022年12月17 257
  • [法]米歇尔·帕斯图罗《色彩列传:黄色》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如今,西西帕斯简介,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是图像的欣赏者,又是图像的创作者。色彩无疑是图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这促使大家对色彩及其背后的设计、文化、心理学属性越发关注。色彩不仅是设计的重要元素,也为我们提

    2022年12月20 221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谁写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简要概括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封面。资料图片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雕塑。影像中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苏联作家、革命者,代表作品为《钢铁是怎样

    2022年12月30 261
  • (英)戴维.欧文《隆美尔》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欧文隆美尔今天被人们记住是试图杀死阿道夫的“好纳粹”之一。将军历史的简短版本是他对的野蛮行为感到震惊,他反对元首本人。但事实比这复杂一点。虽然隆美尔在一个几乎成功夺取的情节中密谋,但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

    2022年12月13 297
  •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手抄报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手抄报素材

    父亲节手抄报描写父爱的诗歌篇一:《父亲》朦胧时候父亲是一座大山坐在他肩头总能看的很远、很远懂事时父亲是一棵倔强的弯松这才发现我的分量是这样重、这样重而现在父亲啊你是一首深沉的诗儿子默默的读泪轻轻的流描

    2022年12月26 246
  • 正宗佛跳墙多少钱,正宗佛跳墙价格20000

    佛跳墙这道菜,一直被网友们调侃说是高配的东北大乱炖。东北大乱炖这道菜想必大家早已有耳闻,菜顾名思义,就是把各种各样的菜放入锅中炖了,煮开放进调味品就可以出锅了。这类乱炖的处理方式,有的人能够接受,有的

    2023年03月23 316
  • 沉香手串一般多少钱

    俗话说“一两沉香万两金”,随着国内收藏行业的兴盛,沉香极高的收藏价值也渐渐受到大家的关注。在2010年的北京拍卖会上,两件仅30克的沉香雕刻品,各被拍出150万的高价,克价达到了5万。然而市场火爆的同

    2023年03月14 229
  • [加]贝淡宁《城市的精神》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我们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我们都是被城市化的一员,回不去故乡,也离不开城市。马克•吐温说:“一个人每天都要无聊地在同一条漫无尽头的路上走数英里,挤过嘈杂的人群,却看不到一张熟悉的脸孔。

    2022年12月17 220
  • [清]朱孝臧《宋词三百首》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宋词三百首》是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最流行的宋词选本,由晚清四大词人之一的朱孝臧于1924年编定,共收宋代词人八十八家,词三百首。其选录标准,以混成为主旨,并求之体格、神致。《宋词三百首》是

    2022年12月20 241
  • 天天向上我吃西红柿,我吃西红柿全部小说

    春节前,FPX电竞选手Tian在微博发布在平均退役年龄只有24岁的职业电竞圈里,伤病是选手们无法逃避的问题。有数据显示,电竞选手劳损高于白领数倍,75%有职业病。而目前的很多电竞俱乐部都缺乏队医,更缺

    2022年12月12 216
  • [日]东野圭吾《沉睡的人鱼之家》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爱,不放手。从来想象不到一个人可以爱另一个人深沉到什么程度,也从来不相信世上真的有因为爱所以爱的感情。今天想说的并不是爱情,东野圭吾的沉睡的人鱼之家,而是一位母亲对女儿无与伦比的沉重的爱。,但是这样的

    2022年12月18 201
  • 寿山石多少钱一克,寿山石多少钱一斤

    在所有寿山石的品种当中,寿山石多少钱一斤,田黄石售价一直比较高,有很多藏友为了入手一田黄石佳品,不惜一掷千金,自然吸引很多新手朋友开始对对田黄石现在价格,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它以后的保值和升值空间,只

    2023年03月04 256
  • 玛丽温莎琥珀质量怎样,玛丽温莎的翡翠怎么样

    《永远的琥珀》:泪目,瘟疫流行的时候,她没有抛弃这冷漠的男人重新翻看张爱玲散文《谈看书后记》时,突然看到一句以前从未注意的话:《永远的琥珀》是公认的低级趣味的。她看这本书我不奇怪,玛丽温莎的翡翠怎么样

    2023年01月06 25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