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卡伦·霍尼(KarenHorney)《精神分析的新方向》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现在全球有大概3亿人受困于抑郁症的影响,而现状是目前虽然很多抗抑郁新药的研究层出不穷,可是还是受困于抑郁症的复杂性,大部分患者表示抑郁症的复发率非常高,而且还有一少部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对抗抑郁药物“无

现在全球有大概3亿人受困于抑郁症的影响,而现状是目前虽然很多抗抑郁新药的研究层出不穷,可是还是受困于抑郁症的复杂性,大部分患者表示抑郁症的复发率非常高,而且还有一少部分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对抗抑郁药物“无感”。

他们长期受忧伤、自卑、失眠、厌食的困扰,他们在生活中找不到乐趣和意义。这种状态可能会伴随他们几十年,甚至是一辈子。

抑郁症的病理机制并不明确,现在所有的抗抑郁药物基本上都以“安慰剂”为主,其作用大多以控制或者缓解病症症状,由于病理机制并不明确,又不能完全按照精神病用药,原因是抑郁症患者还存在着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并有完整的思维体系,与精神病患者有一定的区别,所以现在抗抑郁药物对抑郁症的治愈只是理论上的结论,现实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药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大脑神经,因为病理机制不明确,所以无法确定药物定向祛除病灶点,这就是抑郁症反复发作的原因之一,现实中的抑郁症患者服药后能够基本控制或延缓病症症状发展,但病症的反复发作率是非常高的。

但是对于抑郁症的研究一直从未停止,虽然抑郁症的形成机制目前说法各执一词,可是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不断探索,而且也是有了越来越多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

从心理问题到心理大师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优秀的心理医生和大师好像早年都有过心理问题,因为只有深刻理解和解决了自身问题才有可能更加深刻理解人类共同内心的疾苦。

说一个女性心理学大师卡伦霍尼的故事,让大家对于抑郁症和自身有一个更好的理解。

卡伦霍尼父亲是挪威人,远洋轮船长,是一个笃信宗教、独裁而沉默寡言的人;母亲是具有荷兰和德国血统的荷兰人,泼辣而随和,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

可是父亲却总是嫌弃卡伦霍尼长得丑,母亲也总是忽略它,从小在卡伦霍尼内心中就感觉不到爱,所以她的童年很不幸福。

9 岁时,她改变了生活态度,她说:“如果我不能漂亮,我将使我聪明”,霍妮 12 岁时,因为治病而对医生产生了深刻的印象,从那时起她就萌发了当一名医生的决心。

卡伦霍妮的作品,霍尼年轻时不顾父亲反对,进入柏林大学医学院学习,1913年获得博士学位。随后,婚姻和感情的不顺让她陷入长期的不幸与压抑,她选择了精神分析来消除自己的问题。当她意识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并不能给自己提供帮助后,她转向了自我分析。

1939年她赴美担任芝加哥精神分析研究所的副所长,同时执教于纽约精神分析研究所。在治疗实践的过程中,她越来越不能认同弗洛伊德的理论,并最终与之决裂。此后她自行建立了美国精神分析研究所,担任领导人直到逝世。

当代女作家水木丁在她的书《什么是自由什么是爱》中专门用一节内容《不曾在长夜痛苦过的女神,不足以抚慰苍生》描写了卡伦·霍尼,水木丁在该节评价霍尼“仍然是这个世界至今为止,最懂女人的心理学者,没有之一”。

《边教书,边成长》读书感悟(2)“使命感是教师成长的原动力。”谈教师成长的话题很多,学术成果也很多,但是谈到使命感的很少。如果用使命感去解释为什么有很多名师,优秀的老师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线,并没有做出一个名师。

水木丁在网络上说“自己读卡伦·霍尼的学术论著读到落泪”,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共鸣,这个世界上不止一个人读她读到泪下。

在“为什么说卡伦·霍尼(Karen Horney)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和其他精神分析学者相比,她独特在哪里?”的知乎问答下,有人这么回答:

对神经症研究的直观震撼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5V3n71eedpPW9kQ5lWYvA 提取码:ffj7 书名:我们内心的冲突 作者:[美] 卡伦·霍尼 (Karen Horney)译者:温华 豆瓣评分:8.7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8-3 页数:12。

