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埃里克·埃里克森《青年路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关键词:心理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1910年,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发表了名为《达·芬奇画传一个对童年的回忆》[①]的著作,标志着心理史学的诞生。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论述的“心理史学”仅指由弗洛伊

关键词:心理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

1910年,精神分析大师弗洛伊德发表了名为《达·芬奇画传 一个对童年的回忆》[①]的著作,标志着心理史学的诞生。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论述的“心理史学”仅指由弗洛伊德开创、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继承和发展,在奥地利确立、在美国兴起并繁盛,埃里克埃里克森,以精神分析学说为其应用理论的交叉学科,以此为界定而区别于法国年鉴学派的心态史学以及历史心理学等。

本文将从介绍心理史学定义的界定入手,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心理史学研究的发展和国外心理史学研究的发展做一个整体上的脉络梳理,以明晰当前国内国外对于心理史学研究是怎样的状况、到达了怎样的程度。

一、心理史学的定义

[美]埃里克·埃里克森《青年路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关于心理史学的定义,最主要的为三种:新学科说、史学流派或分支学科说、史学研究方法说。

(1)新学科说,即认为心理史学“与主流的历史学及心理学研究有很大的分别,所以被视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③]。持这一观点人数众多,其代表人物是《童年历史·心理历史学》季刊的创办人利奥伊德·德莫斯。他认为,“心理历史学(即心理史学)是研究历史动机的一门独立的学科。”[④]

(2)史学流派或分支学科说,即认为心理史学是当代西方史学的一个流派或者一个分支学科。我国著名史学家罗凤礼支持这种观点:心理史学就是“自觉应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理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的史学”[⑤],属于一种跨学科学术研究。

[美]埃里克·埃里克森《青年路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3)史学研究方法说,即认为心理史学是将历史学与心理学相结合的一种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是按照现代西方史学研究方法划分出来并利用现代西方心理学理论、方法、手段对各种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新史学方法。美国心理史学泰斗埃里克森就赞同这一定义,他在其著作《新同一的范围》一书中就阐述道:“从根本上讲,心理史学就是用精神分析学说和历史学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个体和群体生活的。”[⑥]

对于心理史学的定义,中国国内学术界普遍认同史学流派或分支学科说;而在西方学术界,则较为认同其它两种观点,相比较而言,更多人偏向于认为心理史学是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而存在。中西方学术界在心理史学定义上的见解有着一定的分歧,而在心理史学的发展历程和状况上也是相去甚远。

二、心理史学在中国史学界的发展状况

目前,心理史学在中国史学界大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即20世纪上半叶的接触和介绍(主要是译介)阶段和20世纪下半叶至今的理论实践阶段。

早在1903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教授浮田和民的《史学原论》被译介到中国,国内学者便开始接触到了近似心理史学的学术观点——在该书中,浮田教授认为,“个人心理学成立,并社会心理学亦成立,则历史成为完美科学也。”[⑦]到了1924年,何炳松译介了“新史学派”的代表人物鲁滨逊的著作《新史学》,作为最早意识到历史学要与心理学相结合的史学家之一,鲁滨逊在该书中提出了“史学家要想使历史成为科学,就不能仅仅依靠自然科学,也应该依靠社会心理学这样的‘人类的新科学’”[⑧]的观点,对当时中国的史学家影响巨大。在这之后,中国的历史工作者开始注重对西方心理史学以及与历史学有联系的心理学方面的著述的译介,代表的有:董之学译介的巴恩斯的《心理学与史学》、蔡斯译介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的起源和发展》、高觉敷译介的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等。

此阶段,国内史学界对于心理史学大多只是作相关的理论介绍,并且绝大部分都是译介,而鲜有自己对心理史学的理论概括和评述,一些相关的实践尝试也因本身的不成熟未产生实质上的影响和关注。

这一阶段,对于国外著述的译介仍然是国内心理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和组成部分,如冯刚、关颖译介的大卫·斯坦纳德的《退缩的历史——论弗洛伊德及心理史学的破产》等。但相应的,国内学者对于心理史学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也逐渐成形。

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有:乐正的《近代上海人社会心态(1860-1910)》(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王跃的《变迁中的心态——五四时期的社会心理变迁》(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年)、张广智的《心理史学在东西方的双向互动与回响》(《学术月刊》2002年第12期)、皱兆辰的《近年来我国心理史学发展趋势》(《史学理论研究》2005年第4期)、宋学勤的《心理史学的发展与当代中国史研究的深化》(《河北月刊》2008年第4期)等。

