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卢汉超《霓虹灯外》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康克令小姐是最早的带货网红,堪称当年李佳琦,香皂表演则是最早的溯源地直播。活动重点其实在于后半段,即展现皂条如何印上花纹,再包装上架的。永安一方面在现代化生产上秀肌肉,一方面缩短顾客和商品的距离,激发

康克令小姐是最早的带货网红,堪称当年李佳琦,香皂表演则是最早的溯源地直播。活动重点其实在于后半段,即展现皂条如何印上花纹,再包装上架的。永安一方面在现代化生产上秀肌肉,一方面缩短顾客和商品的距离,激发他们的购物欲。

但更重要的,郭乐是想告诉平民阶层:永安不专属上流社会,你们也可以进来看看。这正是中国百货行业的萌芽起点:平民至上。

要说百货公司的平民化,三件东西起到了关键作用:玻璃橱窗、游乐场和一元店。

中国传统商店中,商品都放在店主身后的柜子里,顾客要买必须麻烦店主一一摆出来。兜里没多少银子的人,根本不敢上前问话。而百货公司大面积使用玻璃橱窗,店中商品一目了然。人们无需叨扰店主,就能自己拿东西试用,心理压力大大减少。

永安的橱窗随时令而变,花样频出。中秋节前夕,里面就是明月和古装宫女,展示商品为月饼;圣诞节则安置一个圣诞老人,旁边放着儿童玩具;冬令时分,橱窗里全是碎棉絮,鼓风机一吹,可营造出下雪的感觉来。

[美]卢汉超《霓虹灯外》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民国人也明白,购物需求可以是模糊、随机的。顾客逛的时间越长,就越有可能购买。上海百货公司的第二个创举,是开放了屋顶游乐场,日本、欧美都不太有这种操作。老百姓开心了:我买不起4块钱的康克令金笔,还交不起2角钱的游乐场门票么?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600字1 假期里又一次翻阅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一书,书籍真是一种奇妙的东西,不同时刻看同样的书,会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体会。 读书的过程中,我一次又一次停下来,不断地问自己,究竟什么是平凡?什么是伟大?

即便楼下商品都消费不起,平民也可以乘电梯上屋顶游乐场,喝茶、看戏,甚至摆弄哈哈镜等西洋玩意儿。人们除了可以欣赏京剧、武术等传统表演,还可以配合留声机看默片电影。2角钱,比当时很多戏园的门票都便宜。甚至有人啥都不买,在里面睡上一个星期。

但是,收门票并非百货公司初心。怎么让这些人也买点东西呢?答案是一元店。它由外资百货公司的“一元货”发展而来,专门售卖5角和1元两种价格的商品。有些公司不单独开店,但也会在地下一层,专门设置一个“廉价部门”。物价之低,让和尚主持也想一探究竟。

正是这些层出不穷的营销方式,塑造了30年代上海的四大百货公司。

也正是为了顺应国货运动,1937年永安的国货比例,从三年前的25%上升到60%。香皂表演背后,永安总经理郭琳爽还雄心壮志,计划着开设国货商场。可惜,几架飞机摧毁了这个愿望。此后十几年,上海四大百货公司陷入困顿,十里洋场再不复往日繁华。

03 国产三大件:可以穷不能丑,有上海货才能结婚

上海是全亚洲的新消费之都。

20世纪30~40年代,上海的百货公司和工厂数量,高居全国之首。30年代向经济部登记的“百货公司”共有 61家,其中28家在上海。而哈佛一位研究员指出,十年间全中国有2435家现代工厂,1200家设在上海。

1937年8月,日军派飞机在南京路上扔下炸弹。

先施百货的二、三楼和东南角大门都被炸毁,永安百货新建大厦门窗玻璃全被震碎,从底层到四层的设备和商品几乎全成瓦砾。现场死伤店员、顾客和行人近千人。

自此,全国陷入了长达十多年的战争。这中间,旨在服务全国消费者的上海百货业也遭受重创。不到10年,物价上涨近500万倍。1948年国民政府发行金圆券,以一比三百万折合收回法币,掀起了民众最后一波抢购潮。

