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叔本华传》(美)戴维·E.卡特赖特著何晓玲译充足理由律可以被概括地表达为:任何事物都有它之所以如此的理由,或者说没有一个无法被解释的事物。叔本华认为充足理由律的四种不同表现形式分别是:因果律,逻辑推

《叔本华传》

(美)戴维·E.卡特赖特 著 何晓玲 译

充足理由律可以被概括地表达为:任何事物都有它之所以如此的理由,或者说没有一个无法被解释的事物。叔本华认为充足理由律的四种不同表现形式分别是:因果律,逻辑推论,数学证明,行为动机。这四种形式并不作为证明充足理由律。

浙江大学出版社

◎赵青新(书评人)

阿图尔·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出生在但泽(现在的波兰格旦斯克)一个显赫的富商家庭,1860年因肺炎病逝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早在1818年,30岁之时,叔本华就完成了哲学经典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他的哲学才华直到晚年,充足的理由还是充裕的理由,等到66岁之际方获公认。在被忽视的漫长岁月里,叔本华意志坚定、沉迷学问,他质疑人类的存在价值,通过哲学来阐释存在之谜,构建了一个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伦理学和精神哲学在内的思想体系。

阿图尔·叔本华,1788年2月22日出生在但泽(现在的波兰格旦斯克)一个显赫的富商家庭,1860年因肺炎病逝于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早在1818年,30岁之时,叔本华就完成了哲学经典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但他的哲学才华直到晚年,等到66岁之际方获公认。在被忽视的漫长岁月里,叔本华意志坚定、沉迷学问,他质疑人类的存在价值,通过哲学来阐释存在之谜,构建了一个包括形而上学、认识论、美学、伦理学和精神哲学在内的思想体系。

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的基本主张是,平常的世界是由四类对象构成的,它们都是表象。第一类由“现实对象”组成,如桌椅木石之类;第二类是些概念以及由这些概念组合而成的判断;第三类是时间和空间;第四类是人类行为。这四类对象的。

在这部《叔本华传》里,美国哲学家戴维·E.卡特赖特开篇就说叔本华是“拥有读者最多的哲学家之一”,可见其影响力。这部61万字的大传,深入挖掘传主生平,分析学说发展和作品内涵,准确概括其人其作,堪称传记典范。

1.逻辑必然性,根据认识的充足根据律,一旦我们承认了前提,那么我们必然绝对地承认其结论。2.物理必然性,根据因果律,只要出现原因,结果肯定毫无疑问地随之而来。3.数学必然性,根据存在的充足根据律,在正确的几何定理中。

[德]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德]叔本华《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作品简介与读书感悟

本书不仅是传记,也是对叔本华作品的解读。重心当然是《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卡特赖特将其分作前言及阅读指南、认识论、自然的形而上学、艺术的形而上学、伦理的形而上学,层层分解。这部里程碑著作的核心是有关“意志”的概念。叔本华认为世界具有两面性,一个是“表象”的或事物在经验中向我们呈现的那个世界;另一个是“意志”的世界。它既不是任何形式的思想或意识,也不将事物导向任何理性的目的。它是世界的本原,“一旦我成为完全的、彻底的认识主体”,那么,表象的世界就成了“物自体”即“生命意志”的感知对象。叔本华并以此尖刻批评乐观主义,他援引彼特拉克的诗句,“一千种欢愉都弥补不了一种痛苦”,解释生命的悲凉本质和他对世界的认识。冲突、痛苦和死亡是意志所掌控的生命既普遍又不可避免的特征。叔本华明确表达了他那有着形而上学基础的悲观主义哲学,从而废黜了理性权威,他高调地宣扬:“我哲学的全部可以用一句话来加以概括,亦即:世界是意志的自我认识。”他人生的后半部分,不断继续扩充这一理念。

充足理由律是莱布尼茨的创见,是他对逻辑学的发展 之前的三大逻辑基本定律是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排中律、矛盾律、同一律 莱布尼茨把它们归结为矛盾律,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和矛盾律并列的充足理由律。 充足理由律的内容为:任何。

叔本华的学说与当时那种“人定胜天”“人是万物的主宰”的主流思潮格格不入。这部代表作籍籍无名,首次印刷就沦为了库存滞销书,之所以重见天日,是因为晚年时期的几部作品,尤其是出版于1851年的《附录与补遗》,引起了知识界对他的争论和热情。随着《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第二版、第三版的相继问世,欧洲学者开始为这位“忧郁天才”的哲学着迷,后来被瓦格纳、尼采、维特根斯坦等人吸收发扬,成为一种独特的、具有强大穿透力的声音,在今天依然发人深省。

成都晚报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人的行为动机被叔本华认为是充足理由律第四种形式。也就是说,人的每一个行为必有其动机上的原因,并从动机上得到解释。事实上这一看法引出了他的另一部著作《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也奠定了它的伦理学说。

上一篇 2022年12月11 00:58
下一篇 2022年12月17 18:55

相关推荐

关注微信