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乔西·约翰斯顿《转角遇见社会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届《脱口秀大会》的女选手都太优秀了吧!西德尼·约翰斯顿,小北最喜欢鸟鸟和颜怡、颜悦,她们真诚可爱,既让我“笑到锤墙被邻居报警”,又细腻、犀利,让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印象最深的话题,是在主题定位赛中,

这届《脱口秀大会》的女选手都太优秀了吧!

西德尼·约翰斯顿,小北最喜欢鸟鸟和颜怡、颜悦,她们真诚可爱,既让我“笑到锤墙被邻居报警”,又细腻、犀利,让每个人都能感同身受。

印象最深的话题,是在主题定位赛中,她们分别就女性容貌评价带来的个体焦虑和性别不平等造成的差异性美丽标准抛出了很多精彩的梗。

“女人不能要一头没一头”——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容貌不是特别出色的女生都或多或少地听过类似的劝告,用网上常见的励志标语来说就是“人丑就要多读书”。

按照这个逻辑,在进行人生规划的时候,首要的筛选条件是容貌出色,获得肯定性判断的人直接进入轻松模式,反之则要靠“多读书”来争取发展机会。即使获得了机会,仍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由容貌引起的偏见。

你不打扮吧,人家说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你要真做什么坏事,人家就说真实相由心生;你要与人为善吧,就会夸你真实人不可貌相……(by鸟鸟)

世界对普通人和美人的差别对待是基础需求和成长需求的差别,这就是为什么“人们不会要求一个花瓶具有保温的功能。”

容貌差异带来的影响是如此广泛的存在,以至于当鸟鸟一本正经地用“楼兰美女和干尸二号”证明死亡都无法消弭美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差距时,大部分人甚至没产生过一丝丝的怀疑▼

而颜怡、颜悦对少女漫、高跟鞋的调侃让人捧腹的同时,也有一点辛酸。

高跟鞋,到底是女人战斗的武器,还是来自异性凝视目光的枷锁,在消费主义掌握话语权的时代,人们有时候很难分清自己对某种事物的喜爱是出于生物对美好的本能追求,还是社会、群体经年驯化的结果▼

尽管人们经常告诉孩子们“美丽源自于内心”,但我们身边的流行文化传递的主要信息却表明——出色的外表能快速获得异性(与同性)吸引力和群体认同。

白色恐怖笼罩着重庆上空.这姑娘的父亲因党组织遭到破坏而离开了家.母亲也因受到追踪特务的殴打而吐了血,然而,这位小姑娘不像一般孩子那样惊惶失措,

打开微博、小红书,美妆、健身等广告更是在不断强化普通人的容貌缺乏以制造消费需求——要更白、更瘦、更减龄,当人们审美日趋一致时,每一个品牌的运营推广都不是无辜的。

为什么说“美丽”是被构建的?

关于美丽,人们首先是在个人层面上去考虑好不好看,比如会对自己的身材没有自信,对新换的发型感到紧张,或者在跟状态不错的朋友玩耍时不小心柠檬精附体。这些感受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但是,当我们挣扎着想用理性来战胜容貌焦虑时,就会发现美丽其实是一种集体标准。

比如,正是因为脑海中已经存在了一套基本成型的标准,我们知道社会中的其他人也在适用这套标准,才会对自己的外貌进行社会性的判断,进而确定自己该为此自豪还是焦虑。

就像是直角肩、精灵耳、头包脸、高颅顶……等等层数不穷的新名词,正在潜移默化地变成新审美准绳。

当然,也正在引起网友们的反思——到底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审视如此严苛?到底为什么要用如此匪夷所思的标准要求自己?