一个上海滩,半个中国商业沉浮录。即便经历战争的百货公司不再有往昔辉煌,建国后的“上海制造”,依然执全国经济之牛耳。

新中国成立时,上海人口大约540万,仍然是世界第五大都市。

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支援国家建设。50年代,每人每年只供应七八米棉布,而做一个双人被罩就要用掉3米布。

条件有限,但仍然希望给中国普通人创造超越生活本身的消费体验,上海人发明了一种极具设计感的“节约领”。这种假领子,虽然有前襟后片、扣子扣眼,但只保留了衬衫的上半部分。

当时上海的全泰服饰鞋业总公司,节约领只卖几毛钱,每天能卖出近千个。节约领60年代风靡大半个上海,又迅速蔓延到北京等地,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的80年代,还拥有相当稳定的受众群。

直到现在,你还能在电商平台买到这样的“假衬衫领”。它们造福了一大批不懂职业正装搭配技巧,但又希望“看起来正经”的中国人。而现在国潮品牌的T恤、卫衣中广泛运用的“假两件”设计,事实上也是它的变种。

改革开放前夕,人们要么使用节约领假装有无数件衬衫,要么把宽松的裤腰往里缝上几寸来束腰。总之就是:可以穷,但不能丑。这时候的上海,用最本土的方式帮助中国人维持住消费的面子和里子。

70年代,新人结婚都要配备 “三大件”,即自行车、手表和缝纫机。建国前的半个世纪,上海的工业产值占全国的比重,一直维持在50%以上。“上海制造”就是品质的代名词。最知名的凤凰牌自行车、上海牌手表和蝴蝶牌缝纫机,赞美霓虹灯下的夜色美句,都产自上海。,

04 改革开放:处处争做“小上海”

为什么人民只认上海货?因为只有上海工厂以人为本,每项设计都围绕消费者需求。

凤凰牌自行车的生产厂家,曾专门派人到外地调研,翻山越岭、走访村户,收集用户需求。各地气候、路面条件不同,对产品的要求也不同。东北地区气候寒冷,居民身材高大,就推出适合身穿厚棉衣骑行的长车架、软边胎自行车。即便同在福建地区,南边比北边土质硬,闽南轮胎就更硬一些。

蝴蝶牌缝纫机也一样。19世纪末引入中国的缝纫机,完全是为工业革命时期的男性打造的,而70年代中国的使用者多为女性。因此蝴蝶牌缝纫机,设计之初就摒弃了美国产品的简约造型,强化“C”字造型,使之具有柔美的感觉。不管别人怎样生产,牢牢抓住核心用户的需求,这才是“上海制造”领先全国的秘密。

除了“三大件”,很多小东西人们都要到上海去买。80年代,上海产的奶糖是孩子最钟情的食品,上海的的确良、灯芯绒是女孩子朝思暮想的高档货。甚至香皂、毛巾、麦乳精等现在不起眼的东西,那时也算得上是宝贝。

中国最早的代购就是“沪淘”,有人回忆当年的代购经历,1块2角一斤的什锦水果糖,都能让大家欢欣雀跃。“这东西不凭票,但限购。有次我连续几日去买水果糖,营业员怀疑我投机倒把,要报告派出所……后来我学乖了,每趟只在一家店买一点,再换家商店去买”。

没别的原因,还是因为上海货应时而生,不但让老百姓从无到有,还保证越来越好。

1956年公私合营,曾推出双妹花露水、大战美国律师的广生行重出江湖。上海广生行联合几个工厂,组成上海明星家化厂——也就是上海家化的前身。50年过去,这个国产品牌还是坚持走物美价廉的路子。

