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朝代,中国是83个朝代还是24个

华夏族血液都蕴含着道德。尧舜禹,夏商周,治理天下都以道德为核心。有德之统治者,天下归心;无德之统治者,天下共讨之。统治者是否符合道德决定其统治是否得人心,社会是否稳定。1.唯贤是举是美德中国历史源远流

华夏族血液都蕴含着道德。尧舜禹,夏商周,治理天下都以道德为核心。有德之统治者,天下归心;无德之统治者,天下共讨之。统治者是否符合道德决定其统治是否得人心,社会是否稳定。

1.唯贤是举是美德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神话传述着远古历史,一代又一代流传。例如,女娲创造万物、盘古开天辟地、有巢氏造房屋、燧人氏钻木取火、伏羲氏发明畜牧业、神农氏尝百草发明农业,又教民“作陶”和“织衣”,以及发明手工艺等,蕴含着远古历史的发展轨迹。

炎帝和黄帝是传说人物,也是华夏族始祖。炎帝和黄帝同时代。黄帝战胜炎帝,大败蚩尤,然后不计前嫌,融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遗族各部结盟,逐步形成华夏族共同体。华夏族历代子孙,都自称炎黄子孙。这是中国历史的根。

炎黄子孙有很多共同特征。讲究历史传承和注重道德修为是最明显的特点。黄帝死后,天子位传给其孙子颛顼,颛顼死后传给其侄子帝喾,帝喾死后传给其儿子唐尧。这是历史传承。这种历史传承都非常重视道德修为,都是在子孙中挑选有德者而传。

到唐尧时代,这种传承发生了新变化,变成唯德是举,不限制继承者身份。唐尧的继承者不是他儿子,不是他侄子,不是他孙子,而是平民出身的道德模范虞舜。

尧是德高望重者。他高举德治旗帜,不遗余力地推崇美德,引导天下臣民尊崇美德。他当天子后,四海升平,天下归心,他个人声望极高,一举一动都被人推崇、模仿。

尧的儿子丹朱从小不成器,喜欢打架斗殴,无法堪当重任。尧决定进一步推进德治,宣称要禅让天子位给有美德的人,并派人去寻找有美德的人。平民出身的舜,因为孝悌,心地善良,被尧看中。

中国一共有多少个朝代

尧考察舜是不惜代价的。他将两个女儿嫁给舜,派九个儿子去侍从舜。尧最在乎的是德。舜是德治时代大赢家。舜首先用德严格要求尧的女儿,让她们谨守妇道,好好侍候丈夫,然后引导尧的九个儿子相互忠诚友爱,对长辈尽孝道。没多久,他们都成为舜的忠实追随者。

尧欣赏舜办事有魄力,又让他去推行五种教典。舜谦虚学习,尽心尽力,百姓都能遵从。尧又让舜参与百官事务,各种职责范围内的事,舜都能处理得非常合理合法。尧让舜在四门接待宾客,舜的言谈举止非常得体。

中国一共经历了14个朝代。中国朝代顺序表:夏朝、商朝、周朝、秦朝、西汉、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记忆口诀:1、版本一: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

接连几项考核合格后,尧派舜一人进入山川林泽打猎采集。他遇到了暴风雷雨,在复杂环境中依然没迷失方向,安全回来了。尧认为舜能力超出了一般人,禅位给他。舜谦让推辞几次,就接受了禅让。

尧禅让后,退休在家,中国是83个朝代还是24个,让舜代理执政。舜一边虚心向尧请教治理天下,一边通过管好天下和惩罚恶人树立威信。结果,天下人心悦诚服。

尧让位于舜,让天下百姓都享受到了好处。百姓认为,尧使有美德之人治理天下,造福百姓,是一种旷世美德。后世百姓都将尧当明主来敬仰,将其当作美德的代言人。

2.孝悌是美德之源

孝是华夏文明和传统美德的核心。百善孝为先,舜重孝道,对华夏文明及历史影响巨大。此后数千年,提到孝子,首推就是舜。

有时候,敌人是促使一个人取得伟大成就的重要因素。瞽叟是舜天生的敌人,眼睛瞎心也不明亮,不待见舜,还想弄死他。

舜生母死得早,瞽叟给他找了个继母,并生了象。瞽叟宠爱娇妻幼儿,听继妻的话,偏爱狂傲骄纵的象,认为舜妨碍他们幸福,是个累赘,想杀死他。

瞽叟心瞎,舜的心却明亮得像镜子,看穿了他的心思,总能预先找到方法应对他。舜有个至今令人佩服的优点,那就是喜欢看事情的积极面,以德报怨,将任何一种遭遇都当作提升自己修为的机会。他每天小心恭谨,对父亲、继母都很恭顺,对弟弟也非常慈爱。

瞽叟顽固心狠,继母搬弄是非,弟弟狂傲骄纵,都容不下舜,都想除之而后快。不过,舜孝顺聪明机灵,让他们想杀却找不到机会,想指责却找不到借口。舜20岁时成为闻名天下的孝子、当时的道德模范。舜刚过30岁就被尧选为继承人。

