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越《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那时披头士很红。他们1965年去美国演出。当时鲍勃·迪伦刚有点名气。列侬特别喜欢他,就把迪伦叫到他的旅馆。迪伦就去了。迪伦旁边站着经纪人,但他随手从兜里掏出一把大麻,就开始抽。当时披头士的经纪人就很

“那时披头士很红。他们1965年去美国演出。当时鲍勃·迪伦刚有点名气。列侬特别喜欢他,就把迪伦叫到他的旅馆。迪伦就去了。迪伦旁边站着经纪人,但他随手从兜里掏出一把大麻,就开始抽。当时披头士的经纪人就很紧张,因为周围有‘朝阳群众’。

迪伦很惊讶地问,‘你们没抽过吗?’列侬说,‘我们真的没抽过。’迪伦说,‘哎,你们不是有首歌吗?当我看到她的时候我就高了、高了、高了

但是,披头士这几个人里,列侬比较叛逆。他一看有同龄人在抽,于是自己也抽。但他要提防‘朝阳群众’。他就让经纪人拿浴巾把所有门缝和窗缝都堵得严严实实,才开始点了第一根大麻烟。也就是说,是迪伦把披头士引坏的。” 袁越分享了一则八卦,引起了现场阵阵笑声。”

披头士

也许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袁越这个名字,但不少人熟悉他的网名“土摩托”。他是生物学硕士、乐评人、作家、《三联生活周刊》特约撰稿人。他曾就转基因问题跟众多微博大V“车轮大战”;他也发表过《土摩托看世界》系列,写他的旅行见闻;他也写过科普图书《生命八卦》;也写过嘻哈文化史《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而袁越的《来自民间的叛逆》则是他最早的一本书,也是国内较早的系统介绍美国民谣和嬉皮士文化的著作。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TRgoZaZFWvXmnsQJZd9Dw 密码:ef1y 书名: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 作者:袁越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8 页数:282 内容简介:不管专家们承不承认,嘻哈。

袁越《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1月5日,在《来自民间的叛逆》再版之际,读库邀请袁越和台湾乐评人马世芳在郎园·vintage举办了一场“嬉皮流水·嬉皮士文化的精神内核”的座谈。他们以六十年代美国民谣为切入点,剖析嬉皮士文化对现代生活造成的影响。

嗓子不是评判音乐的唯一标准

马世芳十几年前就开始从豆瓣里看大陆年轻人写的乐评。他曾震撼于大陆年轻人经常一写一大篇,宏论滔滔。但是在震撼感过去之后,他发现很多文章的基本假设都是错的。很多文章的激情胜过说理。那是因为在一个资讯相对比较荒芜的时代,大家写文章必须要有这样的激情,才能补充资讯不足的劣势。

一位教育家说:“细节是一种创造,细节是一种动力,细节表现修养,细节体现艺术,细节隐藏机会,细节凝结效率,细节产生效益,细节是一种征兆。”细节决定着成败。 细节决定成败,让我们关注细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成功。 《福。

但当马世芳读到《来自民间的叛逆》时,他觉得耳目一新。因为袁越有一分证据说一分话,考证详实,有凭有据,前后逻辑关系很清晰。“那么厚的书,全都是干货,”马世芳说:“我佩服得五体投地。我没法像理科生那样下死功夫,我觉得我还是写写我的抒情文章就好。”

《来自民间的叛逆》作者: 袁越,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出品方: 读库, 2018-11-6

在那个时代,袁越“孤军奋战”。在完稿之前,也没有读者给他提过意见,而且他同时还在念学位。马世芳很好奇,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热情,让他对美国民谣和嬉皮士有着如此强烈的表达欲呢?

