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义和团运动,稍微学过历史的国人无人不晓,但是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有人认为这是极端的排外行为,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百姓自发的爱国行为,但认为其行为并不可取,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还有人认为

义和团运动,稍微学过历史的国人无人不晓,但是对于义和团运动的评价,历来毁誉参半。有人认为这是极端的排外行为,有人认为这是中国百姓自发的爱国行为,但认为其行为并不可取,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还有人认为义和团运动从动机和行为上都应该彻底否定。如今,义和团运动已经发生了一百余年,今日的中国早已融入了世界,但就如何与西方世界打交道,我们仍然需要学习,而且有必要重现审视发生于一百多年前的义和团运动。今日,我尝试从文明冲突的大视野下,对义和团运动做一解读,也为未来中国的对外交往提供一些借鉴。

[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义和团

[美]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美国战略家塞缪尔·亨廷顿曾写了一本《文明的冲突》,内中将世界分为西方文明、儒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在亨廷顿看来,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与冲突归根结底都是不同文明体系之间的冲突,因此不同文明之间学会和谐共存,才是维持世界和平的重要手段。不幸的是,亨氏的预言目前已经得到验证,西边中东的伊斯兰世界与西方世界交恶,不断通过极端手段展示抗议,东边中美之间的贸易战如火如荼,中美之间的冲突也似乎不可避免。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qaO_vwUc5rcVl7hQeqatzQ 提取码:1234 书名:义和团战争的起源 作者:相蓝欣 豆瓣评分:8.8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3-12 页数:395 内容简介:由于《义和团战争。

关于亨氏的其他观点我并不想多做赘述,此刻我重点谈论西方文明与东方儒教文明的冲突,亨氏认为冲突不可避免。自1840年以来的中英鸦片战争,是中国逐渐放弃固有的文明体系,拥抱西方价值的过程。在我看来,这种观点的确可以视作解读义和团运动的良好视角,如果放在融入西方世界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义和团运动并不仅仅是一次盲目的排外运动,实际上却是中国融入西方体系前,儒教文明中国对西方最后的一次抵抗,之后中国对西方文明的接受程度大大提高,大力改革,学习西方的制度、语言、文化、呈现了一边倒的局面,中国正式融入了西方世界,直到1949年截止。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义和团运动并非一次简单的排外运动,其中蕴含的重要性要到更宽广的历史视野中去找寻。下面,我从几个方面来佐证我的看法。

第一,对西方的学习已从器物进展到制度,并触及到中体西用的核心部分,对外表现为极力的不适和对抗。自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之后,中国开始了融入西方文明的过程,但是融入的过程并不顺利,以冲突的形式表现了出来。具体来说就是两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战争、庚子之役,中国逐渐了解到技不如人,制度不如人,再到文明不如人,在冲突中,中国逐渐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了解西方文明。原本“天朝上国”的姿态和尊严在冲突中不复存在,正是经历了无知、敌视、臣服的过程中实现的。

这是中国官方和精英的态度,但对于一般民众来说,则仍旧处于冲突—应激的反应模式。国家的大事可能不会对自身带来过大的影响,但涉及到民众生活领域,比如修路、信仰等方面,则会带来巨大的反应。比如19世纪70年代发生的天津洋教案,就是因为当初双方观念不同发生的冲突。至于修建铁路,则认为破坏了龙脉和风水,地方百姓也多有阻拦。鉴于此,虽然清政府有不同的态度,但本着息事宁人的处理原则,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双方的矛盾冲突。于是,中国百姓将西方文明一概指责为异端邪说,不予接受,甚至极力反对,对于没有接触过西方文明的百姓来说,难以理解,自然要反对。

中日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掀起了瓜分中国。 终于在山东酿成大规模的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

第二,义和团运动反洋教、洋人,则是因为西方宗教、西方人东来没有做好本土化的工作。一些西方宗教在传往中国时,直接照搬本国的模式,从未考虑到本国宗教在中国的水土不服,这点显然不如利玛窦、汤若望等西方前辈们较好地融入中华文明,以中华文明和西方文明的相通,来推进宗教和文明的传播方式高明。

黄彰健:《戊戌变法史研究》,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八、义和团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年。周锡瑞:《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江苏人民出版社。

第三,义和团运动是带有传统宗教性质的结社运动。其形成时期的主要目标则为清政府、洋人,最后被清政府利用,以洋人为目标,其组织形式上看不出有什么新意,与以前发生的白莲教、黄巾之乱等并无二致,但因为有了西方人进入的新背景,因此才有些不同。具体来说,成为了中国传统文明抵抗的代表。大量的基督教、新教教堂被捣毁,众多的西方人和中国基督教信徒被杀戮,这是义和团运动极力对抗的后果。

在义和团的发源地山东 , 袁世凯对南方总督们的做法实在是心向往之 , 但山东义和团仍很强大 , 而且离朝廷太近 , 这迫使他采取一种不左不右的态度。一方面 , 他按自己的判断行动 , 抵制了朝廷让他派兵抵御外国入侵的调令 , 同时。

实质上来看,义和团对待西方文明和西方人态度,恰恰是清政府内部的保守派和一般百姓的态度,他们因为对西方文明缺乏了解,加之中华文明的倾颓,本能地选择了最为不恰当的方式来进行抵抗,保护自己的文明。事实上,这场运动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在西方文明强盛,世界融为一体的时代,走向全球一体已经成为了当时最广泛的主流,任何文明的抵抗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义和团运动如此,今日的伊斯兰教的反抗也是如此。

义和团运动是通过拳民的英勇战斗,在瓜分危机三次缓解的基础上才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这三次瓜分危机的缓解是:1900年6月20日联军《大沽宣言》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一次缓解;7月3日美国《海约翰通牒》形成的瓜分危机之第二次。

吊诡的是,在义和团运动失败后,中国开始了全方位的西化运动,彻底拥抱西方,接受西方的价值观。采用西方的一切先进制度,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一切向西方学习,大批留学生赴日本、欧洲、美国留学,甚至辛亥革命后采用了西方政治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进行了文化革新,甚至要求废除汉字,改用拉丁字母,以追求与西方的融合,中华文明彻底的褪色,西方文明成为了一切先进和时髦的代名词,传统文化急剧地衰落,作为一个民族国家的现代中国正是在这段时间诞生,宣告了与传统中国的分裂。当然,义和团运动在其中起到的作用不得不重视,它是传统中国和现代中国的转捩点。

[美]周锡瑞(Joseph W. Esherick)《义和团运动的起源》(1987),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美]杜赞奇(Prasenjit Duara)《文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1988),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上一篇 2022年12月10 14:14
下一篇 2022年12月29 00:44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