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弗雷德里克·J.格雷维特《行为科学统计精要(第8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或许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吗?你想(以更正确的方式)打开心理学的大门吗?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同学们这就为大家送来推荐书单啦~!心理学是一个既有人文关怀也有科学魅力的学科,为了更好展现心理学的全貌,我们在自身阅

或许你对心理学感兴趣吗?你想(以更正确的方式)打开心理学的大门吗?北京大学心理学院的同学们这就为大家送来推荐书单啦~!

心理学是一个既有人文关怀也有科学魅力的学科,为了更好展现心理学的全貌,我们在自身阅读的基础上,综合知乎和豆瓣的评价,精心挑选了29本优秀的心理学书籍,按照主题分为:心理学基础、认知神经、行为心理、自我认知、心理治疗、情感关系,共6类:

企业回John Locke写作竞赛要求从哲学、政治、经济、历史、心理学、神学和法律板块中,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板块,并回答其中一个问题(只能选择一个问题),写出不超过2000字的论文。其中2021年经济学的题目可点击查看

【心理学基础类】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

豆瓣评分:8.8

推荐理由:《心理学与生活》建构了我对于心理学整体的初步认识。在全书十六章的思路中,心理学的脉络得以清晰完整地呈现出来——这门学科各个领域之间如何划分,每个领域内的各个学派如何自圆其说,心理学又是怎么走进实验室的,等等。心理学绝不止是研究如何跟心理障碍患者打交道,它渗透到生活中的细枝末节。

正如其名,这本书很接地气,它可以告诉你:行为的可能原因是什么,应该怎样控制行为。书中的很多理论都能与生活接轨。比如,3岁儿童为什么总是以自我为中心;再比如,怎样做才能又快又好地背书。而从学科视角来讲,解释行为、控制行为,本身也就是心理学的根本目标。另一方面,心理学本身过于年轻的特点,决定了各个学说自成一派、类似百家争鸣的局面。书中罗列了很多理论或假说,读者仍需辩证视之。

@唐雨辰

《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

豆瓣评分:9.3

推荐理由:

如果你对心理学的印象还停留在神奇的读心术,那本书会是你获得对心理学更真切的认识的一个不错的起点。在本书中,编者将40项研究按照研究领域分类,翻开目录,你会看到许多有趣且引人好奇的题目。每一篇研究都以生活中的事例或概念引入,而对其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内容进行了简化和科普化,语言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曾卓

但它又不同于一般的心理学科普读物,而是将心理学作为一门实证科学的科学性和严谨性直观地呈现给了读者。请不要被本书论文式的呈现形式吓住,它并不是冰冷粗暴的文献翻译,而是通过论文式的框架向读者展示心理学家是如何提出问题并回答问题的。本书介绍的40项研究涵盖了基础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领域,都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对人类认识自己产生了深远影响的经典研究。因此本书也同样适合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浏览,以了解各个研究领域发展的历史,从中学习前人进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总而言之,本书是了解近百年来教科书式的心理学研究的不二之选。

@程子鹏

本书介绍了40项经典心理学实验,涵盖知觉与意识、学习和条件反射、智力、和社会心理学等诸多领域。每一个实验介绍了实验背景、研究方法、实验的结论猜想、后续评价、相关实验以及实际应用。有趣的实验是很耐人寻味的。比如“津巴多监狱实验”中,温和大学生换上了狱警制服,在种种条件下,摇身一变成了暴躁的狱卒。尽管难以置信,但这惊人的反差使人不得不重新评估社会环境的力量。我觉得心理学家也挺可爱的。请想象一下,一个大叔当着小屁孩儿的面,自己玩起了玩具。可能在旁人看来,心理学实验有些古怪吧。

@唐雨辰

《这才是心理学:看穿伪心理学的本质》

豆瓣评分:8.9

推荐理由:这本书帮助你在市面上热销的各种“心理学”中去伪存真,展示了科学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它将打破你对心理学的诸多幻想和误解:心理学不是民科或玄学,而是一门有严谨逻辑、有系统研究方法的科学,学心理的不读心、不算命、不解梦可不是说说的。明白了这一点,你也将获得看穿“震惊!99%的人都不知道…”这类标题党伪科学的能力,用批判性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理论,这在当今的生活中很是受用。

