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今天继续分享我最近读的一本书《富兰克林自传》。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1706年,卒于1790年。这本书是富兰克林65岁时才开始写的,自传中记述的人生经历终止于1758年,因此,富兰克林作为优秀外交家的

[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今天继续分享我最近读的一本书《富兰克林自传》。

本杰明·富兰克林出生于1706年,卒于1790年。这本书是富兰克林65岁时才开始写的,自传中记述的人生经历终止于1758年,因此,富兰克林作为优秀外交家的经历在此书中并未展现。即使如此,富兰克林种种优秀品质在这本书中也得到了一一展现。相信每个人都能从富兰克林的人生经历中,去感受、去触碰、去学习他的处事方法与人格魅力。

富兰克林自传读书心得1 近日我读了《富兰克林自传》,从而我对富兰克林有了更深的认识及了解。从富兰克林身上有了些许感悟。 富兰克林是美国最伟大的先驱者和美国民主的地接着之一,是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实。

坦诚地写自传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即便如富兰克林也是如此。在本书中,作者足够坦诚地回顾了自己一生的经历,即使是他犯过的一些错误也记录了下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些错误完全是难以启齿的,完全是人生经历上的一个污点,而富兰克林却坦诚地把所犯过的错误都一一写了下来。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的读后感1 最近一直在读书,也一直在写读书笔记。虽然自己的读书笔记写得总是不满意,但好在读的书绝大部分都很不错,想想也就释然很多了。权当自己做个记录吧,证明自己曾经也读过不少书,因为。

比如他约翰哥哥的一个朋友弗农将一笔钱交由富兰克林暂时保管,后来因为经济上的困苦,在未告知弗农的情况下,富兰克林私下里动用了这笔钱,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富兰克林称动用弗农的钱是他一生中最早犯的大错之一,不过后来富兰克林有了钱之后立马把钱还给了弗农,这件事情才得以及时补救。

比如富兰克林对朋友拉尔夫托付的女友心怀不轨,动手动脚,结果碰了一鼻子灰,直接导致了和拉尔夫友谊的破裂。

又比如富兰克林离开曾经海誓山盟的女友里德小姐前往伦敦,在外期间只给里德小姐写了一封信,甚至后来直接将与里德小姐的约定抛诸到九霄云外。

对于上述这些人生错误,我想大部分人肯定不会把他们写到自传中去的,而富兰克林却认真的记录、总结并反思了这些错误。

好读书,爱写作

富兰克林说,“我自小就喜欢读书,手里有点零钱,总要拿去买书”,对于借来的书,“我往往在自己的屋子里开夜车赶着读”。“由于我嗜书成癖,终于使我父亲决定让我做一名印刷工”。

于是富兰克林便开始在哥哥詹姆斯的印刷所里当学徒,这样富兰克林便有更大的机会接触到更多的图书。在印刷所里,富兰克林也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来读书,在大约16岁的时候,富兰克林决定开始吃素,这样他就可以从哥哥给的伙食费里省出一部分钱财用来买书。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文读后感,一次偶然的机会,富兰克林读到了一份当时出版的报纸《旁观者》,文笔优美流畅,令富兰克林反复研读,爱不释手。为了学会这种优秀的写作文笔,富兰克林从报纸上选择了几篇文章,写出每个句子的要旨,搁置几天,什么书也不看,然后尝试着用自己的话来展开表述每个要旨,力求尽力充分表现原文,接着将自己写的文章与原文加以对比,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赶紧予以修正。如此反反复复,富兰克林的写作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可以说,读书提升了富兰克林的内涵,写作提升了富兰克林的名气。

好读书与爱写作,是富兰克林一步步做出成就的基石。

比如,富兰克林结识了一个叫做布朗的医生,在交谈中,布朗医生发现富兰克林读过几本书,态度顿时变得亲切友好,富兰克林说,他们之间的交往一直持续到布朗医生去世。

[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21岁时,富兰克林和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个俱乐部“共图社”,其章程要求每个社员轮流提出一个或多个关于道德、政治或自然科学的问题,供同人讨论,每三个月提交一篇自己写的论文当众宣读。这样就倒逼社员围绕不同的题目聚精会神地读书,社员之间也养成了更好的交谈习惯。