60年代,上海家化推出友谊、雅霜两个品牌。与此同时,美加净牙膏诞生。这是我国第一支双氟牙膏,使用铝管包装和新型的洗涤型发泡原料,淘汰了管口易污染、口感不佳的铅锡管和肥皂型发泡剂,真正使得中国牙膏打入了国际市场。

电视剧《致青春》中,陈孝正出国也要携带的六神花露水,是上海家化1990年的明星产品。那一年,上海家化员针对痱子等夏季皮肤问题,推出含有六味传统中药的六神花露水。抓住中国人信任中草药的心理,六神花露水一上市即大受欢迎,最高市场占有率达70%。

这是上海家化的高光时刻,也是上海消费品的巅峰。

1998年,北京一家市场调查公司,针对1578位消费者,推出一项关于“京货、沪货、粤货”的调查。京货给人的印象是“乡土柔情”和“较高的历史地位”,粤货给人的印象是“产品多、宣传多、创新能力强”,而沪货给人的印象是“从不担心质量”和“强调为顾客服务”。

其实当时,上海货受到洋货和各地品牌的挑战,市场占有率连年下降。上海工业500强名单中,1990年只有上海大众等少数几家外企入围,但到了1999年,入围的外企已有149家,销售额占总额的30%,前20名工业企业中就有11家是外企。

即便这样,人们对“上海制造”依然留有好印象。清末至今逾百年,上海人心中的消费基因没变,但代表这种精神的百货公司和上海工厂,已经变了模样。以人为本、顾客为先的风气需要传承,旺盛的消费欲望正呼唤一个新平台。

就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作为新的驱动引擎,登场了。

05 从“产自上海”到“来自上海”

1999年,上海一个两居室里,诞生了中国第一个C2C网站——易趣。

创始人邵亦波在美国待了8年,曾在eBay花500美元买来一台电视机,两年后以550美元的价格出手。这让他想到中国的“倒爷”,如果和互联网结合,想必是桩好生意。这个哈佛神童预料得不错,易趣上线3个月,注册用户数就突破10万。

2003年,易趣的市占率达到80%。谁知,邵亦波为了陪妻子出国休养,转手把易趣卖给了eBay。1个月后,杭州的马云成立了淘宝。他后来接受央视访谈时说,要不是邵亦波太爱老婆,中国电子商务绝对是他的个人江湖。

拥有百年消费基因的上海,原本有机会诞生中国最大的电商。但易趣的掌权者离国太久,没听过四大百货公司的故事,亦不知“上海制造”是如何成为金字招牌的。美国人不懂中国消费者,带来了钱和技术,却没顾上人的需求。套用马云的比喻,易趣像一条误入长江的鲨鱼,在淘宝这个鳄鱼面前节节败退。

eBay带着1.5亿美元来到上海,阿里巴巴宣布向淘宝注资10亿元人民币。双方来势汹汹,但结局一开始就注定了:在刚刚“村通网”的中国,付费干不过免费。

两种模式之争,背后是互联网不同阶段的战略使命不同。

易趣定位仍然是立足于“提高服务质量”,但是在90年代末,互联网发展最重要的不是服务,而是“扩张”。谁能够最快扩张,谁就能获得市场。

易趣向卖家收取1~8元商品登录费,同时限制买家等级来提高成交率。淘宝是免费开店,提高成交率主要靠卖家氪肝,即无时无刻不挂着旺旺。美国人认为只有提高准入门槛,双方体验才会更好。中国人却只想让全国人民知道,一台电脑加一根网线,就能买东西。