面对马世芳的盛赞,袁越有点不好意思。他说,他写这本书,不是因为有着理科生的逻辑,而是因为他真的喜欢,书里有刺激到他的地方。袁越在出国读书之前就很喜欢音乐,比如崔健、罗大佑、童安格。他在中学时也听过鲍勃·迪伦,如《答案在风中飘》。等他到了美国时,袁越买了一个鲍勃·迪伦的精选集,放给他的美国室友听。他室友跟他说,“《答案在风中飘》不好听”,就跳过了放另外一首歌。“我当时非常震惊。”袁越说,“我当时的世界观是,音乐是有好坏的。这音乐是好的,我们肯定都会喜欢,这音乐不好听,就肯定没人喜欢。我很惊讶于发现这个人怎么喜欢这么怪的歌?吵吵闹闹的,也不好听。”

鲍勃·迪伦

袁越回想,这也许是在那个年代,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很流行,大家对歌手的嗓子有着很高的要求。到现在,电视节目选歌手,飘的作者及作品简介,都是选谁唱得好。这个美国室友给了他世界观上的刺激。“原来这个世界比我想得要复杂得多。我们的音乐审美也很复杂,嗓子不是判断音乐的唯一标准,嗓子的好坏也是非常复杂的。比如,迪伦早期的那些歌,有大量布鲁斯在里面。那时迪伦只是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嗓音却非常老。那是因为他想学美国老黑人那个嗓音。旋律也不是很悦耳。而不悦耳只是不符合我们的审美观”。袁越说。这也是那时他写这本书的初衷。在那个资讯相对荒芜的时代,他花了七年,想将这个世界的丰富性介绍给国内的读者。

叛逆的美国民谣?

其实一开始是一种传承

1、作者简介:吴承恩,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他生于一个由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

嬉皮士则更大地冲击了袁越的世界观。“嬉皮士反对一切的东西,我们赖以为自豪的东西:勤劳、爱家庭、忠贞不二、爱国,所有这些都不对了,这些是我更大的刺激。”

袁越认为,现在奉为嬉皮士经典的《在路上》,其实早在美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有类似的文学了。因为美国的地方非常大,有很多荒野,公路十分发达,汽车旅馆很多,所以能生活在路上。此外,对于美国民歌来说,美国的乡村文化很强势,再加上黑人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乡村音乐就这样被孕育着。袁越举了一个例子,在《泰坦尼克号》中,露西在三等舱里面看到的舞蹈,是爱尔兰的舞蹈,这也是美国民歌最早的基础。

马世芳认为,最早的美国民谣复兴运动,并不是为了创新和叛逆,而是为了传承。欧洲的乐器随着移民被带到了北美洲,因为漂洋过海,他们只能带一些小的,比如小提琴、斑鸠琴和吉他。然后他们发展出了不同于欧洲民谣的音乐形式。在底层,黑人白人分隔的界限并不分明,他们的音乐互相影响渗透。这些在猫王之前就已经发生了。

在罗斯福新政里面有一项政策,就是采集民间歌谣,这让美国意外地留下了民间音乐的素材。因此在五六十年代,那一辈年轻人忽然发现,他们爷爷奶奶那一辈有着许多原始和本真的音乐,这变成了他们“精神的原乡”。于是,那些民谣歌手会去模仿那些老黑人。所以,最早的美国民谣复兴运动,他们念兹在兹的不是创作振聋发聩的原创曲,而是想把老祖宗断了的歌谣传下来,他们精细到连腔调都要模仿。后来,这才成为他们原创的养料。这是一种通过“返祖来叛逆”。马世芳认为,这跟二战后,美国变成一个强国的过程中,丢掉了一些美国年轻时代的珍贵价值观有关,所以年轻人要从爷爷奶奶那一辈中去寻找养料。

流行文化崛起其实与政府背后的推动有关

袁越认为,美国当时作为新兴霸主,要挑战英国的文化霸权,所以美国要发展自己的文化。我们看到很多来自民间的文化,其实这背后都有政府的推动。

马世芳表示赞同,政府的角色其实远比大家想得要大得多。罗斯福新政对民间音乐的保留,使得国会图书馆有很多珍贵的民谣录音。马世芳回忆道,他在大学时代听的很多美国早期的民谣,就发现它们很多来自美国国会图书馆的档案。

马世芳认为,其实英国当时是一个没落的帝国,给大家的印象很陈旧。但是后来,伦敦就成了全地球最“潮”的首都。这是因为英伦音乐成了全世界年轻人最时髦的东西,这也带动了时装、电影和其他周边文艺的火爆。英国政府发现,文化输出有钱赚,还能赚外汇,因此也用国家力量支持。其实,这就是现在我们各国都在学习的文化创意产业。