眼瞎心更瞎的瞽叟依然想杀死舜。他对舜公开下了两次手,两次都被舜巧妙化解。

在舜修补仓库顶时,瞽叟不仅搬走梯子,还趁机放火烧仓库。舜借助两个斗笠从仓库顶逃走。瞽叟公开谋杀舜。舜没有仇恨他,没报官,也没将此事挑明。

还有一次,瞽叟和象让舜挖井,然后趁舜不注意时,往井里填土,想将他活埋。鉴于瞽叟有谋杀他的先例,舜事先留了心眼,在井壁挖了暗道。结果,舜从暗道顺利逃走。

瞽叟和象迫不及待地分了舜的“遗产”。舜回家后,跟他们该怎么相处还是怎么相处,丝毫不提此前发生的事,甚至态度更加恭谨。

舜亲自践行孝道,也喜欢重用德行好的人,惩处无德之人,积极在天下推广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美德。

尧在世时,舜非常孝敬他;尧去世后,舜为他服丧三年。

舜做了天子,见瞽叟时,也非常孝顺,说话态度和悦恭敬,跟他以前别无差异。对于象,舜不计前嫌封其为诸侯,期待象的子孙以象为诫,发扬孝悌美德。

舜以道德模范身份当上天子,选择继承人也注重道德。治水有功的禹,被推荐做舜的继承人。禹继续推崇尧舜的美德,以德治天下。德治成为此后数百年治理天下最核心的内容。

3.德是可以遗传的

舜因美德获得天子位。其继承人禹因治水有功,被认为具有上天赋予的美德,也获得了天子位。不过,禹的美德更带有“血腥味”。

禹是最著名的治水英雄,是德治时代划时代的人物,改变了历史发展方向。当然,他的成功也是踏在父亲肩膀上获得的。

尧在世时,天下洪水泛滥,漫无边际,淹没了庄稼、山陵、房屋,迫使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尧寻找敢于担当治水重任的人。鲧被推举负责治水。

鲧采用围堵的方法,治水9年,洪水没消退,危害反而变大。后来,舜将鲧流放到羽山,让鲧的儿子禹继续治水。禹贤良,欣然接受任务,带伯益和后稷等能人一起去治水。

禹洒泪告别结婚4天的爱妻涂山氏,踏上治水征程。他带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到处测量和观察,发现围堵治水是方向性错误,便创造性采用疏导治水,引导洪水东流入海。

1、夏朝 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2、商朝 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3、周朝 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4、秦朝 。

禹日夜奋战,治理洪水。他多次经过家门,都没舍得抽空回去看看家人。

禹根据山川地理走势,将天下分为九州,先将土地该疏通的疏通,该平整的平整,再去治理名山大川,疏通水道,引导水流往低处。

13年后,禹治水成功,滔天洪水向东流,昔日被水淹没的土地变成良田,百姓筑室而居,过上幸福富足的生活。大家认为禹治水有功,推荐他做舜的继承人。

禹当天子后,华夏族活动范围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各种社会矛盾也变多了。禹决定分封有美德者的后代以及亲族,通过此方式传播美德,稳定天下。先后获得禹分封的有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有美德声望的皋陶,还有受禹影响比较大的姒姓氏族、部落和有婚姻关系的酋长。

为统一江南,巩固对东夷统治,禹以天子身份巡察东南各地。他在涂山和各方诸侯相会。各地氏族、部落酋长前来朝贺时,禹举行祭天祀土的祭仪,正式宣告继天子位,封服从的氏族、部落首领为诸侯,诛杀不服的防风氏,铸造九鼎为镇国之宝。

一些没参加涂山相会的氏族、部落得知此消息,纷纷向禹进贡称臣。禹成为有史以来最有权威的天子。就在这一年,禹去世。

禹的天子位是舜禅让的。伯益被大家推荐为他的继承人。既然能让其他有美德者的后裔到地方去传播美德,那么他自己的儿子为什么不能继承天子位,继续传递美德呢?禹想让儿子启继承天子位,便暗中帮他积蓄实力和声望。

禹死后,伯益埋葬了他,还为他守孝三年。不过,伯益没能继承天子位,被启杀死。启召集钧台大会,宣布自己继天子位,定都于阳翟,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王朝——夏朝。

启打破禅让制,自立为天子,给德治时代的政治带来些许血腥味道,但依旧没改变德治这个主旋律。启凭借禹的余德建立夏朝,但其后代依然要遵循“以德治天下”的铁律,一旦违背就会受到惩罚。

启的儿子太康失德,羿驱逐太康,控制夏王中康,掌控朝政。后来,寒浞杀羿,控制下一代夏王相。太康不注重美德,导致大权旁落,几代夏王成为傀儡。相的儿子少康注重修德,才夺回政权,实现了夏朝中兴。

