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二、内容介绍这本书讲述了作者2001年到2007年驾车漫游中国乡村与城市的经历。这7年也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仅在北京,每天申领驾照的人就有一千多。而且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

二、内容介绍

这本书讲述了作者2001年到2007年驾车漫游中国乡村与城市的经历。这7年也是中国汽车业的高速发展期,仅在北京,每天申领驾照的人就有一千多。而且在这几年的时间里,政府在乡村所铺设的公路里程数,超过了此前半个世纪的总量。这种汽车业与公路建设井喷式的发展被作者用车轮、用眼睛、用笔记录下来。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也是三条线索。第一部分叙述了作者从东海之滨沿着长城一路向西,横跨中国北方的万里行程。2001年作者在北京考取了驾照,租了车,买了地图,在后备箱里装满了可乐、巧克力、奥利奥和一顶帐篷后,开始了沿着长城的向西之旅。因为长城所在之地都处在较为偏远的地方,一路上作者遇到最多的是各地的农民。这些农民不仅在作者迷路的时候无私地给他当向导,而且在无意之中展现了中国北方农村的种种现状。在山西,有老农民自己研究当地的历史遗迹和文物,希望有考古学家来真正做研究;在陕西,一些响应政府号召挖树坑的农民却迟迟拿不到应得的报酬 ;在河北,作者在奇石店里遇到了碰瓷;在内蒙,作者于风雪之夜遭遇大堵车却看到了草原上独有的荒凉美感。起初作者开启这趟旅程的动因是对长城的好奇,而一路经历下来,作者看到更多、感受更多的是中国北方村庄的萧条和那里农民的质朴憨厚。

第二条线索集中讲述了一个因汽车业的高速发展而发生巨大变化的北京郊区乡村,在此特写了一个农民家庭由农民而商的变化经历。这家农民家庭是由一家之主魏子淇和他妻子曹春梅、儿子魏嘉以及智障的兄弟魏宗漏组成。作者从2002年开始租住在这家的房屋里,与他们一起劳作、一起吃饭,参与家庭事务,甚至在清明节跟着魏子淇去上坟,也在魏嘉得白血病的时候联系美国医生,与北京的医生反复确认,只为确定最安全的治疗方案。魏子淇在外出打工不得志后回到了农村,搞起了农家乐。随着政府对农村道路建设的投入和城市私家车的持续增多,魏子淇的农家乐也不断扩大,新修了餐厅和招待所,养殖了虹鳟鱼。在村里人均收入普遍提高的情况下,魏子淇凭借对自己精明的头脑和强大的学习能力,始终保持着村里收入最高的地位。伴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魏子淇的家庭也发生着变化。魏子淇在成功由农转商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且参与竞选了村支部书记,由于买了车能够经常外出,与妻子的争吵也越来越多;魏子淇的妻子曹春梅从单纯的农民成为了农家乐的主厨,后来又随着与城里来的客人的接触,信仰了佛教,信息的增多也让她产生了对更广阔天地和自由的向往。儿子魏嘉病好之后又开始继续上学,但从前那个活动机敏、喜欢爬上爬下的农村小孩现在每天与零食和电视机作伴,学习成绩虽好,但也长出了小肚腩。这个农村家庭在不到十年里的变化不可谓不大,而他们也是千千万万个中国农村家庭的缩影。有时候外界环境变化太快,人们的思想意识跟不上,而有时候人们自身的变化太快,让作者作为一个局外人、一个外国人瞪着眼睛看都看不过来。

第三条线索描写的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2005年作者在丽水的经济开发区结识了准备开设工厂的高老板,见证了从厂房建设到招工到发展以及最后搬迁的历程。高老板说犹太人是西方的温州人,显示出他对自己作为温州商人的自豪以及对温州商人所代表的精明、务实、肯干精神的肯定。高老板雇佣的工人都是背井离乡的人,他们中有已经有对年打工经验的技术师傅老罗,有带着两个未成年女儿一起出来打工的农民老陶,有对生活充满憧憬以“学不成名誓不还”为座右铭的年轻小伙小龙。而无论老幼、无论男女,在这片经济开发区上,彼得海斯勒江城有声阅读,都在用自己的汗水、智慧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创造了这个南方小镇的生活。我们所说的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营经济力量,不仅是在九山半水半分田中富有开拓精神的温州商人,更是这些在一个个车间一线劳作的工人,他们用简单的为了自己和家人拥有更好生活的信念,编织出了整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经济图景。

第三条线索描写的则是中国东南部一个工业小镇的城市生活场景。2005年作者在丽水的经济开发区结识了准备开设工厂的高老板,见证了从厂房建设到招工到发展以及最后搬迁的历程。高老板说犹太人是西方的温州人,显示出他对自己作为温州商人的自豪以及对温州商人所代表的精明、务实、肯干精神的肯定。高老板雇佣的工人都是背井离乡的人,他们中有已经有对年打工经验的技术师傅老罗,有带着两个未成年女儿一起出来打工的农民老陶,有对生活充满憧憬以“学不成名誓不还”为座右铭的年轻小伙小龙。而无论老幼、无论男女,在这片经济开发区上,都在用自己的汗水、智慧和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创造着自己的生活,同时也创造了这个南方小镇的生活。我们所说的那些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民营经济力量,不仅是在九山半水半分田中富有开拓精神的温州商人,更是这些在一个个车间一线劳作的工人,他们用简单的为了自己和家人拥有更好生活的信念,编织出了整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经济图景。

书名:寻路中国 作者:[美] 彼得·海斯勒 译者:李雪顺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 页数:426 内容简介:我叫彼得·海斯勒,是《纽约客》驻北京记者。这本书讲述了我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

在书里,作者常常说在中国,从来不敢说自己的知识够用,因为一切都发展变化地太快,每天都有新的信息要获取,而周围与他打交道的中国人,似乎都要比他领先几千年。

内容简介:这本书讲述了驾车漫游中国大陆的经历。《寻路中国》探讨经济,追踪发展的源头,探究个人对变革的应对。是作者中国纪实三部曲之尾曲。推荐理由:彼得·海斯勒的中国三部曲,和贾樟柯的故乡三部曲有异曲同工之妙,都。

本期责编:李育寰

作者一上来就画了个屁眼。故事很搞怪,语言非常有趣。还推荐冯内古特《猫的摇篮》、《5号屠场》、《没有国家的人》。6.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美国纽约客记者潜伏中国多年,试图呈现民间中国。很多段子都特别搞笑,。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直机关及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书友以书相聚,以学养才。

《寻路中国》是有一名常驻北京的外国作者彼得海斯勒所创作。讲述了在2001年的夏天,彼得海斯勒在七年时间里自驾走遍中国,见证了中国农村城市的改变,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详细论述了一个农村家庭。

[美]彼得·海斯勒《寻路中国》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经民政部、文化部等相关主管主办单位报备批复,长安街读书会牵头发起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人民团体,该机构将通过开发利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院校的全民阅读文化资源,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并以党建为先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努力继承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遗志,深入“研读经典”,让“全民阅读”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Z6_w0g-L_pmFJ-kIsBkdtw 提取码: 32fu 书名:寻路中国 作者:[美国] 彼得·海斯勒 译者:李雪顺 豆瓣评分:9.0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1-1 页数:426 内容简介。

上一篇 2022年12月23 08:16
下一篇 2022年12月18 10:09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