而且,英国政府对摇滚巨星们征的税是极其不人道的。披头士有一首歌,叫《Taxman》,这是乔治·哈里森

写的。第一句就把税率唱出来了,“Let me tell you how it will be,There's one for you,nineteen for me”。(让我告诉你该如何缴税,你留下1元,我收走19元。)马世芳调侃道,也难怪那么多英国巨星要逃税。

科技进步也改变音乐的形式

马世芳补充道,探讨六十年代民谣的流行的原因,我们不能忽略科技进步的力量。19世纪末,留声机才开始商业化。而广泛使用电力驱动的录音器材,要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而且,录音器材的体积,要从庞然大物到可以塞进一辆汽车的后备厢里,才能让田野录音变得可能。这也是罗斯福新政时,收集民谣的科技条件。

而且,音乐载体的革新也影响歌曲的长度。在每分钟45转的单曲小唱片时代,A面和B面都只能装一首歌,每首大约三分钟。但是为了音质更好,很多歌控制在两分钟左右。A面一般是主打歌,B面一般是附赠的一些不太好卖的、奇奇怪怪的歌。所以直到现在,我们仍有“B-side”(B面)这种说法。

后来,随着LP唱片的普及,一般唱片的一面可以放二十几分钟。这就让一些音乐人有机会把LP唱片变成他们创作的载体。他们用唱片的整整一面去创作曲子。他们不走电台“打榜”的路子,而靠卖唱片赚钱。此外,fm电台的革新也影响了音乐的形式。虽然fm电台传播的范围弱,但音质好,可以放立体声,有些DJ就开始利用fm的系统,播放一些不“打榜”的歌,比如他们会播放18分钟的歌,或者播放五小时的实况音乐专辑。这样,一个地区的亚文化社群意识就被慢慢培养起来了,围绕电台,亚文化群体就形成了一种向心力。

另外,音响系统的革新也让户外摇滚音乐节变成可能。当时很多摇滚现场的实况,都是在俱乐部录的,因为场子大了,音质一塌糊涂。在1967年,人们才开始用当时最好的音响来尝试户外摇滚现场。有了1967年的试验,才有1969年的著名的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伍德斯托克音乐节

袁越提到,那个年代的很多歌曲前奏都很长,是因为那是为抽大麻的人服务的,他们有些人要保持五小时的“high”。所以,音乐的形式跟当时所有的因素都有关,不止科技。现在的歌,前奏一般都不能太长,因为大家手指一划就能换歌了。

毒品与民谣怎么勾连上的?

马世芳首先

袁越说,他开始也很惊讶于LSD跟美国政府之间的关系。嬉皮士文化应该是反主流、反政府的,怎么会跟CIA有关呢?在五十年代时,美国感到自己在创造力上落后于苏联。因此美国政府投资了科学机构,研究如何提升创造力。其中有一派科学家认为,药物可提升创造力。LSD就是他们合成的药。这种药物,只用十微克,就会产生很强烈的幻觉:你会觉得周围的东西都是活的,你会听到颜色,看到声音,脑子会很混乱。

蒂莫西·利里

袁越调侃道,虽然鲍勃·迪伦受得更多是“垮掉的一代”的影响,但我们可以发现,在迪伦刚出道的时候,他的第一张专辑封面是一脸“小鲜肉”的模样。第二张专辑封面搂着女朋友,但还是“小鲜肉”模样。从第三张专辑开始,到“blonde on blonde”后面就“疯了”。披头士被鲍勃·迪伦“带坏”之后,他们也从“小鲜肉”变成了“老大叔”。我们可以对比他们“The Red Album”和“The Blue Album”就知道了,那是在同一个酒店拍的。

“The Red Album”

“The Blue Album”

袁越还提到,《飞越疯人院》的作者肯·凯西

跑到斯坦福大学的精神病研究所里面当LSD的实验者。在实验结束后,他在那里当清洁工,偷LSD回家服用。他写的《飞越疯人院》的背后就跟LSD有关。在他赚到稿费之后,他在旧金山买了房子,经常邀请文艺圈的名人来开LSD派对,而他们服用的LSD,由斯坦利三世