其实当时自从人们对弗洛伊德理论痴迷的时候,她就在怀疑弗洛伊德思想对女性的局限开始分裂。本文转自《设计与哲学》,ID:PhilosophyDesign

卡伦霍尼发现每个人都有神经症潜质,因为每个人内心都有冲突。但是神经症人群只会机械的运用一种人格模式,不会变通,所以形成基本冲突。

卡伦霍尼在她的书籍《内心的冲突》中将人格分为三类:

顺从型人格、对抗型人格、独立型人格,每种人身上的需求在书中都描写的淋漓尽致。

顺从型人格

他认为这类人格的人对赞美有很强烈需求,而且对别人的看法过度在意,以至于总是活在别人眼中。

他们在遇到问题和竞争的时候会选择逃避。

他们会对爱情过度痴迷,认为爱情是自己生活的大部分意义,没了爱情生活也没意义了。

对抗性人格

这类人格的人往往喜欢竞争,他们甚至会为达到自己目的不择手段。

他们认为真诚就是无情,渴望得到比别人更高的地位以及拥有更多他人的认可。

他们为了胜利会不断分析比较,所以天生就是竞争的高手。

和别人争辩,都会竭尽全力,把自己的机智和敏锐都表现出来。

独立性人格

独立性人格的人经常会发现他们不喜欢和人情感过度接近,甚至有些情感隔离。任何亲近的和长期的关系,都一定会对他的独处产生影响。

他们不了解自己,甚至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恨什么。

人生最大的需求就是绝对的自由,无论自己做什么都是在为这个目的在努力。

神经症患者投入大量精力,运用各种手段建立起来的防御体系,由于并没有真正解决冲突,其实是脆弱的。由此滋生出的新的恐惧:害怕平衡被打破;害怕精神失常;害怕问题暴露于自己或者他人;对任何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改变的恐惧。

比如一个从小贫穷,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时时刻刻都处在保护自己财富的煎熬中。因为对他来说,贫穷是他深层次的真实自我,而现有的财富是他的理想化形象,为了尽力维持住现状,他依然过着节俭的生活,害怕风险、害怕盗窃、妄想身边的人都会争夺他的财产,变得愤世嫉俗、提心吊胆。

所以一个完全内心割裂的人是没有精力完成自己的梦想和人生愿求,就像群体中大家心都是散的自然也不会做出什么成绩一样。

拯救内心和拯救世界一样艰难

有时候我们解决内心冲突和痛苦的时候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阻碍。

比如最简单的抑郁症或者焦虑症等神经症有时候就是我们自己防御的结果。

霍尼在书中也举了很多神经症患者自相矛盾的例子,在其中很多地方我们应该都能找得到自己的影子:

一个姑娘很想结婚,却躲避向她求爱的男性;

一位溺爱孩子的母亲却常常忘记他们的生日;

[美]卡伦·霍尼(KarenHorney)《精神分析的新方向》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一个对别人慷慨解囊的人对自己却一分一厘也吝啬的很;

一个人渴望孤独,但从不设法独处;

一个人对别人容忍、原谅,对自己却严苛、严厉。

卡伦霍尼在她的书中表示:受苦具有一种直接的防御价值,而且事实上往往可以成为他保护自己以避免迫在眼前的危险的唯一方式。

比如,通过自我谴责,他避免了遭人谴责和谴责他人;通过表现为生病或表现为无知,他求得了别人的原谅;通过自我贬低,他避免了竞争的危险。不仅如此,他因此给自己带来的痛苦,也同样是一种防御手段。

所以症状的缓解必须使得他们直面自己的脆弱以及一些无能,而这有时候却是相当困难的。因为过去的经验不允许他们这样做,所以他们就在这样的自我欺骗中度过了一轮又一轮的痛苦,甚至不惜潜意识利用生一场疾病或出现各种心理障碍的代价。

痛苦和软弱无能成了他获得爱、获得帮助、获得对他人的控制的最突出的手段,而且与此同时避免了他人可能对他提出的一切要求。最后,受苦还有一种作用,这就是以一种经过伪装的,然而却更加有效的方式,表达对他人的谴责。