夏朝传到桀时,桀严重失德,被商汤消灭,历史也从夏朝进入商朝。不过,商朝依然要遵循“以德治天下”的铁律,修美德天下兴旺,不修德则天下衰败。

4.修德的重要性

当时,商族处在氏族社会末期,阶级、奴役和剥削等已产生,但为了灭夏朝,为了得到军民拥护和支持,商汤尽量对百姓宽容优厚,废除那种残暴的政策,实行一些得民心的政策,努力将自己打造成尧一样的圣君。

在德治时代,道德对统治者来说非常重要。统治者注重修德,天下百姓便顺从其统治,歌颂其伟业,治理成本就极低;统治者任性妄为,天下百姓就极其愤怒,认为其失德,渴望新的有德之君出现,治理成本就极高,甚至走向水火不容的局面。夏桀失德,成汤有意识修德,赢得民心,天下很快出现“汤修德,诸侯皆归商”的局面。此外,成汤采取伊尹的策略,挑拨九夷等少数民族部落与夏桀的关系。夏桀失德,最终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在征伐夏桀时,成汤高举道德旗帜,先从道德方面对夏桀进行声讨,召开兴兵伐桀的誓师大会,历数夏桀的罪恶,宣传自己奉上天旨意讨伐夏桀,灭夏是上天的命令,是不可违背的,大家要为正义战争,奋勇杀敌,有功的人将受到奖赏,不听从命令的人要受到严厉惩罚。这种先从道德层面声讨后出兵消灭的方式,为后世诸多统治者所效仿。

有个别方国效忠于夏桀。在与夏桀决战前,成汤先派人谴责它失德,再派兵消灭了它,警示其他方国“助恶”的下场就是被灭国。

夏桀羽翼被全部剪除,但他还未意识到自己已经严重失德,处在即将被有德之人取代的境地,“桀亡待汤之备”。成汤率军进攻,夏军没有抵抗就跑到了鸣条。商夏在鸣条决战,夏军被击溃。夏桀逃到了南巢,死在那里。

灭夏朝后,汤回到亳邑,召开诸侯大会,宣布夏桀的失德行为,阐明自己奉天命惩罚失德之君,同时大封诸侯,“汤乃践天子位,代夏朝天下”。

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广施仁政巩固政权,发展农业、手工业来稳定经济。商朝初期灾难频繁,加上王室内部争权夺利,让商朝的德治遭到诸侯质疑。商朝只好不断迁都,寻找“天命所在之地”。

盘庚迁都殷,商朝稳定下来,出现中兴,并为武丁盛世奠定了基础。武丁是盘庚的侄子,年幼时曾在民间生活过一段时间,他继位后兢兢业业、励精图治,一心只想振兴大业。武丁先征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不服商朝的方国,传播威德,然后大力鼓励发展农业和手工业,开创盛世局面。

武丁死后,盛世没能延续多久。到帝辛时,商朝内外矛盾都空前尖锐起来。东南方的诸侯都反叛了商朝。帝辛就是纣。

纣是个有梦想的人,想学习武丁中兴商朝,但只看到武丁武功方面的努力,而没看到在德治方面的修为。他派兵强力镇压东方的莱夷,亲征南方的九苗。商朝的疆土,向东扩张到了东海,向南扩张到了长江流域。大规模战争既消耗了商朝的国力,又激化了它的内部矛盾。商朝兵力不足,对西北方向方国的控制和震慑下降。周国有了崛起机会。

民不聊生是最大的失德。帝辛本想中兴,却导致民不聊生,严重失德。而周国首领周文王、周武王趁机在德治方面做文章,将自己打造成为上天授命的有德之人。周武王率兵攻打商朝,商王纣仓促间组织奴隶来抵御周军。奴隶们毫无斗志,阵前倒戈。牧野一战,商军全军覆没。纣王自认为被上天抛弃了,就跑到鹿台点火自焚了。

周灭商将商灭夏的故事重演了一遍。德治如此重要,执政者对其丝毫不能怠慢。

5.美德与制度完美结合

周武王姬发灭商后,在镐京举行大典,宣布建立周朝。德治时代的又一轮王朝更迭完成。

为了巩固政权,宣扬周天子的美德,周武王决定分封,即把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协助将新天子的威德传播下去。他们管理封国的政务和军事,但必须服从天子号令,传播天子威德,定期向天子进贡,给百姓做效忠天子的表率。

姜太公的封地齐,周公旦的封地鲁,都是当时传播天子威德的模范。此外,周朝还先后册封燕、卫、宋、晋等71个诸侯国。

分封还没完,姬发便死去。13岁的姬诵继位,周公旦代理执政。周公旦即姬发的弟弟姬旦,也称周公。

周公对历史有深远影响。他将道德和政治制度糅合在一起,确立“嫡长子继承制”,规定王位传给嫡长子,其他王子受分封为诸侯。根据这一制度,如果有嫡长子,其他王子不尊重嫡长子或者继承王位,就是违背道德,就是天下的罪人。此外,周公将统治阶层做了塔形设计,从下到上,依次是士、大夫、卿、诸侯、天子。天子处在塔尖上,是最高统治者。针对统治阶层的5个等级,周公制定相对应的服饰和祭祀、会盟、宴饮、朝贡、婚嫁、殡葬等规范,各自遵从规范。从此,上到天子,下到庶人,都有规范所依。每个人所作所为,符合礼仪规范就是符合道德,不符合礼仪规范就是不符合道德。

