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家族为什么长得像混血,土家族最纯正的姓氏

汉族的起源和演变之二-----现代人的起源5、CF集团之F集团(3)狭义黄白人种----欧亚部落K在伊朗高原演化出的K单倍群是继F单倍群后的又一个伟大的演化,K单倍群是F单倍群下的最大分支,全世界基本

汉族的起源和演变之二-----现代人的起源

5、CF集团之F集团

(3) 狭义黄白人种----欧亚部落K

在伊朗高原演化出的K单倍群是继F单倍群后的又一个伟大的演化,K单倍群是F单倍群下的最大分支,全世界基本除西亚、非洲以外,大部分都是K单倍群的后裔,如汉族中,96%的人都是K类型下的分支。

K单倍群在伊朗高原繁衍一段时间后,分化出LT集团和MNOPS集团两支。LT集团先行一步离开伊朗高原,兵分两路,一支向东进入印度,另一支向西沿来路返回非洲。 LT集团从欧亚部落K分离出后,留在伊朗高原原地的K单倍群变异为MNOPS单倍群。

① LT集团

进入印度K单倍群LT集团演化出印度L单倍群,事实证明,K单倍群分支L就是比较强悍,虽然是后来者,但是L单倍群还是成为前几批进入印度的广义黄白种兄弟(F、H、J单倍群)的领袖,他们一起征服了当地最早的土著矮黑人和棕种人,并且抢了他们的女人作配偶,L、F、H、J单倍群与当地矮黑、棕人种母系不断混血,最后形成了以达罗毗荼人为代表的南亚人种,其中L单倍群占主导地位。

达罗毗荼人又叫德拉维达人,目前主要分布在印度南部、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占印度全部人口的21.6%,他们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印度黑人,过去一般把他们划为棕色人种,但是他们占主导地位单倍群还是广义黄白F下属类型(F、H、J、L),而非C,故应独立列为一个人种。

达罗毗荼人大眼睛、长脸、卷发、浅褐色皮肤。今天,也有皮肤较白的达罗毗荼人,如巴基斯坦的布拉灰人就是白种人,可能是身为土著的领袖,地位较高,可以长期与雅利安人通婚造成的。

达罗毗荼人种父系单倍群比例:L(该人种的统治种族)占30%(L占印欧语系印度人的26%)、F(斯里兰卡维达人)占13%、H(印度蒙达人)占18%、J(地中海人)占12%、C(棕种人)和D矮黑人很少(但在个别达罗毗荼语系民族中比例达到20%)。 达罗毗荼人母系祖先则有大比例的棕种人和矮黑人。原因当然是种族征服后杀男留女和社会地位造成的。

沿来路返回非洲的K单倍群LT集团演化出埃塞俄比亚T单倍群。从外貌上看,就会发现埃塞俄比亚黑人和其它地区黑人差别很大,一般将他们单独划为高原黑人种。从外貌上看他们应该属于最俊美的黑人了,双眼皮、大眼睛、五官立体感强,这和他们体内含有T单倍群基因,并大量混血阿拉伯人有关。目前这一种族主要分布于东非埃塞俄比亚高原及附近索马里等地区,人口约几千万,是东非黑人的主体。

② NO-P-SM集团

土家族为什么长得像混血

S、M虽然没能成功征服澳洲,不过他们却成功进入大洋洲最大的岛屿、世界第二大岛新几内亚岛。新几内亚岛以东经141°为界线,东西两端分为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和印度尼西亚伊里安查亚省,而S和M则分别形成巴布亚新几内亚国和印尼伊里安查亚省的土著居民。

如今S单倍群后代广泛分布在大洋州和马来群岛:巴布亚新几内亚的59%,苏门答腊岛的15%、婆罗洲的16%、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5%都为S单倍群。 而M单倍群后代则主要居中在新几内亚岛,如今印尼伊里安查亚新几内亚的70%、巴布亚新几内亚的34%都为M单倍群。

新几内亚岛上的S、M单倍群体由于长期混血棕种人,现已经具备有明显棕种人特征,过去也将他们划为棕色人种。不过如要区别还是很明显的,父系单倍群为S、M的人群脸更狭长、鼻子更高、有鹰钩鼻、皮肤相对较白,这都和周边棕色人种明显不同。

M后代的新几内亚人

C单倍群棕色人种

中亚部落P于距今2万年前,发生分化,他们中的一支变异为Q(前印第安人),一只Q2Q3向东北进入西伯利亚,一只Q1向正东进入新疆与黄土高原、蒙古高原。 Q的Gm血型由MNOPS集团的afb1b3突变为ab3st。

Q1到达新疆及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后,与后来迁移至此的R,融合为吐火罗人,他们后来全部同化于突厥人、蒙古人之中,但却给其带来了P(Q+R)的染色体和ab3st的Gm血型,并使突厥人由棕种-黄种人变成为黄棕白混血人种。

Q2Q3到达西伯利亚后,一部分留在西伯利亚,融入当地黄种人N、棕种人C中,在今天西伯利亚的驯鹿土著塞尔库普人Q高达60%以上;在靠近美洲附近,Q2Q3单倍群人群融合部分北亚黄种人N形成爱斯基摩人(如今爱斯基摩人单倍群中N占50%、Q占47%)。不过Q2Q3单倍群最成功地方不是在西伯利亚,而是在美洲,Q2Q3单倍群下的一支变异为Q3,1.6万年前通过白令海峡进入并扩散到整个美洲大陆 成为了印第安人的祖先。

西伯利亚最初是土著棕色人种C,再后来中亚部落P*和黄种人N也移民过来,最终融合形成雅库特人(N占75%,C、Q各占10%,O占5%)、楚科奇人(和爱斯基摩地理相近,母系同源,但语言差异大)、科里亚克人(N、C各占32%,Q占17%,O、I各占9.5%)、尼夫赫人(跟韩语底脯相象,C、N、P*各占1/3)、尤卡吉尔人(亦可划入乌拉尔)、勘察加Itelmen人(C3+N+P*)等古西伯利亚人(北亚人)。1.5万年以前,部分北亚人(母系是黄种人但父系却是白种人P)又经过白令陆桥进入了美洲,成为阿留申人(没有C但语言却类通古斯)、爱斯基摩人(N占50%,Q3占47%,没有C)、印地安人(基本上是Q3)。

由此可以看出印第安人并不是过去所说的是中国人北上迁移过去的,而是从中亚部落P中分离出来,但是为什么印第安人会有着黄种人的样貌呢?