所以在面对如此复杂情况下,有时候拯救内心就像我们拯救世界一般艰难。

解决抑郁、焦虑、强迫等神经症从完善人格开始

卡伦霍尼认为每一种神经症,无论其症状显得怎样奇特或非个人的,实际上都是性格障碍。

要解决神经症必须釜底抽薪地从完善内心人格出发。

人们必须学会坦诚真实面对自己的情感和缺陷甚至自己的一些内心的黑暗,解决内心人格最好的老师就是生活本身。

比如以某位伟人为榜样,这些身体和心理上的疾病,反应出来的其实是人格上的冲突,所以我认为应该在人格范畴内界定分析疗法的目标,实现内在的完整,所有的情感都是真实情感,卸下所有伪装,毫无保留地投入工作理想和感情。”

可以知道,解决的根本之道是统一人格,完善人格,用人格范畴界定分析疗法的目标,实现内在的完整。使三种人格在我们内心里交替出现,最终达到心灵内部的均衡。

争取人格的整体性,不管是对谁而言都不能完全达到,这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理想,其实用价值在于给我们的治疗和生活提供指导。

心理医生并没有能力使患者变成一个毫无瑕疵的人。他只能帮助人变得自由,从而能自己争取实现那些理想。

这意味着给人一个变得成熟、得到更大发展的机会。

这才是人生活着最大的意义,找到你自己并且成为你自己。

我们为何如此焦虑?

除了身体焦虑,现代人还有各种各样的焦虑。房子、孩子、车子,婚姻、教育、食品安全......似乎焦虑已经无孔不入,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有它的影子。

套用波伏娃的“女人不是天生,女人是变成的”,我们也可以说,很多“心理问题”不仅是被社会文化催生的,也是被社会文化建构、界定出来的。

那么,在当下中国,我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焦虑?又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焦虑?德国心理学家卡伦·霍妮在她的著作《焦虑的现代人》中对“焦虑”进行了深入剖析,她的阐释,对当今焦虑的中国,同样适用。

撰文:陆晓娅(心理学研究者)来自:新京报评论

我一向喜欢具有社会文化视野的心理学家,因为他们能看到人的行为、人的所谓“心理问题”的复杂性。他们不会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于人的童年经历就了事,而愿意去了解人的内心的冲突是怎么建构出来的,在其中社会文化起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如何与之抗衡的。

《焦虑的现代人》卡伦·霍妮 著译林出版社 2013年2月

套用波伏娃的“女人不是天生,女人是变成的”,我们也可以说,很多“心理问题”不仅是被社会文化催生的,也是被社会文化建构、界定出来的。现实生活中不乏这样的例子:一些在中国学校被当做“问题学生”、自己也自暴自弃的孩子,到了国外竟神奇地恢复了自信,变成了阳光少年。具有这样视角,或许更能跳出技术化的陷阱,同时也更容易转换视角,将“问题”看做是一种对文化,特别是病态文化的对抗与斗争。

比如,一个网络成瘾的孩子,何尝不是在用这种方式,对抗学业上的挫败、人际上的孤单、对人生的迷茫、自我价值感的低下和日常生活的无趣与无聊?只是,如霍尼所说,这种方式会让人“付出高昂的代价”,“使他的生机与活力受到损害,使他的人格拓展受到阻碍”。但心理治疗师若能看到在这种不健康的防御机制下,还埋藏着这么多复杂的东西,看到孩子真正想反抗的是什么,不仅更能找到问题的核心,也能帮助孩子重新来看待自己,看到那些渴望和期待的宝贵,看到自己不愿意对病态文化屈从,从而重新建构自我认同。在这个基础上,孩子才可能改变他和“网瘾”的关系。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

霍尼在书中提出三种神经症的文化来源:竞争所带来的敌对性紧张,即以竞争和成功为一方,以友爱和谦卑为另一方之间的矛盾;各种需要所受到的刺激和满足这些需要时受到的挫折,即被刺激起来的需要(如高消费)和实现之间的差距;个人自由和所受到的局限之间的矛盾。

