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法兰斯瓦·普拉斯《最后的巨人》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我想要睁着眼睛梦想”第一次读《欧赫贝26国幻游记》时,觉得被唤醒了几年前读《哈扎尔辞典》时类似的微妙的新奇感,这种感觉已经在我日渐贫瘠的阅读经验中缺失很久了。之后从平装本到台版,通读校对稿子,前后记

“我想要睁着眼睛梦想”

第一次读《欧赫贝26国幻游记》时,觉得被唤醒了几年前读《哈扎尔辞典》时类似的微妙的新奇感,这种感觉已经在我日渐贫瘠的阅读经验中缺失很久了。之后从平装本到台版,通读校对稿子,前后记不清读了多少遍。每一遍依然觉得新奇。心底那隐隐的期待被满足的同时,又有些怅然若失。

它唤起的不仅是阅读的好奇,也是一种类似“前往未知国度的旅行”的好奇。就好像你在决定去一个从未到访过的国度旅行前,你会满怀对它的期待与好奇,会去查阅有关它的一切书籍,既想了解更多,又害怕被剧透得彻底。在普拉斯这里,不需要有后者的担忧,因为你心知,他所描述的这些国度,你今后永不可能抵达。

于是合上书卷时,心里生出无法弥补的遗憾:我永远也没办法真正踏足这些国度。我没办法去到沉睡于白昼与黑夜交界之处的瓦拉瓦河,买一瓶睡眠贩子贩卖的夜流之水,以治疗永久的失眠并换来一夜好梦;也没办法去到眩晕城,在洞穴深处温暖的彗星小酒馆喝一杯末日的酒;没办法去以贩卖故事为生的星砾之国,见到贩卖沙漏故事的说书人与剧院篷车的表演,试试用自己的故事换几个银两;没办法到一年一度,日期未定的“不期集市”,一睹亚马逊女战士的美丽容貌,并远远听见她们轻唱“苏醒之歌”,看皑皑白雪中往事及话语如雪花纷落。

当然还有欧赫贝岛。

一、作者简介: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年1月29日-1944年12月30日),1866年生于法国克拉姆西,思想家,文学家,批判现实主义作家,音乐评论家,社会活动家,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20世纪上半叶法国著名的人道。

“欧赫贝是一座岛,状似一圈冠冕放在海上,占地如一个王国般辽阔。白色的峭壁笔直险峻,想要翻越简直难如登天。……在内陆与环形峭壁之间,一圈浓雾终日弥漫。如果没有盲人协会协助带路,绝对走不出来。那是薄雾之河。日升潮生,日落潮落。欧赫贝的气流,从非常遥远的海上就能看见,迷信的水手们都说那是岛之‘吐纳’。”

欧赫贝岛

欧赫贝就处于这块想象大陆的中心。它是地图之岛,由宇宙志学者统治。探险者、发现家们在盲人协会的带领下穿越薄雾之河,对内陆进行探索,女制图师们根据他们的道路手册与探险记录,更新存放在欧赫贝岛中心的“母图”。母图记载着欧赫贝岛的一切瞬息变化,天空到海底,一切珍禽异兽,云霞溪流,内容极尽细致。

欧赫贝的作者是法国著名作家法兰斯瓦·普拉斯,有朋友可能知道他的《最后的巨人》这本书,曾经获得过十几项文学大奖。 《最后的巨人》插图 2012年,这套书获得博洛尼亚国际儿童书展唯一文学类大奖。 2014年,它还分别获得国际安徒生奖与林格伦。

只有被禁止看视的薄雾之河,是这片地图上唯一的留白。宇宙志学者欧赫德流士违反欧赫贝岛的神圣律法,在没有盲人协会带领的情况下,强渡薄雾之河,并且写下了《薄雾之河地志集》。由此,他声名扫地,并接受了最严厉的审判,遭受流放的命运。

竟三次搬家:第一次搬到了墓地边,孟母发现孟子总爱学着大人哀丧;于是从墓地边搬到了市场附近,不久孟母又发现孟子学习商贩叫卖;就这样,孟母第三次带着孟子搬家,这一次他们住在了一所学校旁,孟子便学着读书人念书、写字。