后人将这套礼仪规范称为周礼。周礼是将道德和政治完美结合的文化制度体系,是德治时代最完美的产物。

不过,周礼尊卑有序的道德,并不是针对所有人。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针对广大庶民,周公制定了严酷繁杂的刑律。因此,一旦贵族衰落,这种德治将不可避免地崩溃。

周公制定了周礼,也身体力行地实践周礼,在推行周礼时“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但是依然招人猜忌。他们认为,周公想趁姬诵年幼取而代之。为制止谣言,稳定大局,周公按照周礼规定行事,为15岁的姬诵举行冠礼,宣示他成年亲政。同时,周公还把权力交给太公和召公,自己离开镐京,回封国去。

周公出走后,他哥哥管叔带头蔑视周礼,为了私利煽动商纣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美德加政治治理模式遭到空前挑战。周朝面临着商朝余部复辟危机。姬诵认为维持德治,不仅需要美德制度,还需要强大的武力后盾。他召回周公,命令其率兵镇压。周公率军攻下殷都,杀死武庚,斩杀管叔,向天子诸侯宣示,违背周礼必将受到严惩。

周公辅政7年后,姬诵满20岁,周公便将权力全部移交给他,自己回了封国。

周公制定周礼,为周朝长期统治奠定了政治文化基础,影响深远。周成王姬诵、周康王姬钊期间就出现了成康之治。周成王、周康王相继在位后,对内“以德慎罚”,提倡节俭,缓和阶级矛盾;对外采取进攻战略,武力征服和控制东部的少数民族部落,并取得巨大胜利。成康时期,周朝十分强大,国力强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史家称“成康之际,天下安宁,刑错四十余年不用”。

500多年后,孔子在鲁国出生。周公后代一直以周礼治理鲁国。鲁国完整保存礼乐文化传统。孔子认为,周公是西周礼乐文化的缔造者和代表者。在周公制礼作乐基础上,孔子“删诗书,订礼乐”,承袭周公开创的文明之路,努力去挽救时弊、改变时风。

孔子一生克己复礼,力图回归到德治最辉煌的时代。能让一个影响中国数千年的圣人终生追求,足见德治时代影响的深远和巨大。

6.伟大的不务正业者

德治与政治制度完美糅合,再加上强大的武力后盾,周朝进入德治时代鼎盛时期。成康之治后多年,姬满登上历史舞台,让德治遭到了新挑战。

姬满即周穆王,在位55年,喜欢神游,曾两次率军西征,打败过西戎各部落,还俘虏过5个部落首领,把中原的丝绸带到西域,对开通丝绸之路做了贡献。

按照周礼,姬满作为天子是不务正业的。他特别喜欢游玩。他终日躺着闭目养神,沉浸在梦游狂欢中,不管国家大事,常常让大臣们干着急。

姬满常常游兴大发,心中不装国事,也不惦记百姓,一心周游天下。他坐着豪华马车,携带着丝绸,借着“巡游”美名,去说服西北各民族部落归顺周朝,同时满足自己西游的愿望。

姬满一行来到河西一带时,遇见古老游牧民族——月氏。月氏首领蒯柏綮非常热情地招待了他。姬满一行离开继续西行时,赠送蒯柏綮大量丝绸,也接受了蒯柏綮献的10张豹皮、26匹良马。

此后,姬满西行更顺畅。他骑着月氏人进献的良马,继续向西去,一路穿越沙漠绿洲。每到一个地方,他就把丝绸、铜器、贝币赠送给当地酋长。当地酋长也回赠马、牛、羊和酒。双方都非常讲究礼仪。

姬满出了河套地区,向西经乐都、积石,由西夏氏再向西到珠作氏,最终到了舂山、珠泽、昆仑之丘,见到了传说中的西王母。姬满献上丝织品,和西王母进行交流。西王母在瑶池边上盛情款待了姬满。他们一起尽情饮酒作歌,乐而忘返。

分别之时,西王母和姬满深情对唱,还相约三年后重聚瑶池之畔。

这个历史故事充满浪漫色彩。从周朝当时政治环境看,姬满西行说服西北部落归顺,传播周朝威德,其一言一行是符合周礼的,但他“不恤国事,不乐臣妾”,为满足自己的愿望和爱好西行,又是不符合周礼的,是天子不务正业的表现。因此,周礼到姬满这里,遇到了新时代新内容的挑战。

根据中国历史年代顺序表可知中国共经历了十四个朝代。分别是禹建立的夏朝、商汤建立的商朝、姬发建立的周朝、嬴政建立的秦朝、刘邦建立的西汉和刘秀建立的东汉、魏晋朝、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朝、元朝、明朝、清朝。