(三)国内心理史学研究和实践的特点以及优缺点

中国心理史学的发展是构建在对西方心理史学的介绍和学习的基础上的,同时保留了中国传统史学在治学上的规范、严谨等精神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因而具有自身的特点,笔者将其归纳为两点:

《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念文字。藤野是一位正直、热诚的日本学者,范爱农是一个在黑暗中,抑郁、愤懑的爱国青年,《琐记》记的则是:作者自己为了寻找“另一类的人们”的经历的艰难和热望。 《朝花夕拾》有着丰富的思想内。

1.中国的心理史学偏向于对心态的研究——无论是对历史上国家、地区的群体,如周晓虹的《传统与变迁——江浙农民的社会心理及其近代以来的变迁》(三联出版社,1998年)、居阅时的《论社会心态对北洋历史进程的影响》(《史学月刊》2004年第4期)等;还是对单独的历史人物,如欧阳跃峰的《义和团运动时期慈禧太后心态剖析》(《史学月刊》2003年第4期)、邢照华的《清初平南王尚可喜心态分析》(《史学月刊》2004年第9期)等,研究方向都是“心态”上的探析。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的心理史学研究更类似于一种心态情感的研究,而与弗氏的心理史学有着较大的区别;

中国心理史学独具的特点也使得其优点和缺点同样明显:

中国心理史学的优点在于恪守史学规范的传统,论述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作为依据和论证支撑,使得中国的心理史学避免了西方心理史学因为史学证据的问题和不严谨而饱受质疑和诟病;

同时中国心理史学也有略显过于保守而鲜有大胆的尝试和理论上的突破的弱势。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心理史学在中国被受到更多的人为制约,比如要囿限于马克思主义的框架、不能深入涉及敏感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领袖),以及对于弗氏学说中“泛性论”等内容的避讳,极大地限制了心理史学的发展。这也是心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一直在国内学术界难以产生大范围影响的主要原因。

桃源与沅州全中国的读书人,大概从唐朝以来,命运中注定了应读一篇《桃花源记》,因此把桃源当成一个洞天福地。人人皆知道那地方是武陵渔人发现的,有桃花夹岸,芳草鲜美。远客来到,乡下人就杀鸡温酒,表示欢迎。乡下人都是避秦隐居的遗民。

三、心理史学在西方史学界的发展状况

较之于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心理史学在西方史学界的发展历程则全面且颇为复杂,笔者在此概括为四个阶段,即20世纪初到50年代的诞生和史学地位确立阶段,20世纪60、70年代的繁荣和辉煌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的对抗和衰退阶段以及新世纪以来的史学价值重新评估阶段。

弗洛伊德的观点和学说大都争议颇多,“在西方心理学发展史上,弗洛伊德是个毁誉参半、争议最多的人物”[⑩],同样其开创的心理史学在欧洲起先也是无人问津,直到传入美国才引起了西方史学界的关注。1913年,普里泽夫德·史密斯发表了《以精神分析观点看路德的早期发展》被认为是心理史学及其精神分析理论在美国史学研究中的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实践,以此心理史学在美国找到了发展的空间和土壤。

心理史学在西方史学界地位的确立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是50年代一批有力度的心理史学著作发表并产生了空前的影响,这当中最具代表的有,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的《爱欲与文明——对弗洛伊德思想的哲学探讨》(1955年)、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的《青年路德——对精神分析学与历史学的研究》(1958年)、诺曼·布朗(Norman O.Brown)的《生与死——历史中的精神分析含义》(1959年)等;另一是美国史学界对于心理史学的重视和推崇,特别是在1957年,新任的美国历史协会主席威廉·兰格在就职中发表了呼吁倡导精神分析理论应用于史学研究的《下一个任务》的报告。此举,将心理史学的价值和意义予以世人的瞩目,标志着心理史学的正式崛起。

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史学在这一时期能够得到如此大的发展,不仅是来自外界有利环境的推动,更在于它本身的改善和变化,例如“1958年,埃里克森出版了《青年路德》(Young Man Luther. A study in Psychoanalysis and History,New York 1958)一书,这部著作的特点是,它将路德个人的心路历程与生活经历同历史社会环境结合起来考察,既摒弃了只强调童年性经历重要性的弗洛伊德的主张,又不仅仅以心理因素来决定青年路德的一切。”[11]