@张聪

《社会心理学》

豆瓣评分:9.0

推荐理由: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没有人能跳离社会这个巨大的背景。戴维·迈尔斯的这本《社会心理学》可谓是一本传世之作,读者关于个体、群体、社会的许多困惑都可以从本书获得答案或启发。本书构建的社会心理学的框架被广泛地用于社会心理学课堂,可以帮助读者深刻把握社会心理学的框架。同时,本书图文并茂、理论结合实践的写作手法让本书由浅入深,亦由深入浅。它成为备受师生喜爱的经典教材是理所应当。想系统地了解有趣的社会心理学知识,这本沉甸甸的精彩教材无疑是首选。

(7)《心理学与生活》理查德•格里格、菲利普•津巴多 著,第19版(2018年),人民邮电出版社; (8)《行为科学统计精要》弗雷德里克•J•格雷维特、拉里•B•瓦尔诺 著,第8版(2018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进度 (1)热身。

@程子鹏

《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

豆瓣评分:9.2

推荐理由:

“最小学生仅3岁 少儿编程遍地开花”

“懂核反应堆、学过微积分?幼儿园‘神童’简历爆表!”

“孩子叛逆期,父母管教方式,影响孩子一生!”

“警惕老年痴呆!促进脑细胞再生,你只需要做这些事”

当这些醒目的标题逐一映入眼帘,你是否发现自己心中的不安也隐隐地开始躁动?不得不说,在“人的发展”这一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弗雷德里克·福瑞斯特,披着伪科学外衣以贩卖焦虑者总是大有人在。而在面对这些繁纷复杂的情境之时,相信《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这本书将会赋予你一双能够去伪存真的火眼金睛。

从一颗受精卵,变成婴儿、孩童、成人,直至死亡——《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一书汇总了有关人们发展过程的大量科学事实。无论你关心儿童的智力发育,还是青少年的叛逆心理,抑或是幸福适应老年生活的秘诀,你都能够在书中找到科学家们给出的提示。尽管在你拿到这本书时,或许会感叹它的厚重,但作者讲述人生这一故事的方式也会让你在翻开它之后体验到书中文字的吸引力。

@王禹菲

《行为科学统计精要》

豆瓣评分:9.6

推荐理由:

要想科学地研究行为科学,运用统计学知识则是必要的,而本书正是这样一把带读者走入行为科学统计大门的钥匙。本书来自两位作者几十年应用统计和实验设计的教学实践,全书共分为五部分,完整而生动地介绍了统计学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不同于其他专业教材,简明通俗是该书一大特点。没有繁琐的论证推导过程能够最大程度上帮助读者克服对数学内容的畏惧。本书的另一大特点是理论结合实践。即通过一些例子帮助读者掌握如何运用统计方法处理实际问题,希望读者能过耐下心来,细细琢磨例子,品味漫步行为科学统计的乐趣。

@李柄辉

@赵晨越

【认知神经类】

作者:(美国)弗雷德里克·J·格雷维特(Frederick J Gravetter) (美国)拉里·B·瓦尔诺(Larry B.Wallnau)出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年01月 《行为科学统计概要(第5版)》是一本讲解基础统计学的专业教材,两。

《认知神经科学:关于心智的生物学》

豆瓣评分:9.3

推荐理由:

通过认知神经科学,我们可以对基本心理现象所对应的皮层结构甚至神经机制有所了解,比如我在电脑上敲下这段《认知神经科学》的书评之前,大脑运动前区许多个细胞发放,最终将我手指的运动指向键盘上的某几个字母;我之所以能回想起《认知神经科学》书上的内容,离不开海马和海马旁皮层对记忆的不断巩固;在我当初阅读《认知神经科学》这本书时,书上的文字在我大脑后侧的初级视皮层上有着拓扑的投射…这些都只是简单心理过程背后的机制。至于你为什么能理解我写下的这段话,阅读这一段话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情感体验,你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刁开元

就像书名指出的那样,认知神经科学的目标是揭示心智如何从生物体中产生。它把心理过程视作数据处理,把大脑视作计算机,力图破译隐藏在神经网络中的源代码。想要了解这个生物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等学科交叉的领域,创始人之一Gazzaniga撰写的这本教材无疑是最佳选择。这本书深入浅出,读者无需担心缺乏先修知识。值得一提的是该书出版已有十多年,而认知神经科学在这些年里又取得了许多新的成就,因此建议大家对照英文第四或第五版阅读。尤其是新增的“Consciousness,Free Will,and the Law”一章,非常精彩!

