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分享好文章#马克思主义思想一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书信有感从《1842年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德累斯顿)的书信》到1882年11月2日马克思致恩格斯(伦敦)的书信》,如同一部编年史,记录了

分享好文章#

马克思主义思想一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书信有感

从《1842年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德累斯顿)的书信》到1882年11月2日马克思致恩格斯(伦敦)的书信》,如同一部编年史,记录了马克思的思想从萌芽、发展再到成熟的过程。其中涉及问题领域非常宽广,包括历史理论、政治经济学等等。从时间上可以分为三个问题,即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与批判、建构理论时对谢林的批判与对费尔巴哈学的关注、从批判施蒂纳到对蒲鲁东哲学的反思,可以说是用哲学的眼光在看历史与经济学。尤其是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哲学思想成熟之后又去研究历史理论和经济学,无疑会产生很多新的看法与思想。例如1879年7月29日马克思致卡洛・卡菲埃罗(那不勒斯)》中明确强调“…无产阶级解放所必需的物质条件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的”,明确了政治经济学与唯物主义的关系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是1995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恩格斯列宁斯大林,(写作背景和意义:为适应新形势下理论学习的需要。更加全面、完整地反映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理论体系。全部译文经过重新校订,以求更准确、更。

一、书信语境中马克思思想的发展脉络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思想之间的关系一直引人关注,但如果我们细读文献,就可以理解他们的思想转变的内在逻辑以及他们思想之间的碰撞,而不是简单地将有人本主义色彩的青年马克思与成熟时期的马克思、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的思想简单地二元对立起来。具有学术色彩的书信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条思路,它们再现了马克思思想的发展史,其中甚至包括了很多马克思与恩格斯之间珍贵的学术探讨,如1858年3月期间马克思与恩格斯往来多封书信中对经济问题进行了探讨。而马克思自身思想的发展也离不开相互探讨问题,因此本文尝试通过书信从时间维度勾勒出马克思思想发展历程。

[德]卡尔·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六卷)》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一)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与批判的哲学 在(1842年马克思致阿尔诺德・卢格》中,马克思明确提到宗教与政治状况之间的关系这与《论犹太人问题》交相印证。在1843年给卢格的信中,马克思对当时的普鲁士政府的专制制度进行了批判并在1843年9月于克罗伊茨纳赫的书信中明确提出“要对现存的一切进行无情的批判”,并且批判了教条主义的共产主义如卡贝、德萨米和魏特林等人,同时反驳了如傳立叶、蒲鲁东等人的社会主义学说。马克思提到“首先是宗教,其次是政治,二者是目前德国主要关注的对象。”对二者的关系如何看待,马克思在书信中说得十分明白:“正如宗教是人类的理论斗争的目录一样,政治国家是人类的实际斗争的目录。

对现实政治的关注与批判的精神可以说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底色,这一点在马克思早期书信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对现实生活与理论生活的关系与本质,可以从马克思对待现实政治与宗教的关系中看出他的倾向,即“现实性”。

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将王权、行政权、立法权分为“三种实体性的差别”,区分了市民社会与国家,发了市民社会的主观自由如何与法、国家的实体性结合为现实的国家,并通过议会、公共舆论等中介使得主观自由能够不断上升到国家的实体性,使单个人的自我意识“获得了自己的实体性的自由”。可以说黑格尔在理论上无疑完满地解决了市民社会与国家之间的矛盾,也贯彻了近代国家的主观自由原则。但是在冰冷的现实面前,当理论无法解决物质利益问题时,黑格尔的理论自然瓦解了。

书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豆瓣评分:9.6 作者: [德] 卡尔·马克思 / [德国]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12-9 页数: 10000 内容简介:中文第三版,根据十卷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修订,选文篇目经。

(二)对谢林的批判与对费尔巴哈哲学的关注 1843年10月3日马克思在致路德维希·费尔巴哈信中肯定了费尔巴哈对谢林的批判。1844年马克思又提到《未来哲学》和《信仰的本质》,表明在这一阶段马克思的确深受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此刻的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评价极高,甚至用费尔巴哈的思想批判布鲁诺・威尔,费尔巴哈的《基督教的本质》也得到了他极高的评价。可见此刻的马克思还未完全梳理和融通当时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他称费尔巴哈的两部著作“无论如何要超过目前德国的全部著作,并且将费尔巴哈的思想作为自己的批判工具。尽管他在评论鲍威尔的《文学报》时隐微透露出了二者的不同:“因此,对批判家来说,滔天的罪行就是具有情感或情欲,批判家应该是善于冷嘲和凛若冰霜的哲人。"此处隐含着两重逻辑,一是当时的费尔巴哈与鲍威尔哲学之间的差异;二是马克思与费尔巴哈哲学之间的分歧。可以说为《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埋下了伏笔,引出了“客体或直观形式的人”和“主体感性实践的人”的矛盾。