卡伦·霍妮,(1885.9.16-1952.12.4),《焦虑的现代人》作者。德国心理学家,新弗洛伊德学派研究者。对基本焦虑研究贡献良多,并提出理想化自我的心理学概念。她是社会心理学最早的倡导者之一,相信用社会心理学说明人格的发展比弗洛伊德的性概念更适当。

将时空置换到今天的中国,也许我们也可以问问,“我们”时代的神经症有哪些?有没有弗兰克所说的“集体的神经症”呢?有哪些社会性的现象,其实正是“集体神经症”的表现呢?造成这些神经症的社会文化因素又是什么?

无疑,霍尼所提到的“时代”的、“集体的”神经症,无论是症状还是原因,在当下中国都有丰富的体现。

比如,日渐庞大的“国考”队伍,年轻人从“逃离北上广”到“逃回北上广”,这些行为背后掩藏着怎样的焦虑?是不是年轻人越来越感到只有进入体制才能获得安全感?是不是小地方“拼爹”的文化,让他们宁愿承受大城市的生活压力,也不愿意在缺乏公平公正的环境中生活?这样的选择会不会带给他们巨大的内心冲突?

《我们时代的神经症人格》

卡伦·霍妮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7月

和过去相比,现在的中国家长显然更为焦虑,无论是为了孩子到县城买房的农民,还是想尽办法为孩子择校、周末筋疲力尽带着孩子赶各种班的城市家长,他们的焦虑是否是面对教育不公而又无奈的一种行为反应?

网络上的种种人身攻击,是不是恰好反映出,我们严重缺乏被尊重的经验,却经历了太多的被排斥、被歧视,甚至是被侮辱、被损害,因而只有将他人贴上标签,甚至视为猪狗,才能显示出自己的高贵?

还有另一种更加隐蔽的情况,如霍尼说的“有许多人,虽然表面上看完全适应现存的生活方式,但实际上却可能有严重的神经症”——为了欲望,为了安全的需要,有时人们会认同、顺服、屈从某些自己也并不相信的东西,但最后总要付出极高的心理代价,因为他无法避免激烈的内心冲突。

用什么治愈我们的焦虑?

为了克服内心的焦虑和不安全感,人们急切地要抓住一切可能抓住的东西,从刚参加工作就要买房,到对权力、金钱、名望的渴望,甚至是对“食色”的过度贪恋,最后一招就是用脚投票移民海外。

以我看,中国人的种种集体神经症,不排除传统文化对我们人格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感受到作为人的自主性,无法感受到我们对自己的生活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预期和把握的。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无能为力、无所适从,那我们又如何摆脱内心深处的不安与焦虑?

《自我分析》

卡伦·霍妮贵州人民出版社 2004年5月

正如崔卫平女士所说:“一个人要想活得舒坦舒心,不仅仅是理顺与他自己的关系,还应该包括理顺他和这个世界的关系,与这个世界的关系不顺,感到无法进入这个世界,即使在私人生活中把自己照料得再好,给自己找出再好的说辞,心中仍然有一处是空洞的,不能填补的。”

在焦虑时代,如何不焦虑地活着?

先说一个故事

作品在夹叙夹议中,表现出对反动、守旧势力的打击和嘲讽。 朝花夕拾》读后感 鲁迅的名字,是家喻户晓的。读到他的文章,却是在课本里,课文叫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散文集《朝花夕拾》中的一篇文章。鲁迅在我的心目中,一直以来都是。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写出《罗生门》的那位,很爱藏书和读书。

有次他算了一笔账:现在的藏书,一辈子可以读的书。

然后他陷入完全的焦虑:就算再长寿,顶多就读三四千本书。

一想到这儿,他就哭了。

他也许是个极端,你身边焦虑的人,是不是也越来越多?