@陈睿祺

《神经生物学原理》

推荐理由:朋友你好,如果你对于大脑复杂的运作原理心存好奇,并且还有兴趣从分子和细胞的微观层面去理解我们神经系统运作的规律,但同时面对着当代神经生物学茂密雨林中各个领域结出的琳琅满目的果实又感到有一点眼花缭乱,那么骆利群教授所写的这本《神经生物学原理》将是一份贴心的观光指南,带领你登高望远,一窥整片树林的全貌。

这本教材是骆利群教授基于面向斯坦福大学本科生开设的《神经生物学》课程十几年教学的凝练,共设有13章。每一章会围绕一个主题展开讨论,通过介绍历史上一系列经典的实验,引导着读者一步步推导得出目前神经生物学家对于相应主题的最新理解。得益于骆利群教授在神经生物学领域广博的知识,对于一个特定话题,这本书会从分子、细胞、发育、环路、行为等多个角度进行讨论。

@黄宇翔

《追寻记忆的痕迹》

豆瓣评分:9.2

推荐理由:神经生物学之父Erick Kandel的自传与神经生物学知识相结合,Kandel从小受到维也纳浓重的精神分析氛围影响,始终有着对人性的好奇,但在大学时看到了神经生物学的魅力弃文从理,开始于海兔为伴的记忆研究之路,他的积极的态度让他一路上遇到了很多“贵人”,他的研究跨越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细胞生物学等多个学科,最终从细胞和分子层面上破译了人类记忆密码,并获得2000年诺贝尔生理学奖,他在书最后说“认知神经科学”的未来是无比光明的。95岁高龄还在售卖自己关于艺术的书籍,他乐观积极,敢于尝试的生活态度深深打动了我,他的大笑也成了我的表情包。

@潘登

[美]弗雷德里克·J.格雷维特《行为科学统计精要(第8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行为心理类】

《思考,快与慢》

豆瓣评分:8.2

推荐理由: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住丹尼尔卡尼曼著作:人与机器人的区别之一,在于人具有直觉,即排除在意识之外的快速思维过程。这种“快思考”主导了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感觉、观点、行为和决策,我们却意识不到,因为它们被排除在意识之外。但是,恰恰因为意识不到,我们很难认识到生活中那些最平凡、最常见的念想是如何产生的。书中作者建构了这样一种假设:人思考,可分为快思考和慢思考的过程;前者由“系统1”执行,无意识且快速,没有感觉;后者由“系统2”执行,需要耗费脑力、集中注意。比起“无意识”的说法,我更认为系统1/系统2的划分更为贴切,这样将不同的思考过程得以区分,并且更容易测量。光环效应、启发效应等等,都说明了一件事:相当一部分思维过程,很有可能完全不经过我们的意识。对于“有意识”之外的世界,是很值得一番探索的。

@唐雨辰

《怪诞行为学:可预测的非理性》

豆瓣评分:8.1

推荐理由:在做生活中的各种决定时,我们总认为自己做了明确、理性的决定,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我们为何常常浪费每餐的食物,却对一张几十元的优惠券念念不忘?一场不用花钱的电影真的是免费的吗?罚款对解决迟到有效吗……致力于行为经济学研究的丹·艾瑞里将从心理学角度,基于对生活中所发生事件的思考和分析来解释人的行为,寻找促使人们做出决定背后隐藏的力量。他将告诉你,真实的世界原来是这样的:……作为行为经济学的入门书和案例书,《怪诞行为学》将带你“从另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认识你所做出的决定”。

@刘昱靖

《自控力》

豆瓣评分:8.2 (top 250)

推荐理由:和心理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一样,本书按照自控力的定义、前因后果以及干预手段这样的逻辑展开。具体而言,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什么是自控力,以及自控力的相关理论。例如肌肉模型,将自控力比作肌肉,虽然有时会疲惫,但可以通过锻炼得到增强。不过,作为科普读物,本书的重点主要放在了实践应用层面,对于想提升自控力的读者来说会有帮助。

我的评论:无可否认,自控力似乎是一个吸引人的特征。这也绝对是一本好书。然而,有时人们做得太过火了。具体来说,我认为自控是当我们面对眼前的诱惑时获得长期利益的关键。换句话说,你在做某种对你没有什么吸引力,但能给你带来长远利益的任务时才需要自控力。这种情况下的内部动机较低。考虑到内部动机对个人幸福的重大影响,我认为,自控可以被视作一种获得幸福的手段(因为获得了长远利益),但在很大程度上,它本身不会导致幸福。*这仅仅是我的个人的片面的观点,和部分哲学、心理学观点也有冲突,请读者批判地看待,也欢迎讨论!

