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彭定求編《全唐诗(全二十五册)》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季振宜,江苏泰兴人,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他的藏书以及其所编的《季沧苇藏书目》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同时,他用10年时间编纂了《全唐诗》,收录1895位诗人的42931首诗,共717

季振宜,江苏泰兴人,清代著名的藏书家、文学家,他的藏书以及其所编的《季沧苇藏书目》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篇章。同时,他用10年时间编纂了《全唐诗》,收录1895位诗人的42931首诗,共717卷,160册。后来,以此为底本的校补卷被康熙皇帝御定为《全唐诗》,煌煌传诵至今。

季振宜的《全唐诗》有三个版本,简称为原稿本、誊清本(或清稿本)和重抄本。原稿本现存台湾“中央图书馆”,并于1976年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影印出版;誊清本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重抄本存北京故宫博物院,已由海南出版社影印出版。

目前,关于这三个版本的介绍文章不少,说法不一,且错误不少。笔者系季振宜同乡,笔者的九世祖张丕扬为季振宜的侄女婿(张丕扬夫人为季振宜之父季寓庸的嫡亲孙女),而且,张丕扬收藏过《全唐诗》的誊清本,且由他进呈康熙皇帝。

季振宜整理唐诗,始于康熙三年(1664),迄于康熙十二年(1673),历时10年,始得告成。所据材料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是较充分地利用了其本人所藏的珍本秘籍。据《季沧苇藏书目》载,其所藏宋版唐诗总集、别集,多达150余种,如宋刻《万宝诗山》、明抄《诗渊》,皆为罕见的大型类编诗集;在其开始编集后,又“于尚书之族孙遵王(钱曾)”处得到钱谦益原拟“集成唐人一代之诗”的未完稿;另外,初、盛唐部分充分利用了明末吴琯《唐诗纪》的成果。经过十年的反复校订、广事补遗,终于编成该书。

《全唐诗》是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汪士鋐、汪绎、俞梅、徐树本、车鼎晋、潘从律、查嗣瑮等十人奉敕编校,“得诗四万八千九百余首,凡二千二百余人”,共计900卷,目录12卷。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全。

编好之后,季振宜“命书佣缮录正本,将付枣梨,以广其传。”在这本由书佣缮录的正本,即誊清本中,附有季振宜本人的手札,手札的内容是送校、写样、上版之事,也就是说,誊清本出来后,季振宜准备以他雄厚的财力来完成这一文化史上的丰功伟绩。但这时发生了一件大事,季振宜突然去世,去世时间绝不是常见资料上所说的书成后的第二年——康熙十三年,而是书成的当年——康熙十二年。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初一,季振宜还为他所编的《全唐诗》作序,详细介绍了他编辑《全唐诗》的情况。天有不测风云,当月季振宜突然去世。季振宜去世时正值壮年,四十四岁,去世前一点点征兆都没有。《通州志》《泰兴县志》均记有其康熙十二年重修泰兴学宫櫺星门事。当时,其父季寓庸尚在世,老人最看重的两个儿子季开生、季振宜均于自己之前弃世,白发人送黑发人,老人伤心欲绝,不久也于同一年乘鹤西去了,这些都是有资料明确记载的。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8d9nOm-r7XnhQyVc9L9h_A 密码:onuj 书名:全唐诗 作者:彭定求 出版年份:2009-8 页数:25680 内容简介:全唐诗(线装全一百二十册),ISBN:9787806944738,作者:(清)彭定求等编。

在季振宜去世前,凝聚了他10年心血,“有三种颜色校雠文字”的原稿本就被他赠送给了苏州的书画收藏大家顾崧。顾崧,字维岳,号“憩闲主人”,与季振宜交谊甚厚。顾崧得到这珍贵的原稿本后,于康熙十四年九月晦日在此本目录后撰《书〈唐诗目录〉后》一文,“先生乃奋然罗列各家之集及唐宋人选本,上至武德,下迄五代,人自为集,冠之以传,条晰次第,会合其全,而又以所藏宋本、秘钞校雠同异,误者正之,疑者释之,编葺数年,方获成稿。随命书佣缮录正本,将付枣梨,以广其传。全唐之诗,庶几备矣。先生之功,不亦伟哉!幸此稿先已赠余,得藏余所。”

[清]彭定求編《全唐诗(全二十五册)》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在顾崧的《书〈唐诗目录〉后》之后,还有一篇“长洲周麟”的题辞,叙述了季、顾二人共同的志趣和交情,“维兄闲居无他嗜好,每优游于图书彝鼎间,以寄其性情意趣之所至。游迹半天下,与泰兴季氏交最逆。侍御捐馆后,为文述知己之感,令阅者泪下沾襟。”