图片来源 | yestone.com

知识爆炸,碎片时间,焦虑更放大

有数据表明,“焦虑症”已经超过“抑郁症”,成为人类头号精神敌人。

自己遇到的焦虑,最戳人心。

在外地工作,最怕电话响起,听到父母生病住院的消息。

[美]卡伦·霍尼(KarenHorney)《精神分析的新方向》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工作请假,回家照顾,以及被病魔支配的恐惧。如果是独生子女,这种焦虑马上翻N倍。

30出头岁,中年人不如狗。上有老,下有小,肩负两个家庭,自己不敢生病。

朋友圈总有人在环游世界,去高级餐厅吃饭,又拿到新一轮投资,而自己的工资还完房租,紧接着就要还信用卡。

社会上因为焦虑引起的新闻,随处可见。

微博还有一个话题上热搜:超五成大学生受脱发困扰,原因直指熬夜和焦虑。

越焦虑越脱发,一揪一大把。

从恋爱焦虑,脱发焦虑,社交焦虑,再到住房焦虑,失业焦虑,生育焦虑。。。我们就生活在一个焦虑的时代。

30而立,但什么都立不起来。三无人员,没钱、没家、没未来。

有人说,最焦虑的大概是生活看不到尽头,又好像看到了尽头。

我们并不是完全不需要焦虑,舒适安全区更容易滋生疾病。

柏拉图非常重视教育问题,他为理想国设定的很多规矩、礼仪、道德,都没制定成法律,而是寄希望于通过从小时候开始的教育来引导人的行为和方向。正如书中所说:“一个人从小所受的教育把他往哪里引导,能决定他后来往哪里走。”柏拉图认为理想。

从进化角度上来说,对身边猛兽出没的焦虑,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警惕,在早期就预知风险,延续生命。

有研究显示,适当的焦虑,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改善生活质量。

如何缓解焦虑?

有人佛系,不断地放低自己的期望和欲望,就不会陷入焦虑。

有人自欺欺人,遇到紧张焦虑,像鸵鸟一样,把自己藏起来,骗自己一切OK。

有人选择运动流汗发泄,深呼吸,听专门的音乐歌单,转移注意力。

或者大哭一场,找前辈聊天,找朋友倾诉,人会感觉好很多。

有人会先做手头可以做到的,别停下来,不再想怎么办,或者用通宵干活让自己没有时间去思考。

有人返璞归真,从中国文化精髓寻找解决之道。

例如,很多明星喜欢抄写《心经》,有的还反复抄写,缓解焦虑。

除此之外,《金刚经》被誉为“万经之王”,全文才5176字,记载释迦牟尼佛本来面目与讲话实录,字字蕴含佛法精髓,句句都是人生真谛。

被誉为陈坤的心理导师,费勇教授提出了修心的观点,有醍醐灌顶的作用。

修心,从专心吃饭开始。任何地方都是你的修心道场。

《金刚经》最高修心法则:不执著。放下不等于放弃。不执著于观念,就不会受负面情绪的伤害。

不要让实现目标的过程成为煎熬。如果你现在不休息,你就永远无法休息。

我们迷恋的事物不可靠。大多数人活在偏见里而不自觉。没有唯一的真理。不要迷信别人的经验。

回到开头,作家杨照回应芥川龙之介的焦虑,说解决这个焦虑的唯一方式,关键是认清楚: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什么样的生活,要怎么活着。

图片来源 | yestone.com

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

心理学家卡伦·霍妮,与弗洛伊德、阿德勒、弗洛姆同时代的精神分析领军人物。

她认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一个又一个希望的破灭,人们更愿意好好审视自己,把自己视为一个可能的痛苦来源。

知乎有个话题“为什么越努力,越焦虑?”,浏览超过千万。

其中有个高赞回答:我们最热衷攀比,伤害人的不是贫穷和物质上的匮乏,是对比。

“有时候,人不能活在未来的焦虑中,而忘记了眼前的路, 也不能因为急于求成, 而放弃选择的权利。急功近利不要写在脸上,有些东西是急不来的。”