20世纪60、70年代是心理史学极具发展的时期,并被学者视为是心理史学最为繁荣和辉煌的时代,这在著述方面体现最为明显:一是著作数量的庞大,“从20世纪初到1979年,整个西方主要用英语出版的各种心理史学著作有近1800种,其中包括书400多部,文章1000多篇,同一时期内还出版了400多种有关心理史学的理论和方法论的著作”[12];一是有关心理史学博士论文篇幅超高的增长率,“1965年-1969年间有关心理史学的博士论文有12篇,到1975年-1979年间则为65篇,增长率为400%。而在大体同时期的10年内,整个历史学科的博士论文数量仅增14%(从1968年754篇到1978年862篇)”[13],从一个侧面反应出对于心理史学研究的火热。

在研究内容上,心理史学从传记、个人到群体心理、历史事件都有着广泛的涉猎,而相应的几乎任何史学著述都或多或少地借用心理史学的理论或者方法。按照杰弗里·巴勒克拉夫的说法,“70年代后,心理史学成为一种时髦。”[14]

心理史学在诞生之初,就有了对它的质疑和批判,如梅厄·夏皮罗在1956年便发表了针对弗洛伊德的《达·芬奇画传 一个对童年的回忆》存在失实的史料问题的《李奥纳多与弗洛伊德艺术史学研究》(《思想史杂志》第ⅩⅤⅡ期)一文。其实在70年代的时候,心理史学就已经暴露出了更多的问题和弊端,而它的理论基础“精神分析理论是由内省而来,至今仍不能由实验加以验证”[15]也被广为诟病。于是到了80年代,越来越多的质疑声涌现了出来,并且质疑的力度也越来越强烈。

[美]埃里克·埃里克森《青年路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其中最具代表的是夏威夷大学教授大卫·斯坦纳德在1982年发表的著作《退缩的历史——论弗洛伊德及心理史学的破产》。该书对心理史学进行了近乎苛刻的批判,不仅强烈质疑了作为心理史学理论基础的精神分析学疗法的有效性,更是进一步将心理史学所存在的问题归纳为四大范畴,即论据问题、逻辑问题、理论问题和文化问题,使得其论证更有力度;其“有可能是最好的心理史学也仍然是糟糕的历史学,这是因为其脆弱的理论根基具有局限性”[16]的观点也更让人信服,因此被誉为是“敲响了心理史学丧钟”的力作。

针对各方面的批评和质疑,心理史学工作者本能地做出了回应。然而由于无法克服学科本身的缺陷——逻辑上由结果导出原因(并且可能是不存在的原因)的错误和理论上无法验证为普遍意义,使得心理史学家的抗争越来越无力;同时心理史学的这些缺陷也进一步制约了自身的发展,进入90年代心理史学的颓势尽显,陷入到了一种停滞的状态。

不过,我们不能以此就去盲目和武断地对心理史学进行评判。那些提出质疑的著述,一如斯坦纳德的《退缩的历史》在指正出心理史学的问题时,不免也陷入到了一种机械主义。因此我们在评述心理史学的时候应以一种辩证的眼光,就像马克·布洛赫说的那样:“考证涉及心理状况,它是一门微妙的艺术,绝没有诀窍可言,而它又是一门理性的艺术,有条不紊地运用某些基本的思维程序。总之,如果要加以定义的话,那它本身就是一种辩证的东西。”[17]

《我与地坛》是一篇长篇哲思抒情散文,中国当代作家史铁生著。这部作品是史铁生文学作品中,充满哲思又极为人性化的代表作之一。其前第一段和第二段被纳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高一教材中。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

当今的西方史学界,在后现代主义的冲击下,其研究的重心之一,以海登·怀特的元史学为代表,是探索历史的描写和语义的转向,这使得一部分史学家以这个角度重新评估了心理史学的史学价值。这方面的代表人物是汉斯·凯尔纳,他肯定了心理史学具有这方面的意义:“弗洛伊德发现,我们以一种统一的——即叙述的——方式来理解一切的思想习惯反过来与我们敌对,因此,我们被我们最信赖的盟友、我们的叙述理解误导了。”[18]在他的代表作《语言和历史描写》更是提出了心理史学的理论之一——“无意识”的“修辞”性质并辅以著名语言学家埃米尔·本维尼斯特的文章《评弗洛伊德学说中语言的功能》为之佐证。[19]

四、结语

“就史学理论而言,精神分析学的渗入表明历史学家们的兴趣已不再停留在满足于历史事件的表面现象;不再把追逐那种‘准确可靠的无知’视为历史研究的目的。相反,他们开始把探索的触角伸向事件的背后,伸向人物和社会的心理层面,并试图代为历史陈述它所不愿或没能叙述的东西。”[20]

