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瓦尔特·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吉田喜重的《告白的女优论》:人模、目光与场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的方法论导言中,本雅明写道。“通过其中介角色,概念让现象得以参与理念的存在……通过理念来完成对现象的拯救,这也就完成了以经验为手段来表

吉田喜重的《告白的女优论》:人模、目光与场

[德]瓦尔特·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在《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的方法论导言中,本雅明写道。

“通过其中介角色,概念让现象得以参与理念的存在……通过理念来完成对现象的拯救,这也就完成了以经验为手段来表达理念。因为理念不是在自身表达自己,而是仅仅在概念对物的元素的组合中表达自己。而且它也就如此形成了元素的构型。”

“通过其中介角色,概念让现象得以参与理念的存在……通过理念来完成对现象的拯救,这也就完成了以经验为手段来表达理念。因为理念不是在自身表达自己,而是仅仅在概念对物的元素的组合中表达自己。而且它也就如此形成了元素的构型。”

书名:无法扼杀的愉悦 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陈敏 豆瓣评分:9.1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6-10 页数:285 内容简介:本雅明是一位情理并重的“读者”。在从文字里探索世界、解读文明的过程中,。

[德]瓦尔特·本雅明《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本文所主要引用的影像素材来源于吉田喜重执导的作品《告白的女优论》(告白的女優論,1971),电影非连续性地讲述了三名女演员在一部同名电影开拍前两天发生的故事。该作品正好处于喜重连续执导长篇电影的最后一年(全盛期之末),以及其执导所谓“日本近代批判三部作”的时期,即《情欲+虐杀》(エロス+虐殺,1969),《英雄炼狱》(煉獄エロイカ,1970),《戒严令》(戒厳令,1973)之间。作为共通点,这四部作品的职位担当中,摄影都是长谷川元吉,音乐则都是一柳慧。此外,这四部均是以实验前卫、孤高难解著称的ATG作品(2),而《英雄炼狱》作为其中最非商业的代表,是ATG作品观众动员排行榜的倒数第三。

在介绍了作品的基本背景后,我将依前述的架构展开本文。

一、人模(The Human Model)

我从罗伯特·布列松那里拿过来“人模”这个词,但用法又与他不同。对于布列松来说,人模对立于演员,是“存有而非表现”(3),相比于演员来说剥离了戏剧性、情绪化的表演。但在《告白的女优论》中,演员的演技有时甚至被过度夸张了,非真实性反而被强化,成了全然的谎言,但这种谎言助长了该作的后设性。ATG电影往往成本较低,有时会采取如舞台戏剧片般失真的人工化的布景,而在该作中,除了主要演员和必要配角外,几乎取消了一般群演的存在。诚如佐藤忠男所言。

在本文中,我使用人模这个词仅强调其存有性,Ta是占据了空间的一个客体,“你为Ta指定动作和说话。Ta给回你一个实体(由你的摄像机录下)”(5),这也暗示了人模作为一个对象可以被摄像机任意处置、根据调度被缩减为一个纯粹在场者的可能性。在《告白的女优论》中,人模在框架间穿梭,持续进行着入框又出框的游戏,并且不断地被框架切割、剪裁;喜重又往往把人模编排、组织在画面的下半甚至推至四角,在画面上留下大量的负空间。

作者简介:瓦尔特•本雅明(1892—1940),德国文学家、思想家,因其博学和敏锐而享誉世界,被视为20世纪前半期德国最重要的文学评论家,被誉为“欧洲最后一位知识分子”。著有《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德国浪漫派的。

……

全文见:

书名:《德意志悲苦剧的起源》作者:[德]瓦尔特·本雅明 译者:李双志/苏伟 豆瓣评分:8.9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3-1-1 页数:352 内容简介:本书是本雅明的代表作,作者在本书上所耗费的心力,所寄托。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 03:47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 11:56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