霍妮认为,一个人越强大,他就越少感受到别人的威胁。

反之,假如毕业5年10年,如果你和同学横向比较,发现比他们混的差很多。

你想着急努力,奋力追赶,但是一口不能吃成胖子,短时间无法弥补这个差距。

但我们大多数人都是被惯性推着往前走,索性决定不那么累,干脆不去想焦不焦虑,继续过躺着的舒服生活。

如果自己开窍,偶尔努力和进步一次,还被感动,就想来点奖励。

每一次奖励都有可能成为下一场堕落和退步的开始。

区分不开自我宽容和纵容,就是给自我欺骗找理由,这简直就是一个黑洞。

冲突最终会影响我们整个人格

霍妮认为,冲突开始于我们与别人的关系,最终会影响我们的整个人格。由不相容的态度产生的冲突,称为基本冲突。

基本冲突的起源,霍妮认为必须回到基本焦虑:

一个孩子在充满潜在敌意的世界中感受到的孤立和无助。外界环境中许多不利因素的,都可能给造成孩子的不安全感。

孤独、无助、恐惧和敌意等情绪的主要目标,并不是获得满足,而是安全感。它们的强迫性是由于潜藏的焦虑。

比如说,对孩子漠不关心,发脾气,轻蔑,溺爱或者不管不顾,让孩子在父母吵架中“站队”等。

霍妮特别提醒大家

《简爱》的作者是一位19世纪英国的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是一部具有自传色彩的小说作品。简·爱是一个孤儿,她从来没有被命运厚待过,但她不肯服输的精神贯穿人生始终,面对人生的坎坷磨难她足够坚韧勇敢,在对爱情这个问题。

孩子是能察觉到环境汇总潜在的虚伪,以及父母的装模作样。

在这不安的状况下,孩子们摸索如果长大,学习应对这个充满威胁的世界,形成自己的策略,最终形成持久性的性格倾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个方向逐渐清晰起来:孩子们可以亲近人,对抗人,或者回避人。

霍妮说,这三种态度中,每一种都充分体验了基本焦虑的某一个因素:第一种是无助,第二种是敌意,第三种是孤立。

这三种倾向都必定会出现,我们看到性格只是其中占主导地位的倾向。

但是并不是说,那些不太明显的态度影响力就很小。被掩盖的倾向可能蕴藏巨大的力量,有很多例子可以证明。

英国小说家毛姆《月亮和六便士》中的人物斯特里克兰就是一个典型。

一个原本像假小子、野心勃勃、叛逆的女孩,当她陷入爱河后,可能会变成一个顺从、依赖的女性。

又或者,在遭遇重大变故或不幸之后,让人性格大变。

例如在爱情中,我们也许都听过一句话:之前掏心掏肺,现在没心没肺。

在《我们内心的冲突》中,霍妮依此把人分为顺从型人格、攻击型人格、孤僻型人格。

冰心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开篇把春天比作一个困倦的孩子在合目睡眠,接着从自然景观与人们激情勃发的劳作场面入笔,抒写了春光的无限美好和各行各业的人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那种热火朝天的干劲与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文中。

顺从型人格会想:“孤单一人对我是一种折磨,不仅因为我无法享受任何无人分享的事情,还因为我感到迷茫,感到焦虑。”

孤僻型人格内心需要与自己、与别人保持情感距离。他们好像在自己周围画了一个魔法圈,任何人不得侵入。

当外部世界侵犯他们的界限时,这种需要的强迫性便表现在他们的焦虑反应中。

她在书中为大家解读,这些没有被解决的冲突带来的后果包括:恐惧、人格萎缩、绝望、施虐倾向。

以自我中心为例,它要求别人服从自己的需要,他不考虑别人的自身权利,视被人为工具。他安抚或喜欢别人,只是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

绝望的人担心遭遇不测,担心走了弯路。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常见的对生活的焦虑。但我们可以看出他的观点总是带着悲观的色彩。

霍妮认为,绝望是未解决冲突的最终产物,其根源在于他对全心全意、不被分裂丧失了希望。

有受虐倾向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他的焦虑是对自己内心爆发性、破坏性因素的恐惧。

他觉得自己像是携带着一枚随时会爆的炸弹。为了控制这些危险的因素,他需要高度的自制和持续的警惕。

生活同样可以改变人格。

上一篇 2022年12月19 01:56
下一篇 2022年12月21 20:42

相关推荐

  • 等子称值多少钱,老戥子称收藏价格300万

    戥子学名戥秤,是一种宋代刘承硅(据传)发明的衡量轻重的器具。属于小型的杆秤,是旧时专门用来称量金、银、贵重药品和香料的精密衡器。因其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技艺独特,也被当做一种品位非常高的收藏品。分开解