费尔巴哈对谢林哲学的扬弃,马克思对费尔巴哈哲学的扬弃,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但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充满了辨析与反复。同样也只有将当时的德意志意识形态梳理清晰,马克思主义哲学才会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三)从批判施蒂纳到对蒲鲁东哲学的反思在1844年11月19日巴门恩格斯致马克思的书信中,提到了施蒂纳哲学的作用,恩格斯说“施蒂纳摈弃费尔巴哈的'人’,摈弃起码是《基督教的本质》里的人,是正确的。”由此可见,在扬弃费尔巴哈哲学的过程中,施纳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甚至可以说打破了费尔巴哈的哲学而给人以定的启发。马克思在1844年末的这种判断,无疑使得1845年春天“新世界观”的形成水到渠成。而《1846年12月28日马克思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中则写道“……人们不能自由选择自己的生产力一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这与《德意志意识形态》的主要观点相印证。由此可见,此时的马克思已经站稳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脚跟,在这封书信中既破除蒲鲁东的哲学又立起了马克思主义的基石,可以说这份书信是《哲学的贫困》的先声。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dRum2NrVa5sqFpC6SkZ_QA 提取码:fquh 书名: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作者:[德] 卡尔·马克思 译者:中央编译局 豆瓣评分:9.6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2-9 页数:10000 内容简。

从1844年底到1846年底,从对施蒂纳的批判到反思费尔巴哈,再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对当时思想的全面梳理与总结。可以说在当时的思想界,马克思已经有了自己独特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开始运用自己的观点来看待这个世界了。

(二)书信中对历史发展理论的丰富

什么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历史发展理论能否成为一门科学?《1853年6月2日马克思致恩格斯(曼彻斯特)》谈到了贝尔尼埃,马克思总结道“东方(他指的是土耳其、波斯、印度斯坦)一切现象的基础是不存在土地私有制。这甚至是了解东方天国的一把真正的钥匙”。1除了考察东方社会,《1855年3月8日马克思致恩格斯(曼彻斯特)》中,马克思提到他又研究了“奥古斯都时代以前的(古)罗马史”。甚至在《1869年12月10日马克思致恩格斯(曼彻斯特)》中马克思强调他需要戴维斯书中的“有关公有制的部分”由此可见,马克思一直极为关注历史理论并读了大量实证性的著作。其中公有制问题既涉及到历史理论又包含对政治经济学和哲学的思考。书信的阅读无疑可以使我们对马克思如何得出自己的结论有了更深的体会,即通过阅读什么书和什么方式得出了怎样的结论。“风物长宜放眼量”,历史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理论,也只有知道过去和现在的不同,才能知往鉴今。

1893年7月14日马克思于伦敦恩格斯致弗兰茨・梅林(柏林)》中提出“此外,只有一点还没有谈到,这一点在马克思和我的著作中通常也强调得不够,并且精彩论述了意识形态的相关内容,并且强调了“形式方面”。可以看出,恩格斯晚年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使之更趋于完善。《1894年1月25日恩格斯致瓦尔特博尔吉乌斯(布雷斯劳))(6中更是大篇幅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理论,并对“经济关系”下了定义,论述十分精彩,阐发了历史理论中的“必然性”与“偶然性”。《1894年3月6日恩格斯致保尔・拉法格(勒佩勒)》中提出“我们可以利用政府来实现社会主义措施!"m即可以利用当时的资产阶级政府与“共和国是无产阶级将来进行统治的现成的政治形式。日由此可见,马克思主义并非教条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去实现社会主义。与此同时,《1895年3月8日恩格斯致理查・费含(柏林)》中强调了“如果你们宣扬绝对放弃暴力行为,是决捞不到一点好处的”,可见晚年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理论阐发的辩证性值得关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通信并非如今天这样发达,人们通过书信来交流信息和思想,在今天的研究看来无疑是研究马克思思想史及其转变的原始而深刻的材料。通过书信的阅读我们往往才能理解当时的人为何而探讨以及探讨的内容。读了马克思致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安年科夫的信我们就不难理解《哲学的贫困》,因为书信中讨论了蒲鲁东的著作《贫困的哲学》。阅读更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走进作者,例如在《1882年一月22日马克思致恩格斯(伦敦)》中马克思提到一数学微分方法,《1881年8月18日恩格斯致马克思(伦敦)》中恩格斯也探讨了数学问题,从中可以看出二人广泛的阅读兴趣。《1868年12月12日马克思致路德维希・库格曼(汉诺威)》则提到了“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丑的也包括在内)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可以说书信的内容庞杂,但也为我们更真实和多角度地接近作者的思想提供了机会,其中的很多思想火花在今天看来都有着极大的启发作用。