从历史的角度看,姬满是一位伟大的超越历史时空的人物。他西行的举动,传播了华夏文明,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了奠基。丝绸通过月氏人传到西方后,西方商人乃至统治者都为开辟丝绸之路前赴后继。到汉朝时,张骞最终全线开通了丝绸之路。这一点,或许是姬满当年所未想到的。

在德治时代,姬满一些违背周礼的举动,却留下了穿越时代的历史功绩,这或许就是德治时代最值得津津乐道的事,也是读历史时最值得深入思考的。

7.失德者是令人愤怒的

周穆王姬满喜欢游玩,有悖周礼,深受非议,但他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周朝影响力,而他的子孙中有一位周王,为君却违背周礼美德,挑战百姓忍耐底线,被愤怒的百姓赶走。这个周王就是周厉王姬胡,德治时代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残暴君王。

让姬胡成为历史负面典型的事件是国人暴动。

国人暴动是周朝德治走向衰败的标志性事件,也是当时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在德治时代,统治者自身举动是否符合道德,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们虽然无法制裁违背道德的统治者,但他们有自己的底线,有表达自己不满的权利。统治者忽略这点,必将付出代价。

姬满死后,姬繄扈继位。姬繄扈死后,姬囏继位。姬囏死后,他叔叔姬辟方继位。根据周礼,这明显违背制度和道德。姬辟方死后,姬囏的儿子姬燮在诸侯帮助下夺回王位。根据嫡长子继承制,姬辟方继位违背礼制,姬燮继位虽然有一定正当性,但同样违背礼制——以非礼制手段对付不讲礼制的人。不难看出,周朝礼制已经遭到公开破坏。周夷王姬燮的权威遭到了挑战。有诸侯开始违背礼制,不再朝拜周天子。

此时,随着私田不断开发,周朝井田制遭到破坏,贵族内部分化严重,一些失势贵族和贫困士阶层沦落为国人,即平民。他们对现有秩序原本就有所不满。为了生存下去,他们不得不越来越依靠山林湖泽。而山林湖泽是周天子赋税的重要来源地。与民争利,成为周天子必须面临的问题。

姬燮死后,他的儿子姬胡继位,即周厉王。为了改变王室经济状况,姬胡听从卿士荣夷公的馊主意,对山林湖泽实行“专利”政策,由天子直管,不准国人染指山林湖泽之利。很多百姓依靠山林湖泽之利活命呢!统治者不以苍生为念就是失德,何况统治者剥夺国人赖以生存的权利呢!此政策引起镐京国人不满,怨声载道。周朝又遇到了德治危机。

召穆公进谏姬胡:“京城百姓不满,都在抱怨那件事!”姬胡不仅不听劝谏,反思自己政策是否失误,还命令卫巫监督国人,禁止谈论国事,违者杀头。

断人谋生之路,还不准人发牢骚,这种高压政策与周礼精神严重违背。统治者失德,比夏桀、商纣还要严重啊!姬胡不管这些,还对国人“道路以目”感到十分满意。他很自得,告诉召穆公:“我有能力制止国人发牢骚。他们再也不敢议论我!一切尽在我的掌控之中!”

召穆公劝姬胡:“这是强行堵住国人的嘴!堵塞一条河,一旦河决堤,灭顶之灾就来临了。事实上,堵住国人的嘴,所带来的危害远远要大于河水决堤所带来的!就像治理洪水要疏导,治理百姓也要让人畅所欲言!”

姬胡认定自己是天子,即使让国人愤怒了,国人也不能将他怎么的。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在百姓眼里,德就是天。公元前841年,被断了生计的国人集结起来,拿着棍棒农具围攻王宫,要跟姬胡拼命。姬胡准备调兵遣将,进行镇压,但左右如实告诉他:“国人就是兵,兵就是国人。国人都参加造反了,无兵可调了!”

见此,姬胡没其他办法,带领亲信逃离镐京,到彘去避难。他这一走,直到公元前828年病死在那里,都没能回到镐京。

国人攻入王宫找不到姬胡,转而要杀太子姬静。召穆公将太子藏起来,让儿子装扮成太子,交给国人,才平息他们的愤怒。

国人平息怨恨后,纷纷离去。此时,周朝没有天子,贵族们推举周公和召公代理朝政大事,重要政务由高层官员一起商量着处理。国人暴动就这样不了了之。

不顾百姓生计就是统治者失德。周厉王姬胡挑战国人底线引发的国人暴动,是百姓对失德统治者的宣战,严重削弱了周朝统治基础,导致贵族与平民分裂。当然,这事也是平民维护自身权益和德治的一次伟大举动。此后,统治者的举动只要被认为是符合道德规范的,便能赢得百姓支持,否则不仅百姓不支持,统治阶级内部一部分人也会反对。这是国人暴动的历史意义所在。

8.亡国丢命的玩笑

国人暴动后,周厉王姬胡逃走,根据周礼德治精神,周朝并未重新册立天子,而是由周公和召公共同代理执政。公元前828年,姬胡死去,周公和召公才拥立姬静继天子位,即周宣王。