那里买来的。

斯坦利三世是《绝命毒师》里“老白”的原型,不同的是,“老白”懂技术,斯坦利三世找伯克利大学的高材生帮他制作LSD。他对LSD有宗教般的狂热,他制作的成品比很多大公司制作得还好。而且他给自己的LSD定价2美元一剂,从不涨价。他免费散发的比卖出去的还多。比如,在他的派对里,他给每个发的苹果里都打一针,门把手都撒一点,所以很多观众都被动的“high”了,加上他买了最好的音响系统,放摇滚歌曲,让这种体验无限放大。在这样的带动下,波澜壮阔的反主流文化才开始兴起。

袁越《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没有嬉皮士。

就没有今天习以为常的很多观念

袁越认为,我们不要被主流的宣传蒙蔽,只是觉得嬉皮士就只是避世、不洗澡、不劳动。其实嬉皮士的很多观念变成了我们现在习以为常的观念。比如,服用了LSD的人,因为大脑里的神经细胞链接方式在乱搭,很多物理经验会不存在,你会觉得世界都是活的、一体的,而世界同一,在各国纷争的时代,是比较新鲜的想法。

琳·马古利斯

旧金山嬉皮士运动元老级人物斯图尔特·布兰德,曾在旧金山发起过一次公民请愿活动,敦促美国航空航天局

向全世界公布宇航员从太空拍下来的地球照片。1968年,NASA公布了“阿波罗8号”上的宇航员拍下的一张地球照片,这张照片让大众意识到地球并不是世界的中心,而只是茫茫宇宙中的一个小小的避风港,如果不用心保护,人类就没地方住了。此次事件直接导致了“国际地球日”,增强了人们的环保意识。

斯图尔特·布兰德

袁越指出,从现在的眼光来看,在美国,环保、同性恋、不上班、丁克、不结婚、男女平权、种族平权等似乎都被广泛接受,但这些观念在美国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很多还是禁忌。这都是六十年代那批人的努力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去了解那批人的过程和经历。他们还直接影响了当代的硅谷精神,包括互联网的开放性。

内容简介:《三联生活周刊》资深主笔袁越(土摩托)七年走访全球转基因种植大国,通过征询全球顶尖生物领域科学家,深度访谈各国转基因政策制定者,深入各国转基因种植现场,用最生动、直观的方式,让我们了解到转基因产品在各个。

但袁越并不认为嬉皮士文化就是百分之百好的。震惊美国的“曼森杀人案”就是一个例子。凶手曼森随机杀人,让警方摸不着头脑。他是披头士的粉丝,他认为披头士的《白色专辑》给了他信号。袁越认为,这是从一种粉丝文化,变成了一种扭曲的价值观。马世芳则认为,其实他误解了披头士的意思,让那张专辑变成了“神谕”。此外,1969年,滚石乐队演唱会上发生了惨案,被世界上第一部摇滚纪录片《Gimme Shelter》记录了下来。这或许是嬉皮士时代结束的标志。因为很多人心中“爱与和平”的信念在那时破灭掉了。

现如今美国的嬉皮士过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呢?袁越曾探访过北加州的一个嬉皮农场,这个农场从1968年就开创了。农场里面住着很多好玩的艺术家。他们与世隔绝,一年下山一次。在山上,他们养鸡养鸭、挤山羊奶。嬉皮士们现在已经跟主流没什么联系了。但是他们曾经的理想和观念却早已融入了主流。袁越想记录的就是这些当年民间的“刺头”,而民谣只是他们的一种表达手段罢了。

作者

袁越《20世纪最后的草根艺术》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徐悦东;

编辑

覃旦思;校对:翟永军

上一篇 2023年04月17 04:44
下一篇 2022年12月18 14:10

相关推荐

  • 鲁迅《鲁迅全集(第十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导言:鲁迅,他生于1881年,死于1936年,但他的身影至今还活跃于各大社交媒体平台,与他同时期的文人,风头没有像他这么强盛的。因为爱骂人,他的语录被网友不断引用,几乎已经失去原貌。举个例子,在《故乡

