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2019年7月3日下午,中山大学禾田哲学系列讲座之“现象学的核心概念”的第五讲,在锡昌堂103室如期举行。本场讲座中,著名现象学家、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德莫特·莫兰(DermotMoran)教授以“交

2019年7月3日下午,中山大学禾田哲学系列讲座之“现象学的核心概念”的第五讲,在锡昌堂103室如期举行。本场讲座中,著名现象学家、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德莫特·莫兰(Dermot Moran)教授以“交互主体性与文化构成”为题,为在场济济一堂的中大师生和校外听众们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报告。哲学系江璐副教授主持了讲座。

作为系列讲座的第五讲,莫兰教授在讲座伊始以一种幽默风趣的口吻说道,“等到明天最后一讲讲座结束后,在座的诸位就自由了。”教室里的气氛也随之轻快。紧接着,莫兰教授以他清晰明快的语调,通过带领大家回顾之前讲座的内容进而引入本场讲座的内容,“正如我在讲座中一直强调的,构造是多层次多方面的,它起始于胡塞尔所说的自我体验,来自于我们直接当下的自身意识之流。在之前的讲座中,我们讨论过胡塞尔关于对他人的体验与同感以及意向性方面的内容。胡塞尔认为意向性是由不同类型的意向性所组成,如社会行为、我们的意向性、与他人交往、自我共同体的构造等。胡塞尔还讨论一种‘共处的存在’(Miteinandersein),在这种存在中,我与他人相互交流,这种存在是‘他我’的开放的共同体,也是转向交互主体性维度的一种历史现象学。”

本场讲座围绕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这一重要概念而展开。莫兰教授讨论的主要内容是,胡塞尔是如何在对自我论和同感中的他者经验的思考上进行了拓展,并发展出一整套关于交互主体性的论述的。讲座的具体内容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胡塞尔现象学并非笛卡尔主义唯我论

社会世界的现象学

莫兰教授继而指出,正如心理学是新科学一样,社会学也是二十世纪的新科学。在二十世纪,社会性维度受到广泛关注,比如马克斯·韦伯在这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有一些现象学家开始关注社会世界的构成,并产生了一批相当重要的现象学文本。要讨论“社会性”的现象学,就需要思考是什么使得人类社会化。马丁·布伯的《我和你》(1923)、马尔库塞对卡尔·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重新发现、亚历山大·科热夫对黑格尔《精神现象学》的解读、埃迪·施泰茵的《一项关于国家的研究》等作品,都是重要的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是阿尔弗雷德·舒茨的工作。舒茨在《社会世界现象学》(1932)一书中讨论了生活世界的四个维度,它们分别是:同时代人的世界(Mitwelt,舒茨本人对“共同世界”的翻译)、周围世界(Umwelt)、前人的世界(Vorwelt)、后来者的世界(Folgewelt)。舒茨看到,人们生活在一个复杂的、多层的社会性结构之中。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舒茨视“我-你”(I-Thou)关系为首要关系,在“朝向他者”的过程中,最基本的关系是“面对面”的关系。舒茨指出,“生活中的社会关系可以几种不同的形式发生。在纯粹和充分的意义上,它紧密结合于你(Thou)在面对面的情境中的身体性的给予。因此,它是一种活生生的面对面的关系,或者,一种纯粹的我们-关系(We-relationship)。从这种关系中,所有不属于直接经验的社会实在领域的朝向他者的意向性活动,所有解释主体性意义的方式,以及所有参与仅仅是同代人的和前人的世界的可能性,都获得了它们的有效性。”舒茨还指出,这种“我们-关系”(Wir-beziehung)关系的基础在于“我出生于一个世界之中,这是一个直接体验到的社会实在的世界,即我的周围世界(meiner Umwelt):这一事实直接意味着,我已经处于我们这种基本关系(die Grundrelation des Wir)之中。从这一基本关系中产生了所有我关于特定同伴们的直接经验的有效性,以及我关于自己并没有直接经验的同代人的世界的知识的有效性。在这种意义上,舍勒正确地说到,我们在这个直接的社会实在性的世界之中的经验是自我关于世界的一般经验的基础。”