顾崧虽然是苏州书画收藏大家,也有很多珍本秘籍经其转手,但他本人没有一部确切的收藏目录传世,所以这部原稿本在顾崧之后再也没有人提及。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影印的这部《全唐诗稿本》,在季振宜自序首页钤有“蒋祖诒”、“濲孙秘籍”、“晓沧藏书”三印。“濲孙”为蒋祖诒字,是近代吴兴藏书家蒋孟频(汝藻)的长子,蒋汝藻因得宋刻周密诗集《草窗韵语》,故其藏书室取名为“密韵楼”,此书曾归密韵楼收藏。

据此书影印本卷首所载刘兆佑《御定全唐诗与钱谦益、季振宜递辑唐诗稿本关系探微》的介绍,原稿本首函书标题有“季沧苇选百衲本《全唐诗》,海内孤本,共百十九册,赞侯珍秘,保世题”,而在季振宜自序后又有题识一行,云:“己巳仲秋长洲章保世拜观。”并钤“保世”印记。章保世,江苏吴县人,二十岁出任上海《申报》《时事新报》主笔,后任北洋政府财政部钱币司司长,京城有名的收藏家。章保世见到《全唐诗》原稿本的时间当为1929年秋天。

《全唐诗》唐代诗歌的总集,全书共九百卷。共收录唐代诗人二千五百二十九人的诗作四万二千八百六十三首(有待争议,又言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或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近年日本学者平冈武夫编《唐代的诗人》、《唐代的诗篇》,将。

彭定求,到了1940年前后,郑振铎在刘体智(字晦之)处见到此书。刘体智,庐江人,刻书室名“善斋”,其曾于民国24年影印《小校经阁金文拓本》十八卷。经反复协商,终于为台湾“中央图书馆”购得,今藏台湾该馆。

誊清本的流传说法至今谬误最多,常见的说法是,“经顾崧之手,将这部清稿本转售给徐乾学,大概在康熙二十五年四月清圣祖玄烨下诏访辑经史子集后不久,徐乾学就将他从顾崧处购得的这部季氏《全唐诗》进呈御览了。”好多人认为,季家在季振宜去世后迅速没落,他的藏书立即散出了。其实并不是这么回事,从大量资料和地方文献可以看出,直到康熙末年,即季振宜去世40余年后,季家的嘉树园仍然是一处文人墨客聚会的场所,如康熙五十年至康熙五十六年任泰兴知县的宋生,在他的《怡云集》中,就有大量与季氏后裔以及泰兴文人如王令树、张丕扬聚会的内容。从曾任山西道监察御史王令树的《映日堂集》中还可以看出,康熙末年季家的生活仍然是比较奢侈的。直到乾隆年间,季家才慢慢沉寂下来。再者,藏书印到明清两代而极盛,藏书必有印记,已经成为书林的流风习俗,像顾崧、徐乾学更应如此。若季振宜的誊清本流传至顾崧、徐乾学的话,上面必然要有顾崧“憩闲堂”、徐乾学“传是楼”收藏印,而事实是没有,这就足以证明这本誊清本没有经过顾、徐二人之手。

那么,季振宜去世后,这本誊清本又流传到谁的手上呢?

时至今日,我们从这套季振宜“命书佣缮录”的《全唐诗》誊清本上的收藏印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流传顺序。

清末民初吴县藏书家邓邦述有较为详尽的记载。邓邦述,字孝先,晚号群碧翁,藏书室因获黄丕烈《群玉碧云》二集而名群碧楼。上元人,生年不详,民国28年卒。先世为金陵望族,少时就婚常州赵氏,得读天放楼书,概然有志收蓄。通籍后,广事搜罗,辄倾囊不倦。及从海外归,尽收宋元旧刻与精钞本,积书至二万余卷。邓邦述曾收藏过这本誊清本,他的《群碧楼书目初编》卷六说:“《唐诗》七百十七卷,季沧苇稿本,国朝季振宜编,即《全唐诗》底本。前有沧苇序,又二百九十一卷及三百四十卷后有沧苇墨笔跋语。沧苇诸印,汪士钟藏印。”邓编的另一本书目《寒瘦山房鬻存善本书目》卷六亦有著录,“《唐诗》七百十七卷,一百六十册,清季振宜辑。钞本。彭定求、沈三曾、杨中讷、潘从律、汪士宏、徐树本、车鼎晋、汪绎、查嗣栗、俞梅奉敕校。有‘晚翠堂’、‘扬州季南宫珍藏记’、‘树园图书’、‘扬州季沧苇氏珍藏记’、‘大江之北’、‘杏花春雨江南’诸印。又‘嘉定钟岩张氏图书’、‘张锡爵’、‘钟岩’、‘听凉馆’、‘爵印’、‘中岩父’诸印,又‘汪士钟读书’、‘汪东山读书记’二印。”