今天的西方史学界对心理史学的研究已经跨越了单纯地从质疑或者争论其正确与否的定性上而是进入到了对其历史描写的语义价值判断和借鉴上。这也许更能正确地去认识心理史学、更能辩证地去看待它的问题和特点,也就更能应用其精华去服务于史学的研究和探索。就像《退缩的历史——论弗洛伊德及心理史学的破产》一书译序评述的那样,“弗洛伊德的《李奥纳多》一文其意义并不在于它所提供的结论是否有效,而是在于它所提供的方法是否可行。”[21]

1. 郑剑虹、陈劲:《再谈历史心理学》,《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

埃里克森于1958年出版的《青年路德》和1969年出版的《甘地的真理》这两本书,用其创立的同一性理论来解释宗教改革人物路德和印度国父甘地的生命故事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使他成了心理历史学和心理传记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

2. 罗凤礼:《心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

3. 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

4. 马金科、洪金陵:《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叙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

5. 鲁滨逊/著 齐思和/译:《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

6.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彭舜/译 彭运石/校 车文博/审:《精神分析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7.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李雪涛 任仲伟/译:《达·芬奇画传 一个对童年的回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8. 鲁尼恩:《心理学与历史的解释》(William Mckinley Runyan,ed.,Psychology and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牛津出版社,1988年。

《青春之歌》是我国著名作家杨沫的成功之作之一,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

9. 罗凤礼:《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

埃里克森于1958年出版的《青年路德》和1969年出版的《甘地的真理》这两本书,用其创立的同一性理论来解释宗教改革人物路德和印度国父甘地的生命故事与历史事件的关系,使他成了心理历史学和心理传记学领域的重要人物。他提出的。

10.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

11. 大卫·斯坦纳德/著 冯钢 关颖/译:《退缩的历史——论弗洛伊德及心理史学的破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

12. 马克·布洛赫/著 张和声 程郁/译:《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13. 汉斯·凯尔纳/著 韩震 吴玉军/译:《语言和历史描写——曲解故事》,北京出版社,2010年。

[①] 《Eink Kindheitserinnerungdes Leonardo Da Vinci》一书在国内有诸多译名,如“列奥纳多·达·芬奇——一个对童年的记忆”、“李奥纳多·达·芬奇和他童年的一个记忆”等。本文为论述方便,在涉及到此书译名时,均采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5月第1版的译名“达·芬奇画传 一个对童年的回忆”来表述。

[②] 摘自维基百科:。

[③] 摘自维基百科:。

[④] 郑剑虹、陈劲:《再谈历史心理学》,《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2期,第93页。

[⑤] 罗凤礼:《心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第72页。

[⑥] 张广智、张广勇:《现代西方史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年,第348至349页。源引:埃里克·埃里克森:《新同一的范围》,诺顿出版社,1974年,第13页。

[⑦] 转引自马金科、洪金陵:《中国近代史学发展叙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197页。

[⑧] 鲁滨逊/著 齐思和/译:《新史学》,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68页。

[⑨] 罗凤礼:《心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史学理论研究》,1998年第3期,第76页。

[⑩]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彭舜/译 彭运石/校 车文博/审:《精神分析引论》,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译序”第3页。

[1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著 李雪涛 任仲伟/译:《达·芬奇画传 一个对童年的回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页。

[12] 鲁尼恩:《心理学与历史的解释》(William Mckinley Runyan,ed.,Psychology and 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牛津出版社,1988年,第20、23页。

[13] 罗凤礼:《历史与心灵——西方心理史学的理论与实践》,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年,第70页。

[14] 杰弗里·巴勒克拉夫:《当代史学主要趋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年,第101页。

[15]“战后心理史学发展概况”,精尚网,。

[16] 大卫·斯坦纳德/著 冯钢 关颖/译:《退缩的历史——论弗洛伊德及心理史学的破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41页。

[17] 马克·布洛赫/著 张和声 程郁/译:《为历史学辩护》,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4页。

[18] 汉斯·凯尔纳/著 韩震 吴玉军/译:《语言和历史描写——曲解故事》,北京出版社,2010年,第259页。

[19] 详见汉斯·凯尔纳/著 韩震 吴玉军/译:《语言和历史描写——曲解故事》,北京出版社,2010年,第254页。

[21] 大卫·斯坦纳德/著 冯钢 关颖/译:《退缩的历史——论弗洛伊德及心理史学的破产》,浙江人民出版社,1989年,译序:第4页。

上一篇 2022年12月22 02:44
下一篇 2022年12月18 08:24

相关推荐

  • [日]高木直子著绘《一个人的小繁华②》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两年多来,受疫情的影响,很多人的生活变得艰难,高木直子一个人的小繁华,特别是那些离开家乡,离开家人,独自在大城市拼搏的人,日子尤其难熬,但不管怎样,生活还要继续,大多数人都是在煎熬中坚强地直面生活的重