父母双方中一方为混血儿,所生育的孩子仍然是混血儿,且根据另一方的种族,其生育的孩子可能增加一个或多个混血基因。同一民族内部的子女不是混血儿。例如美籍汉人和中国汉人结合。另外属于同一人种的两个民族结合所生的孩子也。

这是因为印第安人和亚洲黄种人有着共同的母系祖先棕种人,正如黄种人驱逐老亚洲棕种人父系,霸占他们的母系,美洲印第安人也同样征服并杀戮先到达美洲的棕种人父系,并融合了棕种人母系血统。棕种人母系基因无疑是显性基因,对后代外貌遗传影响更大,导致东亚黄种人和印第安人外貌上相似(肤色黄褐色,头发黑、直、硬,眼色深,多铲形门齿),两者主要区别是印第安人面形宽大,鼻子更像白人(鼻根较高,鼻梁多呈凸形且前突),眼窝更深,身材也相对高大(南美的巴塔哥尼亚印第安人男性平均身高达183厘米)。

虽然现在普遍把印第安人归类为黄种人,但是如果从遗传学角度,应该把印第安人排除出黄种人,只有NO单倍群才能称为黄色人种,印第安人应另外划为印第安人种或美洲人种更合适,也可以按照最初方法划为红色人种。(最早印第安人因常在皮肤各处涂红色颜料被划为红色人种)。

中亚部落P分离出Q单倍群印第安人后,他们中的另一支向西进入南俄罗斯草原并在2.5万年前发生突变形成R单倍群(白种人、印欧人)。

这些R单倍群体皮肤变得亮白、发色变浅、并形成高鼻深目、金发碧眼的外貌。曾有人认为高纬度地区容易形成这样特征,但是生活在地球最北端的N系黄种人却不是这种外貌,所以纬度决定样貌说并不合理。

印欧人R单倍群在2.5万年前,分化出R1和R2,R2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

2万年前,R1分化成东支R1a和西支R1b,其中西支R1b在1.5万年前从南俄草原开始进入I单倍群(欧洲克罗马农人)的土地。

R1b入侵后,克罗马农人I并没有灭绝,目前很多欧洲人都是克罗马农人I单倍群,不过现在完全纯种的克罗马农人I民族已经找不到了。I单倍群在欧洲比率不是很高,一般不超过20%,但是在北欧、巴尔干半岛地区所占比率较高,达40%左右,其中巴尔干半岛地区克罗地亚人I单倍群高达50%以上,尤其是波黑共和国的克罗地亚人中I的比率更是高达73.3%,算得上是I单倍群克罗马农人最直系的后代。其它如冰岛的37%、苏格兰的20%、挪威族的30%、德意志族的25%、西班牙族的12%、意大利族的15%、俄罗斯族的18%都为克罗马农人I单倍群类型。可以说大部分克罗马农人是被欧洲人所同化,改用印欧语,而且由于和欧洲人长期混血,已经基本变成白人的样貌。

土家人是巴人演变而来,是巴人的主体后裔。巴人是中国西南的远古民族,形成和得名于夏商之际,活动于商代后期到南北朝。巴国和楚国是最重要的邻国,巴楚斗争几乎贯穿巴民族全部历史。随着楚国势力的不断强大,巴国受到压迫越重。

R1b单倍群在西欧占主导地位,如意大利49%、西班牙族65%、巴斯克90%、苏格兰族72.5%、德意志族48%都为R1b单倍群。

红发绿眼很可能R1b单倍群特征

R1a单倍群体又被称为雅利安人,他们约在6000年---4000年前(公元前4000—前2000年),大肆扩张,不仅入侵欧洲,同时还侵入伊朗和印度。目前R1a是欧洲白人、印度斯坦人、波斯人、中亚突厥人的主要单倍群类型之一。在欧洲,R1a分布从发源地东欧开始,自东向西、自北向南减少,今天波兰56.5%、俄罗斯46%、挪威29%、冰岛22%、芬兰20%、喀山鞑靼的18%、德意志16%都为R1a单倍群类型。

而在亚洲,R1a则主要分布在中亚、中东和南亚,今天阿尔泰族的50%、吉尔吉斯族的40%、印度的印欧语系民族的40%、维吾尔族的21%、乌孜别克族的18%、波斯族的18%、土耳其族的8%都为R1a。

德国希特勒执政后推崇纯种印欧人种雅利安人,他认为斯拉夫民族(俄国、乌克兰、波兰等)是混血后的印欧人,已经沦为劣等种族,应被消灭。现从雅利安人R1a单倍群分布看来,波兰高达56.5%,俄国也高达46%,是雅利安人成份最高的民族之一,斯拉夫民族R1a比率虽高,但是被N系黄种人混血严重,不属于纯种R系种群,希特勒种族歧视和屠杀无疑是错误,不过说斯拉夫民族是混血后的雅利安人并没错。

印欧人R的迁徙最终奠定了古代欧亚大陆的人种格局,目前欧洲主体三大单倍群R1a、R1b、I分布情况如下。

Ⅰ. 印欧人东支雅利安R1a单倍群占绝对优势的欧洲国家和地区,由于历史上屡次被东方的黄种人游牧部落N入侵,混入了不少N的因子。

波兰:R1a占56.5%,R1b占16.5%,I占16%、N占11%

俄国:R1a占46%,R1b占6%,I占15.5%,N占23%

立陶宛:R1a占38%,R1b占5%,I占13%,N占42%

芬兰:R1a占7.5%、R1b占3.5%,I占29%,N占60%。

Ⅱ.印欧人西支R1b单倍群占优势的欧洲国家和地区

威尔士:R1b占82%,R1a占2%,I占7.5%。

爱尔兰:R1b占79%,R1a占3%,I占13%。

苏格兰:R1b占72.5%,R1a占8.5%,I占14%。

英格兰:R1b占67%,R1a占4.5%,I占21%。

法国:R1b占61%,R1a占2.5%,I占16.5%,J占7%。

西班牙:R1b占69%,R1a占2%,I占7%,J占4%。

荷兰:R1b占53.5%,R1a占6%,I占25.5%,J占6%,E1b1b占4.5%。

意大利:R1b占49%,R1a占2.5%,I占6.5%,J占20%,E1b1b占11%。(意大利的南部,主要是来自中东的J,而意大利的北部R的比率高一些)

丹麦:R1b占44.5%,R1a占12.5%,I占36%。

德国:R1b占44.5%,R1a占16%,I占22%,J占4.5%,E1b1b占5.5%。

挪威:R1b占28%,R1a占28%,I占37%。

瑞典:R1b占21%,R1a占23.5%,I占44%。

希腊:R1b占12%,R1a占12%,I占15.5%,J占27%,E1b1b占27%。(从比率看希腊人R所占比例甚至没有来自西亚的J基因和非洲黑人E基因多,所以古希腊文明并不是纯粹的R创造的,明显受到亚非两地的影响。)

希腊人的外貌也和欧洲人不同,他们属于欧洲人和西亚人、非洲人混血类型,颅型短宽,胡须、体毛尤其发达,其肤色较深,发色、眼色也较深,几乎没有金发碧眼的类型。

ethnicity种族渊源,haplogroup单倍群类型,mesolithic中石器时代,neolithic新石器时代,bronze青铜

目前,从语言来说,白种人分印欧、高加索、闪米特含米特共3个语系。 其中,巴斯克、凯尔特、日尔曼、拉丁、希腊-阿尔巴尼亚,波罗的、斯拉夫、吐火罗、雅利安、安纳托利亚属于印欧语系。(爱尔兰-威尔士-苏格兰-高卢属于凯尔特,立陶宛-拉脱维亚-亚美尼亚属于波罗的,波斯-普什图-库尔德语-俾路支-塔吉克-奥塞梯属于西雅利安,巴基斯坦-印度斯坦-孟加拉-吉普赛-南尼泊尔-僧伽罗-马尔代夫属于东雅利安,赫梯-吕底亚-吕齐亚属于安纳托利亚)

