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跨越130亿年的存在之旅除了想象和基于科学资料的推断,我们大概永远无法知道宇宙是如何诞生的。但是既然物质幻化的奇妙赋予了我们人类思考的机能,那我们就有责任去思考与探索那种奇妙的存在与历史。美国历史学家

跨越130亿年的存在之旅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时间地图》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除了想象和基于科学资料的推断,我们大概永远无法知道宇宙是如何诞生的。但是既然物质幻化的奇妙赋予了我们人类思考的机能,那我们就有责任去思考与探索那种奇妙的存在与历史。

美国历史学家大卫•克里斯蒂安正是思考与探索者当中别具一格的人物,在他的《时间地图:130亿年前至今》中,他用特有的、多学科观照下的视野,以及他的睿智和深邃为我们展开了一幅辽阔深远、气势磅礴的大历史画卷。

作者:(美)大卫·克里斯蒂安译者:晏可佳等

前年吧,我开车去燕郊的一家综合购物场所吃饭。由于到的比较早,就转到了商场内的中信书店,漫步于书海之中。在浏览天体物理类的书籍时,无意中发现了克里斯蒂安的《时间地图》。

众所周知,如果不是要立即购买,可以当场拆掉密封的薄膜,我们在书店里是无法看到新书的内容的。虽然我很理解书店的苦衷,但我仍然对这种展示与销售的方式不以为然。我都不知道里面写的是什么,更不知道写的如何,怎么能扫码买单呢?挣钱不易,哪儿能乱花。

虽然当时没买,但“时间地图”这几个字让我印象深刻,后来看到目录之后,便在网上买了,包括《机械宇宙》、《第五次开始》、《从黎明到衰落》、《差异与重复》和《暴力的衰落》在内一共买了十几本书。第一本开始读的就是《时间地图》。

我读书是出了名的慢,总喜欢在字里行间慢慢磨叽。看了几页《时间地图》之后,我就知道,这是一本非常适合我泡在阳光中慢慢磨叽的书。尽管克里斯蒂安在最初写的很有些惊心动魄——比如星系和恒星的起源,但其设置的宏大深厚的话语背景,却依然能将我们牢牢地掌控在理智的阅读与思考当中,仿佛一颗正在形成的恒星,在无尽的黑暗中渐渐释放出自己作为存在的光泽。

跨越130亿年的存在之旅

这也许是必然的。克里斯蒂安是“大历史”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叙事魅力远不止宏大的历史架构本身,还有基于这一架构上的对历史叙事中的学科限制及某些政治区隔的突破,以及对人类历史在大历史中的理性面对——人类中心论的悖谬。

至少就现在而言,克里斯蒂安的理性面对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我们人类越来越有必要在一个宏大的时间背景中去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并将对这种关系的利用嵌入“无限”未来的大背景之中,去强调我们作为主动者的荣誉与罪恶,希望与危机。

我一直在使用大卫•克里斯蒂安的《时间地图》。这是关于“我们是谁?”、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观念、人类的神秘起源以及人类未来往何处去的最好叙述。《时间地图》是一部堪与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媲美的伟大作品。 ——国际大历史学会成。

在《时间地图》中,克里斯蒂安把长达130亿年的宇宙史像一把直尺一样放在我们面前,从0开始,顺着那些历史刻度,井然有序向拥有更大时间数字的工业时代挺进,并将视线投向无限遥远的终结。此时如果我们能够在夏威夷莫纳克亚仰望繁星密布的天空,或许就能理解大尺度叙事的震撼。

书中图、表、文兼具,大卫·克里斯蒂安,论述与描述糅合自然,这一点和约翰•H•布瑞德雷写的《46亿年的地球物语》不同,后者虽然在语言上精美绝伦,但却不可避免地感染了更多的文学激情,而不是居于一个“零度中立”的叙事情态中。我在阅读布瑞德雷的文字时,有好多次都联想到了霍桑的《春日迟迟》。

跨越130亿年的存在之旅

尽管克里斯蒂安的整本书会触发不少人对此类书籍的刻板印象,但他并不是一个冷漠机械的记录者。他将文艺情绪搁置一边,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压抑在他的叙事理性之下。他在字里行间依然保留了语言本身的灵性,以调动我们的想象力,却并不像散文那样,直接给我们一个形色兼备的情境。

《时间地图:大历史,130亿年前至今》[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太阳底下的新鲜事:20世纪人与环境的全球互动》[美]约翰·R. 麦克尼尔 《革命的年代:1789-1848》[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资本的年代:1848-1875》[英]艾。

他的风格选择及其方法也正是我前面说到的,最适合泡在阳光里慢慢磨叽的因素之一。这样的好处是我们的阅读欲可以带着较为轻松的兴趣,去深入漫长的、复杂多变的历史构成,而不是像读哲学著作或曾经将我们折磨到死的教科书那样,让我们陷入概念性的紧张和压抑。

时间地图是2007年1月1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美)大卫·克里斯蒂安。本书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综合成了一篇宏伟壮丽而又通俗易懂的叙述。

我们会因为历史演进中那些极度细微的变化而感到震惊,也会因为无比宏大的变迁和对文化形态的描述而发出惊叹。克里斯蒂安的叙事非常严谨,从最小的普朗克时间到未来的毁灭,从天体到地质,从物理化学的变化到社会形态、人口密度和文化演进的特征,他都提供了值得信服的东西(仅书后罗列的资料索引就密密麻麻地高达85页),尽管在有些方面,阐述得还不够充分丰满。

跨越130亿年的存在之旅

因此,在阅读时,我们不必去揣度或强调物种存在与物种历史,群体存在与群体历史的高低优劣,不必小心翼翼地防着文字或图表中暗藏喂了毒药的暗箭。

因为我认为我们越来越需要一个共同的话语背景和更加深远的观照,越来越需要消灭那些正叫嚣尘上的自以为是。克里斯蒂安的“大历史”学派不但确立了他们的叙事哲学,也为人类的大背景融合提供了成功的“物证”——比如克里斯蒂安本人的几部“大历史”著作。

跨域130亿年的存在之旅

在过去的数万年时间里,生存与发展让曾经的“集体知识”分裂为无数种孤独和仇恨。如今,当我们的眼睛从130亿年的演进史上划过,我们应该知道,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和我们一样,带着作为存在的纯粹和荣幸,对宇宙造化逻辑和整个物质世界的尊重,正经历共生的安逸。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 《时间地图》《起源:万物大历史》作者,大历史学派创始人 大历史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结合为一种纯粹的、宏大且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成就,可以与牛顿在17世纪以统一的运动规律将时空结合起来的方式。

仅就这一点而言,阅读就是对世界和谐的一种贡献,至少我们在试图理解万事万物所共有的时间传统,试图保持作为宇宙存在的统一。

上一篇 2022年12月12 10:28
下一篇 2022年12月22 14:52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