中国共有24个朝代

姬静目睹了国人暴动,继位后吸取教训,革除弊病,重用贤臣,广开言路,惩罚贪官污吏,重视农业生产,同时放松对山林湖泽的控制,让国人可以依此谋生。经过一番改革后,周王室的威信逐渐有所恢复,以前不朝见的诸侯又来朝拜了。

不过,姬静所创立的中兴没彻底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并未恢复到德治高峰期,依旧有少数诸侯不肯出力拱卫王室,甚至有诸侯蓄谋叛乱。姬静借助恢复的国力,企图用武力恢复天子威严,对猃狁、西戎、徐戎、荆楚等诸侯国进行了一系列战争,虽然也取得了一些胜利,但在公元前789年讨伐姜戎时惨败,险遭俘虏,威信扫地。连年征伐,兵役徭役负担沉重,各种社会矛盾加剧,导致其子周幽王姬宫湦继位后遇到更大的社会危机。

姬宫湦继位后,不但没有采取措施减轻百姓负担,缓和内部矛盾,反而重用虢石父等人,专门从事搜刮剥削,导致各种矛盾进一步激化。此时,周朝畿内又相继发生地震、旱灾等,导致百姓饥寒交迫,四处流亡,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种局势,姬宫湦不思挽救,不仅未向百姓实施恩惠,还做了比祖父周厉王姬胡更失德的事。

褒珦劝姬宫湦抚民安国,救济百姓。姬宫湦任性到极点,不仅不听劝谏,还下令将褒珦关押起来。这一举动令天下臣民侧目。

为了救褒珦,褒氏家族进献美女褒姒给姬宫湦。姬宫湦沉迷能歌善舞、美貌惊人的褒姒,立她为妃,将万般宠爱集中于一身,并释放褒珦。从此,姬宫湦不理朝政,陪褒姒共享荒淫奢侈的生活。

褒姒长得美艳,内心却冷若冰霜,进宫后从来不笑。姬宫湦好奇,但无论如何也博不得褒姒一笑。他的好奇心被激发后,拿出高额奖赏去寻求能让褒姒发笑的人。失德天子用重赏吸引来失德臣子的失德点子。虢石父献计:点燃烽火戏弄天下诸侯,她看到诸侯被戏弄后的狼狈样子,定能哈哈大笑。

在那个时代,烽火是一种紧急军事报警信号。为了在犬戎等入侵时能及时预警,镐京附近的骊山建了20多个烽火台。发现犬戎侵入时,烽火台上的守护人员就会点燃烽火,临近烽火台见到烽火,随即跟着点火,向诸侯传递警报信号。诸侯看到烽火,就知道镐京出现紧急情况,就必须起兵勤王,率兵赶到镐京。没有敌情就点燃烽火,那就是天子在戏弄诸侯,拿自己的生命安全开玩笑。

姬宫湦没有多想,带褒姒上骊山,点燃烽火。一时间,狼烟四起,烽火冲突,各地得到报警的诸侯慌忙率军赶往镐京勤王。到骊山时,诸侯们没见到一个犬戎兵,却见周天子和褒姒坐在高台饮酒作乐。姬宫湦派人告知诸侯:大家辛苦了,这里没危险,天子跟你们开玩笑而已,请回去吧!诸侯们一脸蒙,得知被戏弄,怀怨而归。褒姒见此,忍不住大笑。

姬宫湦见此,不仅奖赏了虢石父,还如法炮制了几次。几次后,诸侯见到烽火,都当天子在戏弄他们。这让周朝陷入极度危险中。

为了讨好褒姒,姬宫湦色迷心窍,藐视“立嫡不立长”传统,废掉太子姬宜臼,而改立褒氏所生儿子姬伯服,还想将姬宜臼杀掉。姬宜臼发觉后逃到申侯那里。姬宫湦一不做二不休,又将宜臼母亲申后废黜,立褒姒为后,并将申侯降为申伯。姬宫湦废嫡立庶和无故降诸侯爵位,都明显失德,严重违背礼制,极大地激化了内部矛盾。

申侯决定为姬宜臼讨回公道,先发制人,联合犬戎一起攻到镐京。犬戎进攻镐京。姬宫湦令人点燃烽火报警,但没一个诸侯立即带兵赶来勤王。姬宫湦被乱兵杀死,身首异处。

等到镐京失陷,周天子被杀消息传来,诸侯们才意识到这一回是真的危险了,纷纷起兵勤王。犬戎人见各地援军将到,将镐京抢掠一空,将其烧掉后退去。随后,姬宜臼继位,史称周平王。由于镐京被焚烧,犬戎人占领关中许多领地,姬宜臼在卫侯、晋侯、郑侯、秦侯支持下,东迁洛阳。这一年是公元前770年。