波罗的海语族包括拉脱维亚语、立陶宛语、古普鲁士语,但后来古普鲁士被德意志人征服,古普鲁士语消亡。波罗的海语族和斯拉夫语族有较大的亲缘关系,同时也受到N单倍群乌拉尔语系的较大影响。

日耳曼语对应单倍群为R1b-u106,信仰基督新教,擅长哲学和科学。拉丁语对应单倍群多为罗马时代的R1b-u152和R1b-M269,信仰天主教,擅长文艺。凯尔特语对应的单倍群是R1b-L21。

卡巴尔达、车臣-印古什、达吉斯坦、格鲁吉亚属于高加索语系。犹太-阿拉伯-柏柏尔-埃塞俄比亚索马里的库施特-古埃及后裔科普特-乍得的毫萨属于闪米特含米特语系。

从人种来说,白种人内部同样差异很大,主要分北欧人种和地中海人种。北欧人种又分为波罗的海亚人种和巴尔干亚人种;波罗的海亚人种包括大西洋人(凯尔特人)、北欧人(日尔曼人)、东欧人(斯拉夫人);巴尔干亚人种包括南部斯拉夫人和罗马尼亚拉丁人。 地中海人种分为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和高加索亚人种。 典型地中海亚人种包括阿尔卑斯人(南部日尔曼人和凯尔特-日尔曼-拉丁混血的法兰西民族)、地中海人(拉丁人、希腊-阿尔巴尼亚-亚美尼亚)、闪米特含米特人、帕米尔人(南亚雅利安人);高加索亚人种包括高加索人和西亚雅利安人。

黑白混血人种包括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的库西特人、达罗毗图人。黄白混血人种包括突厥人、乌拉尔人(芬兰、爱沙尼亚、匈牙利)。南岛人是黄棕混血人种。

中东地中海人种(J、G单倍群)虽然过去被划分为白人,但是他们和欧洲白人(R)的父系亲缘关系比欧洲白人(R)-黄种人(NO)要远的多。不过因地理上接近,欧洲白人和中东白人有更多的机会进行父系混血,加上他们有共同的母系祖先N,所以他们逐渐形成某些相同体态特征,而同样地理上接近欧洲白人的芬兰黄种人N和欧洲白人R混血后,就基本分不出差别来。

和汉族是亲兄弟的芬兰人,却因为同父异母而长得像白人;和欧洲白人是亲兄弟的印第安人,也因为同父异母却长得像黄种人。由此可以看出过去只依外形划分的人种是多么片面不科学,中东白人和欧洲白人、亚洲黄人和美洲黄人、南亚棕人和澳洲棕人这些血缘较远的人类,过去被同归一类,认为是同种起源。可以说四大人种的划分方法和过去&34;对应,&34;就是主张棕黑黄白四大人种分别从澳洲、非洲、东亚、欧洲四个地区的当地猿人进化而来,然后这四大人种再混血形成世界各民族的样貌,其中黄种基因占绝对优势中国人,竟然被认为是蒙古人种(蒙古人被认为是纯种黄种人)和其他人种混血的产物,如今从Y染色体单倍群分化时间看来这种观点已经不适用了。

6、黄种人

5万年前,MNPOS集团中的S、M到了大洋洲的新几内亚,P到了中亚成为白种人(印欧人)先祖,剩余的人群染色体突变为M214,接着又分为N、O,但Gm血型仍然是afb1b3,而没有象印欧人一样突变为fb1b3。N、O离开伊朗高原故地向东,沿喜马拉雅山南麓匆匆通过,进入东南亚,这期间也融入了少量棕色人种的基因。

为什么古人类全都喜欢绕道印度、东南亚进入中国,而不直接近道走直线经西亚过新疆直到中原呢?这是因为中原地区和西亚之间隔着大面积沙漠戈壁和草原,原始人只靠渔猎和采集野果,是很难通过此地的。只有等到发明畜牧业,尤其是成功驯化马和骆驼后此路才变得畅通。

4万年前,在东南亚的密林里,N、O演变为黄种人。黄种人逐渐发展壮大了起来,在与棕色人种的对比中,渐渐占据了优势,并最终将自己居住区域(华南-东南亚)的棕色人种男子全部予以种族灭绝,而不是同化融合。也就是说,此时华南南部和东南亚随着黄种人的到来,Y染色体发生了C、D被O的替换。

黄种人在与老亚洲人C、D的竞争中取得优势,占据东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老亚洲人北逃到中亚、蒙古高原和东北亚地区。此时,黄种人的配偶不但包括原配N,还包括老亚洲配偶M。作为战败方,老亚洲人男人被屠,女人被抢,这也是一夫多妻制产生的重要原因。如今,母系M和N在欧亚大陆的分布大体以今天的巴基斯坦为界,以西是第三次走出非洲的F开发的处女地,是F原配N的天下,N基本上也是所有白人的母系祖先;以东是老亚洲人C、D的地盘,M占大多数,是大部分棕色人种和黄种人的母系祖先。今日,东亚人母系中,M占到60%,且越往北M的比率越高。新亚洲人和老亚洲人母系的混血,形成今日大多数东亚人的面貌:不仅有老亚洲人(外蒙)的扁平脸、矮鼻梁、单眼皮、黑发、黑眼的常见特征,也有瓜子脸、中鼻梁、双眼皮、深棕发、棕色眼珠等不同特征。

NO是最原始NO原始人群的类型,出现在以下人群中:达斡尔族2.6%、鄂温克族3.82%、赫哲族2.2%、回族2.9%,华北汉族2.3%,华南汉族2.5%,越南人3.1%,外蒙古人0.7%、布依族5.7%、日本人2.1%、韩国人2.3%、彝族人2.3%,Bama瑶族2.9%。

N、O的分布在黄种人内部差异巨大。对东亚黄种人而言,O比N多得多,而对北亚黄种人而言,只有N而无O,对于泰国以南的黄种人而言,只有O而无N。 O类型分为很多类型,主要有O*、O1、O2*、O2a、O2b、O3等。

(1) O*

O*在是O的原始类型,在东亚只是零星的低频率找到,比如Hammer和XUE的数据中,共有以下民族中找到过最古老的O*:满族5.8%、壮族5.0%、外蒙古人0.7%、藏族1.0%、达斡尔族2.6%、鄂伦春族3.2%、兰州汉族2.9%、黎族5.7%,在lu chuncheng在2007年的论文中,在800个江苏汉族中,找到11个O*,比例为1.4%。在马明义2007年的数据中,341四川汉族中找到4个古老的O*,出现频率为1.2%。 NO和O*两个古老的类型,发现频率都很低,而其他的O类型则比较常见。