高颅顶、头包脸、精灵耳……

扫把星完美符合当下的流行审美

但既然是集体标准,那么其产生必然要包括社会过程。

事实上,当人类的生存条件已经允许不再将物种的存在作为发展的第一要务时,社会建构在大部分对人类本身的判断标准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社会建构意味着社会有目的地创造了许多类别,这些分类与生物学上的分类并不完全一致。

这些分类让我们在使用直观表述的时候产生了一种误解——我们以为自己在表达个人想法,其实只是在根据社会意义进行归类。

某短视频平台审美博主分析长相类型

比如我们在赞叹某人的人鱼线很性感时,通常并不会说他的腹外斜肌轮廓清晰且体脂含量小于10%。

说社会决定了美丽的标准,也就是说,关于特定的美丽标准出现在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群体规范、价值观和社会过程共同作用形成了一定时空内的美丽标准。

理想的标准在社会中逐步得到推行后,对思想和行动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当纽约上东区的人们开始觉得pale pink与自己的阶层形象不符时,美黑业务逐渐成了美容行业的宠儿,古铜色的追求持续向下渗透后,连超市的快消产品都未能幸免。

这股美黑风最终踢在了大中华区这块铁板上,在肤色改善方面,美白一直是我们不可撼动的主流方向。可见,社会建构的效果是非常真实的。

“肤白”和“幼态美”是当下主流审美之一

我们对美丽的理解是由社会创造出来的,但这一观念也会影响我们的自我感知,让我们审视自己的外貌,确定哪些产品、行为习惯能让我们更贴近美丽的理想,但在这个过程中,又会逐渐认识到它的复杂性和非普遍性,在对它社会价值的描绘中,形成更立体的标准。

美丽标准:不平等的、变化着的

虽然美丽是社会建构的集体标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同一个社会中只存在一个美丽的标准。

事实上,社会不平等对美丽的标准产生了深深的影响,并使其在一定程度上成为致力于维护占据主导地位群体利益的工具。

《朝花夕拾》有着丰富的思想内容,描写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和对师友诚挚的怀念,真实地书写了戊戌政变和辛亥革命前后作者所经历的生活种种——从农村到城镇,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日本,每一篇都生动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角 作。

在多种族社会中,这意味着优势种族的特征会成为社会主流审美,而其他种族的美丽标准则被迫退至亚文化的活跃区。

欧美人的立体五官深受全世界追捧,被封为“全球神颜”的也基本上都是欧美明星

更广泛意义上的影响则来自性别上的不平等。在男性为特权阶层的社会,这意味着男性的审美标准更为强势,他们为女性群体设置了更为严格的容貌评价体系,将美丽与女性特质紧密相关,因此女性在外貌上承受着更大的压力。

即使在女性已经走出家庭步入职场的社会中,女性除了要与男性共同承担工作压力,仍然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应对更为严格的容貌标准▼

消费文化推动了这种标准的具象化,人体的每一个部位都被赋予了美丽的标准,为了配合产品的营销活动,又衍生出多种排列组合。

美丽和时尚的世界吸引了很多人,当然并非每个人都能平等地获得它,标准的变化和组合的多样性又给追求美丽的行为带来了大量风险,尽可能地贴近相对确定的标准,是减少风险的最佳办法。这种想法的坏处是,采用同一种排列组合的“美人”越来越多了。

“韩国小姐”连连看

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上的思想、主张也在不断变化,美丽的标准,准确地说是不同群体公开表达的标准,也随之变化。

被抵制的标准无法带来利益,因此美丽的标准也是不断重塑的。比如在早期的时尚杂志中,女性展现的多是男性附属品的形象,即从异性恋欲望的角度展现女性的外在条件。

近些年的显著变化是,越来越多的女性艺人将重心向女性受众倾斜,开始在公开场合展现中性魅力。

同样地,男性也逐渐感受到了外貌的压力,男性的美丽标准也开始受到女性群体的影响,化妆、瘦身、身体护理、整容不再是女性专有的活动。

脱口秀演员徐志胜谈自己的“容貌焦虑”,来源见水印

何为“美丽”

