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翁是谁,放翁的由来

你好,欢迎来到《网络热门古画“鉴定”》。今天,我们接着上期,继续穿越到大约一千五百年前,去走进那时候的“编辑部”。不管搞不搞艺术,我们平时多少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古代绘画,十分讲究写意、传神,不太

你好,欢迎来到《网络热门古画“鉴定”》。今天,我们接着上期,继续穿越到大约一千五百年前,去走进那时候的“编辑部”。

不管搞不搞艺术,我们平时多少都会听到这样的说法:中国古代绘画,十分讲究写意、传神,不太考虑“写实”。但是,看完这张《北齐校书图》,这种传统认知可能要被打破了。

《北齐校书图》卷全图

你看这张坐榻,纵横交叉的线条,不同深浅的墨色,勾勒出了它的立体质感;

你看这几位资深“编辑”的神态行为,相貌穿着,喜怒哀乐,尤其是身体和衣服的层次,都被画家画“活”了;

再看那几位侍女小姐姐,它们的装束和表情,也都活灵活现;

还有那些马倌、书童,每一个人小眼神、小心机,也都呈现在纸上。

《北齐校书图》“表情包”集锦

| 01 公元6世纪的“写实主义” |

看画的时候,女同胞一定会注意到几位女子的脸部,这是古人常用的“三白珍珠妆”。

所谓三白,就是把额头、下巴、鼻梁用铅粉“打亮”,在这三个部位涂上粉,脸部的立体感就可以凸显出来。当时的画家,显然是机敏地捕捉到了这个细节。

看到这些生动的画面,那些人物仿佛就要从画中走出来。这种绘画,难道不写实么?

五位侍女的“三白”

不过,唐代及以前的大部分绘画,总体上确实不怎么“写实”。

“人大于山”

西魏时期壁画

首先,画面多用“象征主义”手法。

象征主义最直接的表现是绘画中比例失真,人比环境要突出,例如“人大于山”现象。这在唐代以前的敦煌壁画中,很常见。

比杨子华稍早的画家顾恺之所作的《洛神赋图》中,人物与环境的比例,也是失调的。

《洛神赋图》(局部)

其次,不管是哪个时代,古代画家多会对画面上的人物进行严格的“区别对待”。

一种常见的处理是,把主角画得高大,配角画得矮小,会形成“众星捧月”的视觉效果。你看,敦煌壁画里的贵族妇女和她的侍女相比,身材体积居然大出三五倍,放翁的由来,这显然是一种失真的描绘。,

这种处理手法,主要源于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绘画者会根据画中人物身份的尊卑,把人物画得偏离现实。唐代人物画大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中,皇帝跟臣子、使者、侍从身高的对比也十分鲜明。

典型的“主大仆小”绘画

中唐时期壁画

我们再回看《北齐校书图》。

这幅画诞生在公元6世纪的北齐,摹本也诞生在初唐,处在“象征主义”绘画大行其道的时代。所以,它的“写实主义”就显然“鹤立鸡群”。

这张画中的人物,尊卑也很分明。但是,杨子华并没有矮化仆人,也没有刻意拔高主角。

主角和配角比例十分“写实”

《北齐校书图》(局部)

还有一个细节,值得你多看几遍:

画面左侧的两位侍女,在面对画家时所呈现的状态,像极了今天我们很多人,在面对媒体镜头所呈现的那种紧张感。

所以,在没有摄影摄像的年代,画家在面对这个场景的时候,就像是在摄影录像,特别注重“镜头感”。

面向“镜头”的人与马

《北齐校书图》(局部)

还有,在描绘这些“编辑”工作时,画家又仿佛在悄悄地“偷拍”,没有一味地表现他们认真工作的场面,而是生动写实地记录了当时每个人不同的状态:有人专注,有人沉浸,有人摸鱼,有人溜号......

可以说,虽说画的是工作,但充满了生活气息,也就是常说的“有人情味”,对应一个专业说法叫“人本主义”。

“摸鱼”者和“卷王”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陆游其家学源远流长,祖父陆佃做过王安石的学生,是当时知名的经学家,父亲陆宰也是学者和藏书家。公元1126年,金兵大举南侵。

《北齐校书图》(局部)

在欧洲,这个类型的典型画作,直到文艺复兴时期才开始出现。而在南北朝到唐代,中国绘画中的大部分人物画,很少做到像《北齐校书图》这样,用如此写实的方式去表现人物和生活场景。

那这时候你肯定好奇:拥有这么超前理念的画家杨子华,他到底是谁啊?让我们回到唐宋时期,先听听那时候的人怎么评价他。

杨子华画像

| 02 吴道子之前的 “画圣”|

提到“画圣”,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唐代的吴道子,大部分历史书和艺术教材中都是这么写的。跟吴道子同时期的阎立本,则以“奉旨作画”的宫廷画家身份而闻名。