牛b普拉斯怎么来的,根据字母“i”的形状,普拉斯创造了靛蓝双岛。靛蓝双岛中的“圣岛”,就是字母“i”的那一点,永远无人可以抵达的一点,相传它是亡灵的归处——只有死者的灵魂可以跨越生者身体的局限。“靛蓝”是近似地平线的颜色,那抹颜色勾引着旅人们出发的冲动,唤起他们踏足未知之境的渴望。

被流放的欧赫德流士偶然从朋友科尔内留斯口中得知“圣岛”的存在,就毫不犹豫地踏上了寻找它的路途。一直到故事的最后一章,在字母“Z”所代表的“季佐特国”,欧赫德流士意识到自己穷尽半生寻找靛蓝双岛的旅途终究是一场空,露出悲伤的笑容,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老老实实地活着就好?”

他忘了,在欧赫贝岛,面对法庭对他强渡薄雾之河的质问时,他已经给出过回答。“我喜欢睁着眼睛梦想。”

无法抵达的“远方的蓝”

在我最为向往的瓦拉瓦河。过去它由黑夜与白昼之王分别统治,人们只靠河流的怒潮判断节气。在没有钟表的年代,这里的时分就如同河流的发源地北方沼泽一般暧昧而混沌。“天色永远分不清白昼或黑夜。睡眠症侵袭整片沼泽地,患者永远漫无目的地梦游。”睡眠贩子行走在河边,贩卖着有助于睡梦的夜流之水,金色的信差鱼在河流中游动。瓦拉瓦河的居民们最盛大的节日,便是白昼之王与黑夜之王权力交替的时刻。

文中描写的中心人物是一个地下党员的女儿.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残酷地逮捕屠杀地下党员,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这姑娘的父亲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追踪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惊惶。

不仅是沾染时间之流,甚至是驯化时间,而后被时间驯化。

“世界各地的人都来看这座钟。每到整点,每到半点,钟声都会响起,宣扬它的分秒不差及精细运转,令人赞叹称奇。匆匆飞逝的时间,变幻无常的时间,终于被拴住了,终于被驯服了,绕着轴心行进。城里有一颗心规律地跳动,调节安排所有活动,为每个人计算相同的钟点。即使大雾弥漫,仍听得见正午钟响……而城市本身,则失去了些自在悠哉。工作,工作……时间能被衡量了,于是再也没有人想浪费一分一秒。”

这个故事发生之后许久,在河川的一道枯竭的支流里,一名渔夫从淤泥中拉出一尾尚未完全腐烂的猫鱼尸体。那是一尾非常独特的鱼,鱼鳍和鱼背的部分,斑驳地镀有金箔。渔夫用随身小刀,极有耐心地刮着鱼尸,手掌心里收集了细薄的金色鳞片。

“那是古老光阴残留下唯一的事物。”

在最新发现的大陆终极石沙漠上,十几个国家带着最新的机器,开启一场军备竞赛。谁最先抵达沙漠尽头,这块大陆就归谁所有。这些驾驶着蒸汽机械怪兽的人们不会意识到,从他们身边路过的土著巫师,手中抱着的那小小的羊皮囊中,装着即将埋葬他们的龙卷风。在巫师的眼中,这些奇怪的喷着蒸汽的怪兽,不过是长着触角的巨型昆虫。

而那些更加不幸的流落食人岛屿的船长水手,尸骸都献祭火山口,只留下骇人的关于济诺塔的传说。

欧赫德流士一心寻找圣岛,却意外来到季佐特国,为他一生的流浪画上终点。看起来像是印第安人的季佐特族,仍然奉行着最原始的足行之礼。

普拉斯在08年为中文版所写的序言中提到:

“(季佐特人)他们尊奉‘足行之礼’:尽可能地在大地的表皮上留下最轻柔的痕迹。在他们行经过后,足印之处甚而长出花朵。那是一群与大地和谐共生的人类。我希望这三部书最终能停驻于这个意象上。”

诗人商禽说过的类似的话。他说人死以后,会回到世界上来找他的脚印。痖弦说,听他这么讲过以后,我走路的步子就会重一些,怕以后回来找不到——尊奉“足行之礼”的原人们用赤裸的脚掌去感受观看的,和我们如今每天所见的瞬时万变的,真的是一个世界吗?

