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基兰•塞蒂亚《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播客将在“Naive咖啡馆”公众号更新,为了方便大家收听,长节目同时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等音频平台上线,在以上平台搜索“Naive咖啡馆”也可以收听。本期话题1.贝纳塔《生存还是毁灭》:

*播客将在“Naive咖啡馆”公众号更新,为了方便大家收听,长节目同时在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苹果播客等音频平台上线,在以上平台搜索“Naive咖啡馆”也可以收听。

📢

本期话题

1.贝纳塔《生存还是毁灭》:为什么说它是一本最丧的人生哲学书?

2.为什么有的人总是很悲观?人生根本的不对称性与系统性的乐观偏差。

3.相信“人生真的有意义”比相信具体的内容“人生意义是什么”更重要吗?

4.生存希望作为一种信仰性的存在,前现代社会的资源在现代社会破产了吗?

5.当人生意义的讨论变成一种可以贩卖的东西,现代社会是否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6.为什么我们不是纯粹的价值相对主义?有些价值可能对某些处境下的人来说更值得追求。

7.什么是非终结性活动?对人生阶段性的刻板观念影响着我们的生命质量。

8.关于叔本华钟摆:人的欲望和落空。

9.你也想做一只猫吗?动物的困境不容易被看到与主观感受的不可通约性。

🎙

书名: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 作者:[美] 基兰•塞蒂亚 译者:潘驿炜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页数:224 内容简介:成年人的词典里,没有容易二字。无论你现在是

过分的燃也可能会燃尽你自己。

坏事更持久,那可能就是人生的真相

荣青:乐观的人会说“撸起袖子加油干”,悲观的人会说“人间不值得”,还有一部分人选择搁置这个问题。开始新的一天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你怎么面对这一天的烦恼,怎么和自己相处?这些是人的困境,但是很少作为困境去被讨论。

EG:其实如果真的计算快乐多还是痛苦多,可能也很难去做划分,尤其对快乐跟痛苦的判断,其实依赖很多因素,但是它有一个极大的不对称在里面。

活着你都要死,然后死又是一个系统性的沉重的东西,不光你经历或者将要经历的时候会影响你,没有经历死亡的时候它也会影响你,在这个意义上,可能会觉得悲观的更有道理一点,因为我们要面临一个系统性的痛苦,这是第一。

另外一个就是人通常来说有一个系统性的乐观偏差。我们对人群去做一些心理实验,大家对一个事情的判断都是偏乐观,偏不合理的乐观。比如说你估计你刚才做错了多少个东西,可能正常人觉得我只做错了5个,悲观人觉得自己做错了20个,但是谁更接近真相呢?那就是所谓的悲观的人。

大家有个系统的偏离,这种偏离当然你可以说它有演化优势,它让你在无望的或者说迷茫的世界中保持信仰,保持乐观。但是事实是,我们的乐观经常是没有那么切实际的。在这样的一个环境里,你一旦觉得刚才说的是有道理的,你就觉得我要做一个合理的人,合理当然就要比不合理,可能会做出更靠得住的决策。比如说如果你对大盘没有过分乐观的期待的话,你可能就不会有资金方面的损失;你对自己的能力没有那么过分乐观的期待,你可能就不会因为对自己的那种期待,把自己逼到一个有点受不了的程度,却并没有取得什么实质性的效果。过分的燃你可能也会燃尽自己。

《风平浪静的闲暇》

赫恩曼尼:刚才雪峰老师说的就是人生活的本质。之前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有个老师叫麦高登(Gordon Mathews),他研究的就是人生的意义。他来我们这里讲,把人生的现实一一列举出来。

平凡的世界读书感悟1 从小到大我读过不少的小说,有一些情节特别引人入胜的,读之不愿放下的,却没有一本像路遥的绝笔之作——《平凡的世界》那么深入我心的。看其中一个个平凡世界中平凡的人物,就如他们正生活在我的身边。 读完。