作为现象学核心概念的交互主体性

在现象学中,谈论自我、他人、社会,往往离不开对交互主体性的讨论。莫兰教授指出,交互主体性(Intersubjektivität)这一概念一直受到胡塞尔、马丁·布伯、阿尔弗雷德·舒茨、让·帕托什卡、莫里斯·梅洛-庞蒂与让-保罗·萨特等现象学家的关注。其中,海德格尔较少使用“交互主体性”一词,而代之以“共在”(Mitsein)或“共同此在”(Mitdasein)的表达。“交互主体性”这一概念在胡塞尔的许多著作中被详尽地讨论过。例如,在《笛卡尔式的沉思》中较多使用“超越论的交互主体性”、“单子论的交互主体性”、“和谐一致的系统”等表述;在《欧洲科学的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一书中也有着“有效力的交互主体性的和谐一致”之类的表述。胡塞尔吸收了莱布尼茨的单子论思想,他认为完全具体化的“自我”是一个“单子”。“单子”意指一个包含了其全部生活、行为和意义等内容的人,一个单子是一个个体的、活的、具体的统一体,也是一个“生成中的统一体”。胡塞尔将交互主体性看作一个“单子论”(monadology),并谈论单子论的交互主体性的、交流的和开放的共同体。单子是独一无二、彼此绝对分离的个体,但是它们生活在一个由诸多单子组成的共同体之中;单子们处于“和谐”之中并通过这种单子共同体的和谐达成一种共享的共同世界的意义。

在胡塞尔看来,交互主体性是从“我是”(I am)开始的,当主体在正当的意义上说“我是”时,它是为我世界的首要意向基础。同时也不可忽视“客观”的世界,当我在“每个人的世界”的意义上接受这个世界时,它也是“为我”的世界。“每个人的世界”在某种意义上就等于“客观世界”,黑格尔与海德格尔,它被我所合法化;它预设了这个世界在我之中,我思包括了人对一切实际和可能之物的实际和可能的思维活动。在这个自我中,一切他我接受意义并被接受为一个他我。他者和我之间存在一种原初的关系。胡塞尔对他者的构造的讨论不同于一个心理物理自我的构造,他人的自我构造过程并不是对我的自我构造过程的复制和屈从,自我与他者之间、人与世界之间其实是在共同构造着的。如果没有一个周遭世界与我们形成对抗,我们就不能成为为他者,个人与他者总是一起被构造着的。此外,胡塞尔还提出一种“非我”(Nicht-Ich),这种“非我”在形式上也是“另一个我”(another ego)。

莫兰教授还指出,对于上述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思想,舒茨、扎哈维等人给出了自己的评判,并发展了胡塞尔的理论。海德格尔则是将胡塞尔对交互主体性的讨论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方向,这一点体现在两者对“共在”(Mitsein)的不同理解上。日常德语中,“共在”指的是“一起”或者是“同伴关系”。海德格尔在其《存在与时间》中赋予这一语词以特定的哲学含义。除了“共在”外,海德格尔还使用了“共同此在”(Mitdasein)、“共处的存在”(Miteinandersein)、“共享或共同世界”(Mitwelt)等表述。海德格尔认为,共在是此在的基本生存样态(existentiale of Dasein),此在总是处于与他人在一起的境况之中。而在胡塞尔看来,与他人在一起(Mitsein von Anderen)在我的生活的自行显现中是与我相分离的,这种与他人的共同显现是世界性显现的基础,反过来也是对所有伴随着世界性共在(空间)的世界性时间和时间更迭的预设。

1.人是以劳动的行为来证明自己意识的存在的。2.劳动时获得的外在限制和对抗感或者说对外界世界的影响力(这点其实有很多词语可以解释)可以使人获得长久的满足感。3.劳动是影响外界对象的方式。4.对象和你想通过劳动所改造。

共同世界:交互主体性与客观性

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1889年9月26日-1976年5月26日),德国哲学家,在现象学、存在主义、解构主义、诠释学、后现代主义、政治理论、心理学及神学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他曾尝试引领哲学家脱离形上学及知识论的问题而朝向本体论。