@黄哲凡

《设计心理学》

豆瓣评分:8.2

推荐理由:诺曼是认知心理学兴起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作为一位工科出身的心理学家,他在八十年代就开始关注人机交互,并这一角度为工业设计提出了一些基本理论,他所著的《设计心理学》系列基本概括了他在此领域的思考,其极具启发性,现在基本上是设计系学生的基础读物。和心理学关系比较大的是有两册:第一册“日常的设计”系统地指出了与人有关的设计基本原则,如“示能”“容错性”“反馈”等;第三册“情感化设计”则关注如何做出迷人、赏心悦目、充满乐趣的设计,后半本对机器人的讨论也很契合现在的热点,从产品设计拓展到了服务设计。我认为最难得的是,这系列的书并非冰冷的法则条规——诺曼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实例,也发挥了学科优势将人的认知规律作为理论基础,所以不难读、不架空,反而能引发读者带着“以人为中心的设计”思维观察生活、评判设计、产生一些好玩的独特的点子。

@刘彦韬

《消费者行为学》

豆瓣评分:8.1

推荐理由:这本书是消费心理学课上老师推荐的教材,和其他学科如营销学、管理学、传播学交叉比较多,适合相关专业同学阅读。作者在这本书中先从市场营销的宏观角度论述研究消费者为何必要,然后简单介绍了研究消费者一般会用哪些方法,这些方法一般是基于心理学研究方法的一些实践性延伸;全书比较主要的部分——人与消费行为有关的心理活动大致有哪些、有怎样的规律,涉及到“动机”“知觉”“态度”“学习”“决策”(建议配合社会心理学相关书目进行阅读以达到更系统全面的理解),最后还关注了不同文化环境对消费者行为的塑造,在当前的全球化经济环境下也是十分必要。总体来说是应用性蛮强的一本教材类书籍了。

@刘彦韬

《乌合之众》

豆瓣评分:8.2 (top 250)

推荐理由:法国社会心理学大师勒庞在《乌合之众》中写道:“群体不善于推理,却又急于行动,群体中的个人是沙中之沙,风可以随意搅动他们。” 该书提出了区别于个体心理的群体心理概念,分析在人类无意识下,受到匿名性、传染性和暗示性三者的心理机制影响而产生的群体心理的冲动易变。虽然该书也存在对“公众”过度贬低之嫌,但是该书的视角和一些观点在当今仍然具有警醒意义。在这个罗生门世界里,倒不是说读了这本书你我就会脱离“乌合之众”,或许你我仍无法彻底改变自己的局限,仍然会被煽动、被影响,变得狂热,但是这本书可以给我们带来的是一种“审视自己看待世界的目光”。

@李瑞康

【自我认知类】

《自卑与超越》

豆瓣评分:7.6

推荐理由:我更喜欢把这本书当成帮人活得更加通透的“心灵鸡汤”。阿德勒本人就是在不断认识自卑与进行超越的过程中印证其观点的,所以对我来说,他的学说很有说服力,每当在人群中感到孤独时,都能给我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去“生活得更有意义”。

在阿德勒的学说里,追求内在价值、拓展社会兴趣作为一种内驱力与一个人的情绪、认知、生活风格相统一,在联结个体与他人的交互作用中体现出生命真正的价值与意义。人的兴趣最开始仅指向自身,随着社会性的发展,逐渐开始指向自身以外的事物。童年经历和重要他人如何影响我们去看待生命的意义、又教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将兴趣指向他人,在这本书中得到了通俗易懂的个体心理学解释。作为一个生活阅历丰富、婚姻幸福的过来人,阿德勒还在书的末尾真诚的为我们提出一些生活小建议。也许我们和阿德勒所处的时代不同、个人经历不同,但真诚且富有哲理的话语,无论你是否受用,它们在任何时候都有益。

@宋玺

《活出生命的意义》

豆瓣评分:8.6

@潘登

[美]弗雷德里克·J.格雷维特《行为科学统计精要(第8版)》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

