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nleyMilgram史丹利‧米爾格蘭《服從權威》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好奇医美的壹读君|米吱许久不见大动静的赵薇出新广告了。5月18日,赵薇发了新氧医美的宣传微博,这次的“小燕子”是新氧医美公益大使。废话不多说,来看看这支魔性广告的文案:你相信专业吗?他真的专业吗?有的

好奇医美的壹读君 | 米吱

许久不见大动静的赵薇出新广告了。

5月18日,赵薇发了新氧医美的宣传微博,这次的“小燕子”是新氧医美公益大使。

废话不多说,来看看这支魔性广告的文案:

你相信专业吗?

他真的专业吗?

有的专业,决定作品。

有的专业,决定命运。

专业重要吗?

专业比天大。

新氧医美,专业比天大。

怎么说呢,看完后脑子里只剩下两个字:专业。目前这支广告已经投放到许多电梯中,不知疲倦地循环播放。效果也显而易见,甭管你喜不喜欢,反正是记住了。

StanleyMilgram史丹利‧米爾格蘭《服從權威》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看完这支广告,总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直到看到网友评论才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脑白金。“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这句被尘封在记忆深处十几年的广告词,瞬间蹦了出来。

对比赵薇此次的新广告,熟悉的多次重复,通俗洗脑的广告文案,狂轰滥炸式的宣传,没跑了。不少网友疑惑又愤怒:难道过了一二十年,我们的广告业没有一点进步吗?广告商不怕人们因为厌恶广告,不去消费吗?

答案是:有进步,不怕。

广告再low也不怕

厌恶也不影响花钱

low广告不是第一次出现了。

除了脑白金,XX直聘、马X窝等,也投放过这种集俗气魔性于一身的广告,还是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套路也大致相同:设计两三句简短上口的广告词,然后不断重复。

心理学已经证明,人们会对自己熟悉的事物产生好感。越熟悉,越喜欢,不管是追女孩还是投广告,都一样。但出现次数过多也不好,这就是所谓的过度曝光:一个事物在被试面前连续呈现10~20次后会增加好感度,一旦超过这个次数,反而会让被试产生厌烦感。

但烦不要紧,花钱就行。

人的理性在此时体现的淋漓尽致:人们早晚会将自己的负面情绪与商品剥离开,认真考量这个商品值不值得购买。

这一原理被称为睡眠者效应,最初由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发现。

上世纪初,卡尔·霍夫兰和他的同事做了一个实验。他们让二战中的美国大兵反复观看表现德国纳粹暴行的影片。一开始,士兵们对此不以为然,以为这不过是政府的宣传手段,是想刺激自己更英勇地战斗,这些影片完全没有起到激励效果。

士兵们对政府宣传片的厌恶感减弱了,留在他们记忆里的,只有血腥、残暴的画面。

放到广告上就是,久而久之,人们对广告的厌恶情绪会减弱,或者说人们会将这种负面情绪与商品剥离开。但不厌恶并不代表会买,从记住商品到掏空钱包,还差一步。

这时候要分两种情况,买给自己的,以及买给别人的。

先来说说送给别人的。如果要送人一份礼物,你会选一份有风险的礼物吗?一条价值难以衡量的丝巾?一份质量难辨的不知名保健品?

除非你不想要这份友谊or亲情,否则,一般人都会选择比较知名的品牌,而且得是双方都觉得知名。

与其冒险给老妈买一条她不喜欢的连衣裙,或者给老爸买一双外国产的跑鞋,还不如买一大盒包装精美、看起来就很贵的脑白金。不管这东西质量到底如何,起码爸妈在电视上看到过它的广告,而且是看到过许多次,他们肯定会觉得这保健品质量不错。

人们总认为自己更理智、更清醒,对于广告,人们倾向于低估自己所受到的影响,夸大其他人受到的影响。

简而言之就是,我不相信脑白金是好东西,但我相信我爸妈相信它是好东西,因为他们看了很多次那个广告。

把发票随礼物一起给爸妈,也能表明你买的东西不错

StanleyMilgram史丹利‧米爾格蘭《服從權威》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和社会心理学里的一个概念极其类似:乌比冈湖效应。乌比冈湖效应也称沃博艮湖效应,意思是高估自己的实际水平。社会心理学借用这一词,指人总觉得自己什么都高出平均水平的心理倾向,一种通俗的说法是自我拉抬偏差(self-enhancing bias )。

你以为你没被广告影响,实际上,已经影响了。

来看看消费者们的战绩:脑白金从1997年一面市就迅速占领各种销售冠军,2000年初的市场占有率达到15%,截至2016年,脑白金仍然牢牢占据着销量的头把交椅,而且一占就是20年。

想躲过资本主义的镰刀,太难了。

买给自己的东西

榜样和情绪更重要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这句话放在学习上适用,广告上一样适用。

女人的嘴也是

他们象征着美貌、气质、酷帅或者个性。他们是这些领域的权威。

也正因如此,不同的明星,所能代言的产品是有本质区别的。王宝强走红这么些年,从来没有代言过顶级高奢品牌,反倒是史丹利化肥之类的接地气产品,代言了一堆。让胖乎乎的贾玲去代言减肥产品,明显没有让杨幂代言可信。(没有说贾玲不好,非常爱贾玲!)

人们对权威的盲目服从,早已被心理学家证实。

20世纪60年代,心理学家斯坦利·米尔格兰姆(Stanley Millgram)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服从权威的实验,在实验中,穿着白大褂的实验人员让被试对无辜的人实施足以致命的电击,愿意听命的人超过65%。

在实验中,研究者就是权威。

再举个更简单的例子。去年疫情刚开始时,不少年轻人危机感极重,龇牙咧嘴地向自己的爸妈描述疫情有多危险,结果他们淡定得一批。但钟南山一发话,爸妈就都乖乖戴上口罩。为啥,因为你不如钟南山权威啊。

没错,明星是好看,但很大比例上是因为人家天生长得好,即使是后天整得妙,也得有一定的基础。她的漂亮,不等于整形机构的权威。

借此回答文章开头的问题:我们的广告审美有进步

除了榜样,情绪也很重要。

人们讨厌被人说服,强行灌输某种观念甚至会引起逆反,因此广告的第一目的,通常并不是从理智上说服观众,而是让观众感受到一种积极情绪。

一则广告可能会告诉你,这款洗衣液比其他品牌洗得干净、无残留,但广告对人真正的影响,在于把自己的产品和一些积极、愉快的画面摆在一起,这样久而久之,我们就会把从这些画面中获取的正面情绪转移到广告的产品上,是为情感调节(affective conditioning)。

然后,研究人员问被试,会选择哪种钢笔。没有看过PPT的被试几乎都选择了质量更好的A,而看过PPT的被试,超过70%选择了B。

StanleyMilgram史丹利‧米爾格蘭《服從權威》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正如电影《后会无期》中说的,听过许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看见啥广告,别使劲琢磨了,想买啥就买点啥,开心就行。

什么?没钱?那就搬砖去吧,还说啥。

[1]马谋超. (1992). 广告心理学基础.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袁文斌,& 刘普. (2010). 榜样教育的理论依据与心理机制.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01),127-132.

[3]Davison W. Phillips (1983),The Third-Person Effect in Communication,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47 (1): 1–15

[4]Dempsey M.,Mitchell A. (2010),Journal ofConsumer Research,December 2010

[5] Altman,E. . LAKE WOBEGON EFFECT.

在东北,遇到黄鼠狼要磕几个头?

上一篇 2022年12月17 16:24
下一篇 2023年05月03 09:47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