他说我们可能以为我们活着是为了工作,但最后发现工作的内容不是你喜欢的,但是你可能已经为此工作了几十年;我们可能以为我们活着是为了自己爱的人,可是你发现很多人在恋爱和婚姻方面做出了错误的选择,他最后也并没有和自己爱的人在一起;然后说生了孩子以后可能会觉得他是我基因的延续,把他抚养成人,让他成为一个好的人,但是最后孩子成才的概率其实没有那么高,而且这个孩子可能最后离开家,跟你也不亲近,甚至跟你成为了敌人,是有这种可能性在的;然后最终我们每个人都要面临死亡……

他把所有的这些可能性都列举给我们,但是麦高登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语调特别激昂,他希望在所有这些很丧的东西之后,再给我们留一点希望。然后他大意就说人生其实还是有意义的,我们要去寻找。听了他的课之后,下课我就去问他,我说你相信你自己说的话吗?你相信你这些激昂的东西是真实存在的吗?然后他说我不相信,但我得让我的学生相信,他们总得相信点什么。

美国终身哲学教授基兰·塞蒂亚这样告诉你。二、专治人生焦虑有哪些锦囊?《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这本书写给所有与不可逆的时间搏斗的人。作者经历了中年危机,并在书里提到了预防中年危机,治疗人生焦虑的11个锦囊:1.你必须。

他的意思是说,人生为了度过那些悲观带来的精神上的危机,我们总得相信点什么,但不一定说我们相信的就是真实的。所以这一点就是在《生存还是毁灭》这本书里面,作者大卫·贝纳塔说的,我们之所以努力向一个人表明生命实际上会更好,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我们想给他一些宽慰,我们单纯是为了安慰他,所以才这样告诉他的,但这可能不等于现实。

刚才说到好事和坏事、乐观和悲观,我有一阵读过一个研究,是说有人计算过,在一个人的一生当中,他真正感到快乐的时间只有14分钟,所有的快乐的瞬间累加起来的时间可能只有14分钟,其他大部分的时间都混杂着各种各样的消极或者负面的情绪。

其实在《生存还是毁灭》里面也有一段话,我特别认同,就是说其实人强烈的快乐是很短暂的,但是糟糕的痛苦可能就很长久,但是我们经历的这种最坏的痛苦之坏,基兰·塞蒂亚,可能好过最好的快乐之好。人可能会为了要去抵御痛苦付出非常大的代价,才能争取到那14分钟的快乐。

所以刚才说的是,悲观一个方面是认知差的问题,还有一个方面可能悲观真的更现实,因为痛苦的比例是这么的大。不信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上一次你感觉到特别痛苦、难过、沮丧是什么时候?然后再想想你上一次特别快乐、幸福、觉得人生特别美好的时刻是什么时候?极有可能你发现你痛苦的时候是很频繁的,但是快乐的时候是很难想象得到的。所以其实好事和坏事本来在生命当中比例就不一样。坏事更持久,那可能就是人生的真相。

都可以用一句中年危机来搪塞过去。但是看了塞蒂亚的《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就放心多了。这是一本浅显易懂,道理深刻的书,帮我们大部分人放下纠结而焦虑的心去自渡。 书中说道:“人的一生会面临很多次重要的选择,而不同的选择可能带来。

🎙

前现代的简单信仰,现代人的利益驱动

EG:生存的希望是一个信仰性的东西,很难去理性的论证它一定是好的,但是你又必须相信它,这种意义上,跟宗教信仰其实有高度同构的地方。但是信仰性的东西在现代社会,在一个启蒙过后,一个人把自己的判断能力都退缩下来以后的这样一个世界,其实是很难去承诺的。

赫恩曼尼:对,所以说前现代的人有他们自己的幸福。

EG:但是前现代也有前现代的问题。

赫恩曼尼:但信仰生存的希望这一点来说,他们非常坚定地相信,因为他自己就在族群里面,他相信族群延续下来的一些习俗和惯例,所以他不需要去开拓自己的意义。但是现在的人就需要各自寻找,那个过程是很艰难的。