上一篇 2023年03月27 04:49
下一篇 2023年02月18 04:54

相关推荐

  • [日]向田邦子《宛如阿修罗》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现今社会,男人出轨的故事早已稀松平常。稀奇的是,这回是备受敬爱的70岁老父亲。电影《宛如阿修罗》由这条主线开始,展现出四个女儿在婚姻家庭中的各自境遇。该片豆瓣评分8.2。荣获27届日本电影学院奖三项大

    2022年12月18 278
  • 雷欧幻像《查理九世10·最后的古寺神佛》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摄影∣刀哥普照寺是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的一座寺庙,供奉的是心莲和尚蓥华祖师,最早建寺的年代已无从考察,只知原寺明末被焚毁。单县普照寺,又名大佛寺、大寺,位于县城西北城角内,牌坊西街路北,为单县八大寺庙之

    2022年12月13 220
  • 胡适口述《胡适口述自传》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话并非虚言,因为胡适曾经为了母亲,娶了一个自己根本不爱的女人。胡适的母亲对胡适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胡适4岁时,父亲去世,23岁的母亲冯顺弟将胡适看成了自己唯一的希望。在胡适第一次离开母亲时,母亲为他做

    2022年12月13 271
  • 登多少笔画,登去掉部首还剩几画

    1、登(dēng),12画,上下结构,部首:癶登去掉部首还剩几画,组词:登山鞋(dēngshānxié)|五谷丰登(wǔgǔfēngdēng)|登陆(dēnglù)|攀登(pāndēng)|摩登(mó

    2023年03月15 241
  • 1978年2分硬币值多少钱,1978年二分硬币300万

    长沙市从业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障从业人员离退休后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稳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湖南

    2023年03月30 224
  • 兰陵笑笑生是谁,为什么叫兰陵笑笑生

    我们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名著分别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但说实在话,虽然这四本书的地位无可撼动,可是有一本书跟它们比那也是当仁不让。这本书就是由兰陵笑笑生书写的《金瓶梅》。曾

    2023年05月01 273
  • 红楼梦读后感1000字左右,读红楼梦有感1000字高中

    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都积累了属于自己的读书感悟,此时需要认真思考读后感如何写了哦。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学生高二的红楼梦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学生高二的红楼梦读后感1红楼梦

    2022年12月11 254
  • 印度高僧为什么要圣女,印度寺庙为什么有圣女

    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寺庙为什么有圣女,有着悠久的历史,玄奘曾经西游寻真经真是去了印度,印度自古以来宗教信仰浓厚的一个国家,其实在印度本土信仰佛教的人并非占大多数,更多的人信仰“印度教”和“伊

    2023年04月17 250
  • [日本]夏树静子《蒸发》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13你的权利从哪里来?艾伦•德肖维茨,美国当代最著名的刑辩律师,著名法学家,哈佛法学院教授。曾在辛普森杀妻案、克林顿绯闻案与弹劾案、泰森案等一系列备受瞩目的案件中担任辩护律师。德肖维茨1962年自耶鲁

    2022年12月05 285
  • 樋口橘《爱丽丝学园vol 20》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今天要介绍的动画是改编自同名漫画的《爱丽丝学园》,老舍简介及作品简介,作者樋口橘。动画讲述拥有特殊能力爱丽丝的少女佐仓蜜柑和她同伴们的校园故事。,“爱丽丝”是特殊能力的代称,拥有爱丽丝的人可以做到一些

    2022年12月12 252
  • [英]韩素音《瑰宝》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但他们又都深切地爱中国,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时,无奈伊恩被派往战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没多久伊恩便触雷死亡。更心痛的是,韩素音瑰宝英文版,伊恩死后,他从战场上寄出的21封情意绵绵的书信,才一封封相继抵达

    2022年12月06 238
  • [加]齐瓦·孔达《社会认知》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第一编基本过程第2章概念:社会知识的表征1、概念是认知这座大厦的基石,比较认知和社会认知,一个概念就是一个范畴的心理表征,也就是说,我们认为可以归为一个范畴的那些客体。概念并不必然表征客体、人群或情境

    2022年12月17 271
  • 徐霞客是谁,徐霞客的人物简介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祖国河山壮美非凡,这个十一黄金周,你出去旅游了吗?在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奇人,一生不求功名,徐霞客的人物简介,从小立志用双脚丈量祖国河山,探寻长江之源。他还用一部游记生动传神

    2023年05月03 223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