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伊莎贝拉·费利奥莎《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理解一至五岁孩子》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文丨阿夏图丨视觉中国明明已经学会走路的孩子,却又开始哭喊“妈妈抱抱”;跟孩子说过无数遍,在公众场合要安静,答应得很好,结果到超市就大喊大叫,太烦了;总在大人最忙的时候捣乱,不是要陪玩就是在不停问问题…

文丨阿夏 图丨视觉中国

明明已经学会走路的孩子,却又开始哭喊“妈妈抱抱”;

跟孩子说过无数遍,在公众场合要安静,答应得很好,结果到超市就大喊大叫,太烦了;

总在大人最忙的时候捣乱,不是要陪玩就是在不停问问题

……

这些行为是孩子调皮任性吗?应该立规矩要TA严格遵守吗?

据研究表明,三、四岁孩子的大脑发育不是线性向前,而是呈螺旋状上升。孩子会出现这种现象:明明已经学会了的技能,突然又不能很好地掌握了。但这并不是孩子在故意跟家长作对,只是他的能力使然。如果此时,家长以批评、责备的语气惩罚孩子,那么,他的心灵必然会受到伤害。

▲《你的3岁孩子:从友善到对着干的年龄》书中的插图

世界级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莎曾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过1-5岁孩子的心理,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让家长理解孩子并不是存心在跟你做对,也不是任性捣蛋,他们只不过是还没有具备解决自身问题的心智。

孩子指着橱窗里的东西是非买不可吗?

常见场景:

两岁左右的孩子指着橱窗里的东西,妈妈说:“我们不能买那个,怎么什么都想要?你不是有很多了吗?”孩子哇哇哭,妈妈生气。

分析:

伊莎贝拉什么意思,其实,两岁左右的孩子分不清楚什么是意愿、什么是称呼。不论哪种情况,他都用“我要”。“我要”同时也有“我想”“我想到了”“我认出来了”“我喜欢”等等意思。

应对方式:

孩子指着橱窗里的东西时,也许只是为了向你表明TA认识这个物体,而并非是想要购买。家长说“不行”,孩子会因为家长的误解而开始哭闹。比如宝宝指着橱窗里的玩具小熊时,家长可以说:“啊,那是小熊呀。真的好可爱呢。”

法国心理学家伊莎贝拉·费利奥莎在书中指出, 表面上不再有情绪的孩子,需要有人帮助他们从那个壳中走出来,勇敢地让自我得到重生。他越否认自己的痛苦,就越说明他内心的痛苦非常强烈。 为了不让孩子活的艰难痛苦,尽量保持孩子对你的亲密和。

当你正忙碌时,TA不停地来捣乱。

常见场景:

[法]伊莎贝拉·费利奥莎《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理解一至五岁孩子》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你在洗碗/做家务/处理工作时,孩子偏来凑热闹,不停地跟你说话,甚至要你抱抱。

分析:

应对方式:

培养三个儿子进入斯坦福大学的台湾妈妈陈美玲曾经说过,“孩子们问我问题的时候,我绝对不会说等一下,可是有一些时候我在煮菜,他跑来问我,妈妈,为什么天是蓝色的,我根本回答不了,我就把火关了,跟他说:你这个问题很好,我们一起去找一个答案。”

这也许是很好的方式,值得家长去尝试、去完成。

去超市,这个也想要那个也想要,还跑来跑去,大吵大闹。

常见场景:

分析:

应对方式:

如果你想让孩子安静的时候,自己的音量却提高了,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当孩子进入新环境或者充满诱惑的环境时,比如车站、机场、商业街等,可以先给孩子一个任务,让TA的大脑被“工作”占据。比如:“我来选胡萝卜,你帮我找一下西红柿吧。”四岁的孩子,一个目标大约能在大脑里保存十几分钟,所以要经常提醒孩子该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并积极地评价TA的行动。

越不让做的事情偏要做,做完还笑,是不是在挑衅?

文段赏析:第一部分(1——2小节)简介长妈妈。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不同人对长妈妈的称呼以及长妈妈名称的由来。“我”的家庭是一个等级森严的封建家庭,即使对一个保姆的称呼也是长幼有别的,祖母最长,所以叫她“阿长”,母亲与阿长平辈。

[法]伊莎贝拉·费利奥莎《我什么办法都试过了!理解一至五岁孩子》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常见场景:

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tAlow2ehqCQayzZTJZLoNw 提取码: an3r 收集多部《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双城记》《雾都孤儿》《鲁滨孙漂流记》《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等。

“不要再玩水了,洒的到处都是”,TA却玩的停不下来。“不要玩门了,小心夹手”,TA却玩的更加开心了。“不要打人”,TA却又打了一下,还看着你笑。

编辑本段作品影响 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法布尔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分散文。

分析: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生物学著作,记录了昆虫真实的生活,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时表现出的灵性,还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等内容。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

禁令会在孩子大脑中产生两个动作:唤起一个动作在大脑里构建一个图像,之后再否定它。小孩子并不能在大脑中连续完成这两个动作。

应对方式:

两岁左右的孩子还不能很好地处理否定信息,很容易把“不要XXX”理解为“要XXX”,并且还会迅速服从“要XXX”的指令,怕反应慢了你会生气。因此,不要把命令说的太复杂,直接告诉孩子,你希望他做什么,而不是用否定式。

只在妈妈面前任性、哭闹,是妈妈太纵容吗?

常见场景:

分析:

读《一个豆夹里有五粒豆》我明白了:一朵盛开的、粉红色的豌豆花和一个眼睛发着生命的亮光的小女孩,构成了美丽的窗台印象。当小女孩在豌豆花上面交叉着一双小手、感谢上帝的时候,小女孩亦如花的绽开,是人世间至美的。

妈妈就是孩子的靠山,所以TA在其他地方“忍气吞声”,在妈妈面前“有恃无恐”。妈妈不要以为孩子故意给你找茬,并不是因为你镇不住TA,而是TA的眼泪只敢留给妈妈这个无条件爱TA的人。

应对方式:

知道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分量,对于妈妈而言,这是甜蜜而又苦恼的负担。耐心一点,等孩子再长大一些,TA就更喜欢和小伙伴一起玩而不是赖着妈妈了。当孩子哭的时候,不需要说太多话,只需要轻轻抱着TA,给予共情就可以了。

资料来源:

1、《我什么方法都试过了:理解一到五岁孩子》

2、《你的3岁孩子:从友善到对着干的年龄》

上一篇 2022年12月18 08:07
下一篇 2023年03月14 14:02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