豆瓣评分:8.4 (top 250)

@殷竹婷

《我们内心的冲突》

豆瓣评分:8.6

推荐理由:所谓内心的冲突,就是困扰我们的互相矛盾的一些想法与意识。内心冲突,人皆有之,而当我们将过多的精力和能量贯注于内心冲突的解决时,就患上了霍尼所说的“我们时代的神经症”。

霍尼在本书中对自我在面对冲突时的运作机制及其后果的阐述发人深省,让读者穿透层层迷雾看到我们烦恼背后的机制。阅读本书时,不应片面地消极看待这些防御机制,也应同时辩证地看待其有意义的部分,从而实现改变与接受的平衡。如果你对内心的应对方式感兴趣,我还要同时推荐《心灵的面具——101种防御机制》。

@刘在田

《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

豆瓣评分:8.5

推荐理由:作为武志红的忠实读者,我绝对要力荐这本书。做一本凝结了作者20余年思想精华的作品,本书以心理自助为导向,从自我体验的角度出发,集重要的临床心理学概念、咨询案例的探讨、对中国文化心理特征的剖析等元素与一体。读完本书,我不仅从感性上更好地理解了精神分析的内涵,更深受本书的“愿每个人都能活出真实的自己”这一宗旨的影响。我们每天要见的人太多,却常常忘了见自己。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自我觉察、自我剖析、自我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拥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人生。

@刘在田

《被讨厌的勇气》

豆瓣评分:8.6

推荐理由:世界是简单的。每一个人都可以被改变。每一个人都可以获得幸福。你同意吗?如果你对此怀有质疑,那么请你不要犹豫,打开这本书。我们真的不可改变吗?过往的经历真的对我们有很大的影响吗?阿德勒心理学告诉你,并不是这样的。人的行为不仅仅有原因,而且还有其目的。我们维持着我们看似并不适应社会的行为,在其背后,都有着更加重要的“目的”。我们看似被这些非适应性的行为所折磨,但是,我们真的想要去改变吗?或者说,我们不能改变这些行为的真正原因,难道不是因为我们因为不知道改变后的结果而“缺乏勇气”吗?面对这些直击灵魂的问题时,你的内心一定有很多质疑。那就让我们做一次“青年”,向书中的“哲人”发起挑战。让我们一起,将人生辩个明白!

@陆凝

《家为何会伤人》

豆瓣评分:8.2

推荐理由:

有很多时候是父母以自以为“爱”我们的方式对待我们,而我们则自以为一直在“成长”。在原生家庭中,有太多的“以爱之名”,我们又不断地学习这种“以爱之名”的方式来向外部世界投射我们的“爱”。很显然,如果我们在最初的学习中无意间被父母“中伤”,那么当我们在重复这一过程时亦会再次受伤。在不断的重复中,我们逐渐接受了这样的伤害,而忘记了什么是真正的“爱”。如我所见,爱是关系中的一种境界。这种境界很微妙,两个人真心相爱,会富有安全感,会有一点即透的理解,会有“我和你”心灵间的碰撞。但与此同时,两个人又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互不占有。他们可以穿梭于彼此的心间,却都没有失去自我。这本书全面地诠释了爱的内涵,我们在一次次的重复中学习和成长。慢慢地,我们自己终被治愈。

@陆凝

@余远征

【心理治疗类】

《辩证行为疗法》

豆瓣评分:8.9

推荐理由:既作为专业性心理治疗读物,给予面对以情绪失控与行为失控为核心特征的来访者的心理治疗师以专业指导,其作为情绪、行为与人际调节心理自助手册的效用,也愈来愈被大众所认同并珍视。本书引领读者在洞悉痛苦承受技能的基础上,领悟正念技能,将行为技术具体运用于情绪调节与人际效能技能的改善与提升。

@王丹

《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现代精神分析思想史》

豆瓣评分:9.3

推荐理由:若你也是一位对于认识和理解人类心理病理、行为抱有兴趣的读者,如何能够抗拒称为精神分析的拥趸?正如这本书的封面所写的那样,这是一本精神分析思想史,但其影响远不止于精神分析学派内部。精神分析思想的各个主要分支广泛地影响了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而精神分析思想的演进也不乏其他学科的启发。