莫兰教授最后总结,总体而言,胡塞尔在此想要强调的是,我们的交互主体性给予我们一个共同世界,交互主体性是世界中的观念对象的基础,这个世界是你我皆可从自己的视角进行认知的世界。对胡塞尔而言,生活世界在本质上是一个与他人共享的世界,它并非是一个外在于我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是胡塞尔尤为关注的世界。自然主义那种认为生活世界是文化构造的产物的看法恰恰是胡塞尔的现象学所批评的。

问答环节

本讲内容结束后,莫兰教授与在场的听众们进入问答互动环节。此环节由江璐副教授担任口译。

莫兰:确实,近年来有许多语言在不断消逝。每一种文化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并为世界的丰富文化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调查,一些日常生活实践活动是需要得到保护的。日常生活世界具有其独特性,也需要得到保护。我们在刚才讲座中提到了“前人的世界”(Vorwelt)这一概念。如果说有一个美洲部落只剩下最后一个人说着自己部落的语言,其实这个人并不是单个人,因为他还属于一个整体、一个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包括了前面已经去世的人,因而所谓的个体并非真正的个体。即使只有一个人在说着本族的语言,这里也存在一种世界的开放性,即只要这个人依然存在,就有新的人可以不断参与到这个共同体中来的可能性。就像现在有人在做人文地理方面的研究,他们将一些说稀有语言的人拍摄记录下来,依凭这些记录就有重构这些语言的可能性。至于只剩下一个个体的情况,其实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文化是会消亡的。如海德格尔就说过很多希腊的神庙已经不存在了,但是我们依然有重构当时所使用的语言的可能性。

问:您昨天谈到了“同感”问题,今天谈到了“交互主体性”,我想这两个话题之间是相关的。从自我到他人的路径适合用来描述同感,但并不能为此提供基础,请问您今天所谈到交互主体性能够为同感提供基础,而同感能够解释交互主体性吗?

莫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海德格尔说过同感只能在交互主体性的关系中、一种“共在”的关系中被理解,它基于个体的情感体验。你所提的问题比较符合海德格尔的想法,即同感需要有奠基,并奠基于被给予我们的生活中的交互主体性。但是对于胡塞尔来说,同感和交互主体性是交织在一起的,很难说哪一个层面是更基础的或是奠基性的。存在一个更基础的层面——“我”,这样一个第一人称的主体性,是交互主体性的基础,也是同感的基础。对胡塞尔而言,同感和交互主体性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复杂的,但是我们可以深入其中,找到更深层的解答。

问:根据胡塞尔的逻辑理论,究竟是先有意向性后有文化,还是先有文化后有意向性?

莫兰:这个问题和我讨论过的问题相关。就胡塞尔本人的文本和我本人的讲座思路来看,是有一条从意向性、具身性、同感到交互主体性和生活世界的思想线路。但是在胡塞尔那里,还存在另一条思想线路,即从文化开始讨论精神世界和精神活动,而要对精神进行讨论又会回到自我和自我意识。胡塞尔的学生们也据此分为两派,一是倾向于从文化角度出发,另一则是从自我出发,但是我们很难说在胡塞尔那里究竟哪一个是更基础的抑或是哪一个才是方法论上的开端。胡塞尔还区分了两种现象学,一种是构造现象学,另一种则是发生现象学。后一种是在时间和历史中展开的现象学。梅洛-庞蒂选择了后一条道路,对儿童早期的发展道路进行讨论。从时间上看,儿童的发展阶段在成人阶段之前,但是如果在讨论文化现象时,儿童并非一个成熟的结果,成人才是发展成熟阶段的结果。

问:我想接着前面的同学提一个问题。在很多文学作品中常常出现这样一种悖论,即人们认为之所以会有一种价值的存在,是因为有一种人格的独立或是一种创造性的力量存在。如果主体间性得以成立,这种创造力、力量感、同情感之间似乎相互矛盾又相互依存。基于这种矛盾,请问您是如何看待主体间性的开放性的?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之所以成了精神现象的一个缩影,就是因为黑格尔用哲学的语言尽其所能地描述了精神变化的全过程。正是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我才觉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就是关于精神实象的科学。但是,科学就是科学,还。