    2022年12月13 263
  • [加]优素福·卡什(YousufKarsh)《卡什肖像经典》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名家名作鉴赏,是提高摄影技巧的一条快捷的途径。也是纵观世界自媒体最新推出的一个自创栏目,作为纵观世界自媒体的作者,我首先是一个摄影师,在几十年的摄影经历中,我感觉摄影不仅仅需要用相机多拍摄,同时也需要

    2022年12月17 245
  • [日]大山旬《基本穿搭》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2020.05.20,B站发布了视频《入海》,毛不易的歌声加上接地气的“后浪”,献给即将和已经毕业的人。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没想到就这样各奔东西。“还有说不完的话,风催着我们出发,把笑和泪都留下,留在

    2022年12月18 269
  • 千古词帝是谁,哪位词人被称为词帝

    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史称李后主。开宝八年,宋军破南唐都城李煜降宋,被俘至汴京,封为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后因作感怀故国的名词《虞美人》而被宋太宗毒死。李煜虽不通政治,但其艺术才华却非凡。精书法

    2023年04月26 213
  • 杨树多少钱一吨,2023年杨树价格

    “我意识到了滥伐林木的行为是错的,我自愿以补植林木的方式履行赔偿义务...”这一幕出现在大同区人民检察院咨询室内。据悉,2023年杨树价格,这是该院首次以诉前和解的方式办理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

    2023年03月17 209
  • 称为什么,人们把什么称为什么

    今天是农历正月初五俗称“破五”一、古代官员:1、文官:微臣,小臣(对皇帝),下官(对等级比他高的官),老臣(自己年龄大)。2、武官:末将(对等级比他高的官)。3、贪官、宦官:奴才,小的。二、古代男子:

    2023年04月22 201
  • [日]久坂部羊《院长选举》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对于普通人来说,对于一所医院职工之间会发生的事情可能不太了解,但对于本身是医务工作者的人来说,医院里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都暗暗在我们心底。作者久坂部羊。作为一名日本医学院毕业的医师,他把一些不为人知的故

    2022年12月18 211
  • 1956年的2分硬币值多少钱,1956二分硬币单枚回收多少钱

    1956年的硬币,是我国发行的第二个年份的硬币,这个年份的硬币,包含了1分2分和5分钱,1956二分硬币单枚回收多少钱,其中2分是开门币,也就是1956年开始,才铸造2分硬币!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讲一讲

    2023年03月31 201
  • [法]让-雅克·卢梭《政治制度论》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与后来的德国唯心论哲学相比,或者与同时代的苏格兰道德哲学、经济学相比,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似乎没有什么系统,他们的论述算不上公整,也没有深刻的知识论和逻辑学,所以很多人不把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视为严格

    2022年12月05 285
  • [日]乙一《失踪假日》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不知不觉。暑假已逐渐接近尾声。这个时候。将《失踪假日》看完。最后消失的3000万日元(约180万人民币)感觉应该是有着贤惠良母心的邦子留还给奈绪做私房钱的。也就是照顾她。感觉邦子一直就是妈妈般存在的温

    2022年12月18 210
  • [日本]河合隼雄《心理治疗之路》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套用赫尔曼·艾宾浩斯的话语:“心理学有着长久的过去,但是却只有很短的一段历史。”这段历史几乎全是西方科学文明成果累计上去的,有着众多经典的心理学实验范式。在临床上,欧美由于医疗报销对更疗愈效果更快捷有

    2022年12月05 281
  • 刘后一《山顶洞人的故事》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数字之谜》通过讲故事,山顶洞人为什么叫山顶洞人,猜谜题的方式,让孩子学习把握每个数字的“小脾气”。题谜进阶由易到难,原来解数字谜题也不难!本书通过几个小朋友的游戏、玩耍、提问、解答,将枯燥、深奥的数

    2022年12月06 255
  • 茶叶有多少种类,怎么辨别茶叶的种类

    中国是茶叶的发源地,茶文化更是国人的骄傲,茶叶经过4000年的发展,越发兴盛,更是传到了世界各地,许多人都会在闲暇时找一处安静舒适的地方,怎么辨别茶叶的种类,约着好友喝着清甜的茶水来放松自己。,1.碧

    2023年03月31 211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