通过阅读此书,你将发现,前人基于对上个世纪的神经症患者、精神病患者、母婴、家庭的观察而做出的阐释,今时今日仍有其适应性,甚至你可以参照书中的理论来理解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当我们摘掉了时代特征的滤镜之后,或许能够窥探一些人类心理更为普遍的真相。最后,希望在你看过此书之后,能够获得更多的感悟与理解,也记得去爱。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爱与工作是治愈的良药。”

@张琬婷

《重建依恋》

豆瓣评分:8.9

推荐理由:本书副标题为“自闭症的家庭治疗”,读来既可以对临床上自闭症的病理学有一个简要的理解,也可以初步了解家庭治疗流派。本书兼具学术性与可读性,既广泛地结合了大量家庭治疗的入门知识,如“双重束缚”、“自我分化”等重要概念,又注重结合实际案例,将有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演绎得栩栩如生。此外,本书不仅局限于自闭症等问题行为的治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同样颇具启发。如在家庭治疗部分传递的“从家庭的视角看问题”这一观念,对于树立正确的原生家庭观,打破代际轮回意义重大。

@刘在田

【情感关系类】

《亲密关系》

豆瓣评分:9.3

推荐理由:爱是本能。人类生来就需要亲密关系。然而如何经验好一段亲密关系,却需要智慧。我始终相信马克思所说的,了解一件事物的规律,可以帮助人更好完成实践。亲密关系的实践,也不会例外。作者在《亲密关系》这本书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几乎所有与亲密关系有关的事情,爱情、婚姻、理解、沟通、妒忌等等。我经常会将这本书推荐给在亲密关系中有困惑的朋友。不敢说每次都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但每位读过此书的朋友,也包括我自己,都曾在此书中受益良多。

@殷竹婷

《亲密关系》这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去看待亲密关系,用大量的量化研究的结果为我们呈现了亲密关系中的种种现象,这些研究结果有的让人震惊,也有的很符合常识,囊括了亲密关系中从沟通到争执,从建立关系到分手的种种方面,可以说只要你身处一段亲密关系或者向往一段亲密关系,你就会从中有所收获。书中很多研究结果都是描述性的,比如低自尊的人容易在伴侣没有忽视自己时觉知到不存在的忽视,但是本书没有给出改善问题的方法,所以如果希望能够解决问题,可能需要再阅读一些心理治疗方面的书。此外需要注意的是书里的研究还是有一些年头了,而且很多研究能得出的只是相关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因此阅读时最好带着批判的态度。

@王佳萌

《依恋的形成》

豆瓣评分:9.1

推荐理由:学心理的同学肯定都对依恋理论有所耳闻,知道安全型、回避型等分类。《依恋的形成》这本书生动易读,既包含个案研究也包括了量化研究,非常详细地介绍了依恋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同时分析了不同依恋类型的形成原因以及依恋类型对我们的影响。这本书不仅能让我们更了解依恋理论相关的学术研究,也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从依恋理论的视角去理解自己和他人。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读这本书无论是对于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还是对于建立新的亲密关系可能都会有帮助,非常推荐。

@王佳萌

《爱的艺术》

豆瓣评分:8.8(top 250)

推荐理由:我们都曾为“爱是什么”这个问题所烦扰,爱,究竟是痴是狂?《爱的艺术》其实可以提供一部分答案。这是一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师和哲学家的著作,它不是什么恋爱指南,我更愿意相信这是一位精神分析师经历了许多案例之后的肺腑之言。读过它,你会更有勇气面对自己与爱人、家庭、朋友,它会告诉你:不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而是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徐赫

《非暴力沟通》

豆瓣评分:8.4 (top 250)

推荐理由:读完非暴力沟通后,才发现自己之前并不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是:观察(阐述客观事实,而不评价),感受(表达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需要(陈述心中的价值和愿望),请求(期待他人采取何种行动)。然而我们平时总是喜欢凭着自己的情绪说话,喜欢评价、攻击和命令对方,很多本该十分美好的关系,最终因为不懂得沟通走向了不幸的结局,让人惋惜。非暴力沟通不仅仅是一种沟通方式,也是一种倾听自己内心的方法,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倾听内心的“感受”,而不以“暴力”回应外界,爱与真情才会自然流露。

@潘登

The End

再次感谢各位心理人!

这是一个自我提升的地方

上一篇 2022年12月11 20:40
下一篇 2022年12月19 23:55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