(2) O1

O1,根据李辉2007年研究,是良渚文化的主体类型,同时,根据金力李辉的数据,河北磁山文化的主体也是O1,同时红山文化中也存在部分O1。

土家族为什么长得像混血

O1今天汉族中的分布如下:在lu chuncheng在2007年的论文中,在800个江苏汉族中139个O1,占17.4%,体现了良渚文化对现代江浙人仍然有很大影响,虽然主体已经变为龙山系统的O3。在马明义2007年的数据中四川汉族10.9%(341人中的37人)。 复旦2002年的数据,北方汉族1054人有36人,频率3.4%;南方汉族652人有100人,频率为15.3%。Hammer的数据,168个汉族(44个北方,124个南方人)有16人,频率9.5%。 Toru Katoh的辽宁汉族为4.8%。Zhou Ruixia的2007年数据,甘肃汉族为3.4%(3/87)。李辉2007年闽越一文中,195个福建汉族(南澳30、莆田36、汕头68、潮州22、闽南37、闽东2)共找到13个O1,比例6.7%,同一论文中河南安阳为4%(2人/50人)。

总体上看,汉族北方地区大致只有5%以下的O1,而南方地区一般有10%以上的O1,显示了古代良渚文化队华北汉族的血统影响很小,而对南方汉族却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长江下游地区。

2003年福建长汀的148个客家人中只发现4个O1,比例只有2.7%,却找到110个O3,比例达到74.3%,客家人O1明显比周边南方汉族低,却和北方汉族高度一致,不但显示了客家汉族父系血统起源的北方特征,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古代时期的北方汉族和现代的北方汉族是一致的,的确没有太多的O1成分。

才正式出现于史籍中)、语言学研究(土家语中的阿尔泰元素)、此次的父系基因结果以及土家族自身史诗记载,大致上可知,土家族是五胡与武陵山区的原住民百越民族融合后形成的,以五胡中的羌氐为主导,掺杂阿尔泰、百越文化元素的混血民族,在唐朝。

汉族以外的东亚地区,O1的比例如下:(Spencer2001)东干人5%、吉尔吉斯人5.8%、外蒙古4.2%、韩国人4.4%,(karafet2001)韩国2.7%、满族3.8%、鄂温克族2.4%、宁夏回族1.9%,(Toru Katoh2004)满族3.0%、韩国人2.4%、日本人2.6%,(石宏,2006)白族6%、基诺族4.4%、傈僳族6.1%、壮族4.2%、布依族4.3%、土家族7.4%、普米族4.2%,(Hammer2006)台湾原住民89.6%、土家族8.2%、苗族6.9%、瑶族1.7%、越南5.7%、壮族10%、马来西亚6.13%、菲律宾10.4%、东部印尼12.9%、西部印尼20%,(Xue2006)回族8.5%、达斡尔族5.1%、鄂温克族7.7%、锡伯族7.3%、满族2.9%、黎族26.5%、羌族15.2%、畲族14.7%、Bama瑶族2.9%、Liannan瑶族5.7%,(Zhou Ruixia2007)藏族7.9%。

(3) O2

O2*是扣除O2a和O2b的原始型O2,在东亚也有比较多的分布。 O2*分布在以下人群中(karafet2001):华北汉族4.5%、宁夏回族3.7%、韩国人1.7%、满族人5.8%、鄂温克族4.9%、鄂伦春族4.5%、台湾汉族7.1%、土家族4.1%、彝族2.3%、瑶族20%、外蒙古人1.3%,(Xue2006)回族2.9%、赫哲族2.2%、达斡尔族2.6%、满族8.6%、内蒙古人2.2%、鄂伦春族6.5%、哈尔滨汉族8.6%、伊犁汉族9.4%、延边朝鲜4%、羌族2.9%、黎族2.8%、bama瑶族37.1%、外蒙古人1.5%。 综合看,东亚人中,华南的瑶族人两组数据,一个37.1%一个20%,比例都很高,其他民族都很低,但东北地区也有比较高的比例,显示O2*最初可能是连在一起的,但中部被一个其他人群割断了,推测可能是龙山文化(O3)的崛起取代了O2*,造成了O2的隔断。

O2a,是O2的最大的一个支系,高频率的出现苗瑶语、南亚语、壮傣语居民中。 2007年李辉的史前长江一文显示,江西吴城文化中,O2a是主体成分,今天,O2a也是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的汉族之中。 O2a在汉族中,主要出现在南方,如文波2006年的数据中,甘肃汉族1/60、河南汉族0/50、辽宁汉族1/48、内蒙汉族1/60、山东汉族2/185、陕西汉族1/90、安徽汉族0/22、湖北汉族0/18、江苏汉族4/100, 总体上长江之北的北方汉族为9/633,只有1.5%;复旦2002年的数据,北方汉族1053人中13人为O2a,比例为1.35%。 总体看,O2a在北方汉族大致也就是1%的比例而已。 而长江之南的汉族中O2a则非常高的频率,如2006年数据中,浙江5/106、上海汉族0/55、江西1/21、福建长汀客家4/148、广东汉族12/64、广西汉族7/26、湖南汉族2/15、四川8/63、云南汉族3/93,591人中发现42例子,比例7.1%;而复旦2002年的数据中,南方汉族,652人中发现47人,为7.2%,两者比例十分接近,可以说,大致长江之南O2a也就7%,只有广东18.8%、广西26.9%偏高,扣除两广之后的南方汉族,文的文章中O2a大致为4.6%(29/501),这个比例显然与北方汉族是十分接近的,显示了除了两广外,汉族内部成分的高度一致性。

汉族之外,O2a高度集中在南部壮侗语、南亚语、苗瑶语居民中,如复旦2002年数据中,壮族10/28,泰国13/20、高棉族9/26;又如董永利2004年的数据,傣族44/112、壮族18/47、水族8/40、布朗族14/28、傈僳族20/49、纳西族19/40、布依族28/48;XUE的数据里,布依族19/35、哈尼族17/34、黎族21/34;2006年石宏彝族中的僰人为16/32;Han—jun Jin的数据,越南为5/50、泰国为26/55、印尼人为10/36、菲律宾为1/77。

O2a在北方民族中较少出现,只有达斡尔族是例外,比例高达6/39;鄂温克族也有O2a,XUE数据为3.8%(1/26)、Hammer数据为2.4%(1/41)。石宏的僰人一文,289个藏族中有4个O2a,和北部汉族的比例很接近。大致长江以北,O2a很少(除达斡尔、鄂温克族)。

日本人中O2a很少见。Xue的数据里日本为2/47、Hammer的数据日本为5/259,Han—jun Jin的数据为1/108、Nonaka的数据8/729,总体上,为16/1143,比例非常小的,不太可能有大量南亚人参与了日本人的形成。