9.德治时代回光返照

周平王姬宜臼东迁,郑武公、晋文侯、秦襄公等诸侯居功至伟。姬宜臼让郑武公和晋文侯一起辅佐王室,并正式册封秦襄公为诸侯,将岐山以西的土地赐封给他。此时,虢石父不仅未反思自己给王室造成的创伤,还册立姬余臣为天子,即周携王,企图掌控周朝。晋文侯全力支持姬宜臼,于公元前750年灭掉姬余臣,结束两个天子并立的局面,稳定了东周局势。

不过,周王室此时势力顶多抵得上中等诸侯。一些势力较大的诸侯,例如郑侯、晋侯、齐侯、鲁侯等,为争夺土地和对其他诸侯的支配权,不断进行兼并战争,姬宜臼无能为力,不能制止。一旦遇上势力强大的诸侯与周王室产生利益冲突,姬宜臼还不得不屈服退让,以此避免祸端和麻烦。

郑武公死,郑庄公要接任卿士。姬宜臼趁郑庄公没到洛阳,擅自任命虢公代替他。郑庄公赶往洛邑,强行当上了卿士,还逼迫姬宜臼给个说法。姬宜臼慑于其实力,再三赔礼道歉。郑庄公不依不饶,当了卿士,还要姬宜臼交换儿子做人质。姬宜臼身为天子,却不得不与臣子郑庄公交换儿子做人质来发誓,足见德治体系已经到了相当尴尬的境地。

周天子的权威严重减弱,诸侯国内篡权政变以及诸侯国间兼并战争不断发生,传统德治体系名存实亡,天下不再太平了,华夏文明也面临着空前危机。这时,齐国相国管仲提出一个对华夏族发展方向有决定性影响的建议——尊王攘夷,即势力强大的齐侯高举德治旗号,以诸侯长身份管理华夏族内外的事务,对内打击违规的诸侯,对外打击入侵的少数民族。

从历史角度看,尊王攘夷是德治时代的回光返照,虽然离周礼规定的德治差得远,推崇的是建立在谋私利、追求霸权基础上的德治,但挽救了华夏文明,同时让后世人看到无论在任何环境下治理天下,道德都不可彻底丢失。

尊王是重整德治的核心。诸侯不尊王,是德治体系崩溃的重要部分。为了实现霸业,在管仲的建议下,齐桓公依靠自身强大实力,提出诸侯必须“尊王”,谁不尊王,齐国就派兵教训谁。楚国人不服周,不向周天子进贡。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联合几个诸侯国,率领联军进攻楚国。面对被诸侯群殴,楚侯不得不当面承认错误,保证以后按时向周天子进贡,履行做臣子的义务。这一举动令齐桓公声望大振,让天下感觉到久违的德治时代又回来了。

除了要求诸侯尊王,遵守周礼,齐桓公同样要求周天子要尊重周礼。

公元前655年,周惠王姬阆告知诸侯他想改立太子。齐桓公认为这有悖周礼,便在首止会集诸侯,率领大家一起要求姬阆遵守传统。诸侯不尊王,不守周礼,被齐桓公率军群殴,周天子不遵守,又遭到齐桓公率领诸侯一起来劝谏。姬阆服软了,与各位诸侯一起誓盟,重申太子正统地位。郑文公看不过眼,认为齐桓公在威逼周天子,甩手离开首止。第二年,齐桓公就率领众诸侯国教训了郑国。

诸侯不守礼制,齐桓公联合其他诸侯去教训;天子不守礼制,齐桓公也联合其他诸侯去约束。齐桓公成为德治维护者,声望远超周天子。面对这种局势,周天子不得不顺水推舟,正式授予齐桓公教训不遵守礼制的诸侯的权力。公元前651年,在葵丘会盟上,齐桓公招待了鲁侯、宋侯、曹侯等诸侯,还招待了周天子的代表宰孔。齐桓公的霸业达到巅峰。从此,维护德治的权责从天子手中转移到诸侯那里了。

中国共有24个朝代。24个朝代分为: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三国时期、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

按照传统周礼,诸侯国间发生矛盾打起来了,周天子有责任出面制止,诸侯国遭到外族入侵,周天子有责任出兵保护,但事实上,周天子势力太弱,根本履行不了责任,导致在诸侯间声望大跌。齐桓公既打着尊王旗号维护德治,也高举攘夷旗号,承担出兵保护诸侯免遭外族入侵,这其实在某种意义上替代了周天子履行责任。

攘夷政策不仅让一些弱小诸侯对齐桓公感恩戴德,还让他的霸业越来越显得合理合法合道德。极度推崇周礼的孔子,在谈到尊王攘夷的主张者管仲时,竟然也不顾管仲奢侈好财的道德瑕疵,对其由衷赞誉:“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当然,尊王攘夷并不是真正恢复德治,而是立足于谋私利基础上的德治。齐桓公看清楚这点,成就了霸业,而宋襄公没看清楚本质,最终为德治殉葬。