现代人类似乎更信奉“雪泥鸿爪”。所谓生命或时间,不过在雪地上留些些微的印痕。一片新的雪花落下,雁痕即消失不见。

对于像普拉斯这样的作者而言,花费十年的时间努力留存下的,却是一整段纯真的光阴。是“对抗现实岁月快速流逝之有力保证”。

[法]法兰斯瓦·普拉斯《最后的巨人》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如果说是凡尔纳开启了“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的奇异旅行”之先;康拉德描述大航海时代伴随探险者的脚步而来的殖民与征伐,文明与愚昧,殖民者内心与原始土地深处的黑暗深渊;至卡尔维诺《看不见的城市》,靠片段式的言语建立起虚构城市的一个个剪影,幻想的旅行终于显得轻盈;《想象地名私人词典》以严谨的摘录形式,尽可能多而全地展示出幻想文学史上出现过的神奇之地;《欧赫贝26国幻游记》却是借助图文搭建起一片流动的想象的大陆,旅人们行走期间,随手摘取一片,都可珍藏入回忆。

普拉斯不仅仅是在唤起人们对“别处”的向往,更是极尽可能地满足人们对“别处”的想象。

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序文中所说:“在今天,‘别处’可以说已经不再存在了,整个世界趋向于变得一致。”普拉斯所描绘的,也是“别处的大陆”。某种程度上,《欧赫贝26国幻游记》的读者就是《看不见的城市》中那位忧郁的皇帝,普拉斯则是那比来自威尼斯的商人更尽职的讲述者。他带回的城市是“可见”的。

在言语无法抵达的地方,普拉斯用画笔满足我们这些可怜皇帝“睁着眼睛梦想”的妄想。

(B)巴拉巴卡国的芦苇荡

十篇中《狗·猫·鼠》《阿长与<山海经>》《二十四孝图》《五猖会》《无常》《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父亲的病》七篇,为回忆童年生活,让读者看到鲁迅先生故乡的民俗风情,也见到当时人心世道。《琐记》《藤野先生》《范爱农》乃人生怀。

(D)擂鼓沙漠

(G)巨人岛的探险

(O)欧赫贝岛的蓝

(W)如果有可能,我想长居半年的瓦拉瓦河

有关瓦拉瓦河的地志学报告

去年六月,主编从书架上抽出来其貌不扬的一本,说我们签了这套书,你要不要做?那是三本中的第三册,R-Z。也因为它的其貌不扬,我没抱太大期待,只随手翻了一下,没想到就坐在工位上看了一下午,晚上下班带回家继续读到深夜。

因为平装本早已绝版,在孔网动辄炒到四五百一套的价格,哪怕我和主编说了“我来当它的编辑吧”,也并没有钱可以买到样书。所以后来在同样是法兰斯瓦·普拉斯忠实读者的朋友家中,借了第二册及《最后的巨人》来读。

这是一位不仅见过普拉斯,家中还有普拉斯专门送给她的淡彩签绘的令人嫉妒的朋友。

老实说,读完平装版的两册,我真实的想法是“装帧实在有点对不起它的内容”。直到决定用陈太乙的译本后,收到时报寄来的两套台版样书。觉得“台版的装帧排版都很好”,心里依然暗暗在想:“要做出比台版更好的版本才可以。”

——同样都是基于一个入职不久的编辑不知天高地厚的心情。

手头上还有两套法语版的样书,装帧样式区别都很大。那时我并不清楚,作为成品的内地版“欧赫贝”会叫什么名字,又会是什么样子。几乎只是怀着一股朴素的愿望,“要对得起它的内容才可以”。

在编辑的过程里,做每一个决定时都很忐忑。读者只需要看到一本书最终呈现的结果,不用去想每一个环节都经过设计、排版、印制、编辑怎样辗转摇摆失眠尝试。而这过程正是让我真实地体会到当编辑的责任与意义。在“做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人,都承担着这样的责任与意义。

“编书是一个迷人的职业,极端点说,是在做一件‘无中生有’的事。因为一本书本来是不存在的,或者不会以这种方式存在,因为你的原因,它以这样的方式存在了,特别好。(甘琦)”