O2b是东亚人又一常见类型,在东亚地区主要分布在日本和韩国,但在东南亚,则有更广阔的分布。(XUE的数据,2006):日本13/47、韩国12/43、延边朝鲜族7/25、锡伯族1/41、满族2/35、赫哲族2/41、达斡尔族1/39,(Hammer的数据,2006):日本29.5%(76/259)、满族3.8%(2/52)、韩国36%(27/75)、越南4.3%(3/70)、印尼16%(4/25),Han—jun Jin的数据:日本25.9%(28/108)、朝鲜19.4%(31/160)、印尼19.5%(7/36)、菲律宾1.3%(1/70)、越南14%(7/50)、泰国5.4%(3/55),总体看,在日韩和东南亚地区,O2b分布很广,在汉藏语居民中,O2b基本是没有的,在阿尔泰语系中,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蒙古和突厥语地区基本没有。

(4) 东亚的主人、汉族主体O3

根据2007年研究,山西陶寺遗址的龙山文化居民中,上层贵族100%为O3类型,而根据2008年金力李辉的数据,陕西仰韶文化的居民的Y染色体SNP类型也是O3,所以,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古代中原居民,尤其是贵族,都是O3占有绝对主体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居民的Y染色体成分是基本相同的,种族上是同一成分。

通过史籍记载(土家族于唐朝后期才正式出现于史籍中)、语言学研究(土家语中的阿尔泰元素)、此次的父系基因结果以及土家族自身史诗记载,大致上可知,土家族是五胡与武陵山区的原住民百越民族融合后形成的,以五胡中的羌氐为。

O3是汉族的绝对主体,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根据2004年文波的数据,山东汉族为59.5%(110/185)、河南52%(26/50)、陕西汉族56.7%(51/90)、云南汉族63.4%(59/93)、广东汉族53.9%(34/64)、四川汉族57.1%(36/63)、浙江汉族是50.9%(54/106)。张咏莉2002年,福建汉族为58.8%(47/80)。2006年Hammer的数据北方汉族65.9%(29/44)、台湾汉族49/84(58.3%)。Nonak数据,台湾汉族183个里106个O3,比例58.2%,福建闽南汉族和台湾汉族数据高度一致)。XUE的2006年数据,哈尔滨汉族O3频率是68.6%(23/35)。Lu chuncheng的数据,南京汉族为53.6%(429/800)。马明义的数据,四川汉族61.8%(211/341)。2007年Zhou ruixia的数据,甘肃71.3%(62/87)。 所有数据中,除了河北人83.3%(10/12)由于样本太少外,目前看到的O3出现最高比例的汉族人群是客家人,根据2003年李辉的数据显示,福建长汀客家人中O3的比例高达74.3%(110/148),还有一个类似的数据,是2002年李辉在《广西六甲人来源》一文中的数据,为77.8%(21/27)。

总体上看,所有汉族中,O3都是主体的,不同的取样可能造成数据有波动,但总体出现频率大部分一般在50-70%之间,虽然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但汉族内部却表现出了惊人的一致,显示了汉族的共同起源。

今天10亿汉族的绝大多数,都是5000年前中原原始居民的直系后代。主体是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O3(两种文化居民的父系成分相同),O3也就是来自中原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居民构成了各地汉族父系远祖的压倒性绝对多数,其次是邯郸市武安县磁山文化的O1、红山文化的O3+O2+O1、良渚文化的O1,再其次还有湖北大溪文化和江西吴城文化的O2a,今天广阔的中国土地,仍然为5000年前中国远古土著居民的子孙所占据。 汉族的平话人群是汉族唯一的例外,其O2a超过O3而占主体,与其他汉族不同。

东亚其他民族中,O3也非常常见(越南人的52%、藏族的48%、马来西亚马来族的45%、满族的38%、菲律宾马来族的32%、朝鲜族的25%、蒙古族的20.5%、日本人的20.5%、爪哇人的20%、回族的17%、维吾尔族的14%都是O3),这并不等于说这些民族中有汉族血统,因为O3至少在1万年前就扩散到了整个东亚,他们中的部分O3就是这些远古人的后代,而非全部是后来中原统一崛起的汉族带去的。

其他汉藏语居民:spencer2001年数据,东干族40%(16/40),zerjal2002数据,土家族52.8%(26/49),董永利的数据,土家族55.8%(38/68),和汉族非常接近,实际很多汉藏语居民都和汉族接近,又如白族2004年董永利数据为50%(25/50),而2004年文波的数据为50.8%(31/61),白族和土家族可能和汉族有非常紧密的民族起源关系。 而其他汉藏语民族和汉族关系要相对远些,如XUE的数据:羌族30.3%(10/33)、藏族40%(14/35)、布依族31.4%(11/35),如董永利2004的数据:哈尼族17/41、景颇族4/17、彝族12/41、纳西族1/41、布依族2/48(和XUE的数据显著不同)、普米族4/47。 中国境内其他民族的数据还有:傣族21/112、黎族1/31、壮族8/28。

在东亚的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2006年hammer数据日本为20.2%(52/259)、韩国为40%(30/75),Toru Katoh的数据,延边朝鲜29.1%(23/79)、韩国34.1%(29/85)、日本16.2%(19/117),XUE的数据:延边朝鲜40%(10/25)、韩国17/43(39.5%),Nonaka的数据韩国为44.5%(117/317),wook kim的数据韩国47.2%(102/216),总体上看,韩国O3比例大致在40%以上,为第一大类型,日本大致在20%,在日本O3比O2b少。

在阿尔泰语系中,东北地区满语族人O3比例非常高,为满族、锡伯族、赫哲族的第一大类型。在蒙古族人群中,内蒙和喀尔喀外蒙人最高,大致在20-30%之间;西部蒙古O3非常少,基本都在5%以下或者根本没有。西伯利亚地区没有O3的分布。突厥语人中,O3不高,但分布很广,裕固族和撒拉族30-40%、维族10%,哈萨克族10%、乌兹别克2%、土耳其人0.2%。O3越向西比例越低。O3占各阿尔泰语人群的具体数据如下:

① 满语族:满族,UE数据37.1%(13/35)、Hammer数据38.5%(20/52)、Toru Katoh数据42.6%(43/101)、文波数据为44.4%(8/18); XUE的数据,赫哲族为44.4%(20/45)、锡伯族26.8%(11/41)、鄂温克族23.1%(6/26)、鄂伦春族19.4%(6/31)。hammer数据,鄂温克族为24.4%(10/41)。

虽然取样中有要求三代无异族通婚史,但却难以避免有的人为了得到一点点的取样报酬,谎报通婚史;有的人,出于一种感情或者其他因素,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也自称自己是纯血民族的。另外,满族的数据,取样要求三代以内无通婚史,并不能排除汉军八旗的血统。所以很多通古斯类民族高比例的O3都不真实,如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等,因为西伯利亚的数据,如通古斯人、雅库特人,数据量超过1000了,还从来没有发现过O3呢,而我国很多通古斯民族大量发现O3(20-30%),可能并不准确(通婚产物)。

② 蒙古人:zerjal数据,喀尔喀蒙古22.8%(34/149)、卫拉特蒙古1%(1/98);spencer数据外蒙古8.3%(2/24);Toru Katoh数据,喀尔喀蒙古18.8%(16/85)、乌梁海蒙古6.7%(4/60)、zakhchin蒙古8.3%(5/60)、khoton蒙古2.5%(1/40);Xue的数据,内蒙古28.9%(13/45)、外蒙古10.8%(7/65)、达斡尔族25.6%(10/39)。