此时此刻,更好的服务显然打不过更强大的地推铁军。

上海或许不擅长地推铁军,不会在陆家嘴摆满扫码送充电宝的地摊,但从历史上看,上海从来也不是靠践踏和野心,上海滩的风吹遍全国,靠的是精细运营和以人为本。

十年后,对淘宝多有反思的孙彤宇见到了黄峥,并且给他正在做的电商项目投了钱。兜兜转转,上海成为了新电商的孕育城市。

前几天,科技媒体36氪采访了多家投资机构之后,在文章中提出了一个有意思的表述,“如果2019年一家VC看起来过得不错,那么最可能的原因是:他们投中了拼多多”。

06 新消费浪潮:卖出去不重要,谁需要才更重要

曾经,为了让平民也来到百货公司,永安设置了游乐场和廉价部门。1917年,外资和洋货已进入中国70年,上海人却很难找到集消费、娱乐、住宿为一体的大型商场。开在繁华的南京路,又首创冷气开放、游乐园,安装第一部电梯的百货公司,自然占尽先机。

现在的拼多多上,用户可以种树和消消乐,9块9包邮的纸巾让不少人认识了这个平台。归根结底,大家对性价比和娱乐的追求,永无止境。变的是渠道,不变的是人性。

而从电商变化的历史来看,淘宝等传统电商崛起的背景,是中国生产力的突然爆发,因此,把商品“卖出去”变得更重要。

而到了此刻,当我们已经习惯了物质丰盈,“卖给谁、如何卖”又变得更重要,产品产自哪里、能不能卖出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消费者是否买到了想要的东西。

因此拼多多的玩法,其实是想尽办法让你“买到想要的东西”。社交拼团玩法、人工智能技术下的精准推荐,甚至是看起来土土的农产品上行,都是围绕人去解决问题。

卢汉超曾在《霓虹灯外》写道,多数上海人居住在狭窄的弄堂,那里有工厂、学堂和商店, “只有 5%的居民在南京路和霞飞路购买大部分商品”,如果想要获取更多商品,地区性购物中心是更好的选择,“尽管上海人把南京路看作市中心,但很少有人觉得有常去那里的必要”。

从这个意义上说,南京路的衰落,只击碎了部分中产阶级的梦。今天移动互联网驱动下的新电商平台,才是真正国民级的新型百货公司。

80年前,人们得千里迢迢跑到南京路,一睹康克令小姐的芳容,现在上海有了B站、小红书,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在屏幕那头下单;50年前,去上海出差的同志是块宝,一条长长的代购单永远写不完,现在澳洲牛排、阳澄湖的大闸蟹,隔天就能和邻居们一块拼起来。

倘若今天张爱玲还想买旗袍,大概不会直接去造寸服装店。可能各路师傅都已经开了网店,每天有小姐妹给她发好看的旗袍链接,系统还会推送更多店铺和样式。无法试穿,就去B站看直播,顺便种草一件汉服。旗袍到手后,再精心对比,发一篇笔记到小红书上。

百年过去,移动互联网浪潮下,上海重塑了一个消费天堂。这次,不是南京路中产的上海,而是全球70亿人口的上海。

江水滔滔,黄浦江见证着上海从泥滩小渔村,发展成远东第一大都市,未来将看着它走向世界。斗转星移,上海的消费基因永不褪色,人文精神依旧闪光,已经成为独一无二的新消费之都。

1.吴春山:我为张爱玲做旗袍,新民晚报

2.20世纪20-40年代改良旗袍与上海社会,初艳萍

3.近代上海民族化妆品业研究(1910-1937),张淑敏

4.民国报刊记载下的化妆品国货市场,张泽华

5.清末民国美容用品的生产与消费,李菁

6.打造消费天堂:百货公司与近代上海城市文化,连玲玲

7.购物凶猛:20世纪中国消费史,孙骁骥

8.上海开埠以来时尚文化的发展与演变,梁爽

9.当年,代购上海货,周珏栋

10.20世纪上海自行车设计简史及启示,耿明松

11.经典国货品牌复兴中的系统创新设计策略研究,郭君

12.从清末的动荡到共和国的辉煌上海家化118岁了,黄旭珂

13.新上海货:繁荣背后的隐忧,章玉贵

14.eBay易趣PK淘宝,马蕾

15.霓虹灯外:20世纪初日常生活中的上海,卢汉超

上一篇 2023年02月20 16:10
下一篇 2023年04月25 14:31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