无论“时尚文化”如何标榜自己,都改变不了其受资本操纵、人为创造需求的本质。

时尚首先是以“身体缺乏”文化为基础的。它把我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我们如何与理想的外表不相符上,因此我们觉得自己需要做得更多,买得更多,以此来接近这些理想。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通常不关注自己的身体优势,而是被时尚裹挟着关注我们没有的东西——苹果肌、马甲线、圣涡、蝴蝶背……

时尚界的超模便是一种美的“定义”

简言之“缺乏”文化是一种鼓励消费的文化,鼓励人们不停地购买物品,以满足那些难以达到的身体标准。

即使我们对这些标准进行了批判性反思,反对物化女性身体,但关于美丽的标准仍然有强大的社会力量。

[加]乔西·约翰斯顿《转角遇见社会学》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这是因为在被“身体缺乏”文化影响多年之后,我们已经很难分清自己的消费欲望是为了满足个体的情感需求产生的,还是被一种以“反物化”的名义进行的消费鼓励刺激形成的。

比如2004年多芬发起的“真美运动”(Real Beauty Campaign),以让所有人都认识到真实的美丽比目前流行的狭隘定义更加多样化为内容,号召女性认真思考社会对美丽的定义问题,要求完美的问题,媒体塑造美丽形象的过程和手法,等等。在活动中,多芬展示了那些外表不符合传统美丽标准的真实女性,来推广一种“更广泛的美丽定义”。

多芬“真美运动”的广告

这一活动获得众多广告奖项,并在经济效益方面成效显著:多芬的销售额增长了700%。这对这个品牌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令人深刻的转折点,对于整个快消行业来说也颇有启发。

就像现在,不管是护肤品牌还是服饰品牌,也都将“审美多元化”、“爱你本来的美”当作自己的品牌价值和追求。

近年提倡“审美多元化”的维密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运动并未质疑美丽理想的存在,相反它努力通过降低理想的标准而扩大了产品的影响力。

因此,真美运动延续了一种更广泛的思想,即美丽是必须的,而这也就意味着所有女性都应追求美丽。美妆节目进一步强化了这些观念,在这些节目中,女性有技巧地获得更“体面的外表”成了一件自然的事,而其中的社会建构意义则被有意地掩盖了。

在不平等社会,时尚对女性和其他弱势群体尤其有吸引力,他们更容易从外貌改变中得到改变生活的机会,如果评定某一群体的标准是其外表,不平等就得到了维护,要求女性带妆工作就是这一歧视性内容的最好体现。

不化妆就是不尊重他人吗?一直是社交网络上争论不休的话题▼

截图来自豆瓣鹅组

因此,美丽除了带给部分人自信,还会产生“个人外表和他人对此的反应给人所带来的担忧、焦虑和恐惧”,也就是容貌焦虑。这就围绕着容貌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关注容貌—察觉“身体缺乏”—焦虑—消费—关注容貌。

如何从这个怪圈里挣脱出来?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保持清醒和思考的问题。

诚然,爱美是人的天性;美丽是没有罪的,但千万别让美丽背后的不平等和焦虑感,吞噬我们的生活。

-End-

《转角遇见社会学》,[加]乔西•约翰斯顿

图片:《脱口秀大会》(第四季)、网络截图

scb01@pup.cn

本期活动

本届脱口秀大会里你印象最深的梗是什么?你又是如何看待“外貌焦虑”的呢?评论区留言和小北聊聊吧! 小北将从留言中选出两位幸运读者,送上今天的主题图书《转角遇见社会学》。

《转角遇见社会学》

英美加澳新五十多所高校社会学入门教材。

带领学生在日常物品中做社会学,提升社会学的想象力。

即可直接购书

口碑大翻车!金庸剧为啥越翻拍越被骂?

《江南百景图》岳飞成“闲人”?

她捐赠奥运金牌却被骂

不骗你,自信的人最美

上一篇 2023年01月03 21:26
下一篇 2022年12月11 21:23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