蒙古草原就是一个大舞台,在成吉思汗之前,这里各种游牧民族的Y成分是十分不同的,也是经常随着部族的兴衰而变化的。直到成吉思汗崛起,C3才彻底成为蒙古草原的主人,今天各地蒙古人20-70%的人有C3(含C3*和C3c)成分,各地合计大致比例在50%,从成吉思汗以后,基本是稳定的,而在之前,是混乱和经常变换霸主地位的,包括C*、C3(含C3c)、R1a、N3、N2、P*、Q*(扣除Q1)、O2a(达斡尔族和撒拉族都有高比例O2a,在周边包括北方汉族中不存在的,这显然是一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遗留,而O2b比例虽少,但却在蒙古西部和布里亚特等人群中出现,是十分古老的)、O1、O3,我们甚至不能排除有些游牧民族的王族来自O3人群,因为在成吉思汗以前,蒙古草原上的Y类型一定是非常不稳定和反复变换的。 游牧的部族,有迁徙和掠夺的习惯,还有其本身人口太少无法达到稳定,其血统的波动是十分剧烈的,而定居民族则相反。

③ 突厥语人:Zhou Ruixia数据:裕固族34.2%(18/52)、维族12.2%(6/49);zerjal2001年的数据维族10.5%(7/67);XUE的数据:伊犁维族15.4%(6/39)、乌鲁木齐维族6.5%(2/31);spencer 2001年的数据:吉尔吉斯1/52、哈萨克9.3%(5/54)、中亚维族12.2%(5/41)、图瓦人1/42、卡拉卡尔帕克人11.4%(5/44)、克里米亚鞑靼人1/22、乌兹别克人14/326。 Pakendorf2006年数据,图瓦人1/55、土耳其人1/523。可以说,突厥人中,O3是普遍存在的,但比例都不高,和突厥邻近的塔吉克、伊朗、巴基斯坦等地也发现了O3,可能是突厥人、蒙古、契丹人或者汉唐时期华人的影响。尤其是哈萨克、维吾尔等人群中O3比例远远高于西部蒙古人,显示了O3的来源绝对不只蒙古草原,古代中原人也参与了这些民族的形成。

(5) 走出东亚的土著人群----N和Q1

N和O是兄弟类型,大约在3万年和O分化,并在距今2~1.5万前从东亚出发,进入叶尼塞河和阿尔泰山区域,并分化为东西两支。一支向西北迁移至乌拉尔山两侧到北冰洋沿岸形成了芬兰-乌拉尔语系的主体民族,在历史上入侵欧洲的游牧民族多属于这支黄种N单倍群集团(这和入侵中国地区游牧集团主要是棕种C单倍群集团不同),这些在欧洲的N单倍群黄种人因为长期和白种女人混血,样貌已经和白人相差不大。

严重白化的黄种人代表芬兰人,在外貌上已和白人很难区别,但是头颅还是明显黄种人类型

另一支N单倍群则迁移到西伯利亚北部和东部地区,在如今西伯利亚北部地区,N单倍群占绝对的优势(如雅库特人N3占92.2%,北部埃文人中,N3占90.9%)。而在西伯利亚南部地区,北亚黄种单倍群N则和南部棕种C单倍群的通古斯民族发生混血,目前N占南部西伯利亚通古斯人比例在20—50%之间,中国属于通古斯语系的满族也有15%黄种N单倍群的血统。N单倍群最东方的一支就是和印第安人混血而成的爱斯基摩人。

由于N单倍群人群主要生活在地球最北方,所以N单倍群基因又被称为极北基因。 N细分为N*、N1(M128,现名N1a)、N2(P43,现名N1b)、N3(Tat,现名N1c)四个部分。

N*是汉族的常见类型,在10个汉族人群总数1475人的样本中,共有100个N,占6.8%,最低频率为0,最高频率为15.0%(Hammer华南汉族6/40),其余如南京6.1%(49人/800人)、华北9.1%(4/44)、台湾6%(5/84)、四川8.8%(30人/341人)、兰州6.7%(2/30),所以说N是汉族非常重要的一个来源,以往很多数据没有单独检测该SNP,所以全部被归类到了K里,造成了汉族有K*的假想,实际上,汉族是不含东南亚的K*和中东的K2的。 N*最高频率出现在彝族等西南民族中,彝族Hammer2006年的数据为30.2%(13/43),附近的土家族4.1%(2/49),而四川汉族中为8.8%(30人/341人),西南地区可能是N*的大本营。

N1(M128,现名N1a) 低频(1.3—5.7%)分布于中国北部一些群体,例如华北汉族、满族、锡伯族、鄂温克族和朝鲜族,以及中亚的一些突厥语族群中。

N2(P43,现名N1b) 在乌拉尔山脉两边的萨莫耶德人(包括Nenets、Enets、Selkup、Nganasan)中广泛分布,也在一些乌拉尔和阿尔泰人群中低频或中频分布,N1b在6-8万年前诞生于西伯利亚。

Pakendorf的数据中,图瓦人27.3%(15/55),由于该SNP也和N1一样很少被检测,所以很多数据都被归类到了K中。在西伯利亚的通古斯人(Evenki)中,N2也很常见,如stony通古斯人为27.5%、yenisey通古斯为9.3%、中部地区的通古斯人为16%。 在蒙古和东北地区,如zerjal的数据,外蒙古为6%(9/149)、中国鄂温克族2.4%(1/41)、布里亚特2.5%(2/81);如XUE的数据,内蒙为0/45、外蒙为2/65、赫哲族8/45、满族2/35、鄂伦春族2/31,可以说N2在我国北方少数民族中也有一定分布,但汉族没有找到过任何N2。

N3(Tat,现名N1c) 是N的最重要的支系,在1.4万年前起源于中国西部地区,然后在西伯利亚经历多次瓶颈效应,最后扩散到东欧和北欧,分布地区从中国一直延伸到北欧的广阔地域。在欧洲人中,在芬兰人、爱沙尼亚等人群达到60%,在立陶宛、拉托维亚等人群中占50%,在俄罗斯北部人中占35%、俄罗斯中部人中占20%、俄罗斯南部人中占10%,在挪威和瑞典人中占5-10%,在德国人中占3%。俄罗斯留里克王族就是N1c1类型。

N3最高频率分布在西伯利亚,kharkov和brigitte的数据里,293个雅库特人有270人是N3,占92.2%。在通古斯人(Evenki)中okhotsk通古斯为37.5%、yenisey通古斯为9.7%、lengra通古斯为22.2%、中央通古斯为18%、讲雅库特语的通古斯人为70.7%、nyukzha通古斯人为20.5%、北部埃文人为90.9%、中部埃文人为8.3%、南部埃文人为12.9%,可以说N3在西伯利亚北部占绝对主体,南部西伯利亚则N3减少,C3c占了主体。