版本对比

定价:48.5×3册,已绝版,孔网价100+单本

台湾时报版,定价380台币每本。右下角为后浪版、台版、内地版开本对比

两册,软精装带封套。定价49.5欧。缺点是做成两册后单册太过厚重。封套没有切口。

装帧设计上我自己比较偏爱的一版

译本与编校

并没有太多犹豫就决定了沿用台版陈太乙的译本。

转word格式,繁转简,查漏,前后花费了大概半个月的时间。之后的两个月便是幸福的校对时间:桌上永远堆着它的稿子,只要在看它,就觉得很有成就感。校阅的过程见仁见智。为了“两座湖”中的“座”到底要不要改、“(面饼)就像是一块滋味无穷的旅程”中的“块”要不要改成“段”……这样的小问题,和终审争论了一番,最后的结果是都保留了原译。既然决定用陈太乙的译本,也就是认可了她翻译的准确度与语言风格,我也想尽量保持这种语言的风格。毕竟在一部文学性非常强的作品中,它在忠于原文的同时,又显得自由洒脱,难能可贵。

序文

之后也尝试过联系其他内地作者,终于佛了,放弃了苦心追求“在腰封印上梁文道许知远推荐”这种事情。所以现在的三卷只收录了杨照先生此前写作的序文《两个普拉斯》与普拉斯亲自撰写的两篇中文版序言。

装帧设计

这套书真的很好很好很好,不是一般意义的儿童文学,我提交设计封面时一直在叮嘱,之后听说设计部两位设计师抢着要做封面,感觉很欣慰。

在前前后后大概二十几个封面修改的过程中,设计师最后没有拉黑我。

关于三本套装最终以什么包装方式来呈现,一起纠结过无数次:瓦楞纸盒,大腰封,透明塑料的外壳,封套……最后在超出印制成本预算的边缘选择了用半封套与布面的书脊。和设计小姐姐一起给书脊选布。印厂打样,最终拿到半封套的白样时,我们都很开心。觉得实物比设计稿还好看。

……全世界就这一套的半封套版本

这时已经是今年十月。我觉得自己几乎看见了下厂的曙光。但印务老师看到半封套的样书之后说:“用半封套没办法塑封。运输过程中,也很可能会损坏。很多读者收到书发现塑封破了,就会申请退货。”

我抱着一丝希望问:“那可以不塑封吗?人家欧洲所有新书都不塑封,这样比较环保。”

印务老师说你想什么呢。所以最后不得不面对放弃半封套的现实。

印务给了三个方案:

三本一起塑封后用瓦楞纸盒包装,成本和半封套差不多。

把半封套改成全封套,但这样很可能会超印制预算。

节约成本,改成竖腰封或纸壳包装。考虑到瓦楞纸盒和竖腰封最后的命运很可能是被丢弃,封套却是作为书的一部分的存在,所以最后在超出印制成本的边缘改用了全封套。

也因为改了全封套,所以它才拥有了现在我很喜欢的设计。

正面是欧赫贝岛的地图,背后是26个字母及它们代表的国度。

[法]法兰斯瓦·普拉斯《最后的巨人》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作品和人都很好很好的普拉斯,在他的工作室。照片来自:

关于盒子的一个小插曲。是十月去福建与上海童书展出差。偶然的机会与陈江洪老师见面。

我给他看手机里存的拍的《欧赫贝26国幻游记》样书的照片。他说:“嚯,你们还给做了个盒子呢。”

我说:“嗯!为了做这个盒子,以及用最好的进口纸印内文,求了印务好久的。”

他乐呵呵地说:“我回法国了见到普拉斯的时候会告诉他的,看看人编辑小姑娘多不容易,就为了给你的书做个盒子。”

我说那请你一定要告诉他,是因为我太喜欢他的作品了。

这段小小的对话,也成为我今年闪光的回忆之一。

剩下的新年愿望,就是希望它可以遇见更多更多的读者,希望更多的读者可以翻开这套书,成为普拉斯所建构的想象之地的旅人,在今后的漫长路途中偶然相遇,交换关于同样国度的记忆。

《欧赫贝26国幻游记》现已在他者others微店上架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 15:36
下一篇 2023年05月04 14:46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