    2023年03月29 233
  •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谁的诗,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是什么诗

    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在这个季节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例如王勃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杜牧的“停车坐爱枫林晚,又送王孙去萋萋满

    2023年04月25 292
  • 龙多少笔画,龙的繁体字有几画

    中国汉字有八万之多,其中不免有一些特殊汉字,“笔画最多的汉字”就是人们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中国汉字博大精深,历史悠久,在这些汉字当中,有些汉字设计的非常奇葩,它们笔画非常的多。那么,你知道中国笔画最多

    2023年03月02 255
  • [日]村上春树《萤》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点滴印记之一百九十四《萤》村上春树/著林少华/译​《复仇的哲学》(1946年)、《伽利略在真理面前》(1946年)等作品中,绿原不但关注时代风云以及挣扎于社会最底层的人物的命运,而更为重要的是,绿原正

    2022年12月18 245
  • 人死如灯灭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为什么人死如灯灭

    百度词条: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之一,即: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为什么人死如灯灭,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它物体,而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2023年04月12 223
  • [法]佩尔戈《纽扣战争》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五一小长假,不管你是在去旅行的路上,还是宅在家里休养生息,都可以开启一场法国文学之旅。如果厚实又晦涩难懂的文段让你望而却步,没关系,今天蜗牛君为你推荐

    2022年12月19 272
  • 军字多少笔画,军字老写是几画

    当代汪姓的人口已近430万,列在全国第五十六位,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你知道2017鸡年汪姓男孩怎么取名吗?接下来,学习啦小编跟你分享2017年属鸡男宝宝起名姓汪法。属鸡男宝宝起名姓汪2017【

    2023年03月15 294
  • 怎样鉴别玉的好坏,怎么辨识玉的质量

    在选购玉石饰品的时候,要注意辨别真假,否则花了钱可能会买到假货,不但没什么作用,而且还白白浪费了金钱。在识别玉石的时候,怎么辨识玉的质量,有一些特殊的技巧和方法。只要熟练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便能够成功

    2022年12月26 238
  • [美]威廉·弗莱明《艺术与观念(上册)》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马萨乔纳税银2.46×5.97m约1427年,意大利佛罗伦萨圣玛利亚·卡尔米内教堂布兰卡西礼拜堂怀揣着对文艺复兴艺术的憧憬,笔者前往文艺复兴的原乡意大利。在那里,视觉的冲击与我此前接受的知识、听闻自然

    2022年12月23 296
  • 象形文字是谁发明的,象形字的创始人是谁

    各国的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语言,文字都有着非常大的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可谓是从古传至今的,最早时期的文字有象形文和甲骨文,而说到象形文,象形字的创始人是谁,关于它的起源和发展一直是备受质疑的。象形文字

    2023年05月04 209
  • [美]埃德蒙·威尔逊《到芬兰车站》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比尔·克林顿(图片来自美国《纽约时报》网站)与詹姆斯·帕特森合著最新惊悚小说《失踪的总统》的前总统比尔·克林顿随时随地都在看书:“在办公桌前,在安乐椅上,在床上,在飞机上。甚至在车上,埃德蒙威尔逊,在

    2022年12月23 224
  • 龚自珍被世人称为什么,龚自珍的诗人称号

    提到龚自珍,大家应该都知道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特别是他的“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诗句早已让广大读者耳熟能详,并且给人以鼓舞和激发。龚自珍被后人常称做“龚定庵

    2023年04月19 271
  • [法]勒内·基拉尔《浪漫的谎言与小说的真实》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对一个真正的读书人来说,阅读其实没有“假”,随时随地,年年月月,都在读。只是读的感觉不一样,有时候俗事尘杂,虽有好书在手,也很难读得淋漓酣畅,阅读的快感自然大打折扣。身为教师,倍感庆幸,每年总有长长的

    2022年12月19 274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