在蒙古地区,Pakendorf的数据,图瓦人的N3为9.1%(5/55),spencer的数据图瓦人为21.4%(9/42),zerjal的数据外蒙古人N3为2.0%(3/149),XUE数据,内蒙13.3%(6/45)、外蒙古7.7%(5/65),toru Katoh数据,喀尔喀蒙古4.7%(4/85)、乌梁海蒙古8.3%(5/60)、zakhchin蒙古3.3%(2/60)、khoton蒙古0(0/40)、derenko布里亚特蒙古为18.9%(45/238)、zerjal布里亚特为28.4%(23/81)、卡尔梅克蒙古ivan的数据为1%(1/99),Xue的数据 达斡尔族的N3为7.7%(3/39)。

在东北地区通古斯语人群,Toru Katoh满族为0(0/101),XUE的数据锡伯族为(2/41)、赫哲族0/45、鄂伦春族0/31、鄂温克族0/26、满族为0(0/35),hammer的数据,满族为0(0/52)、鄂温克族为0、鄂伦春族为1/22。基本上,N3对东北地区通古斯语民族的影响非常微弱。

在汉族、朝鲜人、日本等东亚民族中,基本没有N3。但应该注意到的是在spencer的东干人中有N3(1/40),在zerjal的西北回族也有N3(1/54),显示回族有部分来自北亚草原的血统。

Q-M242是P-M45/74的一个分支。其中,Q1(P36.2、L232)包括Q1a-MEH2/L472/ L474和Q1b-L275/314。Q1a包括Q1a1(又名F1096、F1215、F1251、F3243)、Q1a2(又名M346、L56、L57)、Q1a3-P8、Q1a4-M323。Q1b包括Q1b1-M378(包括Q1b1a-L245)。

Q1a1 包括Q1a1 a -NWT01 (又包括Q1a1 a1 -M120/N14)、Q1a1 b -M25/143。 Q1a2 包括Q1a2 a -L53/213/476/55、Q1a2 b - L940(包括Q1a2 b1 -L527/529)。

Q1a2 a包括1--L54,1a-CTS11969/CTS11970、 1a1-M3、Q1a2 a1a1a- M19、 1a1b-M194、1a1c-P106、1a1d -SA01、1a2-L804/805,1b -Z780,1c -L330/334。

Q1是指汉族特有的M120,在2008写做Q1a1。曾经有观点认为Q1是汉族特有的类型之一,但这种观点正在受到挑战。应该说,目前公布的绝大部分数据里的Q1都来自汉族(目前论文数据里找到的大致在300个左右,有270左右来自汉族)。复旦2002年的数据,北方汉族1054个人有60个Q1,占5.7%;南方汉族652人中有10个Q1,占1.5%。如马明义的四川汉族数据,341个人中有9个Q1,占2.6%。 lu chuncheng的南京汉族中,800个汉族有24个Q1,占3%。Zerjal的数据中,北方汉族Q1为4.5%(2/44)、台湾汉族1.2%(1/84)。Nonaka数据,台湾为1.1%(2/183)。

在汉族以外的汉藏语人群中,Q1也有发现,如董永利2005年白族起源一文中,在白族6.7%(2/30)、土家族3.1%(1/32)、藏族2.2%(1/46),如文波在摩梭人一文中,普米族为2.1%(1/47)。可以说,在汉族之外,Q1也是存在的,主要分布在西南汉藏语居民中,Q1不应该简单的看成汉族独有。

汉族以外发现Q1,东亚之外在东干人、巴基斯坦hazara人中找到过该类型。在东亚,在中国之外,在日本kanto地区为0.7%(1/137),冲绳2.2%(1/44),nonaka数据韩国0.6%(2/317),zerjal数据越南7.1%(5/70)。

目前比较有说服力的观点认为,Q1是1.5~1万年前进入东亚的细石器文明的创造者,他们可能是从中亚进入草原后进入东亚的,并且一直分布到整个东亚,直到大致1万年前,O各个支系的扩张,才冲淡和驱逐了他们,造成了他们只有残留在汉族和其他东亚人群中,频率非常低。

对东亚人来说,O是最大成分,O在除了西伯利亚的所有人群都有分布,而且在东亚和东南亚所有人口超过1000万的大人群中都是最大的成分(且均超过50%)。 C是其次大的,尤其是对北方人群来说,在蒙古和西伯利亚通古斯人中都超过了50%,但除了蒙古和哈萨克外,所有C占主体的民族人口基本都不超过10万,很多都是游牧和狩猎的几千人组成的小部族。 N是第三位的,但对中国西南的一些民族和西伯利亚,也是非常重要的。D的分布比较局限,只有日本和西藏有比较高的频率。 Q1只低频率出现在东亚,在任何一个人群中都没有超过10%。

7、黄种人O演化为三大支系

2.5—3万年前,O-M175后来又突变为O2O1、O3两支。

土家族为什么长得像混血

(1) 第一阶段的分化

3万年前,黄种人(蒙古人种)经过喜马拉雅山南麓,到达云贵高原西侧的缅甸后,兵分两路,汉藏O3走内陆到达云南,O2O1则走海路到达中南半岛、直至北部湾一带。

在北部湾,O2O1孕育了很长时间,终于在距今2万年前,一支O2O1变异并演化出澳泰群体O1。澳泰族群的线粒体单倍群是B4a、B4b、M7b。 澳泰群体的分化和扩张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旧石器时代的分化,首先是广西内陆的山地群体和北部湾沿海群体发生了差异。山地群体后来发展成为雒越(O1仅是统治阶层,土著可能为百濮),北部湾沿海群体沿中国海岸线迁徙而扩张开来,首先到达海南岛,形成黎族的祖先。1.4万多年前,北部湾沿海群体散布到广西东部(1万年前演化成仡佬族)、广东(侗傣族群祖先)和台湾(高山族祖先);稍后,北部湾沿海群体又有部分沿越南海岸线南下,后来发展成马来族群。

剩余的O2O1,继续呆在中南半岛原地(柬埔寨-泰国),变异演化出南亚(百濮)/澳斯特罗-亚细亚O2,并扩张散布于整个中南半岛(除缅甸北部)、中国云南省东部、广西省和海南岛。今中国的佤-德昂-布朗、缅甸-泰国的孟族、柬埔寨的高棉族、越南的京族、马六甲族、尼科巴族、印度的蒙达族都是其后代。另外,百越民族中,泰国泰族的65%、中国壮族的35.95%也是O2的后代。

此时,O3一直在缅甸、中国云南省西部积蓄力量、蛰伏待机。

(2) 新石器时代的扩张

当时,第四纪晚更新世冰期(距今7万年)不仅仅造成了海平面下降、大陆边缘延伸,另一个效应是一些不高的山都是积雪冰封,使得南岭等山脉成了黄种人向北进入长江流域的天然障碍。1万年前,冰期结束,使得黄种人大量北上,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新石器时代,农业文明的星星之火在各地的黄种人中燃烧了起来,社会发展的火车头被拉动了。黄种人的北上分三条路线进行。