其实,在此之前,这两项桂冠,杨子华一个人就拿到了。

《历代名画记》书影

唐朝画家兼美术史家张彦远有一本代表作《历代名画记》,其中关于杨子华是这样说的:

“世祖重之,使居禁中,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

这位杨子华,不但是“画圣”“宫廷画家”,而且在仕途上也很有作为,他一直做到了直阁将军、员外散骑常侍,由此可见他不仅画得好,且“能文能武”。

放翁指的是陆游。为人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而自号“放翁”。陆游字务观,号放翁、笠泽翁、笠泽渔隐、九曲老樵,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宰子。以荫补登仕郎,举试荐送屡在前列,然为秦桧所妒。桧死,始为宁。

带有杨子华身份的题字

我们今天熟悉的很多古代文学艺术界的大V,就有很多人是杨子华的粉丝。

头号粉丝就是人物画大家阎立本。因为杨子华的名气大,他的作品传世后,有很多人都会去临摹。有一种说法,我们目前看到的《北齐校书图》,很可能就是阎立本的摹本。

带有“阎立本”的《北齐校书图》题跋

还有学者考证,阎立本曾经还受到过杨子华的指导。对于杨子华,阎立本是这样说的:

“自像人以来,曲尽其妙,简易标美,多不可减,少不可逾,其唯子华乎!”

意思是,人物画这行诞生以来,要说简约、标准、至美,多一笔嫌多,少一笔嫌少,也只有杨子华能做到。

跟白居易齐名的诗人元稹,也很崇拜杨子华,他专门为自己的爱豆(偶像)写了三首诗《杨子华画》。

苏东坡画像

到了宋朝,人见人爱的苏轼(苏东坡),是诗、词、文、书、画皆擅长的全才。他这样评价道:

“丹青欲写倾城色,世上今无杨子华。”

这是苏东坡观看杨子华的牡丹图时所说。照这么说,杨子华不仅人物画得好,画牡丹也应该是一绝。

| 03 流落海外的国宝|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大部分作品未能传世。我们能看到的《北齐校书图》,还是因为后世不断临摹,才传到今天。

《校书图》及其相似题材绘画

《北齐校书图》(疑为唐宋摹本,波士顿美术馆藏)

传杨子华《勘书图》(台北“故宫”藏”)

传五代丘文播《勘书图》(台北“故宫”藏”)

而且,这个摹本由于种种原因也没能留在国内,而是藏在海外的波士顿美术馆。此画流传了这么久,上面的题跋盖章很多,光是南宋官印就有17枚,还有范成大、陆游等知名大咖的题跋。

《北齐校书图》的部分印章

放翁指的是陆游。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人。他出生于仕宦之家,祖父陆佃曾官至尚书右丞。父亲陆宰曾任京西路转运副使,是一位爱国名士,因力主抗金而被主和派弹劾罢官。陆游童年是在战乱中度过的,但从小热爱读书。

20世纪30年代初,它出现在美国,后来到了波士顿美术馆,持续至今。这样一来,我们国内的专家学者,就没法获得一手资料。

《北齐校书图》题跋

综合以上因素,杨子华的知名度,就没法配得上他的绘画成就了。

如果你有机会去美国旅行,不妨到波士顿美术馆看一看。如果刚好这幅画被公开展览,那你一定不要错过这件伟大的艺术品。

最后,我们来拆一个“彩蛋”:

还记得吗?我们上一期文章说到了,《北齐校书图》全本应有12位文人士大夫“出镜”,但现在传世的画上只有5位。

而且,有专家通过细致鉴定认为,画面左侧的马倌、小吏,并不是杨子华原作的内容,是后人所加。

《北齐校书图》与《勘书图》

放翁是谁

分别藏于波士顿美术馆和台北“故宫”

准备这个专题的过程中,地道君查到:在宝岛台湾,还存有一张传为杨子华作品的《勘书图》。神奇的是,这个长卷的左半部分,两张坐榻上,有士大夫7人。

于是,我们就把两张图进行了“拼接”——

全本的《北齐校书图》会长这样吗?

我们放下画风不说,单看内容。两张画组合之后,展现在你面前的,是一次完整的“三审三校”,也就是编辑出版的基本工作流程。

陆游的抗金志愿得不到实现,心里气闷,就常常喝酒写诗,来抒发自己的爱国感情。但是,一般官场上的人看不惯他,说他不讲礼法,思想颓放。陆游听了,索性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放翁”。后来人们就称他“陆放翁”。

看到这里,地道君激动又自豪:一位大画家,为了让世人了解编辑工作,可谓用心良苦啊。所以,做咱们这一行的,一定要记住这个“宝藏男孩”——杨子华。

宋淳熙二年,也就是公元1176年,陆游被劾摄知嘉州时,燕饮颓放,罢职奉祠,因此,自号放翁。

上一篇 2023年03月12 12:04
下一篇 2022年12月18 07:30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