第一次读《富兰克林自传》是我初一的时候,那时没有兴趣读完。进入高一暑假,我又拿出了这部《富兰克林自传》,静下心来阅读,我被他的传奇经历所吸引,不知不觉读完了这本激励青年改变命运的伟大传记。 在书中,富兰克林向我们展现了他一生。

后来,富兰克林在费城安家立业,经常将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写成文章发表在报纸上,或者写成专门的小册子发行出版,优秀的文笔,洞察的想法,使得他的名气和影响力越来越大。

克己修身,养成美德

伟大的人物总是自律的。

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美国马萨诸塞州波士顿,美国政治家、物理学家。同时也是出版商、印刷商、记者、作家、慈善家;更是杰出的外交家及发明家。《富兰克林自传》是本杰明·富兰克林的一部代表作,讲述富兰克林从一位贫。

为了养成好习惯,大约在22岁的时候,富兰克林自己总结了十二种美德,分别是节制、缄默、秩序、决心、节俭、勤奋、诚信、正义、中庸、清洁、平静、贞洁、谦卑。

为了将上述美德养成长期的习惯,富兰克林专门制定了一个小本子,画上横竖线条,每天自查,一旦发现哪项美德有过错,就在相应的竖栏中的横线上画一个小黑点。而且,富兰克林每周对一项美德严密监视,依次执行,丝毫不敢松懈。

比如,在办报的过程中,“我小心谨慎,诽谤中伤和人身攻击的文字一律不登。况且,我已经与订户有约在先,给他们提供的东西要么有益,要么有趣,所以不可让报纸充斥与他们无关的私人口角,如其不然,就是对他们明显的不公。现如今我们的好多出版商只顾满足某些人的恶意,不惜造谣中伤我们中间的一些优秀人物,煽风点火,加深仇恨,甚至到了挑起决斗的程度,更有甚者,竟然轻率到刊印谩骂攻讦邻州政府的杂感文章,甚至对我们最好的盟国也不放过,这可能造成极其恶劣的后果。”

与人沟通的技巧

谈到如何与人沟通时,富兰克林这样说:由于交谈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信息或者获取信息,使人心悦或使人信服,所以我希望善意明达之人不要以武断自负的方式说话,而使行善的力量减弱,原因是用这种方式往往使人反感,容易造成对立······因为如果你要提供信息,在你提出自己的见解时,一种武断教条的态度可能招致反驳,也阻碍了坦诚的关注。要是你希望从别人的知识中获取信息和改进,同时又坚决用目前的观点来表达自己,那么谦虚明达之士由于不爱争辩,也许就听之任之,让你坚持错误,不思悔改好了;如果采取这种态度,你就很难指望让听你讲话的人心悦,诚服,达成你所期望的共识。

务实的理念

《富兰克林自传》读后感1 富兰克林是百元美钞的正面肖像,是独立宣言的起草者,又是伟大的科学家和大作家。富兰克林是美国精神的奠基人,为当时的美国人带来了物质上、制度上和精神上的巨大福祉,也是查理芒格的偶像。 这本自传里,富兰克林记录。

富兰克林的一生完完全全是务实的一生,富兰克林出生于非常普通的商人家庭,兄弟姐妹达17个之多。因为家庭条件的限制,富兰克林从小就要学习各种各样的谋生技能,最后在印刷业摸爬滚打多年,终于事业有成,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实现了财务自由。这时,富兰克林才有足够的资本去从事科学研究和公共事业。

[美国]本杰明·富兰克林《富兰克林自传》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感悟于自己的人生经历,富兰克林认识到对于贫苦家庭的人来说,掌握一门生存技能才是最重要的。

1743年,富兰克林37岁的时候,富兰克林决定创办一所高等学校,也就是今天的宾夕法尼亚大学。他创办这所学校的目的,就是让年轻人有机会受教育,服务社会,促进当地的工商业发展。一直到今天,宾夕法尼亚大学还坚定践行着富兰克林务实的精神和理念,它培养人才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掌握最新的技能后直接挣钱,甚至它直接在学校网站上列出毕业生的收入情况,以显示他们教育的有效性。

上一篇 2022年12月05 04:57
下一篇 2022年12月06 17:26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