EG:就社会结构方面的因素,因为前现代个体的突出性是很低的,大家都是嵌在一个小型的、中型的社会结构里面。我们对前现代的设想经常只能是一种比拟,我们通过观察现代社会里面显现特征的那些社会或人群,设想“我”大概是怎样的,“他们”是怎样的,然后把日子平淡的过下去。但是通过对历史的了解,我们知道前现代的社会非常多的人是在一种,虽然他可能不觉得有什么问题的生活方式,但是从我们现在的标准来看蛮有问题的环境下生活,没有被充分当成一个人来对待。

比如说可能法老看奴隶不顺眼,拖出去杀了就杀了,奴隶也不会觉得怎么样,可能就觉得我运气不好。但是以今天的标准看就会觉得这太惨了。或者说在食人部落,一个人不管是被大家出于尊重,还是出于猎巫的心态吃掉了,如果我们认为好坏的标准不是完全相对的,也不会觉得这事就是好的,或者是无所谓的。这是前现代的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就是这个不反思的直接性生存。比如说黑格尔举过一个例子,说亚当跟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他们面临人类的处境,男人世世做工,女人世世生娃,听起来好惨,但是他们第一代人居然都活了大几百岁,接近一千岁,生活是怎么过下去的?他们被逐出伊甸园之后发生了一个神“们”之间的对话:“看,他们终于越来越像我们了。”大概是这个意思。他们有一种对亚当夏娃这番出走,历经苦难以后回归的期待。

《好兆头》

这样的一个结构,其实是历史悠久的,柏拉图讲自己的理想国的时候也说,最开始大家是在一个猪的城邦里生活,吃喝玩乐,也没有对自己的那种期盼和追求,但是后来就开始“发烧”,开始燃起来,有热情,有追求,要发展那些不是必须的欲望:不光吃饱,还要吃好,不光天天开心地奔跑,还要建功立业、统治别人,丈夫处世立功名。

一旦把“发烧”的阶段过完,你再去思考人生意义,会发现其实这些没啥意义。但是这些没啥意义,你要过一遍。这个意义上,为什么我觉得像《生存还是毁灭》这样的书有它的意义在于,既然大家都已经做一个现代人了,免不了对生活有困惑,你不如就把这个困惑贯彻到底,一旦贯彻到底或者贯彻到足够的地步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好像也可以,原来我们活得这么惨啊哈哈,那我就理解了。

赫恩曼尼:我的感觉,一旦你把某一种你相信的东西贯彻到底,然后去践行它,其实它不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哪怕是悲观这件事。雪峰老师刚说的是前现代的社会,但我觉得现代社会可能走到另一个极端,我们会把人当成一种利益驱动的个体,然后个体会为了追逐自己的利益牺牲很多之前唾手可得的幸福,我们绕一大圈子去寻找地位、寻找金钱、寻找声誉,最后觉得还不是我想要的东西。

我们现在每天接触到的流行文化,日常接触到的耳濡目染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可以买卖的商品,不是本来就有的。而公共道德变成了一种口号,我要制造什么东西,然后又生产出什么东西,最后就消费什么东西,变成了一个这样的链条。甚至关于人生意义的讨论也变成了一种可以贩卖的东西,比如说成功学,比如说传销组织,各种各样的心灵鸡汤。现在心灵鸡汤在各个行业都很受欢迎,大家愿意通过这种表象的方式来理解自己所处的社会,觉得这样还不错,然后就这样相信下去。

我自己更倾向于《生存还是毁灭》这种观看方式,是因为刚才提到悲观的问题。我们总喜欢劝别人说,你不要这么悲观,你乐观一点,但这个“劝”本身是无意义的一种劝慰。其实“你不要悲观”这句话也是一个假命题。我觉得我们之所以乐观或者悲观,是因为我们在现实当中所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这件事,和我们原来习得的这些道德常识,或者秉持的一种信念,或者相信的这种真理是相悖的,正是因为有这种张力和矛盾存在,我们才会有悲观和乐观的情绪,也就是说不是因为我悲观或乐观,我看到的世界不同,而是因为这个世界导致了我的悲观和乐观。悲观和乐观是一个结果,不是起因,这是我的看法。

🎙

如何界定悲观与乐观?

为什么不要劝别人乐观一点?