宋襄公是周朝最后一个有德治情怀的诸侯。后世有人认为宋襄公是仁义之君,具有贵族精神;有人批评他是假道学,虚伪残暴;有人认为他是妇人之仁,贻笑千年。从东周历史看,德治基础已经崩塌,尊王攘夷仅仅是德治的回光返照,是面临内乱外患的过渡措施。齐桓公看清形势,成就霸业,宋襄公以德治情怀行事,最终为德治时代殉葬,两人结局不一样,但都值得历史铭记。

中国24个朝代先后顺序是夏、商、西周、东周、秦、西楚、西汉、新朝、玄汉、东汉、三国、晋朝、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朝、元、明、清。1、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有争议)2、商朝:约公元前。

上一篇 2023年05月02 18:38
下一篇 2023年03月16 23:56

相关推荐

  • 非典死了多少,非典死了总共多少个人

    湖北29日通告:新增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840例新增死亡25例结合国家卫健委和各地卫健委的通报数据,截至29日9时30分,全国已累计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5926例,死亡病例132例,治愈103例

    2023年02月18 237
  • 安禄山怎么死的,安禄山的死因

    公元755年十二月,唐玄宗天宝十四年,深得唐玄宗信任的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杨贵妃的干儿子安禄山(公元703年—757年)诈称奉唐玄宗旨意,率军讨伐逆臣杨国忠,从范阳(约在今保定以北,北京以南这一

    2023年01月12 206
  • 为什么不宣传朱总司令,朱总司令是个什么样的人

    朱德地位崇高,自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后基本都是总司令。但是凭什么是朱德,而不是其他人是总司令,大部分人并不是真正了解的。其实,朱德也并不是一开始这样的。对朱德的认识其实有个很长的过程。一,朱德围着地球转

    2023年04月18 285
  • 非洲人为什么编头发,现代黑人为什么还扎脏辫

    如今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在极少数的国家还保留着一夫多妻制。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黑人为什么还扎脏辫,一夫多妻制受到越来越多的议论,即使这样,还是有国家并未改变这种想法。非洲人可以娶几个老婆

    2023年04月19 275
  • 孝庄怎样害死董鄂妃

    从史书上看,福临对于他的后、妃、子女们的感情十分冷淡。前两位皇后备受视若无睹的折磨,临死时,他都不许她们前来见最后面。对于子女,也是一样。临终安排接班人选时,他一度坚持要将皇传给自己的堂兄弟,而不愿让

    2023年01月05 200
  • 司考411的蒋四金怎样,蒋四金一人讲八科

    本文内容来自2018蒋四金内部班学员投稿大龄在职经验帖非法本在职一战大龄本篇经验帖包含以下:个人情况,关于报班,关于老师,关于时间,各个科目的学习情况,蒋四金一人讲八科,主观题,建议几个方面。个人情况

    2022年12月31 208
  • ErnstNolte《Der europäische Bürgerkrieg 1917 - 1945》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索·恩2019重磅新书《西方通史》现已上市!微信平台编辑:周悦千呼万唤始出来,社科文献索恩2019年年度重磅新书《西方通史》(四卷本)终于上市啦!《西方通史》(GeschichtedesWestens

    2022年12月14 296
  • 元芳是谁,元芳指的是谁

    现在流行一种叫元芳体的,大家都调侃,元芳很无奈,躺着也中枪。其实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狄公每次都会问元芳你怎么看?而不是问曾泰你怎么看,或者狄春你怎么看?这是因为狄公认为只有元芳的想法是他需要的,换句

    2023年04月25 219
  • 人怎么来的,人死后还会有下辈子吗?

    古往今来,面对着浩瀚的历史长河,人类不断的想自身重复着这在历史悠久的中国等等队伍吧。早点的故事耳熟能详,在西方上帝造人的传说也是妇孺皆知。然而生的话,毕竟是生活来科技发达的。今天,人们一定就读布布在几

    2023年02月10 260
  • 明朝到现在多少年了,明朝到2023多少年了啊

    文:余秋雨我早就发现,现代中国人对古代文化的继承,主要集中在明清两代。这件事一直让我很伤心。这是因为,中华文化的格局和气度,到了明清两代已经弱了、小了、散了、低了,难以收拾了。也有不少人想收拾。甚至朝

    2023年03月20 216
  • 人类统治地球多少年了,人类统治地球多少年有记载

    这个问题确实让很多人都感到困惑。恐龙从侏罗纪兴起,到白垩纪总共有1.5亿年,这个时间的长度大概是人类从诞生以来所经历的时间的150倍。但是从化石当中得到的信息是身形巨大的恐龙都只有一颗很小的脑,基本上

    2023年03月27 254
  • 袁隆平多少岁了,袁隆平年仅几岁

    导语对所有的烦恼说拜拜!对所有的快乐说嗨嗨!今天是2020年8月27日农历七月初九还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袁隆平爷爷农历90周岁生日在生日前一天截止到2020年10月,袁隆平年龄90岁。袁隆平,男,汉族,无

    2023年04月08 284
  • 太史慈是谁

    太史慈(166年-206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人。东汉末年吴国名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初平四年(193年),北海相孔融闻

    2023年04月30 21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