[德]马丁·海德格尔著《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莫兰:这个问题很好。我很乐意为你介绍创造性这一概念。我们要区分两种创造性,一种是艺术上的,一种是科学上的。其中艺术上的创造性并非是胡塞尔所重点关注的,但是海德格尔和梅洛-庞蒂对此十分看重,比如海德格尔就有一篇讨论“艺术作品的本源”的文章。而梅洛-庞蒂和萨特对艺术的看重则与法国崇尚人的自由这一文化背景相关,艺术创造可以把新的东西带入人们的生活中来。涉及到文化的这一部分,明天的讲座中也会继续谈论。一种封闭性的文化是没有办法进行创造活动的,尤其是一些没有书面语的文化,比如大洋洲的土著部落,可能一代代的按照先人的方式进行生活,没有任何改变,那么人类世界是如何获得开放性和创造性的呢?那是因为人类社会进入了具有自我意识的阶段,例如古希腊社会就是如此,怀疑主义的出现使得人们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和行为进行反思,而这些怀疑主义思想的开创者们也绝非常人。再看近代科学发展历程,伽利略与众不同地问出了非凡的问题,譬如,一个事物是否真的有颜色,还是说这只是我们的感觉经验?这些提问内含一种自我意识,并带动了视角的转移。开创性行为的可能性就在于我们对于自身的行为和实践的意识进行反思,并在此过程中摆脱习惯,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胡塞尔所关注的更多是科学上的创造性。至于艺术和同感之间的关系,狄尔泰曾指出,我们在观看艺术作品时只有具有同感才能理解它们。但对于胡塞尔而言,观看一个艺术作品,其实是将其作为了对象,人们无法完全通过同感来理解艺术作品。 接下来,我想谈一下对面墙壁上挂着的那幅本场讲座的海报。这可能是一幅浪漫主义画家的绘画。艺术作品的创造性这一概念出现于19世纪,那是浪漫主义盛行的时代。诸如中世纪和拜占庭的肖像画,更多的是对前人的模仿。因而,创造性并不是判断艺术作品价值的唯一衡量标准,它甚至是人们所构建出来的、历史发展下的产物。如果一个中国人在博物馆里见到这幅海报中的画,可能会细细欣赏,但是对于似我这般的爱尔兰人,在看到画上的稻草屋、黑色的烟囱、没有玻璃的低矮窗户时,可能会想到这是一座穷人的房子——曾几何时,窗户的大小与农户上交的赋税多少密切相关。因此,一个爱尔兰人的视角与一个中国人的视角是有所不同的。画家所描绘的田园风光与木屋表现的是对原始自然生活的赞美,但真正居住其间的农户却未必能赞美那样一种生活。因而要真正理解这幅画需要有大量的历史文化作背景。

问:请问胡塞尔的历史观念中的人与神之间是否存在一种同感?

马丁·海德格尔 [Martin Heidegger 1889.09.26-1976.05.26],德国哲学家,20 世纪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出生于德国西南巴登邦(Baden)弗赖堡附近的梅斯基尔希(Messkirch)的天主教家庭,逝于德国梅斯基尔希。

莫兰:明天的讲座上,我们会谈到胡塞尔对精神问题的讨论。人神关系涉及到精神问题。胡塞尔是有宗教信仰的,并且他信仰的是人格性的神,并像黑格尔一样将这一人格性的神诠释为一种绝对的主体性。胡塞尔未必尽览黑格尔的著作,但是他与黑格尔的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胡塞尔认为所有主体性的形式都是对神的主体性的表达,但他对此并没有进一步展开阐释。胡塞尔的学生埃迪·施泰茵对这一点后来有过清楚的说明,在三位一体的神中有三个位格,三个位格之间存在一种交互主体的关系并进行交流。她认为,三位一体的结构是所有交互主体性的一种基本结构。她还认为,在我们的灵魂中存在火花,这个火花比自我更基础。这些内容胡塞尔并没有清晰地讨论过,但是埃迪·施泰茵那里有过相关讨论。

问:请问诗性的语言与同感之间,以及语言在意向性中的运作和由此产生的诸多理论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上一篇 2023年05月30 12:59
下一篇 2023年03月24 01:35

相关推荐

  • [俄]赫尔岑《往事与随想》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上世纪70年代,我看过好几次电影《英雄儿女》。那个年月,有数的几部电影反复放映,我记熟了电影的故事,连电影插曲也会唱了。但这部电影的编剧是谁?因字幕空白,我不知道。有一次,一位从大城市来的插队知识青年