南亚(百濮)民族O2的一支南蛮(苗瑶),北上经过贵州、到达四川,接着沿着长江往下走,到了长江中游(以江汉平原为中心,南包洞庭湖平原、西尽三峡川东、北达豫南豫中、东抵鄱阳湖的广大地区),这就是历史上所谓的三苗,Y染色体是O2a*,后来汉藏部落O3d-M7(O3a4)在华夏内战中落败混入南蛮成为其统治者,而南蛮的O2a1则脱离南蛮混入南部百越。 南蛮先后创造了石门皂市下层文化(为前5000)→大溪文化(前4400--前3300)→屈家岭(湖北京山县)文化(前3000—前2000)→湖北龙山文化(青龙泉三期,前2400,与中原龙山文化有较大区别)四种新石器文化。南亚(百濮)民族O2的其他支,没有随苗瑶支北上,而是继续留居中南半岛故乡。

O3沿着四川的几条大河(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北上,(另一种途径折返向西经喜马拉雅山南麓达阿富汗,然后经新疆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东进) 来到了黄河上游地区,形成了所谓汉藏(羌华)民族。

澳泰族群分化扩张的第三个阶段是中华帝国时期的流散迁徙。 闽越在汉武帝强制移民政策下,全部离开了福建,大部分到了江淮,逐渐同化于那里的汉族;小部分向广东逃窜,并最终迁徙到贵州,演化成水族。广东的南越也大规模向西北迁徙,形成了今天的侗族。 南越向西分出的西瓯和山地群体雒越融合形成壮族,唐朝时一部分继续西迁到西双版纳、南迁到老挝、泰国,征服并同化当地的孟高棉(百濮)土著,形成傣族/泰族。今壮族的17.9%、泰国泰族的10%、越南京族的7%、柬埔寨高棉族的8%、土家族的20%拥有M119。

澳泰族群北部湾沿海群体之一部,沿着越南海岸南下,来到马来半岛,征服当地的南亚百濮土著,形成南岛族群,接着向南面广阔的大洋进发。公元前3000年之后,扩散到了印尼、菲律宾。公元后又进一步扩散到马达加斯加、密克罗尼西亚[马绍尔、吉尔伯特(基里巴斯)、关岛查莫罗、加罗林群岛(波纳佩-雅普-特鲁克)、帕拉乌、瑙鲁]、美拉尼西亚[斐济、莫图、雅比姆、所罗门群岛、瓦努阿图]、波利尼西亚[新西兰毛利、乌维亚、萨摩亚、汤加、图瓦卢(艾利斯)、钮埃、库克群岛拉罗通加、社会群岛塔西提、土阿莫图、马克萨斯、夏威夷]。波利尼西亚南部群岛的棕种C含量浓厚。

今台湾高山族的90%、菲律宾马来族的38%、马来西亚马来族的31%都是O1。

上一篇 2022年12月11 17:33
下一篇 2023年04月26 19:31

相关推荐

  • 中央政法委书记是谁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指示为我们坚持团结奋斗、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重大决策部署指明了前进方向。全国政法机关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进一步增强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

    2023年04月24 221
  • 明代多少年,明朝国运600年怎么只有300年

    明朝疆域,按照最权威《明史》记载:“计明初封略,东起朝鲜,西据吐番,南包安南,北距大碛,东西一万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万零九百四里。自成祖弃大宁,徙东胜,宣宗迁开平於独石,世宗时复弃哈密、河套,则东起

    2023年03月03 291
  • 白鹿原孝文媳妇是谁,白鹿原孝文媳妇叫啥

    引言以前读《白鹿原》时,觉得田小娥的结局最惨,死后还被宝塔给压着,生前嫁给郭举人做小老婆,每天晚上被强迫“泡枣”。最后,勾引黑娃一事败露,被原路送回,而黑娃趁将其娶走,当把田小娥带回白鹿原时,因为这一

    2023年05月04 291
  • 河北为什么叫河北,为什么北京不给河北发展的机会

    有国才有家是人民心中的一个共识,若是没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和城邦的建立,为什么北京不给河北发展的机会,那么人民自然也不能够安居乐业,共享太平的生活。所以说国家对于人民来说是极为重要的,在外敌入侵的时候,国

    2023年04月13 270
  • 带土是谁,带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延晨的动漫窝:一起走进火影的世界里吧!这次给大家解读的是土哥的一生火影忍者已经完结,但是仍然克制不住的想去再看一遍又一遍。最让我们伤心难过的几个人,土哥应该是其中之一了。带土的变化可以说是让我们又爱又

    2023年04月25 230
  • 多少岁才可以结婚,2023新婚姻法18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规定,18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是成年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行为。但是在我国,成年的年龄和准许结婚的年龄是不同的,民法典第1047条规定,结婚年龄,男不得早于22周岁,女不得早于

    2023年03月21 229
  • 庞统为什么不出了,庞统出过什么计谋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在三国的诸多谋士之中,曾经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卧龙凤雏,得一人便可以得天下”。当初刘备从荆襄庙会逃命路上遇到了水镜先生,水镜先生曾向刘备推荐过此二人。直到后来,刘备果真同时得到了这

    2023年04月16 295
  • 刘备活了多少岁,三国荣耀最后一关

    三国荣耀最后一关,近日,有游客在湖北宜昌三峡龙泉湖风景区游玩时,发现一批历史人物雕塑上面标注的“生卒年份”有点不太对劲。某社交平台网曝视频截图。刘备活了63岁。汉昭烈帝刘备(161年-223年6月10

    2023年02月24 271
  • 多少劳动人民和智慧才凝结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

    一、选一选,在()里填上合适的字词。册面条口朵块把辆一()队旗一()书几()鱼一()飞机一()尺子一()石碑一()井一()汽车二、写出下列句中划横线词的反义词。1、牛车走得慢,火车跑得快。()2、乌鸦

    2023年03月31 260
  • 王进喜简介,王进喜事迹及精神

    1970年11月15日王进喜去世王进喜出生于一个贫苦家庭,玉门解放后成为一名新中国石油工人,因用自己身体制伏井喷而家喻户晓,人称“铁人”。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从195

    2022年12月11 281
  • 85年的多少岁

    2、同样85年,属牛,04年高考没考上,复读一年,05年考个三本,平平淡淡念了四年大学,09年毕业,误打误撞在上海进入房产中介行业,后转战郑州,做分散式长租公寓至今,两套房(按揭),一辆车(按揭),两

    2023年03月04 216
  • 启功是谁,谁是启功先生

    启功(1912.7.26—2005.6.30),姓爱新觉罗,字元白,满族虽然是大清雍正皇帝第九世孙,确半生没有自己的居所,一生奉献教育事业,在书法和绘画都有很深造诣,2002年10月起担任西泠印社第六

    2023年04月30 301
  • 唐朝存活了多少年,唐朝存在了800多年

    我们今天一起来看看历史上的朝代,唐朝存在了800多年,中国古代的朝代还是有不少的,说到宋朝唐朝,大家都会想到的是经济非常的发达,老百姓的生活非常的富裕,其实,这些都只是一些表象,那么,这些所谓的伟大的

    2023年04月10 272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