EG:如果你是真的悲观的人,然后总被大家说怎么这么丧?你瞧你都散发了什么能量?然后你就觉得自己怎么给大家制造这么多麻烦,我生在这个世界上如此错误,然后你就更悲观了,那大可不必。你会发现其实你这样做是很有道理的,而且你也不是一个人,地球上70亿人,你怎么可能是一个人?想想大家因为共同的特质,然后能够惺惺相惜,发出心灵的遥感电波,是不是会觉得被安慰到了一点?

我觉得贝纳塔提了一个还不错的思路:悲观与乐观,我们可以从客观上讨论,而不依赖于主观上你对它的感受。如果我对一个事情做了负面的评价,或者说低于常模的负面评价,就可以叫悲观,反之就可以叫乐观。但是这个事情切不切合现实,这是另外的一个维度,叫做切合跟过分。

悲观可能是完全切合现实的,也可能是不切合现实,过分悲观,乐观也同样。我们追求的到底是切合跟不过分,还是乐观,这是两个问题。我们一直在说有很多的理由让我们认为其实我们通常认为的那种悲观可能是更切合的,这个意义上,你要不要调整自己的设定?人生的惯常就应该是很难预期,很难控制的,凭什么学某个专业就得从事对口的工作?凭什么你就要生在一个Easy模式的世界?Hard模式可能就是惯常,对吧?一旦接受了这样的设定,至少你的认知协调度可能就会提升,我们不用通过掩盖自己和给自己打鸡血来维持认知协调,我们可以采取另外一种方式——学渣的泰然自若。

赫恩曼尼:有一个对我来说很实用:接受你能接受的,改变你能改变的。我们看这个世界看时间长了,你会发现世界是分几层的,第一层是世界本身的样子,第二层是大家对于世界本然的样子的一种态度和判断,第三层是我们自身对大家对事件的态度的判断。这三层合在一起,决定了我们是悲观还是乐观。

亚当·扎加耶夫斯基(Adam Zagajewski)

所以不要轻易劝别人乐观一点,他不乐观,可能是因为他看到了你没有看到的东西,他理解了你没有理解的事情。

可能大家听了我们的节目觉得好悲观,但是其实有两种方式是可以活在当下的。第一种是暂缓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追问,因为我们一旦谈到了意义,本身意味着超越,你一定要超越自己个体的生活,一定要超越自身的寿命,或者去为了更高的维度或者更大的群体的利益,这个才叫有意义,但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讲,它是不成立的。与其不停地问人生意义是什么,还不如把精力和时间放在手头要专注的这份工作上面,放在比较具体的事物上面,放在可以跟你产生交流的人上面。这些具体的人和事,可能会给你带来一种意义感,虽然这只是一个权宜之计。

还有一种方式是我们不要追求太过清晰的目标。我们生长的环境、接受的教育都告诉我们,人要订立目标,你的人生是到了18岁要怎样,25岁要怎样,30岁不结婚就晚了之类的,这种是非常阶段性的,作者(基兰·塞蒂亚)把这些叫做终结性的活动。

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把握今天。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内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俄语:Какзакаляласьсталь)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于1933年写成。小说通过保尔.柯察金的成长道路。

[美]基兰•塞蒂亚《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风平浪静的闲暇》

确实我们现在通常是说我们的人生需要有个轨迹、目标,应该做什么,一旦达不成目标,我就失望伤神,这个也是可理解的,甚至说也是很主流的一个情况,你要想从这个情况里解脱出来不是那么容易,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个人的经验。你可以做一个设定,比如像我每天上班,我就觉得我已经退休了,现在在上返聘班,这个心情就完全不一样了。闲着也是闲着,在家也没有那么多花可以浇,我还经常养死,那不如就来上班,做做社交,看看后辈们的青春活力,想象自己的晚年之乐跟人生的余晖,就觉得还不错,然后泰然地迎接自己后续的生活,一想到自己后面还可以活几十年,我就觉得赚了。

🎧

书名:重来也不会好过现在 作者:[美] 基兰•塞蒂亚 译者:潘驿炜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9-8 页数:224 内容简介:成年人的词典里,没有容易二字。无论你现在是

上一篇 2023年01月18 00:10
下一篇 2022年12月13 17:24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