全唐诗,在“扬州季沧苇氏珍藏记”收藏印旁边的“扬州季南宫珍藏记”和“树园图书”两枚收藏印,证明此誊清本在季振宜去世后,先传到季振宜的六弟季八士手上。季八士,字南宫,廪贡,曾任知县,季八士钤了“扬州季南宫珍藏印”。以后,又传到张丕扬手上。张丕扬是泰兴望族张氏三凤堂的后裔,该家族是北宋理学家张载的后裔,仅明清两代就出过一名状元、十二名进士,其父张茂枝为康熙十五年进士,他本人为贡生,官中书舍人,有《木田诗钞》八卷传世。张丕扬的宅子季寓庸为其取为曰“树园”,是泰兴历史上最有名的花园之一。张丕扬将此书收藏于树园中,并加钤了“树园图书”收藏印。后来,他将此书进呈了康熙。

这部誊清本(清稿本)进入内府以后,圣祖玄烨于康熙四十四年(1705)三月十九日,即在其第五次南巡的期间,将主持修书的任务交给江宁织造曹寅,并将内府所藏的这套季振宜的《汇编全唐诗》发下,作为校刊底本。同年五月,由曹寅主持,在扬州开局修书,参加校刊编修的有赋闲江南的在籍翰林官彭定求等十人。至次年十月,全书即编成奏上。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ERmIg5RHE2nI-2yOvAOfQ 提取码: vehv 书名:全唐诗 豆瓣评分:9.5 作者: [清] 彭定求 编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1960-4 内容简介 《全唐诗(套装共25册)》共收录整个。

曹寅所主持的扬州诗局在利用这部书编纂了《御定全唐诗》之后,并没有将其送还内府,而是流失到了民间,故邓邦述说,“大抵付刊时别写正本进呈,此书仍即发还”,对这本书,邓邦述看得很仔细,“观书面及中间朱笔墨签,皆出当日编校诸臣之手”,根据上面的收藏印,邓交待了散出后的传承情况,“故又流转入张钟岩、汪阆源诸家耳”。

出自《全唐诗》收录的唐代诗人李白的《叙旧赠江阳宰陆调》。全诗节选如下:太伯让天下,仲雍扬波涛。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开吴食东溟,陆氏世英髦。夫子特峻秀,岳立冠人曹。风流少年时,京洛事游遨。骖驔红阳燕,玉剑。

汪士钟(1786-?),字阆源,长洲人。曾为观察使,官至户部侍郎。好藏书,藏书室曰“艺芸书舍”。其父汪文琛,字厚斋,在苏州开“益美布号”,饶于财资,所以汪氏有雄厚的财力,广罗珍本书籍,丰富自己的收藏。

傅增湘《藏圆订补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卷一六《唐诗》条中记载:“此书同年邓君邦述以重金得之,矜秘特甚,余曾借校数十种,殊多佳胜。”那么,邓邦述是从何人之手得到此书的呢,最大的可能是莫绳孙。莫绳孙是藏书名家莫友芝次子,莫友芝字郘亭,精版本目录之学,编有《郘亭知见传本书目》,莫绳孙“承继其父藏书甚多,抗日战争初期,藏书全部散失”。傅增湘号藏圆,曾“补记郘亭知见传本书目”,其述应比较可靠。

[清]彭定求編《全唐诗(全二十五册)》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本誊清本最后也由郑振铎于民国三十年(1941)前后为“中央图书馆”在邓邦述群碧楼处购得。到了1948年前后,南京政府下令“中央图书馆”分批将所藏精品运至台湾,其中这部书和其他一批藏品一道,先被运到了香港,暂放在香港大学冯平山图书馆,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冯平山图书馆即将这部书和其他藏品一道寄回内地,现收藏于国家图书馆善本部。

值得注意的是,清廷不承认季振宜在编辑出版《全唐诗》中的作用,康熙在《御制全唐诗序》中说:“朕兹发内府所有全唐诗,命诸词臣,合《唐音统签》诸编,参互校勘,搜补缺遗,一依时代分置次第”,完全不提季振宜之事。《四库全书总目》述《全唐诗》资料来源时则说,“是编秉承圣训,以震亨书为稿本,而益以内府所藏《全唐诗集》,又旁采残碑断碣,稗史杂书之所载,补苴所遗。”所言较含混,且有所隐讳。“是编秉承圣训”,这个“圣训”当是康熙无疑,而《四库全书》是乾隆下令纂修的,从康熙四十四年圣祖玄烨编《全唐诗》,到乾隆三十八年高宗弘历修《四库全书》,相隔近七十年,两位皇上不知何故,一直对季振宜耿耿于怀,真是天威难测。以编纂《四库全书》官员的水平,不至于不知道《全唐诗集》的作者是谁,为什么要刻意回避,为什么清廷的几个皇帝这样一致地对待季振宜,再联系季振宜是怎样突然去世的,与康熙有何关系,这些问题,即使在泰兴,在季振宜的后裔、族人中,仍然是一个谜。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圈

[清]彭定求編《全唐诗(全二十五册)》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点滴拍卖天天上新、3万多古籍、50万高清图片。

上一篇 2022年12月08 16:23
下一篇 2022年12月18 00:48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