    2022年12月17 269
  • 中国有多少和尚,中国现在有多少和尚了

    在一般人的概念里似乎修行人都应该是淡泊名利的,甚至连赚钱都是可耻的,其实这是对修行人及金钱关系的一个误解。那么修行人到底该不该淡泊名利,首先修行人也是人,是人就需要吃饭生活,就按佛教的出家人来说,他们

    2023年03月22 285
  • [美国]马斯洛《洞察未来》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用户思维」很重要,无数专家学者将「顾客」奉为上宾,传业授道。营销之父菲利普·科特勒提出了「4P-营销在于满足顾客的需要」;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大师罗伯特·劳特朋教授创新出「4C理论-顾客满意」。「用户思

    2022年12月06 219
  • [美国]迈克尔·舒德森《广告:艰难的说服》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基础类:(1)《现代广告通论》丁俊杰,康瑾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本书系统介绍了广告学的学科背景,现代广告的概念、现代广告与

    2022年12月06 280
  • 景物描写的句子,描写一处景物的一段话

    一草一木总关情——景物描写写作指导教学设计【课型】写作指导课【设计思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五单元,分别以“触摸山川湖海”“用心感受生活”为主题,《草原》《夏感》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学习这些文章时,

    2022年12月09 298
  • [印度]帕萨·达斯古普塔《大众经济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我要向我们的子孙后代道歉,但道歉几乎毫无作用。我们现在要做的,大众经济学读后感,就是真正采取引人注目的行动,变革性的行动。”2019年,英国财政部与帕萨·达斯古普塔爵士(ParthaDasgupta

    2022年12月17 215
  • 唐宇怎样干苏青的,唐宇干花月如的章节

    花儿与远方上映时间:10月3日山东卫视、安徽卫视唐宇直接上了床,躺在夏诗涵的一边,然后伸出一只手直接将夏诗涵给搂了过来。唐宇很想享受此刻的温存,想就这么一直搂着夏诗涵,不管外面世事风云。“啊?”直至十

    2023年01月07 229
  • [意大利]斯特凡诺·祖菲《细节中的达·芬奇》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阅读,增长智慧阅读,激发勇气阅读,收获快乐阅读,感受平静帮忙选下列其中三部名著,写出书的内容简介、精彩片段、读书感悟!《西游记》、《水浒传》、《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鲁滨孙漂流记》、

    2022年12月18 272
  • 木兰诗多少字,木兰诗多少字不算标点

    叶蔚璋:木兰故事向外传播,在保留传统中华文化底蕴同时,木兰诗多少字不算标点,也融入世界人民对木兰精神的理解,所体现的英雄主义、勇敢精神、家国情怀、战争与和平等核心思想是人类永恒不变的主题,受到世界关注

    2023年03月16 296
  • 四尺是多少厘米,四尺宣纸是多大

    中国人是全世界最爱讨口彩的民族,吉祥话,吉祥寓意几乎填充着我们周围每一处空间。不管是居所、瓷器、摆件,还是日常生活,大到一个城市,小到一间屋子,四尺宣纸是多大,我们都可感受到吉祥文化无处不在。,在过去

    2023年02月25 222
  • [日]千澄子《京料理》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从地缘上分,由于东京自江户城而来,所以那里是“江户前”料理的大本营,而对于历史更悠久的京都,那里追求的则是更为高雅、精致的京料理,也就是所谓的怀石料理。作为刚开始了解日本饮食的门外汉,往往会疑问,怀石

    2022年12月18 209
  • [日]小林一茶《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葛饰北斋《神奈川冲浪》▼热爱/自由alotofsomethingforyouby看起来正在构思一首星星的诗——这只青蛙——小林一茶《这世界如露水般短暂》然而除此之外,俳句中作者多次写到的“青蛙”,笔触

    2022年12月18 223
  • 雷姆·库哈斯《雷姆·库哈斯: 容纳 Content》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以下文章来源于有方空间,作者有方君第一届普奖得主菲利普·约翰逊在领奖辞中说,“从普利兹克奖的设立开始,建筑师可以更加自豪”。而此后,这个一年一度的盛典确然成为了全球建筑界的高光时刻。今晚22:00,第

    2022年12月13 288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