    2022年12月19 271
  • 鲁迅工资多少大洋,鲁迅工资几倍

    对于一份工作的好坏,人们最关心的往往是工资,然后才是工作环境、晋升途径、企业文化等,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些互联网企业推行残酷的996制度,但还是被很多人趋之若鹜,高工资是这些企业吸引优秀求职者的重要方式。

    2023年04月08 282
  • 被告人男主为什么失忆,男主失忆忘记女主小说

    今天要聊聊最近被安利的另外一部韩剧,《被告人》。这部剧讲述检察官朴正宇在一次事故中失忆,男主失忆忘记女主小说,被冤枉杀害妻女的,为找寻失去的4个月的记忆、抓住真凶为自己洗清嫌疑的故事。剧情一:男主一样

    2023年04月21 230
  • [挪威]埃丽卡·法特兰《中亚行纪》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一位年轻的未婚女性走在街上,突然冲出几个男子将她掳上一辆车,并宣布她已经成为某人的“新娘”——而新郎可能是她完全不想嫁,甚至完全陌生的男人。这样的行为在大多数国家被称为“绑架”,是一

    2022年12月18 297
  • 画圣是谁,十圣都是谁

    号称唐代第一大家,被后世尊为“画圣”的吴道子,又名道玄,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人,生于高宗朝(约公元685年左右),卒于肃宗时(约公元758年左右),是盛唐时期最重要的人物画大家。因盛名远著,被民间画

    2023年04月24 247
  • [立陶宛]莫妮卡·瓦希娜维伊琴妮《河流是什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第六届爱丽丝绘本奖从11月2日正式启动,到12月2日完成获奖图画书的终评,历时整整30天。这30天有主播老师的认真品读,有幕后伙伴的细致整理,有评委们你来我往的唇枪舌剑,但更重要的是有每一位读者的热心

    2022年12月20 254
  • [法]雅克·勒高夫《试谈另一个中世纪》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资料转载整理来源于:商务印书馆120年同行,25位名师珍爱的案头好书自1897年建馆以来,商务印书馆已历经两个甲子的轮回。在这120年里,我馆始终秉承“昌明教育,开启民智”的馆训,长期致力于建设学术出

    2022年12月20 216
  • [法国]克里斯托弗·加尔法德《极简宇宙史》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南方网讯抬头仰望浩渺星空,你是否有那么一刻曾经想过,这个宇宙是否有边界?万千星河的彼端究竟有些什么?尽管人类已经进入太空时代,但我们绝大多数人注定没法亲眼见证这些问题的答案。这本《极简宇宙史》或许可以

    2022年12月20 267
  • [日]渡边淳一《樱花树下》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渡边淳一小说樱花树下简介,1958年,渡边淳一毕业于札幌医科大学。1963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1965年,凭借小说《死化妆》获第12届&34;。1969年,由于对医疗事业的失望,35岁的他弃医从文,

    2022年12月19 215
  • 西游记多少集,西游记怎么只有25集了

    提起《西游记》这部电视剧,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可以说是一部陪着很多人长大的一部经典之作。即使是你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那么你一定也有听闻过。这部电视剧现在已经成为了大家公认的经典了,几乎是男女老少都喜欢。

    2023年02月19 251
  • [日]岸见一郎《向阿德勒学习》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推荐四本改变我世界观,让我拍案叫绝,后悔没有早点遇到的书。如果你点开了回答,请你一定要读下去,毕竟遇见了却错过是叫人最后悔的事情。毫不夸张地说,如果你看完了这四本书,你会发现,世界原来是这样的?人生原

    2022年12月18 204
  • [澳]路斯·哈里斯《幸福的陷阱》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代人正在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焦虑时代。早晨梳头看到满地的落发,会焦虑;同事被老板叫到办公室的时候,会焦虑;看着一条条跳出来的新闻,会焦虑。焦虑的表现和感受是复杂的:愤怒、失望、绝望、无力、沮丧甚至困惑

    2022年12月20 211
  • 1980年一分硬币值多少钱,1980年1分硬币1万元

    长城一元硬币是中国人民银行干1980年发行的一种纪念币,正面图案为中国国徽,背面图案为万里长城。这种硬币的发行量为3亿枚,其中有1亿枚是用来作为国际友人的礼品,另外2亿枚是流通于国内市场。由于这种硬币

    2023年03月22 28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